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嫪毐不死 嬴政就不能統一六國?

中國古代史 嫪毐 秦始皇 趙姬 三觀不正聊歷史 三觀不正聊歷史 2017-10-03

為什麼說嫪毐不死 嬴政就不能統一六國?

彗星

彗星見

彗星,也叫星孛,在中國古代,就意味著災禍和悖亂。民間稱呼彗星為“掃把星”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孛之為言猶茀也,茀者多艸。凡物盛則易亂。”這就是古人對於彗星的觀點。

公元前238年,註定是一個多事之秋:秦王嬴政4月王冠帶劍親政;彗星前後兩次出現,於是嫪毐當年被殺,次年呂不韋被免。

彗星出現,必有大事發生:不是天子去世,就是輔政大臣死於叛亂。你要說是巧合,那就算是巧合好了。不過,一次是巧合,兩次是偶然,三次四次還是巧合嗎?

公元前613年:“十四年,春,頃王崩。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這說的是周頃王去世。對於“有星孛入於北斗”,周內史叔服對此發表預言:“不出七年,宋、齊、晉之君,皆將死亂。”——《春秋左傳 文公十四年》。

那麼是真的嗎?2年後(公元前611年),宋昭公被衛伯所殺;當年(公元前613年)齊昭公去世,4年後(公元前609年),齊懿公被臣子所殺;6年後(公元前607年),晉靈公被趙穿所殺。一一應驗。

公元前240年,彗星出現在西北方,夏太后、將軍蒙驁去世。

公元前238年,彗星出現整天,嫪毐作亂;當年彗星再次出現,次年呂不韋被免。

是不是很神奇?神祕主義下的治國理念,是中國自古以來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礎。雖然在今天看來是荒誕不經,但在古人看來,卻是一件嚴肅的國之大事。沒有絲毫的馬虎。


為什麼說嫪毐不死 嬴政就不能統一六國?

長安君成蟜

成蟜反

公元前239年,長安君成蟜在屯留反叛。這件事有兩次記載:一是《秦始皇本紀》:“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將軍壁死,卒屯留、蒲惣反,戮其屍”;二是《趙世家》:“(趙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兩次矛盾有記載矛盾的地方:《秦始皇本紀》說成蟜死在屯留,《趙世家》則說封成蟜以饒地,即投降趙。

個人認為,事情應該是這樣:成蟜率軍擊趙——投降趙國(因為什麼原因不知道,應該是趙國允諾支持他回國奪尚未親政的嬴政的王位),因此趙悼襄王封成蟜饒地——成蟜率軍在屯留反叛——將軍壁前往平叛,被殺——平叛後,把屯留、蒲惣兩地人民全部遷移到甘肅臨洮,用刀劍刺因反叛而戰死的士卒屍體。

這在秦孝公以來第一次出現的王弟反叛的事件。內容雖然短,但不可輕視。

結合下當時的背景:秦王尚未親政,太后趙姬聽政,而趙姬是趙人;丞相呂不韋因協助秦莊襄王子楚逃歸而被封為仲父,呂不韋是衛國人。秦國政權已經被外人所把握,秦國王室對此有什麼感想呢?

因此,成蟜借攻打趙國的機會,和趙王合謀,意圖借趙國力量奪取嬴政的王位。這才應該是成蟜謀反的真相。否則如果只是成蟜投降趙國,何必要遷移屯留其民、戮殺士卒屍體這麼嚴重的處罰呢?

成蟜沒有理由放棄強秦而去投降一個弱趙。趙國得到成蟜又有什麼意義呢?只有奪位,才能清楚的解釋成蟜降趙、趙國封成蟜的動機和目的。

成功奪位,成蟜可以從外人手中奪回秦國大權,趙國也因為支持成蟜而得到秦國的特別優待或彼此盟好。藉助趙國力量奪位,這才是公元前239年成蟜反的歷史真相。從遷移屯留人到臨姚、因長平人不願意入秦而引發長平之戰等事蹟來看,成蟜在屯留的反叛,還是得到當地人的支持和歡迎的。如果不是被快速平定,很有可能在山西獨立建國的可能。小提示:有觀點認為,秦國最後一任國君子嬰,就是成蟜的兒子。


為什麼說嫪毐不死 嬴政就不能統一六國?

做不到就換人

嫪毐亂

嫪毐從來都是以性能力出現在歷史書裡。但嫪毐只是因為和趙姬的裙帶而封侯嗎?

