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作為全球最權威、專業的知識創新實踐交流平臺,最具創新力知識型組織(MIKE)大獎,挖掘了一大批優秀的知識型企業。作為MIKE大獎發起人,藍凌推出《MIKE大獎案例巡禮》活動,將全球專家認可的優秀知識管理經驗分享給更多注重知識管理建設的企業。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株洲所”)始創於1959年,現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一級全資子公司。歷經60年改革發展,已形成“電氣傳動與自動化、高分子複合材料應用、新能源裝備、電力電子(基礎)器件”四大產業板塊,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344(含時代電動)億元。

藍凌在知識管理領域深耕18年,是《知識管理標準》核心參編單位,並作為MIKE大獎的發起人,與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成為中國大陸MIKE大獎的聯合主辦方,推動全球MIKE大獎在中國的評選。獲得中國MIKE大獎前三名的企業將被推薦角逐全球MIKE大獎。

2019年,藍凌特別發起《MIKE大獎案例巡禮》活動,將全球專家認可的優秀知識管理經驗分享給更多注重知識管理建設的企業,一同探討:企業為何要構建知識管理體系,知識共享如何助力企業加速快跑……

作為軌道交通行業的引領者,株洲所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知識運用與研發創新的結合,在知識管理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經驗,並於2018年榮獲“中國MIKE大獎”。本期《MIKE大獎案例巡禮》活動有幸邀請到株洲所研究院共性技術管理主管溫素英分享在知識管理領域的創新成果及成功經驗。

"

編者按:作為全球最權威、專業的知識創新實踐交流平臺,最具創新力知識型組織(MIKE)大獎,挖掘了一大批優秀的知識型企業。作為MIKE大獎發起人,藍凌推出《MIKE大獎案例巡禮》活動,將全球專家認可的優秀知識管理經驗分享給更多注重知識管理建設的企業。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株洲所”)始創於1959年,現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一級全資子公司。歷經60年改革發展,已形成“電氣傳動與自動化、高分子複合材料應用、新能源裝備、電力電子(基礎)器件”四大產業板塊,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344(含時代電動)億元。

藍凌在知識管理領域深耕18年,是《知識管理標準》核心參編單位,並作為MIKE大獎的發起人,與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成為中國大陸MIKE大獎的聯合主辦方,推動全球MIKE大獎在中國的評選。獲得中國MIKE大獎前三名的企業將被推薦角逐全球MIKE大獎。

2019年,藍凌特別發起《MIKE大獎案例巡禮》活動,將全球專家認可的優秀知識管理經驗分享給更多注重知識管理建設的企業,一同探討:企業為何要構建知識管理體系,知識共享如何助力企業加速快跑……

作為軌道交通行業的引領者,株洲所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知識運用與研發創新的結合,在知識管理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經驗,並於2018年榮獲“中國MIKE大獎”。本期《MIKE大獎案例巡禮》活動有幸邀請到株洲所研究院共性技術管理主管溫素英分享在知識管理領域的創新成果及成功經驗。

揭祕中車株洲所的知識管理之道

戰略:同心多元化拓展,輻射多元產業

問:株洲所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科技創新,在科技創新領域,株洲所取得了哪些成果?

:株洲所採用同心多元的發展模式,從單一從事鐵路電氣技術的研究所,到佈局全球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形成幾大產業板塊及相應的知識體系。在同心多元化知識應用拓展創新戰略的指引下,各業務板塊取得了良好的發展:

● 電氣傳動與自動化:為鐵路車輛研製“心臟”和“大腦”(交流傳動牽引系統),攻克多項核心技術,使我國成為唯一掌握“高速”和“重載”傳動控制技術的國家,獲得9項國際標準主導權,發佈了我國在軌道交通領域僅有的3項國際標準。

● 高分子複合材料:擁有控股公司——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自主研發的芳綸絕緣材料、聚酰亞胺薄膜等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相關高分子複合材料技術已被應用到風電、軍工、汽車、船舶、石油等領域。

