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原安徽省城東門“樅陽門”

地方史學者陳靖,近日撰寫了《桂林方氏家譜述略》。“桂林方”是明清時期桐城世家大族,梁實秋曾言:“桐城方氏,其門望之隆也許是僅次於曲阜孔氏。”桐城方氏有桂林方、會宮方、魯谼方三支,明中葉後,桐城方氏俊才輩出,清徐璈編《桐舊集》收錄的龍眠詩人 1000多位中,方氏作者136位。臧勵和編《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桐城方氏31人,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收入桐城方氏85人,朱保烔、謝沛霖編《明清進士題錄索引》中列有明清兩代桐城方氏進士出身28人。桂林方氏修譜,要不要加上“桐城”二字?

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民國“樅陽門”

桂林方氏修譜,舊時有的加“桐城”二字,有的不加。現在加不加?這就先要搞清“樅陽”與“桐城”的關係。

漢代的樅陽縣,大致包括現在的“樅陽”的“桐城”二縣。唐代時原樅陽縣被改為桐城縣,所以明清時的桐城縣,也大致包括現在的“樅陽”的“桐城”二縣。現在的“樅陽”與“桐城”,與建國前的“樅陽”與“桐城”都不是一個概念。此“樅陽”非彼樅陽,此“桐城”亦彼“桐城”。現在的樅陽縣域1800餘平方公里,現在的桐城市(縣級)域1600餘平方公里。這3000多平方公里,縣名“樅陽”明顯早於“桐城”。

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民國“樅陽門”

樅陽縣曾隸屬安慶市(安慶府下轄縣),但歷史上的樅陽城亦早於安慶城。安慶城始建於南宋末年,舊城門者五:“曰樅陽,居其東;曰康濟,居其東南,俗呼小南門;曰盛唐,居其南,俗呼大南門;曰正觀,居其南之偏,俗呼八卦門;曰集賢,居其北。”

清代嘉慶年間,望江縣令師荔扉曾有兩首關於安慶“樅陽門”的詩,《曉出樅陽門望雪》:“聽鼓應官鬢欲斑,樅陽門外水潺潺。何當更起龍眠老,細寫江南雪後山。”《樅陽門》:“樅陽門外水茫茫,樅陽門上雲氣蒼。高牙大纛互出沒,青山粉堞相低昂。由來此處據形勝,更有何人能慨慷。天地如褌我如蝨,箇中幾度臧飛揚。”安慶“樅陽門”,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被拆。

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現在的安慶譙樓

安慶“樅陽門”門額“樅陽門”三字,有說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所書,有說為東晉名士庾亮所寫。或傳三國時曹操所寫。清初學者楊賓《大瓢偶筆》:“安慶府東門曰‘樅陽門’,門有額大尺許,相傳為曹孟德書,而不得一見。乙未歲(1655年)客皖公使院,因拓而觀之,雖極勁健而無古雅之致。且自漢魏至今幾二千年而毫無剝蝕,其非曹書也無疑。”清代著名學者包世臣《藝舟雙輯》:“樅陽門三大字,在安徽省城南門(誤記),字徑二尺許,雍容揖讓,是山陰家法,唯‘門’字右直稍挺腹,不敢徑指為右軍(指王羲之)書耳。”到底是不是王羲之所書,無有定論。民國徐乃昌《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將 “樅陽門”三字拓本標註為“宋”。

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徽州方氏宗祠

陳靖撰《桂林方氏家譜述略》:

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桐城桂林方氏家譜】

六十六卷,卷首一卷,七十二冊。共印一百二十套,以千字文為序,自“日”字起,至“場”字訖。木刻本,宣紙印刷。光緒六年辛未(1880),十九世孫方傳理編次。封面題簽:桐城桂林方氏家譜。書口題名:桐城桂林。譜箱鐫:桂林方氏宗譜。

方氏家譜歷經多次修纂,卷首載“前譜修梓八世十一人”(按:實為十世十二人):

六世孫懋草創,七世孫佑編次,八世孫璽增修,八世孫向編纂,九世孫克編梓,十世孫作刻圖,十一世孫學恆輯略,萬曆二十一年學漸重修,十三世孫在庭續增,十七世孫觀承重修重梓,十八世孫維甸重修,十九世孫傳穆重梓。

