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三皇五帝分別有以下各種說法:

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紀》

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太古時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人民則把他們敬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

歷史時期。即"三皇五帝時代",又稱"上古時代"、"遠古時代"或"神話時代"。也可以簡稱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近現代考古發現了大量與這一時期相對應的龍山文化遺址,證明三皇五帝時期確實存在。

天 皇(燧人氏)

燧人氏,生卒年不詳,風姓,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 幾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位列三皇之一,尊稱"燧皇"。

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火文化之鄉"稱號。燧人氏死後葬於商丘古城西南3裡處的燧皇陵。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

他與地皇氏、鉅靈氏、人皇氏(居方氏)、提挺氏、通姓氏、有巢氏、伏羲氏、女媧氏、蚩尤氏,被古文獻尊為九皇

據專家考證,睢陽是燧人氏作為天皇時,在瞿水、睢水流域的中心都邑,所轄區域涉及今河南東部、山東西南部、江蘇西北部、安徽西北部地區。另有專家考證,燧人氏活動的區域很大,從西北到中原廣大地區,都有燧人氏的足跡。雷澤就是其主要活動區域之一。

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地皇(神農氏/炎帝)

神農氏又被尊為醫藥之祖,曾親自用口品嚐百草,發明藥物及教人治病。教民種五穀後,並不單單靠天而收,還教民打井汲水,對農作物進行灌溉。地皇時代血緣群婚 ,石器打獵。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後世傳說神農氏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因而能化解百毒,又傳說他因嘗百足蟲(一說斷腸草),不能解其毒而死。另有傳說神農氏即炎帝。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動力。

一是"定三辰":給日、月、星辰取名

二是"分晝夜":把有太陽、月亮、星辰分為白天、黑夜

三是"有歲月":以三十日為週期定為一個小循環,稱作"月",又把每個月與十二支相配,構成以十二個月為週期的大循環,稱作"歲",兩項加起來統稱為"有歲月"。

這三大發明揭開了中華遠古文明的序幕,為中華遠古文明的誕生打下了良好基礎。

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人皇(泰皇/伏羲氏 )

第一種說法:史書上說,人皇氏兄弟九人共同出生於仙家聖地刑馬山,他們拜仙人為師,後來共同出山治理中國。當時地皇氏已經衰敗,天災人禍橫行,地裂山崩,洪水氾濫,人類再次面臨滅頂之災。人皇氏兄弟九人分大地為九區,每人各居一方,帶領人類抗災自救。經過多年奮戰,終於戰勝自然災害,使人類得以生存下來。於是他們在各自居住的地區建都立國,共稱人皇。山東省昌樂"營丘九頭"至今仍有保留,人們稱之為"石祖林"。

第二種說法:李斯之後的史書,稱泰皇人皇,指的是伏羲氏(又稱羲皇、太昊,是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子)。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李斯說古代有三皇,其中泰皇最貴。泰皇,較後的書稱為人皇,在位起訖:距今約70萬--20萬年前。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女媧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 ,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五帝: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一般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禮記·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少昊)、顓頊為五帝。

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個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造字,結束了結繩記事。 .

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擔任法官、后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蚩尤與黃帝之戰,載籍所見,有三種說法:一說是黃帝勝炎帝之後,再勝蚩尤而鞏固帝位,黃帝與蚩尤之戰似為黃炎之戰爭的餘波;另一說是蚩尤驅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三說是蚩尤作兵攻黃帝,兵敗被殺。

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顓頊

顓頊(zhuān xū)(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其母為蜀山氏之女昌僕,一說曰樞。妃子: 鄒屠氏、勝濆氏,顓頊生子窮蟬是虞舜的天祖。後來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孫。

顓頊生於若水之野(蜀地) ,實處空桑。 因佐少昊有功,被封於高陽(今河南開封杞縣高陽鎮) 。少昊死後,共工氏與顓頊爭奪帝位 ,顓頊打敗共工,繼少昊主政 ,號"高陽氏"。顓頊成為天下共主後,始都窮桑,又遷都於商丘(今河南商丘) ,後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 據說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歲逝世 ,葬於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裡中。

中國九州的建置區劃,創制於顓頊。黃帝時代雖然統一了中原地區,但和蚩尤部族長期形成對立局面。直至顓頊,才形成各民族真正統一。在此基礎上,顓頊對中國區域建置進行明確規劃,確定兗、冀、青、徐、豫、荊、揚、雍、樑九州的名稱和分轄區域。

