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

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

1927年八七緊急會議後,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到湖南傳達精神,改組省委,於9月9日領導和發動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日,毛澤東在瀏陽文家市主持召開前委會議,決定把起義軍向南轉移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山區,尋找落腳點,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圖發展。從進攻大城市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中國人民革命發展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連同其他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從那時起,人民軍隊砥礪奮進的90年,凝結著堅定理想信念、優良革命傳統、頑強戰鬥作風,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暨秋收起義90週年,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我們與解放軍報、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共同策劃推出“霹靂一聲暴動”系列文章。

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

羅榮桓,是毛澤東和湖南省委領導的秋收起義成員中唯一的一名元帥。他從秋收起義、進軍井岡開始了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生涯,在星火燎原中鍛鍊成長為中國革命軍事家、我軍最早、最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人。

羅榮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中同毛澤東最早相識相知的一位。

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

目前僅存的兩張毛澤東同秋收起義戰友合影的照片,其中都有羅榮桓的身影。

羅榮桓在參加秋收起義之前,還是一介勵志求學的書生。1926年畢業於私立青島大學預科。1927年4月考入武昌中山大學理學院。隨後加入中國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革命處於危險之中,一些不堅定分子變節,羅榮桓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革命。後來,1956年在解放軍政治學院座談往事時,羅榮桓說:“那時就是氣憤,不服氣。”

1927年7月,羅榮桓按照湖北省委安排到通城,參加農民自衛軍的組建工作。南昌起義後,他們和葉重開率領的崇陽農民自衛軍智取通城,發動鄂南暴動,建立了通城、崇陽農民自衛軍,羅榮桓任自衛軍黨代表。為保存革命力量,他們向修水轉移,加入駐修水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參加了毛澤東和湖南省委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時,羅榮桓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部特務連黨代表。連長譚希林是長沙縣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羅榮桓當兵比譚希林晚,如何當好黨代表心中無數,便謙虛向連長請教。譚希林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於是向羅榮桓推薦了總指揮盧德銘的領導作風,盧總指揮身先士卒,官兵一致,發揮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深得戰士擁戴。羅榮桓便以盧德銘為榜樣,學習和實踐做工農革命軍的第一批連隊黨代表。

“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羅榮桓、譚希林率師部特務連按指揮行動,他們到達平江龍門時,得知新收編的邱國軒團已叛變,於是聽從師部指揮改攻瀏陽。往瀏陽的途中多是崇山峻嶺,加上已過了中秋,山區的晝夜溫差大,蚊子又大又多,許多戰士染上了瘧疾。部隊不僅無醫無藥,還無糧食。有些人無法經受失敗與疾病、飢餓的考驗,紛紛開了小差。

羅榮桓走在隊伍後面負責收容。他同樣飢渴勞累,加上眼睛近視,凹凸不平的山路在他的腳下更是變得艱難。他身為黨代表,想著怎樣穩住這支隊伍。他一邊鼓勵大家堅持就是勝利,一邊默默地攙扶病號,幫掉隊的戰士背槍。

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

部隊到達文家市後,改任師部參謀的羅榮桓隨師部住在文家市西頭的里仁學校。在這裡,他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

毛澤東的名字,他早就聽說。1919年他在長沙讀中學,參加五四運動,讀過《湘江評論》,知道毛澤東是一位著名的群眾領袖。前不久,毛澤東到湖南衡山等縣考察農民運動。羅榮桓讀過《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對其考察內容之具體,觀點之鮮明,說理之透闢,文風之犀利,產生了深刻印象。

當天晚上,毛澤東不顧旅途疲勞,連夜在師部召開擴大到營以上幹部參加的前敵委員會議。在會上,毛澤東分析了形勢,認為這時攻打長沙已不可能,建議部隊改變計劃,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進行土地革命,發動農民群眾,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會議開到深夜,經過激烈爭論,通過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第二天清晨,全師1000餘人在里仁學校的操場開會。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講話。他說,這次秋收起義我們打了幾個敗仗,這不要緊,勝敗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秋收起義原來計劃是攻長沙的。長沙好不好呢?長沙好。但是現在那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我們不能去打大城市,去打交通要道了。現在要找個地方休養生息。

接著,毛澤東說,同志們,革命總是要發展的,總是要勝利的。我們現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可我們這塊小石頭總有一天要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

毛澤東在里仁學校形象生動又極富感染力的講話,使革命軍幹部戰士聽了,心中充滿了革命的激情,眼前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羅榮桓認定毛澤東的話,合乎客觀事實。他說:“聽了毛委員這個話,我一下子就堅定起革命意志,決心跟著毛委員,從此一生沒有動搖。”

秋收起義後,羅榮桓跟隨部隊在毛澤東的指揮下向井岡山挺進。

部隊攻佔蓮花,9月底到達永新縣三灣村。部隊就在這裡停下,進行整編。按照毛澤東的指示,為了加強黨的領導,要把支部建在連上。連以上設黨代表。營、團建立黨委。在部隊內實行民主制度,官長不準打罵士兵,廢除煩瑣的禮節,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連隊經濟公開,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士兵委員會對軍官有監督權。

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

工農革命軍整編為一個團。毛澤東宣佈羅榮桓任特務連黨代表,為人民軍隊最早的七個連隊黨代表之一。羅榮桓參與了毛澤東在酃縣水口發展士兵黨員、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偉大實踐。幾天後,在特務連發展8名新黨員時,他也請毛澤東出席入黨宣誓儀式並講話。1956年他曾評價在士兵中發展黨員、把支部建在連上,說:“意義是偉大的”“對於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起了決定的作用”。

特務連新任連長曾士峨是益陽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

轉戰井岡山,部隊狀況十分狼狽。羅榮桓回憶說:大家又累又餓,無精打采,稀稀落落地散坐在地上。毛澤東站起身來,朝中間空地邁幾步,雙腳併攏,身體筆挺,精神抖擻地對大家說:“現在來站隊!我站第一名,請曾連長喊口令!”這種堅強鎮定的精神,立刻強烈地感染了戰士們,隨著曾士峨連長的口令,眾人抖擻精神,向排頭看齊。

毛澤東曾評價說:“在這個最早的部隊中,有許多人始終忠心耿耿,直到今天還在紅軍中,例如現任一軍團政委的羅榮桓,現任軍長的楊立三。”

羅榮桓特別注重實際工作,總是事事身體力行,行軍時幫戰士們背槍,打仗時衝鋒在前。毛澤東說:“為什麼讓羅榮桓當黨代表呢?就是因為他老實。”

10月27日,部隊終於到達井岡山的腹地——茨坪。工農革命軍的紅旗開始在井岡山上飄揚。

從此,羅榮桓畢生從事人民軍隊政治工作,22年後,新中國誕生,他奉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並任總政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他逝世之前說:“我革命這麼多年,選定一條,就是要跟著毛主席走。”毛澤東寫詩悼念他:“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裡每相違。”“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痛惜之情躍然紙上。

(選自《新湘評論》)

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

歡迎轉發點贊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本週熱文

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秋收起義走出羅元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