關於嫪毐的記錄,主要是在《史記 呂不韋列傳》裡。雖然《秦始皇本紀》也有記載,但是簡單而嚴肅,不像《呂不韋列傳》裡一樣風情無限。在《呂不韋列傳》裡,其實就是一個女人的故事——趙姬。呂不韋因趙姬而得到子楚信任,因趙姬而成為嬴政仲父,因趙姬而推薦嫪毐,因趙姬而被免。因此《呂不韋列傳》更多的是小說的痕跡,而非歷史記載,村頭野口之言甚多,史書紀實較少。西漢因為呂后專政,禍及呂不韋,於是人們編排呂不韋來發洩對呂后的不滿。到了司馬遷時,自然是“真到假時假亦真”,無從考證了。

《呂不韋列傳》關於嫪毐,只能確認一件事情:嫪毐是呂不韋推舉給太后趙姬的。

那麼,趙姬是什麼身份呢?從秦昭襄即位時未成年而由宣太后聽政、趙威後在趙孝成王時聽政(應該只是幾個月時間吧,最多不到2年)、君王后因為齊王建未成年而聽政等來看,戰國時國君未成年而由太后聽政,似乎已經是一種慣例。因此,嬴政即位因為未成年,趙姬聽政是自然不過的問題。只是因為史書大書特書呂不韋,甚至將趙姬的私生活公開化,讓很多人都忽視了這個現實:趙姬在嬴政即位的前8年聽政,是秦國最高的決策人,而非呂不韋或者嫪毐

從《呂不韋列傳》的描述看,呂不韋推舉嫪毐是在嬴政7年之前。嬴政7年,嬴政的祖母夏太后去世,蒙驁也去世。這就意味著太后趙姬少了一個牽制,大將蒙驁的去世給了嫪毐一個立功的機會。

嬴政8年,成蟜借趙國力量,意圖奪位。那麼這件事情是誰去平叛的呢?明確記載的,只有一個將軍壁。但當年嫪毐封長信侯,賜予山陽郡居住,並且還封河西和太原兩個郡作為封地。

上面說過,成蟜反叛奪位,是非常嚴肅的大事,事後懲處也很嚴重。在這個問題上,趙姬和呂不韋是同一陣線的——嬴政是他們必保的。但史書沒有記載到呂不韋和平叛成蟜反叛的一絲聯繫,足以說明平定成蟜的反叛,不會是呂不韋。因此,當年收益最大、被封為長信侯、擁有2個河西和太原兩郡封地的嫪毐,就應該是平定成蟜反叛的最大功臣。否則在以功勳封爵的秦法下,即便是趙姬,也沒有可能因為愛而封侯——宣太后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趙姬能做到?

看下面的地圖,你就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推測

為什麼說嫪毐不死 嬴政就不能統一六國?

上是屯留 下是山陽

嫪毐被賜常居的山陽距離屯留126公里。被賜常居的山陽,應該和嫪毐有某種密切聯繫。當時嫪毐應該就在山陽。聽到成蟜反叛的訊息後,趁成蟜在屯留立足未穩時,嫪毐率軍北上平定叛亂。

成蟜叛亂被平定後,分封給嫪毐的土地,是對山西上黨地區形成一個包圍、威懾的態勢。見圖

為什麼說嫪毐不死 嬴政就不能統一六國?

左下咸陽 咸陽向右是河西郡 右方上下是太原和山陽 中間是屯留

從圖上就可以看出,賜居嫪毐常居山陽,分封河西和太原兩郡,拱衛咸陽的意圖很明顯。

趙姬、嫪毐、呂不韋三人的關係應當是:嬴政即位,趙姬聽政;呂不韋執政兼嬴政仲父;呂不韋推舉嫪毐給趙姬;嫪毐因為平定成蟜反叛而被封長信侯;嫪毐更多是以武將角色存在,填補蒙驁死後的空位。

趙姬和呂不韋、嫪毐的關係密切,這從呂不韋的文信侯、嫪毐的長信侯二人的封號就可以看出。信,就代表這三人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關係。

趙姬聽政、呂不韋執政、嫪毐軍事,這就是嬴政8年秦國的政治形態。即便是嬴政親政,沒有大的變故,怕是也要在他們三人的牽制之下。嬴政就是第二個秦昭襄王,沒有獨攬的大權。


為什麼說嫪毐不死 嬴政就不能統一六國?

英女王王冠

王冠劍

嬴政9年4月,嬴政在蘄年宮王冠帶劍親政。如上文所述,趙姬等三人已經在嬴政8年構建了信任三角聯盟,即便嬴政親政,也受他們的限制。

嫪毐有什麼理由作亂呢?《史記》對此的記載是:“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帶劍。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毐等敗走。即令國中: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盡得毐等。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皆梟首。”

和嫪毐類似的秦國曆史中還有一個人:商鞅。《史記》關於商鞅反叛的記錄是:“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為反,而卒車裂以徇秦國。”

回到嫪毐之亂。當時的情景是:嬴政在雍蘄年宮舉行王冠典禮,嫪毐在咸陽,趙姬在雍大鄭宮,呂不韋應該也是在咸陽(具體不明)。

“長信侯毐作亂而覺”,意思很明確嫪毐有陰謀但被人告發。那麼嫪毐真的有陰謀作亂嗎?事實根本不重要,因為這只是一個藉口。隨便一個人來告發就可以了,有沒有證據不要緊。

這和商鞅被人告發造反,是同一個手段。有人告發你造反,你是乖乖束手就擒,還是率兵攻打你的政敵呢?嫪毐和商鞅一樣,都採取了率兵攻打政敵。商鞅的政敵是嬴虔等嬴姓公室,嫪毐的政敵就是具有楚國血緣的昌平君、昌文君等。

昌平君、昌文君是什麼身份?相國!