桂林方氏有世系,無輩字,是譜自一世修至二十四世,體例之精,為桐樅譜牒之冠。卷首:新舊譜序、凡例、領譜字號,卷一至卷八:世系圖,卷九至卷四十八:小傳,卷四十九:壟墓,卷五十:祠祭,卷五十一至卷五十三:列傳,卷五十四:內卷,卷五十五:外傳,卷五十六:誥命,卷五十七:天章,卷五十八至卷六十:奏議,卷六十一:家政。卷六十二:金陵義田、金陵家廟圖、試資,卷六十二至卷六十三:惠遠堂義莊規條、契議,卷六十四:惠遠堂義塾規條、契議,卷六十五:存疑,卷六十六:養子。

本譜方氏名人極多,略述於下:

方法,方懋,方琳,方佑。

中一房:方印,方敬,方學漸,方大鎮,方大鉉,方孔炤,方孔時,方孟式,方維儀,方仲嘉,方文,方以智,方其義,方兆及,方兆弼,方中德,方中通,方中履,方中發,方登嶧,方正玢,方正瑗,方式濟,方觀承,方張登,方張盤,方維甸,方受疇,方矩森,方傳穆,方傳植,方錫慶,方寶慶,方昌翰,方宮聲,方履中。

三房:方隆,方效,方學勤,方義懷。

四房:方向,方克,方大任,方見。

六房:方夢暘,方學尹,方大美,方體乾,方象乾,方拱乾,方畿,方幟,方授,方孝標,方亨鹹,方育盛,方膏茂,方章鉞,方仲舒,方舟,方苞,方世舉,方貞觀,方道章,方求義,方保升,方長庚。

七房:方里,方將,方玉麟,方奎炯,方浩。

長房:方大鯤。

原譜安徽省圖書館、南京方女士、合肥左先生皆有藏本,然均有殘缺。2014年7月,方氏後人方無先生與筆者聯繫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籌劃出版,始將全譜搜輯完整。新版以宣紙翻印原版,八函,七十一冊。

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桂林方氏支譜】

十八卷,卷首、卷末各一卷。二十冊。清同治七年(1868)活字本。清方鏡等修。

現藏中國人民大學。

【桂林方氏支譜】

二十四卷,卷首、卷末各一卷。三十冊。民國廿六年(1937)修。

原譜現藏近善齋。

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本支備乘】

不分卷,一冊。手抄本。民國十五年(1926)至民國十七年稿本。封面題署:本支備乘。右下署:二十三世孫琛手錄。

封面封底為牛皮紙。內頁為毛邊紙,每頁朱絲欄八行,折口處印有“安徽官紙印刷局制”字樣,四十頁,紙捻裝訂。楷書。備乘寫作時間為民國七年戊午(1918年),後來家族成員陸續增加,又有補添及塗改。其中毛筆楷書為方義懷手筆,後有圓珠筆添加的內容,為方家後人所添。備乘內容從一世方德益至二十四世方義懷子侄輩的本支垂直世系,每世附以小傳,涉及傳主的生、卒、配、嗣、葬等信息。小傳內容採自光緒六年(1880)《桐城桂林方氏家譜》,原譜有訛誤的,方義懷皆作說明,以備將來續修家譜時訂正。

方琛(1878——1943),原名義懷,字意瑰,著名哲學家方東美二兄。新版《桐城縣誌》《樅陽縣誌》均載有方義懷小傳:方義懷,光緒戊戌(1898)縣試,名列前茅。廢科舉後,入桐城中學讀書,後兩任桐城中學校長。1913年,當選為安徽省第一屆參議員。1921年,首任桐城縣教育局長。

中三房方佑於明代成化末年由桐城縣城遷姚家嘴莊(今屬樅陽縣麒麟鎮梅花村),結屋萬鬆間,住所名“萬鬆墅”;後方佑孫方收復搆“海聲樓”,曾孫方效再築“梅花館”,其後代遂一直定居於麒麟、義津一帶。

本譜名人:方法、方佑、方效、方義懷、方東美。

筆者存有電子本。

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皖桐方氏宗譜】

二十五卷,卷首一卷。民國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民國方炳南、方去危等六修。現藏日本、美國。

