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印行《二顧全書》前記

中國歷史 南懷瑾 顧全 顧祖禹 傳承網 2017-05-07

南懷瑾老師:印行《二顧全書》前記

印行《二顧全書》前記

南懷瑾

近世卓識之士,抱經世之志,究文武之略,相聚而論學術之實用,必曰《二顧全書》。然以二顧之鉅著,非遊心於史實而蹤跡于山川形勢者,終難引古證今而學以致用也。

溯自司馬子長唱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皆知實修之學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識弘達,無可以語此道。唯明清變革以還,崑山顧亭林,常熟顧祖禹二先生,足以當此而無愧。雖曰不得見於當時反正之事功,而立言彰教,影響炎黃後裔於百世之下,足有餘裕。

抗戰軍興,餘亦蜀山行役,蕭條行李,跋涉艱難,唯珍襲二書,終不忍舍。孰意四十餘年後,朝夕摩挲之卷帙,翻隨陸沉。時迍世變,彌切懷舊鑑新之思。近年坊間雖有出版,或顧此而失彼,終難並得《二顧全書》而再細讀之。

頃間門人陳得清電告於海外覓得《二顧全書》完帙,不禁皤然興起,喜不自勝。因此籌付印行,庶得流傳廣佈,以供仁人志士建國之資,豈非萬億之幸乎!書成,採附《清史稿》二顧先生之傳記,雖未盡詳實,亦秉述而不作之旨,留待後賢之參證已耳。

且聞之昔日遺老所言,亭林先生挾經世之學,懷復國之志,行腳遍宇內,隨處而別成室家以防不測,哲人有後,隱晦不宣,蓋為避世而藏也。《清史稿》及諸家所載,大多言其無子,其然乎?豈其然乎!附志於此,不沒舊聞,其亦興滅繼絕之師意焉。至若先生所著《天下郡國利病書》之旨,如其詩所謂“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感慨河山追失計,艱難戎馬發深情”之意,不復贅言之矣。

辛酉(1981年)仲夏,臺北

◎ 本文選編自東方出版社(簡體): 南懷瑾先生著《中國文化泛言(增訂版)》

南懷瑾老師:印行《二顧全書》前記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南懷瑾先生的生平、事蹟與學術研究

長期徵文及史料 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本信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