● 新能源裝備:在風光發電裝備領域,我們構建了整機系統方案設計、風資源分析、整機載荷計算、控制策略分析、風電機組整機和部件試驗平臺,產品質量及技術水平已居於國內前列;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電動客車電驅動系統和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和技術服務商。

株洲所先後獲得過多項國家科技獎,政府科技項目有600多項。我們的發明專利佔比數達到65%以上,是在裝備製造企業中最高的。

實踐:8大維度,全方位賦能科技創新

問:株洲所是如何保障企業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的,背後有哪些具體的舉措和工具來支撐,您能夠詳細展開說明嗎?

答:株洲所從人才、技術、平臺等多方面來保障技術創新,主要包括以下8個方面:

1)制定科研戰略

株洲所作為研究機構發展為產業集團,在創新方面始終有自己的雄心壯志。從規劃的角度,我們針對不同領域提出了相應的目標:做交通和能源領域電氣系統與新材料的領先者;做新產業領域拓展經營的佼佼者;做在資本市場規範運作的成功者。

具體到科技規劃方面,我們提出了三個轉變:全面實現從技術跟隨創新向技術引領創新轉變,從集中內源創新向全球開放創新轉變,從實戰人才隊伍向戰略控局力量轉變,為全球用戶提供綠色智能的技術解決方案,支撐公司跨國經營、產業拓展、成為世界領先的交通和新能源高端裝備系統方案供應商。

2)重視科研人才培養與激勵

首先,我們自主打造了“喬”型人力資源的模型,從頭(核心價值觀)、肩(組織共享與績效)、手(關鍵能力與行為)、腳(基本條件與知識)等幾大方面對員工做全方位的定位。在該模型的基礎上,我們打破學而優則仕的傳統,鼓勵研發人員“事其所好、精其所專、成其所想、得起所值”,將工程技術通道變為與公司職業經理人唯一能夠到同一高度甚至更高高度的通道。

其次,我們在科研人員中推行職位、能力和績效三位一體的全面薪酬策略(NEW 3P薪酬),將創新性加入能力要素考量,保障員工能夠通過創新獲得更多的收益,引導能力發展。

我們擁有一支6000多人組成的工程技術團隊(包括境外),其中包括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00餘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50餘名博士,1700餘名碩士研究生。形成了以院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國務院特貼專家、中車科學家、首席專家等為引領的科研梯隊。

3)打造“雙高雙效”管理模型

我們提出了“雙高雙效”的管理模型,通過構建管理、知識、質量3大體系,建設產品、製造、設計3大技術平臺,支撐高可靠、高安全、高效率、高效益的發展。我們“雙高雙效”的管理模式也獲得了第二屆中國質量獎,同時獲得中國質量獎的裝備製造企業只有華為和株洲所。

三大平臺是我們株洲所創新和產品研發非常有特色的一點,我們通過設計、製造、產品3大技術平臺來搭建基礎共性技術和平臺技術的底層知識互補架構,擴大產品開發的覆蓋面,提升產品快速開發的效率和效果,促進創新的迭代和產品不斷更新。我們的三大技術平臺建設技術創新工程也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加強內外合作交流

我們提出打造具有企業特色的基於市場導向的開放式技術創新體系(Motif模型),旨在面向未來市場,以科技創新戰略為指引,通過規範的流程驅動系統和動態的評估監測系統,促進科技創新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科技創新成果的高質產出,並通過外部合作、共享、協同機制,實現開放式創新目標。

在研發資源的建設上,我們佈局全球,通過海外併購、合資合作、校企聯合等渠道,著眼於優勢資源整合,設立了四個海外研發中心,佈局形成“1+X”的全球研發網絡。此外,藉助國家級科技合作項目,深度整合國內政產學研用的創新資源。

5)培育組織創新文化

我們企業內部的創新文化是“創新為本,成事為先,鼓勵創新,允許失敗”。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我們也打造了豐富的創新文化載體,包括:

