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一:寧陵走出的東海艦隊福建基地政委'

"

王建一,原名王禮賢,1915年6月6日出生在寧陵縣陽驛鄉平洛村一個農民家庭。8歲讀私塾,13歲上小學,1935年秋考入淮陽師範學校,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報名參加淮陽抗日學生軍,受組織派遣到新四軍先遣大隊任一連政治指導員。1939年1月調任新四軍六支隊駐安徽省亳縣辦事處政治指導員。1940年1月,黨組織為了鞏固和發展睢杞太抗日遊擊根據地,溝通其與豫皖蘇根據地中心區的聯繫,派他回家鄉做地下工作,以賣板片為掩護,建立通訊聯繫網絡,廣交朋友,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石橋、邏崗和柳河等地的抗日活動日益活躍。

1941年7月,王建一調任新四軍獨立團二營教導員;1942年8月任杞縣大隊教導員;1943年1月任中共杞縣縣委委員、杞縣大隊政委。1944年8月任中共芝圃縣縣委書記兼縣長、大隊政委。1945年9月任中共冀魯豫十二地委委員、地委組織部副部長。

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了全面內戰。在水東解放區取得第二次反“圍剿”鬥爭勝利後,中共冀魯豫六地委決定恢復被國民黨軍搶佔去的寧陵、柘城、商丘三縣邊區,由睢縣縣大隊一部和分區一個偵察小分隊組成了共計74人的寧柘商支隊,任命王建一為政委、孫其昌為支隊長。同年9月,寧柘商縣委、縣民主政府建立,王建一改任寧柘商縣委書記兼縣長。

與此同時,寧陵縣國民黨縣長劉聚東糾集全縣反動武裝500多人,襲擾張弓北廢黃河北岸七八個村莊,妄想以優勢兵力將支隊消滅或趕出寧柘商地區。王建一和孫其昌認為敵人人數雖多,但牌子雜,且作戰經驗欠缺;我支隊人數雖少,不但有游擊戰爭的豐富經驗,且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遂定下“重點突破、背出奇兵、潰其全線”的作戰方案。於是支隊選擇距張弓四五華里的任莊、蘆堂一帶的有利地形作為突破口,同時又派偵察參謀谷玉傑等二人迂迴敵後,將敵機槍手擊斃,用繳獲的機槍向敵人猛射,位於廢黃河南岸的支隊另一部趁勢向蘆堂一帶守敵展開攻勢,敵人陣腳大亂,全線崩潰。此次戰鬥俘敵數十人,斃敵四人,支隊無一傷亡。

1946年11月13日,王建一、孫其昌率支隊進駐柘城代口時,和到鄉下催糧收柴的國民黨國防部保安第三縱隊獨立團一營三連在雙廟遭遇,他和孫其昌先發制人,令支隊向迎面來的敵人發起猛攻,20分鐘即結束戰鬥,斃傷敵人20多名,俘敵50多名,繳獲輕機槍4挺、小炮1門。

1947年1月豫皖蘇邊戰役打響後,寧柘商支隊奉命返回豫皖蘇一分區(冀魯豫六分區改稱)。1月29日,寧柘商支隊與起義的原國民黨第三縱隊獨立團一營在睢縣白樓合編為豫皖蘇一分區獨立團,王建一任政委,程培兆任團長。同年7月,王建一任豫皖蘇一分區地委委員、豫皖蘇一分區政治部副主任。1948年11月6日商丘解放,王建一以商丘市市長的名義發佈安民告示。12月,任豫皖蘇一分區政治部主任。

新中國成立以後,王建一歷任中央軍委總幹部部海軍任免處副處長、處長,總政治部海軍任免處處長,海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東海艦隊福建基地政委、基地黨委副書記等職,為海軍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