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從皇帝到平民

中國近代史 溥儀 中國歷史 隆裕太后 清風明月逍遙客 2017-06-17

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春正月十四日,溥儀出生在北京醇親王府。

一出生就身份顯貴,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與側福晉劉佳氏之孫,攝政王載灃與嫡福晉蘇完瓜爾佳·幼蘭之子。溥儀:從皇帝到平民

一大摞的背景還不夠,出生後不久,就任大清王朝第十二任皇帝,也是最後一任皇帝。

按理說皇帝都應該高高在上衣食無憂,不說萬民朝拜也好歹是叩首覲見。可似乎從出生開始,他就免不了被掌控架空權利的命運。幼時是慈禧精心選出的娃娃皇帝,成年是日本帝國選中的傀儡皇帝。

就如同溥儀自己說的一樣,他這前半輩子,就是罪惡的前半生。

作為一個本該承歡於父母膝下的幼童,咿呀學語撒嬌打賴,他卻因為旁人的權謀坐在了原本高高在上的皇位。

三歲的幼童又懂什麼呢?不過是奢求著父母長輩的疼愛兄弟姐妹的關心愛護。可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他都不曾擁有過。即便擁有,也好似鏡花水月曇花一現一般,終究無緣。

三歲登基,他過的是無憂無慮的宮廷生活,但是寢室外界的世界已經是風起雲湧、波瀾四起了。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論如何,清朝的封建統治最終還是要滅亡的。無論是光緒帝康有為,還是袁世凱譚嗣同,都無法阻擋。

宣統三年即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儀頒佈了退位詔書,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2000多年的君主封建帝制的結束。溥儀:從皇帝到平民

溥儀雖然退位,但根據優待條件皇帝尊號仍存不廢,仍在紫禁城裡過小朝廷的生活。每日除了學習就是惡作劇,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說:“我在童年有許多古怪的嗜好,除了玩駱駝、喂螞蟻、養蚯蚓、看狗打架之外,最大的樂趣是惡作劇。”

因為隆裕太后禁止他的母親蘇皖瓜爾佳·幼蘭進出宮禁,生父又不在身邊,只有貧苦出生的乳母王焦氏教給他一些做人的道理,也算是有人管教。可惜好景不長,乳母也因為種種緣故被迫離宮,自此,溥儀身旁再也沒有一個可以管教他的人了。

那年,他只有九歲。

九歲,還是旁人家的孩子在父母膝下撒嬌承歡的年齡,他卻已然是一國之君。確切的說,是一個沒有國事朝政沒有江山臣民的亡國之君,是一個沒有自由沒有權利寄託著無數旗人復國心願的空殼子皇帝。

他的日子,從沒有什麼快樂可言。

可惜,這些道理對於九歲的孩子而言太過深奧,他從來都不懂那些跪在自己身旁恭敬的叫他皇上的人們背後深藏的心思,也不會明白袁世凱稱帝的野心。

民國六年即1917年六月十四日,前清遺臣張勳以調解段祺瑞代表的國務院與黎元洪代表的總統府之間的矛盾為名,率定武軍4000人入京,黎元洪被迫下臺。七月一日,張勳兵變,宣統復辟,溥儀再一次坐上了龍椅。溥儀:從皇帝到平民

這一年,溥儀十二歲。

七月三日段祺瑞出兵討伐,十二日,張勳逃入荷蘭大使館,次日溥儀宣佈第二次退位。從他登上皇位算起到退位總共十一天。

1932年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策劃和扶持下就任了偽滿洲國的皇帝,年號康德,又稱康德皇帝。

1945年日本戰敗,溥儀又一次被迫退位。雖然退不退位只是名聲上的改變,可這也是溥儀三次稱帝鬧劇的結束,中國封建君主統治專治制度的真正結束。

那一年,溥儀已經39歲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可溥儀直到快不惑的年齡才剛剛而立,剛剛為自己而活,想想都覺得悲哀。溥儀:從皇帝到平民

溥儀一生的61年中,他為自己而活的時候大概只有從新中國成立獲得特赦開始到離世的短短11年。

正是因為難得,所以他才倍加珍惜。他曾自述自己當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歲時繼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張勳在北京復辟,擁戴我做了十天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東北把我扶上了滿洲國皇位,這一幕在1945年結束。第四次當皇帝,是在前年。我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獲得了選舉和被選舉的全部權力。現在我同其他中國人民一樣,是一個集體皇帝。”

言辭間,滿是欣喜和滿足。

雖然這十一年很苦很艱難,可是很有安全感。他不用擔心聽到什麼言論,也不用擔心看到什麼不利於國民的法律條文,也不用違心的說一些寫一些自己不想表達的言語,更不用自欺欺人的把下下籤抽出只為百分百的搖到上上籤來自我安慰。

他終於做回了他自己,他只是一個姓著愛新覺羅的普通人。

他從來都只是愛新覺羅·溥儀,一個苦命人罷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