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

公元前238年,22歲的嬴政開始親政,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嫪毐叛亂。

嫪毐不是普通臣子,剛開始身份雖然很低,只是呂不韋門下的食客,後來卻依靠趙姬被封長信侯。

嬴政時期的封侯並不容易,王翦出兵楚國前還感嘆,“封侯太難只得為子孫謀財富”。

《史記》記載,“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

在嫪毐的叛亂集團中,有負責宮廷警衛的衛尉,有負責咸陽最高行政的內史,這說明嫪毐勢力很強,已不弱於呂不韋。

既然有如此顯赫的地位,為什麼要起兵反叛嬴政呢?

"

公元前238年,22歲的嬴政開始親政,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嫪毐叛亂。

嫪毐不是普通臣子,剛開始身份雖然很低,只是呂不韋門下的食客,後來卻依靠趙姬被封長信侯。

嬴政時期的封侯並不容易,王翦出兵楚國前還感嘆,“封侯太難只得為子孫謀財富”。

《史記》記載,“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

在嫪毐的叛亂集團中,有負責宮廷警衛的衛尉,有負責咸陽最高行政的內史,這說明嫪毐勢力很強,已不弱於呂不韋。

既然有如此顯赫的地位,為什麼要起兵反叛嬴政呢?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第一條,趙姬不懂政治

按照秦國律法,君主年幼不能親政時,由王太后代為行使王權。

嬴政繼位時只有13歲,趙姬自然成為秦國法定的最高統治者。

既然身為王太后,原本應該母儀天下,可是她卻肆意地放縱自己,先找呂不韋,後找嫪毐,私生活極度糜爛。

《史記》記載,“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當然,這種事也不一定對秦國有多大的傷害,宣太后與義渠王就是先例。

兩者之所以不同,一是秦昭襄王不管這事,二是嫪毐干預朝朝政,對嬴政有了威脅。

"

公元前238年,22歲的嬴政開始親政,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嫪毐叛亂。

嫪毐不是普通臣子,剛開始身份雖然很低,只是呂不韋門下的食客,後來卻依靠趙姬被封長信侯。

嬴政時期的封侯並不容易,王翦出兵楚國前還感嘆,“封侯太難只得為子孫謀財富”。

《史記》記載,“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

在嫪毐的叛亂集團中,有負責宮廷警衛的衛尉,有負責咸陽最高行政的內史,這說明嫪毐勢力很強,已不弱於呂不韋。

既然有如此顯赫的地位,為什麼要起兵反叛嬴政呢?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第一條,趙姬不懂政治

按照秦國律法,君主年幼不能親政時,由王太后代為行使王權。

嬴政繼位時只有13歲,趙姬自然成為秦國法定的最高統治者。

既然身為王太后,原本應該母儀天下,可是她卻肆意地放縱自己,先找呂不韋,後找嫪毐,私生活極度糜爛。

《史記》記載,“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當然,這種事也不一定對秦國有多大的傷害,宣太后與義渠王就是先例。

兩者之所以不同,一是秦昭襄王不管這事,二是嫪毐干預朝朝政,對嬴政有了威脅。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其實,只要王太后的行為低調點,就算有男寵也沒太大關係,只要讓嫪毐不沾手政治,不給他任何權利就可以。

趙姬不懂政治,不僅給了嫪毐“富”,還給了“貴”。如此一來,嫪毐的野心不斷膨脹,結果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後釀成了政變。

《史記》記載,“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更嚴重的是,趙姬居然有個瘋狂的夢想,自己與嫪毐生的兒子能夠登上秦王之位,這不僅是干預朝政,而且是干預秦國君主的傳承。

"

公元前238年,22歲的嬴政開始親政,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嫪毐叛亂。

嫪毐不是普通臣子,剛開始身份雖然很低,只是呂不韋門下的食客,後來卻依靠趙姬被封長信侯。

嬴政時期的封侯並不容易,王翦出兵楚國前還感嘆,“封侯太難只得為子孫謀財富”。

《史記》記載,“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

在嫪毐的叛亂集團中,有負責宮廷警衛的衛尉,有負責咸陽最高行政的內史,這說明嫪毐勢力很強,已不弱於呂不韋。

既然有如此顯赫的地位,為什麼要起兵反叛嬴政呢?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第一條,趙姬不懂政治

