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加快指南針實用化,開封是指南針製造和傳播中心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戰國時候,有人去採玉,怕在荒山中迷路,就帶上司南。人們發明司南以後,又繼續不斷地研究改進指南的工具。公元960年,宋太祖建立宋朝後,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新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我國的科學技術獲得了輝煌的成就。宋朝時候,我國在指南針的製造方面,跟造紙法和印刷術一樣,也有很大的發展。大約在北宋初年,我國又創制了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

宋代加快指南針實用化,開封是指南針製造和傳播中心

指南針

早在戰國時期,韓國(今河南新鄭)人韓非在《韓非子•有度》篇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定朝夕”的記載。但方便實用的指南針見於宋代文獻。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曾在東京任司天監的楊維德在此後所著《塋原總錄》一書中首先記載了一種指示方向的磁針,當為指南針。

宋代加快指南針實用化,開封是指南針製造和傳播中心

《韓非子》

曾公亮、丁度在《武經總要》中記載了可辨別方向的指南魚。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水浮、置指甲上、置碗脣上和旋絲四種指南針的裝置方法。北宋宣和(1119-1125)時朱彧在《萍州可談》卷二記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稍後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說:“惟視星斗前邁,若晦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這說明指南針在水上行船時已作為辨別方向的常用工具。

宋代加快指南針實用化,開封是指南針製造和傳播中心

沈括《夢溪筆談》

宋代是指南針向實用化發展的重要時期,而開封作為北宋國都,對指南針的製造和傳播理應起到重要作用。指南針發明後,在12世紀末傳到阿拉伯,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認為,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是在1180年左右。

指南針的西傳,為歐洲的社會鉅變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它不僅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對於15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及橫渡大西洋的壯舉,對16世紀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均起到了關鍵作用,它為資本的原始積累及市場開拓,對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中世紀立下了重要功勳。這也是中原古代人民對世界文明所做出的偉大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