'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最後這個方法被不斷改良,並沿用至今。

在實現了止血之後,令人疑惑的是,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

過去的醫生們並不瞭解感染的危害。

手術室也不像現在的全封閉環境,而是完全對外開放的。

很多醫生前腳解剖完,後腳就進了產室替婦女接生。

不戴口罩,不換衣服,很多時候甚至連手都不願意洗...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最後這個方法被不斷改良,並沿用至今。

在實現了止血之後,令人疑惑的是,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

過去的醫生們並不瞭解感染的危害。

手術室也不像現在的全封閉環境,而是完全對外開放的。

很多醫生前腳解剖完,後腳就進了產室替婦女接生。

不戴口罩,不換衣服,很多時候甚至連手都不願意洗...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病菌會隨著醫生手術的進行,進入病人的身體內部器官。

導致病人死於感染。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最後這個方法被不斷改良,並沿用至今。

在實現了止血之後,令人疑惑的是,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

過去的醫生們並不瞭解感染的危害。

手術室也不像現在的全封閉環境,而是完全對外開放的。

很多醫生前腳解剖完,後腳就進了產室替婦女接生。

不戴口罩,不換衣服,很多時候甚至連手都不願意洗...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病菌會隨著醫生手術的進行,進入病人的身體內部器官。

導致病人死於感染。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當時歐洲的術後產褥熱感染率高得可怕。


27歲的匈牙利婦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注意到這一點。

於是,他提議所有醫生在手術前都應該用漂白粉反覆洗手,這樣就能極大程度的減少產婦的死亡。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最後這個方法被不斷改良,並沿用至今。

在實現了止血之後,令人疑惑的是,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

過去的醫生們並不瞭解感染的危害。

手術室也不像現在的全封閉環境,而是完全對外開放的。

很多醫生前腳解剖完,後腳就進了產室替婦女接生。

不戴口罩,不換衣服,很多時候甚至連手都不願意洗...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病菌會隨著醫生手術的進行,進入病人的身體內部器官。

導致病人死於感染。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當時歐洲的術後產褥熱感染率高得可怕。


27歲的匈牙利婦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注意到這一點。

於是,他提議所有醫生在手術前都應該用漂白粉反覆洗手,這樣就能極大程度的減少產婦的死亡。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卻遭到了其它醫生無情的嘲笑。

只要洗手就能解決問題了,簡直荒謬。

而這種“荒謬”,卻真的大大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

但即便如此,塞麥爾維斯所推崇的消毒殺菌等理論,卻被當時所不齒,他的生命也孤獨地在瘋人院中走向了終結。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最後這個方法被不斷改良,並沿用至今。

在實現了止血之後,令人疑惑的是,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

過去的醫生們並不瞭解感染的危害。

手術室也不像現在的全封閉環境,而是完全對外開放的。

很多醫生前腳解剖完,後腳就進了產室替婦女接生。

不戴口罩,不換衣服,很多時候甚至連手都不願意洗...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病菌會隨著醫生手術的進行,進入病人的身體內部器官。

導致病人死於感染。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當時歐洲的術後產褥熱感染率高得可怕。


27歲的匈牙利婦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注意到這一點。

於是,他提議所有醫生在手術前都應該用漂白粉反覆洗手,這樣就能極大程度的減少產婦的死亡。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卻遭到了其它醫生無情的嘲笑。

只要洗手就能解決問題了,簡直荒謬。

而這種“荒謬”,卻真的大大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

但即便如此,塞麥爾維斯所推崇的消毒殺菌等理論,卻被當時所不齒,他的生命也孤獨地在瘋人院中走向了終結。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今,術前洗手、消毒已經成為所有醫務人員的共識。

全世界的任何一家醫院,都嚴格執行著塞麥爾維斯的提議。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最後這個方法被不斷改良,並沿用至今。