嫪毐之亂的真相就出來了:秦王在蘄年宮王冠帶劍,任命昌平君、昌文君為相。不管這是嬴政主動策劃的,還是受楚勢力誘導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任命,打破了嬴政8年所形成的文呂不韋、武嫪毐的治理結構。

任命昌平君、昌文君為相,對於嬴政是打破王權的限制,突破呂不韋和嫪毐的限制;對於秦國楚勢力來說,這是重新掌控秦國朝政的機會——如同秦昭襄王時宣太后、魏冉時期的輝煌。這對於嬴政和楚勢力,都是一種雙贏。

但這還不夠,需要有合理合法的理由去廢除呂不韋和嫪毐的職權。造反就是最好的理由。

在嫪毐看來,嬴政是被昌平君、昌文君等楚勢力所挾持。這和商鞅時,秦惠王未親政、秦國大政都掌控在贏虔等公室手裡的情形是一樣的。在嫪毐和商鞅的眼裡,秦王都是被挾持的,所發出的命令文書就是偽詔,是不合法的,通過武力奪回朝政控制權是唯一的辦法。這就是嫪毐之亂和商鞅反叛的真相。

嫪毐被殺,呂不韋被免相國,趙姬被驅逐,這都是嬴政打破嬴政8年所形成的政治聯盟。所謂的嫪毐和趙姬的關係,只是民間的娛樂或者官府藉口。宣太后明確和義渠王、魏醜夫有染,歷史還明確記載宣太后和義渠王有兒子,也不見秦昭襄王有什麼動作。秦國對於這些男女之事看得並不是很要緊。這也是為什麼有嬴政是呂不韋兒子的說法的秦國背景——男女之防不是很看重。這些對於西漢儒家才是關鍵大事——禮法大過天。


為什麼說嫪毐不死 嬴政就不能統一六國?

搵食艱難啊,還要被逐?

逐客令

嫪毐被殺、呂不韋被免、趙姬被驅逐,嬴政大權在手、獨斷在我,楚勢力也佔據了朝政。那麼秦國該走向哪裡?

對於剛剛恢復的楚勢力來說,隱患還沒有完全消除——秦國內有這麼多的外國人,說不定哪天就能把自己給擠下去了。

把他們趕出秦國,是最穩妥的鞏固權力的辦法。這就是逐客令的背景和目的。擊敗了趙姬、呂不韋、嫪毐等外國人,昌平君、昌文君等這些自認是真正的秦國人,無論是處於鞏固勢力,還是出發發洩,於是發佈了逐客令。鄭國間秦,只是逐客令的導火線而已,並非原因。

而李斯《諫逐客書》中的“此非所以跨海內製諸侯之術也”,觸動了嬴政的野心,促使嬴政脫離楚勢力,停止逐客,繼續海選人才之路。

根據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中的《編年紀》和《史記註釋》,昌平君在嬴政21年被出居郢。在嬴政23年秦國滅楚國時,被擊敗的項梁曾立昌平君為楚王——即陳勝大澤鄉起義所聲稱的項燕事蹟。昌平君和昌文君、項燕都被秦軍擊敗殺死。這就說明在李斯上書諫逐客後,昌平君和昌文君就被嬴政所冷落,冷落到連個名字都沒能留下的地步。


綜述,彗星二見,天下大變;成蟜意圖奪位,嫪毐平定叛亂被封長信侯,鞏固了嬴政王位,形成趙姬、呂不韋、嫪毐軍政三角聯盟;嬴政在雍王冠親政,主動或順勢利用昌平君、昌文君等楚勢力和呂不韋、嫪毐的爭鬥,殺嫪毐、免呂不韋、驅逐母親趙姬,獨攬秦國大權;李斯以《諫逐客書》中所展示的野心,打動了嬴政,嬴政脫離封閉的楚勢力,廢除逐客令,重用李斯等,讓秦國重回正軌,完成一統。

如果嬴政沒有能夠打破趙姬等三人的政治聯盟,做到大權獨攬,那麼秦國還能一統六國嗎?說下你的意見!

歡迎關注 歡迎討論 三觀不正聊歷史——歪著頭聊出不一樣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