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前,曾將世界第一強國打得低頭進貢

文/協虎團隊 虢洛西

16至17世紀可謂是世界局勢的轉折時段,不少歐洲小國靠著大航海時代的機遇成為了世界性大國,他們靠著先進的火器打開了不少老牌國家的大門,還殖民了美洲、澳洲、東南亞等地方。

明朝滅亡前,曾將世界第一強國打得低頭進貢

而在東亞,明朝和日本則打了一場著名的萬曆援朝戰爭,致使日本300年不敢來犯中國,但明朝也因此耗盡了國力,江河日下。

就在此時,一個只有兩個北京大的歐洲小國靠著海運成為了世界霸主,它壟斷了歐洲的海運商道和日本的對外貿易,還佔領了南美洲的巴西地區和東南亞的印尼群島,還一度侵佔了中國的臺灣。

明朝滅亡前,曾將世界第一強國打得低頭進貢

這個小國就是曾被譽稱為“海上馬車伕”的荷蘭。

自從1602年荷蘭進入東南亞以來,打開中國市場就是它的終極目標。為此,自從1624年開始,荷蘭就和明朝南方官員展開了不同程度的交涉,連當時的東亞海王鄭芝龍都攀上了關係。但最終的結果卻是:荷蘭得到的回覆都是明朝日益加強海禁的消息。

明朝滅亡前,曾將世界第一強國打得低頭進貢

在這一番番交涉未果之後,東印度公司的荷蘭人發火了。很快,印尼殖民地的荷蘭官員馬上做出決議:既然軟的不行,那我們就來點硬的,就不信火炮打不開中國的大門!

那麼,當時荷蘭人這種無知的自信心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相對於當時經歷過“禁海”措施的明朝,荷蘭的海軍實力確實是比較強的:其艦載大炮為著名的紅夷大炮,射程是當時明朝鐵炮的2到3倍,再加上荷蘭海軍駕駛的是當時歐洲最先進的蓋倫船,個頭比明朝水師的戰船大,載炮量也多,因此在海戰的火力對比上更勝一籌。

明朝滅亡前,曾將世界第一強國打得低頭進貢

而為了讓計劃進行得更加順利,荷蘭緊急調來東南亞附近的其它戰船,加上印尼地區的6艘,以及海盜劉香的50艘海盜船,最終一共有64艘戰船開赴南海海域。

1633年,荷蘭艦隊開始在南澳發起襲擊,隨後轉戰至廈門海域,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還不忘時不時威脅一下明朝,要求開海通商。但是,明朝的迴應也很強硬:要通商?你先賠償我的戰爭損失,然後再退回印尼,否則一切免談。

明朝滅亡前,曾將世界第一強國打得低頭進貢

也因此,荷蘭選擇了繼續劫掠沿海地區。

終於,崇禎皇帝對荷蘭的惡行表示震怒,宣佈不再和荷蘭談任何有關商業的東西,並命令沿海地區加強戒備,隨時給來犯的荷蘭“夷寇”以嚴懲。

明朝滅亡前,曾將世界第一強國打得低頭進貢

當然,作為東亞海王的鄭芝龍對荷蘭劫掠得逞的行為負有很大責任,因此自己自掏腰包給前來響應參戰的人員重賞,這使得他手下的水師頓時士氣高漲。不久,他們就開赴料羅灣,準備給駐紮在此的荷蘭艦隊主力以沉重的打擊迴應。

1633年10月22日,料羅灣海戰正式爆發,鄭芝龍率領50艘戰船與100艘火船,對8艘荷蘭蓋倫船和50艘劉香海盜船進行了強勢反擊。在戰船的掩護下,100艘火船快速推進到了荷蘭艦隊的中央,瞬間讓荷蘭艦隊陷入一片火海。

明朝滅亡前,曾將世界第一強國打得低頭進貢

濃濃黑煙蓋住了料羅灣的上空,讓荷蘭艦隊和劉香海盜船隊頓時陷入混亂。明朝水師趁勢炮擊來寇,很快就讓荷蘭的軍艦遭受重創。

戰爭到了最後,荷蘭人架勢著千瘡百孔的艦隻狼狽而逃,而劉香的海盜集團則被盡數摧毀於戰場。

明朝滅亡前,曾將世界第一強國打得低頭進貢

隨後,明朝水師趁勝追擊窮寇,一直到把荷蘭海軍都驅逐出中國沿海海域。

而自此之後,隸屬明朝的鄭家海上勢力控制了東南亞海域,整個南洋上搖曳的商船全都是中國的。就連曾經的全球霸主荷蘭,在南洋地區也要聽從中國的安排,每年還要向鄭芝龍進貢1000萬法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