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中國古代史 西晉 晉武帝 王濬 90大歷史 2017-06-10

編語:當三馬同槽已成定局,公元266年,司馬炎破局而出,廢魏帝曹奐,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晉。西晉、東吳的兩方形成對峙之局。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本篇將會政治、軍事兩方面的策略較量,即頭腦風暴為分析點,再從雙方交戰的情況分析。立國五十七年之久、據長江之天險、擁兵數十萬的東吳政權,最終無法避免的在西晉王朝,一擊之下便頓時瓦解的內容推理和闡述。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我們先說下東吳政權的覆滅是必然性,即暴漏的三點致命之處: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一、因為末帝孫皓的昏庸殘暴,見不得別人比他強,導致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二、當時吳國病重的大司馬陸抗建議孫皓,整軍備戰,增兵鞏固西陵、建平等地邊防。但被吳主孫皓給拋擲一旁,置之不理,進而喪失了有效的抵抗措施。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三、是對比末帝孫皓的昏庸無作為,西晉武帝司馬炎還尚屬稍具頭腦的帝王,雖然在這兩個國家都不是什麼政治清明的國家,腐敗程度也都在伯仲之間。可是,就是因為武帝司馬炎還有些頭腦,以及西晉這邊整體的政治集團遠比東吳政治集團要強悍,司馬炎懂得“人盡其責,物盡其用”大自然法則,依靠大批謀臣良將如祜、杜預、王濬、張華等人的輔助,籌劃。這才為取得了對吳作戰成功,提供了必備的大前提。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因此,在嚴格意義上講,西晉王朝智囊團的能力遠比東吳智囊團,更具有優勢性,就好比西晉王朝手上打出了一張持久有效的潛力股,而東吳手上則盡是些不及拋售出去、嚴重縮水的股票。這樣的對比性,就不言自明瞭。最後,從雙方國力上看,始終都是西晉穩穩壓過東吳一頭。這樣焉有不敗的道理呢!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所以,雙方經過對比分析,這場戰爭在未開打前的頭腦較量中,顯然是西晉集團提前贏得了掌握戰爭節奏的主控制權。一場在政治上的頭腦風暴,結果以西晉的勝利得到最佳的佐證。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接著,讓我們看看輸了一局的東吳,又是怎樣被對手西晉在戰場上再下一局!進而輸掉主場優勢、完敗在對手的軍事頭腦下!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有了一場未開戰先得時機的勝利,無形中為西晉王朝對東吳的決戰加重了砝碼,提供了軍事意圖上的便利。不妨,小編帶大家進入兩國交戰的軍事策略以及部署中,去一探究竟吧!

西晉的軍事“頭腦”策略及部署: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一、從公元280年正月,來看看西晉王朝進兵東吳的策略以及部署:

1、派遣安東將軍王渾統帥十多萬大軍向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方向進軍。

2、派遣參軍陳慎率領部分兵力攻擊尋陽(今湖北武穴東北)。

3、派遣殄吳將軍李純率軍向高望城(今江蘇江浦西南)進攻吳軍俞恭部。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其實,從上述3點分兵進擊的策略來看,實際上都是為了給大軍提供一個渡江最有利的渡場場地,而採取的以虛就實、混淆視聽的虛招而已。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亮點真正的大殺招:以西晉將領李純為首的部分精銳軍隊為主力,同時在“多路分兵進擊、虛晃一槍”的掩護中,達到成功佔領高望城,進而將戰線推至橫江以東沿岸為真的戰略殺招才是對東吳最致命的一招,因為東吳將自己二十多萬兵馬全部都分散在長江沿岸以及江南各地,這豈不是,為西晉渡江後創造了一個有利的真空地帶麼?這點而言,東吳確實是再輸一局,東吳的“軍事戰略”頭腦從標配降到了低配上。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二、上述如果是為西晉渡江成功而打的前哨戰。那麼下邊,武帝司馬炎採用西晉名將羊祜生前擬定的軍事進攻部署,則是最有針對性、致命性,以一戰之力,定鼎全局的軍事策略。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整體計劃:提雄兵二十萬,兵分六路進攻東吳長江以南的腹地。如果以數量來說,雙方是勢均力敵的,然而東吳所有軍隊,採取的則是分兵據守,將自己本因握住的拳頭,敞開了門戶,使得西晉能夠長驅直入,這的確是東吳再犯的一大錯誤。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小編認為,東吳如若採取集中一點攻擊西晉的主力軍,來調動整個西晉軍隊馳援,打破對手分兵進擊,逐個擊破的策略,同時集中自身主力來展開圍點打援、利用東吳多山林、湖泊的優勢展開水戰、叢林戰,來消耗西晉軍隊的有生力量,豈不是最實用、最有力、最有價值的軍事策略麼?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三、可是,東吳並非像小編想的這樣做。這就直接造成了西晉軍隊順利達到了自己的幾點軍事意圖:

