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武鄉程氏以詩書禮樂為教,以忠孝節義傳家,五世祖後便分為上中下三甲二十門。

流風遺躅,瓜瓞綿綿,後代現分佈於全縣七十多個村莊和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和五個國家。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程氏始祖程伯符畫像(中國家譜資料研究中心監製,程鳳桐提供)

從元朝末年,從河南歸德府虞城縣遷到山西的程氏先祖。兄弟三人,程思德(程敏)、程思讓、程思賢分居武鄉銅城(今信義村)、祁縣東觀鎮、太谷西賈村。

信義程氏人丁興旺,生齒日繁,從五世祖後便分為上中下三甲二十門。一些支系人家開始遷居外地,現分佈於全縣七十多個村莊和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和五個國家。時至今日,信義程氏敏祖之後世輩達27世之多。

信義程氏家規嚴明,家風純正,以忠孝節義傳家,以詩書禮樂為教。一世祖創家立業;二世祖保家衛國,戎馬一生;三世祖程可舉任學正;程時舉進士入翰林。五世祖程碧捐糧賑災有功,皇帝封為“五穀神”,御書“義民”匾額,賞半副鑾駕,贈工部左侍郎。將銅城改名信義村。七世祖程進為歲貢,九世祖程繼張三兄弟為歲貢。十世祖程聽箴任守備、儒官,贈工部左侍。程氏可謂世代書香,官宦人家,名賢輩出,榮耀鄉里。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焦山石碑

程啟南無疑是程氏望族的代表性人物,祖父程繼孔,父親程視箴。至程啟南為十一世。據《沁州志》記載,啟南字開之,號風庵。性剛果,多大略,博學工文,萬曆辛丑中進士。授襄陽司理。在任上,他勤政愛民,輕徭薄賦,“山南人德之”,與羊叔子同祠。羊叔子就是羊祜,是西晉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他清廉正直,博學能文,曾任荊州部督,鎮守襄陽十年,為西晉滅吳,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唐德宗時被封為古代名將64人之一,宋朝時又被封為古代名將72人之一。當地人民樹碑叫羊公碑。程啟南能和羊叔子同祠,可見他的政績和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由於政績突出,經當時朝中諸大臣推薦,擢兵部武選司主事。在任上,他“疏陳三可慮”,“清冒濫,屏私人,簡將帥,多所採納,癸丑升郎中”。不久,“為輔臣葉向高李廷機及樞臣王象乾所引重。遷山東濟南道副使。”“會大飢,民咽糠,閤家煮革木實,公親即其處繪圖,使吏抱圖上書,乞不賦山澤,許。得支官舍之儲蓄賑之,所活甚眾。八年後升參政,又二年升按察使。又二年,朝廷選舉勤政愛民的官吏,授程啟南“天下第一廉吏”的匾額。後任右布政使,轉左布政使。當時,齊州、青州一帶有“妖人”作亂,並且佔領了十幾個縣城,“驕橫行掠”。程啟南“擇操刺百五十名遍加剃,盜悉平。(“啟南命歷城令關阿衡招白摓以殲之,逆憨叛黨檻送京師”)癸亥(1623年)升太常寺卿。“民思戀不能已,為廟,春秋奉祀如在山南時。”(《沁州志》)

最為當時人和後人稱道的是程啟南上書皇帝,“以宗社大計,奮不顧身”揭露魏忠賢的累累罪行。當時天啟皇帝極端寵信魏忠賢,到了朝中只知有魏忠賢,不知有皇帝的地步,稱魏是九千九百九十歲。朝中官員懾於魏的淫威和霸道,不是賣身投靠,就是同流合汙,不少正直官員也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不去堅持正義。面對魏的權勢,程啟南不顧自身安危,以國家社稷為重,“撫疏劾之”,並且以辭官來表達自己“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天啟皇帝即日允放,此所謂一辭官也。”“當是時,天下為忠賢建生祠者,僭侈無度。郡國倉不繼,豪貴人附,爭取恐後,啟南為文譏之。”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程氏原祖分支神布(現存故縣程慶文家)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程氏盛祖分支神布(從上至下分別存於東良侯村程克平家、程效文家、程建民家)

