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推翻秦國之後,為何不當皇帝

中國古代史 項羽 劉邦 郡國制 博哥燉歷史 2017-04-11

項羽,以勇武聞名的古代軍事家,在鉅鹿之戰中擊破章邯、王離率領的秦軍主力,進而推翻秦朝。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那麼,項羽取得天下後,為何只自立為諸侯之首的西楚霸王,而沒有像秦始皇一樣做皇帝呢?

秦朝的失敗除了暴政之外,還和區域性文化差異及衝突有關。秦的法律制度,受到關中百姓的歡迎,使秦國迅速強大起來。但秦朝統一後,將這套制度推廣到東方各地,便出現了水土不服的問題。特別是在楚、齊、趙等自身文化傳統比較深的地區,矛盾更為尖銳。因此,在當時大部分人看來,皇帝制和郡縣制是不靠譜的。

項羽推翻秦國之後,為何不當皇帝

楚漢傳奇西楚霸王項羽

面對這種情況,劉邦和項羽的政治水平一下就見分曉了。

1、項羽推翻秦朝之後,面對此種情況,他的政治設想是做西楚霸王,當類似於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諸侯的領袖和霸主。

2、劉邦統一天下後,面對東西部文化差異大,很難統一管理的現狀,採取的是建立郡國並行制,即在帝國的西半部實行郡縣制,在東半部實行王國制。有點像古代的一國兩制。西漢初年用這種不倫不類的制度,應對文化多元的局面,應當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不是長期國策。

項羽推翻秦國之後,為何不當皇帝

楚漢傳奇劉邦

從戰國到秦漢之際,由分封制向郡縣制轉化是歷史的大趨勢。項羽違背了趨勢,秦始皇和劉邦都順從了趨勢,只是秦始皇把步子邁的大了些、也急了些。而劉邦採取的是更為穩妥的郡國並行制,有效的緩解了東西方文化衝突,對鞏固漢朝的統治至關重要,但並沒有改變歷史的趨勢。所以說,劉邦比項羽更有戰略眼光,更適合當皇帝引領社會的潮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