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之:近代儒商的特有風采

熊月之:近代儒商的特有風采

時代不同,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不同,所處國際國內環境不同,儒商的經營特點自有不同,所體現的精神風範也會有所不同。近代中國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外則強敵入侵,內則政治腐敗,經濟不振,教育不興,民生凋敝,亡國滅種的危機一陣緊一陣地逼來。一批有眼力、有能力、有財力的儒商,投袂而起,投身到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行列中,展現了近代儒商特有的風采。約略說來,可分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把握時代脈搏,倡導變法革新,引領學習西方。這以由買辦而轉變為民族企業家的鄭觀應、唐廷樞等人最為典型。

他們都是廣東香山人,是近代最早的一批買辦。他們在為洋行服務同時兼營自己生意,經營得法。在掘得第一桶金以後,他們毅然從收入相當豐厚的洋行中抽身而退,服從於國家的長遠需要,投身到洋務企業當中,在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機構中擔任領導,從事現代企業管理工作,成為洋務企業中最早的一批新型企業家。他們是近代中國最早的一批雙視野人,一隻眼睛看著西方,一隻眼睛看著中國,比較兩者的長短得失,進而成為倡導變法革新、引領學習西方的新型人才。他們在洋務企業中,將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先進思想理念引進中國,還著述立說,大聲疾呼變法革新。唐廷樞編過專教國人如何學習英語的書籍,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則是十九世紀後期影響最大的啟蒙著作。《盛世危言》所論,認為中國不但要學習西方堅船利炮、科學技術,要學西方教育制度、社會管理制度,還要學習西方破上下之隔閡、合君民為一體的政治制度。能有此遠見卓識,很重要一點,就在於他不但是儒,而且是商,合儒商為一體,是通曉國內外情事、關心國計民生大事的新型儒商。稍晚一些,穆藕初、陳光甫等,在學習西方方面,又邁出了新的步伐。穆、陳都是留美歸國後投身工商業的。穆將西方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系統地翻譯引進,並將其運用於企業管理之中,大獲成功。陳光甫則在中國金融業、旅遊業方面,走出了新路。

其二,堅決抵抗外國侵略。抗日戰爭時期,不知道多少愛國資本家為了抵抗日本侵略,捐錢、捐物、捐購槍炮子彈,努力生產抗日前線所需要的各種物品,為抗日隊伍提供各種服務。

最典型的是民生公司的盧作孚。1938年秋,因日軍野蠻侵略,武漢失守,大量後撤重慶的人員和遷川工廠物資近10萬噸,屯集宜昌無法運走,不斷遭到日機轟炸。在此危急情況下,盧作孚集中民生公司全部船隻和大部分業務人員,分段運輸,晝夜搶運,不顧日機狂轟濫炸,不計公使損失,經過連續40天的奮戰,終於在宜昌失陷前,將全部屯集的人員和物資搶運到了四川。在整個抗戰時期,民生公司共搶運各類人員150餘萬人、物資100萬餘噸、遭日機炸燬船隻16艘、犧牲職工100餘人。盧作孚領導的民生公司,以無所畏懼的愛國熱情,以自己的運輸長項,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其他行業難以做到的特有貢獻。

其三,關心民瘼,造福桑梓。眾多儒商致富以後,努力以其財富服務社會,特別是救濟窮人,造福桑梓。近代歷次慈善活動中,捐款最多的,都是那些成功的儒商。

最典型的是張謇,他在南通經營大生紗廠等實業,開墾農場,經營教育、水利、交通、慈善諸端,成為著名的狀元資本家。他曾自述投身事業的初衷,是“為通州民生計,亦為中國利源計”,小而為桑梓,大而為國家。胡適評價張謇:“他獨力開闢了無數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闢先鋒,養活了幾百萬人,造福於一方,而影響及於全國”。但是,他自奉極為儉約,堅守儒商的優良傳統。他創辦大生紗廠,自議創至開車,歷時44個月,其生活費僅靠書院薪俸維持,未挪用廠中一文錢。他經商極其重視誠信,合做事與做人為一體,再三強調:“當悟人生信用,作事一而二,二而一,若人格無虧,則事即艱厄,不至失敗;即失敗而非墮落,反是則事敗而人亦隨之矣。”

其四,興辦新式教育,培養新型人才。教育不振,人才匱乏,是近代中國落後貧弱的重要原因。

近代中國儒商在發達之後,很多人都在資助教育、興辦新式學校方面,做出過努力。寓滬浙江商人葉澄衷,晚年出一大筆錢,創辦澄衷學堂,從事新式教育。上海浦東人楊斯盛,從事營造業,成功以後,傾其全力,興辦新式教育。他所捐款、資助辦起來的浦東中學,是晚清民國時期浦東最好的中學,張聞天、蔣經國、蔣緯國、潘序倫、范文瀾、羅爾綱、王淦昌、聞一多等都曾在此校就讀。留美歸國的穆藕初在經營紡織業致富以後,捐款資助上海眾多學校,特別是資助北京大學學生留學歐美,造就許多傑出人才。他開創了近代中國儒商資助留學的先河。至於愛國華僑陳嘉庚,捐鉅款創辦廈門大學的事蹟,早已為大家耳熟能詳。

其五,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代西學東漸,中華文化遭遇嚴峻挑戰,中華古籍也因歷次戰爭而損失慘重。

一批經商致富的有識之士,為搶救、保護中華古籍,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艱苦的努力。進士出身的葉景葵,在清末放棄仕途,改走實業救國之路,先後擔任漢冶萍公司經理、浙路股款清算處主任、浙江興業銀行董事長,擔任興業銀行董事長達三十年之久,為金融界鉅子。鑑於中華典籍在戰亂中損失至為慘重,不息花費巨資,蒐集、購買珍貴典籍,並與也是進士出身的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張元濟等,發起成立合眾圖書館,到1946年,館藏積存文獻已至十四萬冊。他們為保存中華文化典籍做出不朽的貢獻。這些典籍,成為今上海圖書館文獻基礎。鑑於國粹崑曲維持困難,後記乏人,穆藕初慨然捐款,創辦崑曲傳習所,培養一大批崑曲人才,為崑曲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五個方面,綜合起來,就是誠信經商,忠誠報國、造福桑梓、服務社會等。與傳統儒商相比,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一脈相承的地方,也有新的特點,包括在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倡導新式教育、引進科學管理方法等。

(本文系作者在博鰲儒商榜評估體系發佈會上的演講)

熊月之:近代儒商的特有風采

【背景資料】

2017年9月17日,博鰲儒商榜評估體系發佈會在上海浦東舉行。發佈會由中國孔子基金會指導,博鰲儒商論壇、中國孔子基金會企業儒學研究委員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校友國學會聯合舉辦。會議向海內外公開發布了《博鰲儒商榜評估體系》,由博鰲儒商論壇理事長黎紅雷教授做《博鰲儒商榜評估體系》說明。


熊月之:近代儒商的特有風采

熊月之,1949年12月出生於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1966年畢業於江蘇省清江中學,其後務農、當兵、做工,1978年春考入蘇州大學歷史系,同年秋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班,1981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原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歷史研究所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復旦大學暨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政協委員。現任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代表作《上海通史》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