天啟皇帝駕崩以後,魏忠賢失去了靠山,崇禎皇帝開始清算魏忠賢的罪行,並且恢復了被魏打壓的官員的職務,重新啟用了被魏忠賢排斥打擊的官員,“凡抗閹者,悉起田間。己巳年詔升程啟南為通政使,蔭一子,旌不附忠賢也。”庚午年,群臣又推薦程啟南,任工商侍郎。上任不久,就遇到了“德陵更數歲工未就”。德陵是天啟皇帝的陵寢。皇帝陵寢的修造歷來是朝廷大事。天啟已死而不能下葬。崇禎皇帝責令程啟南負責,“啟南召商責之,期以五月磚木不至法無貸。商素畏清直,奉法順流,工遂就。”崇禎皇帝以為程啟南能幹,又提拔他為大司空即工部尚書,便蔭一子,程“固辭”。(《武鄉縣誌·少司空程啟南傳》)

時隔不久,朝中的宦官又得到重用,尤其是戶工二部,內監事權,程啟南多次“疏論以去就爭之,章累十一上始得旨。”“此所謂再辭官者也。”在一個官本位的社會,學子寒窗苦讀為了什麼?好不容易金榜題名,獲得功名,不就是學而優則仕,光宗耀祖嗎?多數人的人生理想就是升官發財。程啟南幾次辭官,表明了他並沒有“官迷心竅,”而是堅持了自己的操守,在專制官場汙濁的政治生態中,出淤泥而不染。辭官後“絕意仕進,屏居不揖客,長吏罕識其面。邑中災侵及大役,即條列白大吏,為民請命同,不避怨謗。”如此不畏強權、不趨炎附勢、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超出了今人的想象。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程啟南故里接官廳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十八世祖大學士程光居墓(位於上莊黑寨坡)

程啟南晚年,在老家“構草亭數間,手周易一卷,晏如也。”卒於八十有九,子六人,諸孫繩繩四十餘人,以科貢顯者踵相接也。在其眾多子孫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其孫、程氏十三世的程康莊。程康莊字崑崙,看其名號當知其心志。他從小隨祖父在京城讀書,“天資穎悟,學問淵博文名動公卿。一時文壇老宿,交口推嘆。”(《武鄉縣誌·程康莊》)他是明崇禎時拔貢。順治十七年任江蘇鎮江府通判,後任過安徽安慶府同知、陝西耀州知州、康熙十四年返鄉賦閒,魂歸故里。史載他在鎮江時,兵民關係緊張,社會秩序混亂。程康莊恩威並用,民懷兵懾。”後在安慶,擔當作為,民頗稱頌。具體的政績,我們已無法詳知,但他工於詩詞,精於書法,著述頗多,卻是史有記載的。在《三國演義》中,有個劉備到東吳招親的故事。劉備和孫權出了甘露寺,觀江山勝景,劉備說:“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據記載,這六個字是南朝梁武帝書寫的,以後又有書法家重寫過。但歲月無情,風浸雨淋,已經損沒。後經程康莊書寫,才使這塊名碑保留至今。還有他補刻焦山《瘞鶴銘》一事,多少年來被人稱頌不已。“瘞鶴銘”是“碑中之王”,“大字之祖”,“書家冠冕”“神仙之跡”。後遭雷擊崩裂沉沒江中,打撈上來後,碑石殘損,字跡不清。程康莊為此苦求拓本,作了補刻,置於海雲堂中,並寫下了《瘞鶴銘跋》記述此事。這一項文化工程,實所以彪炳史冊,流芳千古。“康莊雖已仕,猶手不釋卷。和山東王阮亭(王士禎)官江寧佈政,以文相知,公餘則兩相唱和,往來人稱為上下江詩伯。”“明及今詩古文,批閱不下數千百卷……”“康莊喜購書,所餘俸悉買以歸武,最僻書稱難查,今藏書家最富者,莫如康莊……曰崑崙先生之宦囊也。”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明·吏部尚書吳忠達為程嘉績題“高閣名臣”匾額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程康莊書鎮江金山石刻

武鄉名門——信義程氏

程啟南雙修寨。他告退回鄉後,時逢李自成率農民起義,朝廷下旨,調程啟南出山再任,他抗旨。為安然自在,從縣城回故里修寨一處,名曰“雙修寨”。

來源:映像PICS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