在實現了止血之後,令人疑惑的是,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

過去的醫生們並不瞭解感染的危害。

手術室也不像現在的全封閉環境,而是完全對外開放的。

很多醫生前腳解剖完,後腳就進了產室替婦女接生。

不戴口罩,不換衣服,很多時候甚至連手都不願意洗...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病菌會隨著醫生手術的進行,進入病人的身體內部器官。

導致病人死於感染。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當時歐洲的術後產褥熱感染率高得可怕。


27歲的匈牙利婦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注意到這一點。

於是,他提議所有醫生在手術前都應該用漂白粉反覆洗手,這樣就能極大程度的減少產婦的死亡。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卻遭到了其它醫生無情的嘲笑。

只要洗手就能解決問題了,簡直荒謬。

而這種“荒謬”,卻真的大大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

但即便如此,塞麥爾維斯所推崇的消毒殺菌等理論,卻被當時所不齒,他的生命也孤獨地在瘋人院中走向了終結。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今,術前洗手、消毒已經成為所有醫務人員的共識。

全世界的任何一家醫院,都嚴格執行著塞麥爾維斯的提議。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以上的這些,不過都是在這兩百年醫學發展中,最為基礎的探索。

醫學發展到今天,早已如同科幻片一樣令人歎為觀止:

失去雙手的兒童,可以通過移植手術重新擁有雙手;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最後這個方法被不斷改良,並沿用至今。

在實現了止血之後,令人疑惑的是,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

過去的醫生們並不瞭解感染的危害。

手術室也不像現在的全封閉環境,而是完全對外開放的。

很多醫生前腳解剖完,後腳就進了產室替婦女接生。

不戴口罩,不換衣服,很多時候甚至連手都不願意洗...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病菌會隨著醫生手術的進行,進入病人的身體內部器官。

導致病人死於感染。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當時歐洲的術後產褥熱感染率高得可怕。


27歲的匈牙利婦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注意到這一點。

於是,他提議所有醫生在手術前都應該用漂白粉反覆洗手,這樣就能極大程度的減少產婦的死亡。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卻遭到了其它醫生無情的嘲笑。

只要洗手就能解決問題了,簡直荒謬。

而這種“荒謬”,卻真的大大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

但即便如此,塞麥爾維斯所推崇的消毒殺菌等理論,卻被當時所不齒,他的生命也孤獨地在瘋人院中走向了終結。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今,術前洗手、消毒已經成為所有醫務人員的共識。

全世界的任何一家醫院,都嚴格執行著塞麥爾維斯的提議。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以上的這些,不過都是在這兩百年醫學發展中,最為基礎的探索。

醫學發展到今天,早已如同科幻片一樣令人歎為觀止:

失去雙手的兒童,可以通過移植手術重新擁有雙手;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高位截癱的患者,可以藉助外骨骼機器人,配合AI技術,靠意念驅動機械腿幫助他行走;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最後這個方法被不斷改良,並沿用至今。

在實現了止血之後,令人疑惑的是,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

過去的醫生們並不瞭解感染的危害。

手術室也不像現在的全封閉環境,而是完全對外開放的。

很多醫生前腳解剖完,後腳就進了產室替婦女接生。

不戴口罩,不換衣服,很多時候甚至連手都不願意洗...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病菌會隨著醫生手術的進行,進入病人的身體內部器官。

導致病人死於感染。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當時歐洲的術後產褥熱感染率高得可怕。


27歲的匈牙利婦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注意到這一點。

於是,他提議所有醫生在手術前都應該用漂白粉反覆洗手,這樣就能極大程度的減少產婦的死亡。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卻遭到了其它醫生無情的嘲笑。

只要洗手就能解決問題了,簡直荒謬。

而這種“荒謬”,卻真的大大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

但即便如此,塞麥爾維斯所推崇的消毒殺菌等理論,卻被當時所不齒,他的生命也孤獨地在瘋人院中走向了終結。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今,術前洗手、消毒已經成為所有醫務人員的共識。

