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中國古代史 鬼谷子 孔子 房玄齡 日知新rxz366 2017-06-10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隋唐“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神州日知 樂兒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閱讀南懷瑾先生的《老子他說》時,發現南先生在書中對隋末大儒王通給了極高的評價。

說王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止學》估計很多人知道。本號也於2016年11月14日介紹過這本書。

可點擊藍字一部湮沒已久的“絕學”!曾國藩李嘉誠的“床頭書”查看。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其實,王通不為世人所知,也不奇怪。因為在當時名氣如此大的人,唐初重臣包括魏徵房玄齡等均出自他門下,而且魏徵還是《隋書》的總編輯,然而,翻遍隋唐史,此人又名不見經傳,的確也算怪事一樁了。

我們還是先看看此人究竟有什麼能耐吧?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時人。隋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道家。

據傳,王通乃河東龍門人(今山西省河津市)。

王通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王隆,曾於隋開皇初,以國子博士待詔雲龍門,向隋文帝奏《興衰要論》七篇,“言六代之得失”,頗為隋文帝所稱道。

王氏家學淵源深厚,所以,王通從小就受到儒學的薰染。

《中說·立命篇》說王通15歲時便開始從事教學活動,18歲時有“四方之志,遊歷訪學,刻苦讀書“不解衣者六歲,其精志如此。”學問大有長進。

隋文帝仁壽三年,王通西遊長安,獻《太平十二策》,隋文帝楊堅雖然表示讚賞,但最終也不能採納。

王通於是回到故鄉,隱居於白牛溪,專心做著述和講學。

後來,隋政府又幾次徵召他入朝作官,但王通都沒有出山。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他門下弟子倒是很多,其中有幾位還是隋唐之際的著名人物,比如魏徵,李靖,房玄齡等等。

光是聽聽這些響噹噹的名字,已經足以震撼人心,要說王通是隋唐之際的名師“鬼谷子”,只怕也不為過。

可惜的是,王通30多歲就身染重病英年早逝,門下弟子私諡老師為“文中子”,這便是文中子的來歷。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此外,王通的弟弟王績是著名的隱士和詩人,兒子王福畤在歷史上也有所表現,孫子王勃更是個文學天才,在中國家喻戶曉。

王通用了九年的時間著成《續六經》(亦稱《王氏六經》),包括《續詩》、《續書》、《禮論》、《樂經》、《易贊》、《元經》等,共80卷。但留傳不久就散佚了,現在能看到的,大概只有一本《中說》。

王通死後,眾弟子為了紀念他,弘揚他在儒學發展中所作的貢獻,仿孔子門徒作《論語》而編《中說》(又稱《文中子中說》、《文中子》等)一書,用講授記錄的形式保存下王通講課時的主要內容,以及與眾弟子、學友、時人的對話,共為10個部分,是後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際思想發展的主要依據和參考,其中包括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問易篇、禮樂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關朗篇等。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本來,作為隋朝著名的大儒和隱士,王通應該在《隋書》中有傳記。

可是,現存的官方史書《隋書》以及《北史》等,沒有為王通留下一個字。

只在《舊唐書》《新唐書》的王績、王勃、王質傳中,附帶介紹過王通,留下了零星的資料。

另外,就是由王通後人編輯整理的《中說》裡,有一大堆互相矛盾、真偽難辨的資料。

這就引起了後代學者的懷疑,有人提出,王通史無其人,《中說》是一本偽書等等。

另外一些學者則通過考證,確認王通真有其人,只是記載有部分失實而已。

到了明朝嘉靖年間,王通在儒學中的地位才正式確定,以大儒的身份從祀孔廟,名字排在董仲舒、後蒼、杜子春之後。

但是,關於王通生平事蹟和思想價值的爭論,仍然在一直進行著。他的形象,仍然像謎一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以致有人懷疑此人真假。

但是,他的弟弟王績、兒子王福、孫子王勃都留下了有關王通的記載,所以,不可能沒有王通這個人。

至於王通的學術思想,後人把《中說》去偽存真,發現那些比較真實的記載確實具有比較高的思想價值。如果作偽者有這麼高的水平,那自己也就成大名了,何必冒充頂替一個“假人”?

而《隋書》在歷史上還是一部比較成功的史書,遺漏這麼一位大儒的可能性就極小。因為,這幾位史官,不可能不知道文中子王通的大名。

加之,王通的幾位朋友和弟子,都是唐初的重臣,君臣們都很熟悉王通,但在弘揚儒學時,偏偏忽略了王通。

莫非王通曾經犯了什麼忌諱?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王通在世時,一直不肯出仕隋朝,表現出和隋朝不合作的態度。

同時,他又死於隋朝末年,根本沒有機會對唐朝的政事發表什麼議論,不可能犯什麼政治錯誤。

他要犯忌諱,只可能在其著作和思想上。

和傳統的儒生相比,王通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性格。他不僅有才有學,還有一種過人的膽氣,表現在形式上,就有幾分狂傲。