1、以兩路軍隊直逼建業,牽制東吳主力。使東吳不能及時增援上游的東吳防守部隊。

2、以王戎、胡奮、杜預三軍奪取夏口以西戰略要點,以幾個戰略支點策應王濬所率的七萬水陸大軍順江而下,直入東吳縱深。

3、當西晉幾路軍隊能夠東西並進之時,再由中路進軍的王濬、司馬伷、王渾軍南下東進,直取建業。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就這樣,整個東吳境內的軍隊都是被對手調動起來,自己作為主場的優勢頓時土崩瓦解,蕩然無存。即使,此時的東吳主力擺脫糾纏,想必也救不了整個東吳境內的東吳守軍吧!

東吳的軍事“頭腦”策略及部署: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四、亮點來襲了:東吳與西晉開戰前後,東吳內部仍然在為採取哪種軍事策略,鬧得不可開交,吐沫星子亂飛,將東吳大司馬陸抗生前所言的部署當成了空響。

這裡小編引用一段東吳主戰大臣沈瑩對軍事形勢的分析: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晉治水軍於蜀久矣,今傾國大舉,萬里齊力,必悉益州之眾浮江而下。我上流諸軍,無有戒備,名將皆死,幼少當任,恐邊江諸城,盡莫能御也。晉之水軍,必至於此矣!”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1、按照沈瑩的意見,採取集中兵力在採石,等待西晉軍隊前來決戰,並大敗西晉,這樣就能阻止西晉成功渡江的作戰意圖,並且還有機會西進奪回失地。如若等西晉軍隊渡江過來,再與之決戰並且戰敗,那麼東吳則是必死之局。其實,這個軍事分析非常有先見之明,不過卻相對保守,這依然改變不了掌握在西晉軍隊手中主動權的事實。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2、吳國的張悌的意見認為:吳國即將覆滅,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並非今天才知道的,西晉軍隊只要來到腹地,必將造成軍心不穩,勢必難以再整軍出戰迎敵。還不如趁著西晉大軍未到,我們先渡江與其決戰,便被動為主動,化腐朽為神奇,也許還有獲勝的可能。若敗則當殉國,若勝則聲威大震,再屆時南下,迎擊西面來犯的西晉軍隊,豈不是比保守的軍事策略,更有可能挽救危亡於既倒麼?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3、從上述西晉和東吳的“軍事”頭腦風暴來判斷,西晉屬於全線進擊,不留餘地的進攻戰略;反觀東吳則是在進退之間猶豫,錯失了最佳、最行之有效的軍事部署。這也就到了雙方“軍事”頭腦風暴較量中,西晉仍然佔據了主動。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西晉、東吳兩場在政治上、軍事上的頭腦風暴較量最終的結果就是:東吳必敗,西晉必勝。

下面我們不妨看看雙方大致的交戰過程,來直接明顯的對比一下: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一、東吳張悌軍渡江後,在楊荷正好遇到了西晉王渾的部將張喬率領的七千人馬。雙方形勢立辯高下,東吳勢強,張喬兵微示弱,隨即假意請降,行緩兵之計。東吳主帥張悌居然當真,他認為強敵在前,不能因小失大,不給予這支弱旅致命一擊。最終,使得東吳軍隊陷入了西晉王渾主力部隊,司馬孫疇、揚州刺史周浚、以及假意偽降的張喬等人三方部隊的絞殺網中,最終潰敗逃回江南後,所部兵馬只有數百騎,而吳國沈瑩、孫震等人力戰而死,造成吳軍三萬多人的主力部隊,被斬殺八千餘人,造成西晉軍隊直接將戰線推至長江沿岸,為西晉軍隊爭取最佳的渡江場所提供了機會。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二、此戰後,使得東吳舉國震動。西晉龍驤將軍王濬更是攻克武昌,所過之處盡皆克之。不過一根青筋拉到底的王渾,卻不乘勝追擊,非要按照司馬炎的詔令,等到王濬軍的到達,然後再統一節制王濬等軍渡江作戰。卻孰不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寫到這裡,小編不禁要想,是不是王渾在司馬炎手底下打工,過的不愉快,還是心有他想,覺得違背了司馬炎的詔令,擅自用兵即使再立功,也得不到封賞有關呢?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三、不過,當西晉另外幾路大軍則是一路奏著凱歌,伴隨著鐵馬金戈的聲聲作響,多路並進將戰線推進到了東吳腹地的同時,王渾的部隊亦是同時奏起了凱歌,殺奔東吳建業而來。