● 聚合創新:打造“融智聚能”文化陣地;

● 協同創新:打造“同心擔當”創新平臺;

● 開放創新:打造“分享傳承”活動精品。

我們連續多年舉辦“院士來了”“中國工程院高峰論壇”等活動。我們所內也有很多有經驗的軌道交通的老專家,我們會定期組織分享技術傳承相關的活動。

在這樣的創新文化氛圍下,株洲所鑄就了自主創新的意識和堅定的信念,我們的復興號高速動車組實現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6)高強度科技投入

株洲所每年將銷售收入的7~8%投作科研經費,2010年以來已累計投入近100億元。

7)重視知識管理建設

我們構建了完善的知識管理架構、知識管理制度、知識庫模型,打造完善的知識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搭建了知識管理平臺,支撐知識的共享與運營。截至目前,公司知識數量超過50餘萬條,核心知識也接近10餘萬條,而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

我們還將知識管理平臺與Office、Cadence等研發工具結合,集成PLM等業務管理系統,實現知識的推送與整合,方便用戶對知識的運用。

與此同時,我們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機制來鼓勵成果創新,包括知識成果積分獎勵、科技成果發佈專項獎勵、共性技術項目立項獎勵等,每年用於這3項的獎勵資金就達數百萬元。

8)構建創新孵化機制

我們打造了創意與機會的孵化機制,以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顛覆性為根本出發點,著力孵化產生顛覆性技術、跨界新技術、新思維技術以及上下游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顯著提升產品效能,填補企業技術行業空白,並最終努力形成新的重大產業。我們獲得了國家首批的專業化眾創空間,全國當時只有17家,我們是軌道交通領域唯一的一家。

展望:探索知識,堅持創新

問:株洲所在科研創新領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要繼續保持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引領性,您認為關鍵點是什麼?

答:我們從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兩條腿保持我們在軌道交通行業的引領性。要保證這種引領性,必須要應對當前跨界融合、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的趨勢,包括智能、安全、綠色、多元等。我們如何做這方面的工作?這需要我們繼續保持對知識的探索,對創新的堅持。

我們近期也佈局了很多新的前沿技術,包括600公里超高速磁懸浮系統、下一代基於更高功率面度的牽引技術等,這些技術將讓我們能夠在軌道交通這個行業,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話語權。

問:您剛剛提到了“對知識的探索”,在知識管理建設領域,株洲所未來的關注點有哪些?

答:雖然我們在創新、管理、體系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但是在知識方面,我們過去五年走過的歷程,讓我們覺得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學習。未來我們希望將知識能夠更多地融入到創新的過程中,主要思考和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 如何將知識與研發業務緊密結合,讓研發人員與知識產生更大的粘性;

● 將知識與現有的工具進行更深度地融合,讓研發人員能夠更方便、更快速,甚至被動地獲取到知識;

● 基於研發人員的行為,為他們提供知識服務;

● 進一步完善知識的管理、專家系統的建設等。

關於藍凌

藍凌軟件成立於2001年,數字化工作專業服務商,阿里釘釘唯一投資的OA廠商,18年來致力於為企業提供融合“智能辦公、移動門戶、知識管理、數字運營、財務共享、專有云”等應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並先後助力華為、騰訊、萬科、恆大、中信、海信、施耐德等10000家以上知名企業實現了智慧管理與高效辦公的工作變革。

憑藉專業的大中型客戶經營能力、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和一體化作戰的服務能力,藍凌一直被業界譽為專業型、創新型和引領型的智慧辦公平臺領航者。作為核心參編單位,發起並推動《知識管理標準》的頒發;作為聯合主辦單位,推動“全球MAKE”大獎在國內的評選,旨在將實戰性、實用性和前瞻性的應用實踐帶給更多的客戶。

搜索“藍凌官網”,瞭解“MIKE大獎”“專業知識管理平臺KMS”更多相關詳情,可申請免費體驗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