全世界的任何一家醫院,都嚴格執行著塞麥爾維斯的提議。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以上的這些,不過都是在這兩百年醫學發展中,最為基礎的探索。

醫學發展到今天,早已如同科幻片一樣令人歎為觀止:

失去雙手的兒童,可以通過移植手術重新擁有雙手;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高位截癱的患者,可以藉助外骨骼機器人,配合AI技術,靠意念驅動機械腿幫助他行走;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面容被毀的女孩,可以移植自己身上的皮膚和血管,重新長出一張屬於自己的臉;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最後這個方法被不斷改良,並沿用至今。

在實現了止血之後,令人疑惑的是,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

過去的醫生們並不瞭解感染的危害。

手術室也不像現在的全封閉環境,而是完全對外開放的。

很多醫生前腳解剖完,後腳就進了產室替婦女接生。

不戴口罩,不換衣服,很多時候甚至連手都不願意洗...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病菌會隨著醫生手術的進行,進入病人的身體內部器官。

導致病人死於感染。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當時歐洲的術後產褥熱感染率高得可怕。


27歲的匈牙利婦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注意到這一點。

於是,他提議所有醫生在手術前都應該用漂白粉反覆洗手,這樣就能極大程度的減少產婦的死亡。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卻遭到了其它醫生無情的嘲笑。

只要洗手就能解決問題了,簡直荒謬。

而這種“荒謬”,卻真的大大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

但即便如此,塞麥爾維斯所推崇的消毒殺菌等理論,卻被當時所不齒,他的生命也孤獨地在瘋人院中走向了終結。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今,術前洗手、消毒已經成為所有醫務人員的共識。

全世界的任何一家醫院,都嚴格執行著塞麥爾維斯的提議。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以上的這些,不過都是在這兩百年醫學發展中,最為基礎的探索。

醫學發展到今天,早已如同科幻片一樣令人歎為觀止:

失去雙手的兒童,可以通過移植手術重新擁有雙手;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高位截癱的患者,可以藉助外骨骼機器人,配合AI技術,靠意念驅動機械腿幫助他行走;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面容被毀的女孩,可以移植自己身上的皮膚和血管,重新長出一張屬於自己的臉;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甚至在不遠的將來,還有可能培養出可供替換的人工心臟...

"

在紀錄片界,常常會聽到一句話。

BBC出品,必屬精品。

但實際上,咱們也有一位佳作頻出的紀錄片大佬——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素來以“寶藏”著稱。

從《故宮》到《河西走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航拍中國》......

各式各樣,風格多變。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有關普及知識的國內頂尖紀錄片,都是出自央視。

最近,它又帶來了一部高分作品,堪稱國際水準。

無論從題材的選擇、拍攝手法、藝術指導,還是後期製作都好的沒話說。

絕對的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片名《手術兩百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目前知道這部作品的人還不多,豆瓣標記不到兩千人。

但有70%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五星,評分9.4。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

短短8集,完整的概述了人類外科醫學的發展史。

包括解剖學、麻醉止血和消毒、X光的發現、移植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鏡、內窺鏡、體外循環機的發明、癌症病理的探尋、靶向藥的誕生……


一個個醫療先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冒險精神,

帶給了人類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救贖。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保證片子的權威性。

製作團隊不惜歷時3年,遠赴12個國家拍攝了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等70餘座。

並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還請來了多位中國院士作為顧問。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主題音樂,是由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進行演奏的。

管絃樂賦予的恢弘氣勢,也讓片子具備了高級質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現代醫學的開端,必然要從兩個字說起——手術

在人體的任何部位做手術,除了醫生高超的技術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之外,

更需要依賴三大基石的安全保障:麻醉、止血和消毒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而在19世紀中後期之前,手術基本是在三無條件下(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進行的。

病人隨時會因為疼痛、病菌感染或者失血過多等原因而死,死亡率高達5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果說當時有人只是摔斷了腿,那基本上等同於宣告了死亡。

因為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不管你是拔牙還是鋸腿,都得從頭疼到尾。

每個人都會害怕疼痛,過度的疼痛會使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上升,呼吸加快。

嚴重時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醫生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想減輕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例如給病人服用致幻植物、灌醉、甚至是敲暈...