【白鹿莊五房墨譜】

不分卷,一冊。民國二十年(1931)鈔本。清方祖德編。

現藏安徽圖書館。

【復莊公支下草稿】

不分卷,一冊。手抄本。民國二十七年(1938)二十二世方勉手稿。

是譜世系小傳自十八世方夢鯉起,至二十三世訖。方夢鯉,諱交長子,字士貴,號浮溪,更號海門。縣學武生,候選千總,例贈武略騎尉。生卒載譜。

本譜現藏近善齋。

【桐城桂林方氏中六房上臺公支譜】

二十一卷,卷首一卷。二十二冊。民國甲申年(1944)修。

【方氏丁口冊】

一冊。抄本。書名、年代、作者皆缺。本冊統計自一世至二十世每世男丁人口數。書名為筆者根據內容所取。

筆者藏有電子本。

【續修宗譜章程】

一冊。墨稿本。前署:續修宗譜章程,後署:十八世受疇、維甸同訂。內容為方氏修譜章程,疑即方受疇或方維甸手稿。

筆者藏有電子本。

【桂林一枝——方伯俊世系歌】

不分卷,僅兩頁。抄本。一為《前世系歌》,一為《後世系歌》,二十四世孫方伯俊撰。

原件為方無先生藏。

【桐城桂林方氏友慶堂支譜】

一名《方氏支譜》,不分卷,一冊。清鈔本。方傳植修。

現藏北京圖書館。

【桂林一脈流派傳】

不分卷,一冊。鈔本。

現藏安徽圖書館。

安慶府的城門,為什麼叫做“樅陽門”?

【桐城桂林方氏中四房碧山公後裔源流】

三卷,三冊。印六十套。電腦排印本。

本譜原名《碧山公支譜》,民國三十年(1941),方朔(字彥申)總理、方鼎銘督修,未梓而方朔病逝。民國三十一年壬申(1942),二十一世方居正整理付梓,署理四川萬源河南登封鄭縣縣長同裡餘光復作序。2011年辛卯,碧山公後裔二十四世方造英重新整理原稿,續修印行。本譜世系由一世續修至二十六世。第一卷:新舊譜序、凡例等。第二卷:祖源考、明佐公源流及其後裔分佈概述。第三卷:方伯章、方念璜搜輯的《方氏名人傳選編》。

碧山公,桂林方氏中四房第九世,名兀,字惟高,號碧山,行二十七。生弘治癸亥二月,卒嘉靖丁亥九月,日未詳。配黃氏道女,生弘治庚戌十二月,卒嘉靖丁亥十一月,日未詳。合葬白巉莊(在今樅陽縣義津鎮義西村新莊)左,寅山申向。四子:照、然、勳、熙,以熙出嗣兄克,更名衢。一女,適王樑。碧山公自一世德益公的垂直世系為:德益→秀實→謙→圓→法→懋→瑜→向→見、兀、充。

碧山公父方向,於明弘治後由桐城縣城遷赤城莊(在今樅陽縣義津鎮增豐村赤城寺附近),後裔亦多居住在樅陽義津方家嘴、楊樹灣一帶。清末,義津人方履中倡辦實業,移民十餘萬至彭澤、東至等地墾荒。是故江西九江縣江洲、新洲,彭澤棉船、麻山,宿松匯口三洲,望江華陽,東至香圩等處,都有碧山公的後裔。

方氏遷桐始祖德益公,自池口以來,“僅傳地不傳人”,上輩世系堙沒無考。本譜卷二收有二十五世方長春撰《祖源考》及《幾百年,桐城桂林方來源成謎;苦尋覓,德益公父輩水落石出》兩文,意圖由一世祖德益公遷徙地追考上世淵源。文中多方搜求,考覽各種方氏族譜。雖有邏輯之推論,但乏確鑿之證據。光緒六年《桐城桂林方氏家譜》卷首載方學漸《合譜辨》一文,明確提出“斷以德益為桐始祖”,不得“厭近睹慕遠聞”,以瀆 “先人之實錄”。方學漸並引同時十世子容公詩云:家譜編修重複重,宋元舊已失先蹤。但能親睦吾桐族,何必徽州更認宗。

現藏樅陽圖書館。

【蘭亭公支譜】

一冊,硬裝函套。方正倫主修,2016年丙申電腦排印本。本譜為十七世蘭亭公後代支譜。

蘭亭公名高【志羽】,字元宗,號蘭亭,中六房臺公支下十七世。其上輩垂直世系為:

臺→級→雨→學晉→大玲→維嶽→日煐→文漢→厚允→高【志羽】。

高【志羽】配吳氏,生五子二女,後代繁興,多居今樅陽縣義津鎮境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