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中國歷史 文物 嘉慶 建築 巴谷山伯爵 2017-04-15

今天要寫的是具有600年曆史的魯屯古鎮,600年前剛好是大明王朝,所以先和大家聊聊明朝的一些事和人。大明基本算得上是一個很有骨氣的朝代,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的歷代皇帝也非常的有個性,有兼職幹木匠的,有自封大將軍的,有喜歡同性的,有和大臣賭氣30年不上班的;大明的政治制度設計比較合理,內閣制進一步將皇權弱化,內閣首輔相當於現在的總理,大小政務全部包攬,皇帝也就是簽字畫押的份。大明的皇帝都很清閒,人一旦清閒就會無聊,無聊中就會突發奇想,滿腦子都是稀奇古怪的思想,盡搞些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非常的有娛樂精神;大明的宮鬥也是非常激烈的,歷史書上給人的印象就是宦官擅權,拉幫結派,黨同伐異,東廠西廠,錦衣衛,東林黨,今天你攻擊我,明天我算計你,挺有意思的。特別是看過《大明王朝1566》後,又讓我對這個王朝有了新的認識,表面上是宦官和文(武)官集團之間爭權奪利,其實他們不過是皇帝用來相互牽制的兩顆棋子而已,他們之間鬥得越狠,皇帝的地位就越穩固,因為只要有一方大權獨攬就會威脅皇權。明朝確實是個很不錯的朝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在當時屬於世界一流,若不是滿清妖孽入主中原,打亂了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我們現在肯定是世界強國,由此可見做個大明人也是相當自豪的。

下面我們就走進魯屯古鎮,親身感受何謂“大明遺風”?

魯屯古鎮是一個具有600多年曆史的文化小鎮,根據《興義府志》、《興義縣誌》及當地《李氏家譜》記載,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徵南大將軍,沐英、藍玉為副將,統帥30萬大軍揮師南下,征討在雲南的元朝樑王。時有江蘇淮安進士李文明,系太祖朱元璋姐姐之子,時任南京兵部副郎兼錦衣衛掌印官,亦隨沐英一道南征。戰事平息後,明朝施行軍屯制度,南征的30萬大軍就地駐紮,開墾荒地,自給自足,貴州獨特的屯堡文化便發源於此。當時的魯屯屬於普安衛中右千戶所,駐紮了約1200名明朝將士,李文明為第一任掌印官。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古鎮大門

古鎮大門看上去挺氣派的,略顯不足的地方是後來修復的,已經看不見任何歷史的痕跡。個人認為一個古鎮,重點還是保護好原來的樣貌,一磚一瓦都是歷史的沉澱,人們來古鎮遊玩,主要也是來看歷史的,如果過度商業化和現代化,就會適得其反,吸引力必定下降。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樓亭水影

樓亭水影,有點古代園林的感覺,在這樣的風景里約會聊天,別有一番風味。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七孔塘

由於魯屯鎮的地下水系發達,便會在低窪處形成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水塘,看上去碧波盪漾,猶如一顆閃亮的藍寶石鑲嵌其中,陣陣微風吹過,岸上翠柳依依,路上游人流連忘返。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古鎮人家

七孔塘邊上的一戶人家,房子算不上豪華氣派,然而居住在這樣風景秀麗的環境裡,沒有城裡的車水馬龍和喧囂,多了一份祥和而又寧靜,真是羨煞遊人。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深入背街小巷,探索和發現別人沒有留意到的景點,感受一下古鎮居民的生活,和他們交談,瞭解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很有懷舊氣息的小巷

走在這樣的幽徑小道上,我彷彿走進了600年前,一群將士放下手裡的兵器,脫掉了軍服,他們拾起地裡的農具,勤勞的耕種,修築家園,娶妻生子。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古城牆遺址

每一塊石頭都是遺留下來的文物,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故事,砌牆的人們早已逝去,原來的城牆已經殘破不堪,這些泛黃風化的石頭堆在這裡,只是為了告訴後人,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如果有一天這些石頭也消失了,這段歷史也會被人們漸漸遺忘。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用石頭砌成的房子

古鎮一角,石頭和瓦片建成的房子,冬暖夏涼。如果用這些老房子來建設一家客棧,不用一切現代人的東西,用桐油燈取代電燈,穿上大明朝漂亮的服飾,讓遊客體驗一夜古人黑燈瞎火的那種生活,這個創意還成吧?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節比鬆操

來魯屯古鎮,必須要了解一下這些牌坊,它們看上去已經年代久遠了,這背後又會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和歷史背景呢?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昇平人瑞

魯屯的牌坊建於辮子朝道光年間,共四座,1966年損毀一座,現存三座,分別是“生員李汝蘭之母百歲坊”、“李錦章百歲坊”和“黃建勳之母李氏節孝坊”,三座牌坊均系四柱三門五樓式的鉚榫結構,底座堅固,坊體樓高均為9.37米,坊底為束腰須彌座。石柱下邊各有頑獅護鼓,鼓面雕刻古代神話如:“嫦娥奔月”、“鐘鳴逐鹿”、“麒麟戲鶴”、“吳剛伐桂”。石牌坊上各有一塊長2.5米的石匾,上書“貞壽之門”、“志同冰質”、“節比鬆操”、“昇平人瑞”、“國瑞家祥”。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志同冰質

上圖為黃建勳之母李氏貞潔坊,建於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李氏年方十八嫁入魯屯黃家,兩年後生子建勳。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貴州南籠(今安龍縣)布依族婦女王囊仙起兵反抗清廷,義軍規模十數萬人,不幸李氏丈夫戰死沙場。李氏決心守孝,教子成才,其子建勳及侄子,均由其一手帶大並教化成人,取得功名。為了啟示後人,道光皇帝親自下旨為其修建貞潔坊。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貞壽之門

李毓華,魯屯人士,官至國民黨陸軍中將,參加多次對日作戰,於1942年綏西會戰中戰死,時年56歲。凡是抗日的,不管屬於任何黨派,都應該永遠被人民記住。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李毓華故居

木質老屋,雖然看起來有些破舊不堪,但是依然可以遮風擋雨。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老屋

後來修復的古鎮街道及建築,屬於魯屯古鎮的一部分,比較現代化,沒有多少欣賞價值。路上游人歡聲笑語的走過,其實他們未必對歷史感興趣,甚至於不屑去了解古鎮的由來,他們是為了遊玩而遊玩,走走停停,拍拍照,聊聊天,吃點小吃,簡單快樂。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古鎮街景

古樹下的老人們也懂得休閒娛樂玩撲克牌了,古鎮居民安居樂業,一片和諧的景象。這個時代發展步伐太快,新城建成舊城衰,如今魯屯古鎮保留下來的遺址已經很少了,只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保護力度,還要提醒那些“到此一遊”的人們不要亂刻亂畫,讓這些具有明朝遺風的歷史文物能永遠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讀到它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探尋大明遺風,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魯屯古鎮


古樹下打牌的老年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