但病人大多會在劇痛中尖叫著醒過來,直接痛死或者嚇死。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在當時,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為了求快,史上還出現過一場著名的手術。

號稱"倫敦第一快刀手"的羅伯特·李斯頓有一次給病人截肢的時候。

由於速度過快,切掉了助手的兩根手指頭,結果助手失血過多而死。

與此同時,病人的生殖器被切掉了一部分,術後感染而死。

據說,還有個圍觀手術的觀眾被當場嚇死。

於是一場手術下來,死亡率高達300%。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直到1846年10月16日,威廉·莫頓第一次成功把乙醚作為麻醉劑引入手術後。

術中疼痛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試驗乙醚的麻醉效果和安全用量。

莫頓曾親自上陣,差點一命嗚呼。

現在,麻醉已經被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外科治療中,還發展出了專門的學科和職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莫頓的那場以身犯險。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在解決了術中疼痛之後,如何止血又成為了另一個難題。

自中世紀開始,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截肢是很常見的事。

但如何止血,卻遲遲未能很好地解決。

當時,軍醫們止血的辦法通常是用燒紅的烙鐵按在傷口上,把血管燒凝結了。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血是止住了,但傷口周圍皮膚和肌肉也被完全燒壞了。

感染機率只高不低。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外科軍醫帕雷發明了鴉喙鉗。

通過拉出動脈,用縫線扎住血管末端,徹底封死血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在截肢時產生的大出血。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最後這個方法被不斷改良,並沿用至今。

在實現了止血之後,令人疑惑的是,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在上升。

過去的醫生們並不瞭解感染的危害。

手術室也不像現在的全封閉環境,而是完全對外開放的。

很多醫生前腳解剖完,後腳就進了產室替婦女接生。

不戴口罩,不換衣服,很多時候甚至連手都不願意洗...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因此病菌會隨著醫生手術的進行,進入病人的身體內部器官。

導致病人死於感染。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當時歐洲的術後產褥熱感染率高得可怕。


27歲的匈牙利婦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注意到這一點。

於是,他提議所有醫生在手術前都應該用漂白粉反覆洗手,這樣就能極大程度的減少產婦的死亡。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但卻遭到了其它醫生無情的嘲笑。

只要洗手就能解決問題了,簡直荒謬。

而這種“荒謬”,卻真的大大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

但即便如此,塞麥爾維斯所推崇的消毒殺菌等理論,卻被當時所不齒,他的生命也孤獨地在瘋人院中走向了終結。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如今,術前洗手、消毒已經成為所有醫務人員的共識。

全世界的任何一家醫院,都嚴格執行著塞麥爾維斯的提議。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以上的這些,不過都是在這兩百年醫學發展中,最為基礎的探索。

醫學發展到今天,早已如同科幻片一樣令人歎為觀止:

失去雙手的兒童,可以通過移植手術重新擁有雙手;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高位截癱的患者,可以藉助外骨骼機器人,配合AI技術,靠意念驅動機械腿幫助他行走;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面容被毀的女孩,可以移植自己身上的皮膚和血管,重新長出一張屬於自己的臉;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甚至在不遠的將來,還有可能培養出可供替換的人工心臟...

豆瓣9.4,央視又出良心之作,必須強推


我們正在見證著醫學的進步,人類的健康,以及未來的美好。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百年間先輩們的一次次的大膽嘗試。

醫學的理想是徹底征服疾病,雖然我們離這個目標有些遙遠,甚至永遠都達不到。

但堅持探索、理性追逐,下一個兩百年,或許,我們也能改變世界。

想看視頻的小夥伴微信搜索公眾號【汁圓影視】後臺回覆 手術兩百年 即可觀看!

每天推薦好看的電影、電視劇、新番、經典作品、你喜歡的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