在白牛溪隱居講學時,被當地人稱為“王孔子”,他也沒有表示過謙讓,自居不疑。

連那條白牛溪,也被人稱為“王孔子溪”。

在保守的儒生們看來,這種稱呼實實地是一種譖越。

直到今天,還有些學者因此罵王通是“妄人”。

王通嘔心瀝血撰寫的著作,號稱《續六經》,體裁和口氣都模仿傳統的《六經》,這也是膽大妄為的舉動。

北宋的司馬光雖然很佩服王通,但對王通的《續六經》也不能接受。

他說:“餘竊謂先王之六經,不可勝學也,而又奚續焉?續之庸能出乎其外乎?出則非經矣!苟無出而續之,則贅也,奚益哉?”(《文中子補傳》)

司馬光作為後世晚輩,對王通的學問比較佩服,所以批評的語氣還算委婉。如果換了唐朝初年的諸位名儒,他們還會這麼委婉嗎?

唐初的名儒,地位比較高也比較著名的,就是修《隋書》的顏師古和孔穎達。

雖然顏師古品行不太好,是個勢利眼,但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李世民都對顏師古和孔穎達極為尊重。

唐高祖李淵時,在國學為周公和孔子立廟。李世民即位後,撤掉了周公廟,改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以祭祀這二人為主。這件事也間接地說明李世民對顏師古的尊重和信任。

所以,我們可以確定,在唐朝初年,政治上得勢的是顏師古和孔穎達這一類傳統經學家。

王通的生年大約是公元580或584年,顏師古生於581年,年齡和王通相當;孔穎達生於574年,年齡比王通略大幾歲。

王通是隋仁壽3年獻策出名,顏師古在隋仁壽年間出仕,孔穎達是隋大業初年出仕,他三個人的資歷也都差不多。

從顏師古和孔穎達的角度看來,王通根本就是同時代人,算不上什麼前輩。所以,顏、孔二人不可能特別地尊重王通。

王通的外號“王孔子”,在與孔子顏回有血緣關係的顏師古和孔穎達聽來,可能特別刺耳。

王通模仿先聖口氣作的《續六經》以及種種新奇言論,在正統的經學家們看來,可能特別刺眼。

《新唐書》的作者在提到王通時,說他“不為諸儒稱道”,這諸儒,只能是顏師古、孔穎達等人。

如此而言,《隋書儒林傳》裡,不為王通立傳,就再正常不過了。

其實,唐朝初年,朝廷為了團結大多數知識分子,也為了打好文化基礎,在文化政策上比較保守和復古,尊孔顏,尚經學,顏師古、孔穎達等經學家受到重用,而比較新潮的王通思想則在公開場合受到了壓制,其人、其書幾乎堙沒無聞。

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非為王通抱屈,唐朝初年受壓制的儒家,並不是文中子王通一個。

被李世民送進孔子廟堂配享的21名儒家中,著名的孟子、荀子、董仲舒、楊雄等人都沒有躬逢其盛,和王通一樣被忽略了。

這且不說,更著名的周公,不也被李世民從國學的廟堂裡撤出來了嗎?諸子之學都不受重用,王通受壓制,正好可以與諸子為伍,這也算一種光榮啊!

這樣自宋代以來,文中子就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除上世紀30年代汪吟龍的《文中子考信錄》和王立中的《文中子真偽匯考》,文中子研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一直到80年代,才出現了尹協理、魏明的《王通論》,90年代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駱建人的《文中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出版了李小成的《文中子考論》。

但是,王通以“道”的主宰取代了“天”的主宰,成為理學天理史觀的前奏,在倫理學上,他較早提出“窮理盡性”和“主靜”的修養方法,對唐代儒學,特別是宋代儒學有著極重要的影響,開了理學某些重要概念範疇,治學方法以及修養方法之先河。

如“道心”與“人心”,“道”與“欲”,“德”與“功”,“正心”,“化人”,“誠”,“恭”,“正性”,“敬”,“慎”,“靜”、“窮理盡性”等等,為隋唐儒學從傳統的漢魏南北朝經學和玄學中脫胎出來,成為探討新問題、運用新方法、適應時代需求的“新儒學”打下了多方面的基礎。

到宋代,理學中道學學派的創始人之一程頤曾盛讚王通曰:“隱德君子也。當時有些言語,後來被人傅會,不可謂全書。若論其粹處,殆非荀(卿),楊(雄)所及也”。

時人邵博亦記載曰:“程伊川亦曰:文中子格言,前無荀卿、楊雄也”。將王通的地位擺在荀卿和楊雄之上,直承孔孟,充分肯定了他對儒學發展作出的貢獻。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到明代,著名心學大家王陽明對王通也極為讚賞,認為王通是遠遠超過韓愈等人的“賢儒”。

據《傳習錄》記載,“(徐)爰問文中子、韓退之。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賢儒也。後人徒以文詞之故,推尊退之,其實退之去文中子遠甚。”

他認為《續六經》“未可盡非”,若不是王通早逝,定可“聖人復起”,對儒學作出更大貢獻,明確了王通的重要歷史地位。

隋唐的孔子鬼谷子,魏徵房玄齡出自他門下,為何成謎一樣的人物?

可惜,王通僅活了33歲,未能充分展示才華和發揮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