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帝嚳

帝嚳(kù)(前2275----前2176年),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於高辛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據說是黃帝的曾孫,中華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是《山海經》裡天帝帝俊的原型。

姬俊的祖父玄囂(少昊)是黃帝元妃嫘祖的長子,父親名叫蟜極。姬俊5歲時受封為辛侯,15歲輔佐叔父顓頊,顓頊死後,時年30歲的姬俊繼承帝位,成為天下共主,以亳為都城, 以木德為帝,號高辛氏,深受百姓愛戴。死後葬於故地辛,建有帝嚳陵。

春秋戰國後,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嚳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周兩朝先祖,帝摯、棄、契、帝堯之父。

帝嚳遷都於亳:民生上使得人民免於洪水之患,擊退外敵遊牧民族--犬戎。

訂立節氣:帝嚳科學探索天象,物候變化規律,劃分四時節令,指導人們按照節令從事農畜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華夏農業出現一次偉大的革命,農耕文明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知人善用:帝嚳以仁愛治國,生活儉樸;他平常神色莊重靜穆,品德崇高如山。羿的射箭技術天下無雙,帝嚳選拔他擔任射官,賜給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負帝嚳深望,當白難反叛時,他一舉將其平定。鹹黑、柞卜長於音樂和製作樂器,帝嚳命他們為樂官,終於創作出《九招》之樂和鼙鼓、笭、管、壎、簾等新樂器。

治國方略:一要博愛於人,二要讓民獲利,強調以誠信、仁德使天下治,帝嚳在人民群眾中尤以誠信而著稱。帝嚳作為一代帝王,不僅能養性自律,大公無私,而且倡導誠信,明察善惡,為歷代帝王所推崇,到了現代,仍有積極意義。

帝嚳在位70年,死後在故地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建有帝嚳陵。

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帝堯

帝堯 (約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號放勳,古唐國人(今山西臨汾堯都區,古稱河東地區) 。中國上古時期方國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堯為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十三歲封於陶(山西襄汾縣陶氏村)。十五歲輔佐兄長帝摯,改封於唐地(今山西翼城),號為陶唐氏。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後,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葬於谷林(山東省鄄城縣)。堯從兄長帝摯那裡繼承帝位,並禪讓於舜。

他命羲和測定推求曆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堯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帝堯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禪位於舜。

治理水患:堯的時代,又是傳說中的洪水時期。"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勢浩大,奔騰呼嘯,淹沒山丘,衝向高岡,危害天下,民不安居。

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虞舜

舜(shùn,約公元前2277-—約公元前2178),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諡曰"舜",中國上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建立虞國,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 ,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史稱帝舜、虞舜、舜帝,故後世以舜稱之。另傳其稱號為有虞氏因國名"虞",故又稱虞舜。

舜家境清貧,從事各種體力勞動,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讚譽。他在五帝時的歷山耕耘種植,在雷澤打漁,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而在這些工作的過程中,由於舜的德行不斷感染他周圍的人,於是凡是舜工作的地方都會很快發展起來成為一個富庶且人民風氣很好的地方。

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有詩云:“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堯把帝位禪讓給舜,二十八年後去世。舜選賢任能,舉用"八愷"、"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堯未完成的盛業。

舜執政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

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聖王。而舜對於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的傳說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範,《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

接位疑雲:

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立舜為繼承人,《尚書》中稱為舜"受終於文祖"。由於堯帝年老,故而德雖為天子,但是已經開始慢慢過渡放權,將權力逐步過渡於舜。也即舜攝政此指部落聯盟首領)之政的事情。經過多年的權利過渡舜帝,以及政治磨練,舜漸漸獲得實權,篡奪了堯的天子之位。

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少昊

少昊(約公元前2422年-約公元前2322年),己姓,名摰。三皇五帝之一,中國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稱白帝,又作少皞、少皓、少顥、玄囂,史稱青陽氏、金天氏、窮桑、雲陽氏或朱宣,一說其為玄囂,是黃帝長子。少昊是遠古時代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同時也是早期東夷族的首領,定都窮桑(今山東省曲阜市)。

他被後人尊為五帝之一,也是華夏共祖之一,在神話中被尊為西方上帝。據記載其部族以鳥為圖騰,在他的部落裡誕生了原始的鳳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

關於“三皇五帝”的簡單介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