西晉軍隊交戰情況,亮點大致如下: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1、由西晉王恆率諸軍渡過長江,直攻建業,一路進展順利,一一攻破了東吳沿江守軍,殲滅吳軍五六萬人,並俘獲東吳都督蔡機。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2、王濬軍在長江上中游獲勝之後,便揮軍順流而下,在距離東吳建業西南五十里時,吳主孫皓才派遣遊擊將軍張象率水軍一萬人前往迎擊。然而,此時的東吳軍隊猶如驚弓之鳥一般,在西晉軍隊還未至跟前,就已經先是不戰自降。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3、由琅邪王司馬伷所率的一路大軍,自正月出兵以來,迅速進至塗中後,責令琅邪相劉弘率兵進抵長江,與建業隔江相峙,以牽制吳軍主力。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4、最後,就是吳主孫皓將之前本該派往交趾征討郭馬的將軍陶濬,聽聞西晉大軍來犯,隨即回援建業,被孫皓授其符節,命其率軍二萬,迎戰西晉軍隊。注意亮點來了:東吳二萬的軍隊在為開戰前,就已經連夜逃散一空。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後續:最後一次東吳並不成功的亮點,“頭腦”風雲上演了!

當王渾、王濬和司馬伷等各路大軍,已然逼近吳國京師建業長江北岸的同時,吳國司徒何值、建威將軍孫宴等交出印信符節,前往王渾軍前投降。吳主孫皓雖然看到大勢已去,卻是仍不甘心,他採取了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衝等人的計策,本文最後一個亮點如下: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1、分別派遣使者送信給王渾、王濬、司馬伷,請求降服,企圖挑唆三人互相爭功,引起晉軍內部分裂。

2、王渾派使者命其暫停進軍,王濬不理,藉口風太大,無法停船為由,扯起風帆直衝建業。(由此可見,西晉王朝能一統天下,實在是因為政治、軍事上兩次“頭腦”風暴的影響使然。並非是西晉王朝的內部就是扭成一股繩的那樣團結。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據此推斷,東吳想借機利用分別請降的辦法,來分化西晉幾路大軍內鬨的想法不是不好,只是亡羊補牢,為時太晚了!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最終,在公元280年5月1日,東吳政權投降,宣告了三國長達近百年的分裂局面隨之結束,歷史進入了短暫大一統的歷史時期。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總結:從小編寫的這篇文章來看,西晉和東吳其實國家的內部情況都大同小異,都一樣腐敗貪婪,唯一不同的是司馬炎以及他的政治、軍事智囊集團策劃的好,部署的好,在雙方的“頭腦”風暴較量中屢戰屢勝,這才造就了西晉王朝必然一統天下的局面。所以,這也是為何,小編會說東吳和西晉的戰爭實際上並非打的是戰爭,而是一場“頭腦”風暴的根本原因所在了!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結語:關於今天本期話題《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文章結束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滿意呢!如若您喜歡或支持小編的文章,歡迎訂閱、關注、交流、討論或收藏、點評、點贊!感謝各位的支持!每日精彩文章與您同享!當然也歡迎大家發表不同的觀點和交流意見給小編我,大家共勉而行!

古史今說:西晉東吳打的不是戰爭,是場頭腦風暴!(第189期)

注:聲明頭條作者90大歷史所發文章、視頻、圖文等均在今日頭條首發!未經原創作者允許請勿擅自修改、發佈以及抄襲!

"本文已入駐快版權"原創作品轉載平臺"。"如需轉載,請登錄快版權獲取正版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