按照秦國律法,君主年幼不能親政時,由王太后代為行使王權。

嬴政繼位時只有13歲,趙姬自然成為秦國法定的最高統治者。

既然身為王太后,原本應該母儀天下,可是她卻肆意地放縱自己,先找呂不韋,後找嫪毐,私生活極度糜爛。

《史記》記載,“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當然,這種事也不一定對秦國有多大的傷害,宣太后與義渠王就是先例。

兩者之所以不同,一是秦昭襄王不管這事,二是嫪毐干預朝朝政,對嬴政有了威脅。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其實,只要王太后的行為低調點,就算有男寵也沒太大關係,只要讓嫪毐不沾手政治,不給他任何權利就可以。

趙姬不懂政治,不僅給了嫪毐“富”,還給了“貴”。如此一來,嫪毐的野心不斷膨脹,結果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後釀成了政變。

《史記》記載,“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更嚴重的是,趙姬居然有個瘋狂的夢想,自己與嫪毐生的兒子能夠登上秦王之位,這不僅是干預朝政,而且是干預秦國君主的傳承。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趙姬掌權是因為君主年幼,本身就是一種權宜之策,在嬴政成年舉行加冠禮之後,就可以親政了,這時候趙姬就應該交還政權。

嫪毐卻在這關鍵時刻起兵反叛,從結果上來看,這場政變對秦國的影響並不大,嫪毐的行動完全沒有任何勝算。

可是這時候,趙姬還是看不懂形勢,依然全力支持嫪毐,這說明趙姬愚蠢至極,對政治形勢沒有清晰的認識。

"

公元前238年,22歲的嬴政開始親政,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嫪毐叛亂。

嫪毐不是普通臣子,剛開始身份雖然很低,只是呂不韋門下的食客,後來卻依靠趙姬被封長信侯。

嬴政時期的封侯並不容易,王翦出兵楚國前還感嘆,“封侯太難只得為子孫謀財富”。

《史記》記載,“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

在嫪毐的叛亂集團中,有負責宮廷警衛的衛尉,有負責咸陽最高行政的內史,這說明嫪毐勢力很強,已不弱於呂不韋。

既然有如此顯赫的地位,為什麼要起兵反叛嬴政呢?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第一條,趙姬不懂政治

按照秦國律法,君主年幼不能親政時,由王太后代為行使王權。

嬴政繼位時只有13歲,趙姬自然成為秦國法定的最高統治者。

既然身為王太后,原本應該母儀天下,可是她卻肆意地放縱自己,先找呂不韋,後找嫪毐,私生活極度糜爛。

《史記》記載,“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當然,這種事也不一定對秦國有多大的傷害,宣太后與義渠王就是先例。

兩者之所以不同,一是秦昭襄王不管這事,二是嫪毐干預朝朝政,對嬴政有了威脅。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其實,只要王太后的行為低調點,就算有男寵也沒太大關係,只要讓嫪毐不沾手政治,不給他任何權利就可以。

趙姬不懂政治,不僅給了嫪毐“富”,還給了“貴”。如此一來,嫪毐的野心不斷膨脹,結果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後釀成了政變。

《史記》記載,“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更嚴重的是,趙姬居然有個瘋狂的夢想,自己與嫪毐生的兒子能夠登上秦王之位,這不僅是干預朝政,而且是干預秦國君主的傳承。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趙姬掌權是因為君主年幼,本身就是一種權宜之策,在嬴政成年舉行加冠禮之後,就可以親政了,這時候趙姬就應該交還政權。

嫪毐卻在這關鍵時刻起兵反叛,從結果上來看,這場政變對秦國的影響並不大,嫪毐的行動完全沒有任何勝算。

可是這時候,趙姬還是看不懂形勢,依然全力支持嫪毐,這說明趙姬愚蠢至極,對政治形勢沒有清晰的認識。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第二條,嫪毐害怕被殺

當前面沒有生路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走向極端,畢竟好死不如歹活。

嫪毐之所以起兵反叛,也是犯有不可饒恕的死罪,而且有三件之多。

一是與王太后趙姬私通,並且生下二個兒子;

二是企圖在嬴政去世後,扶持自己與趙姬的兒子為秦王;

三是多年來為非作歹,掌控一個龐大的政治利益集團,左右著秦國時政的走向。

"

公元前238年,22歲的嬴政開始親政,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嫪毐叛亂。

嫪毐不是普通臣子,剛開始身份雖然很低,只是呂不韋門下的食客,後來卻依靠趙姬被封長信侯。

嬴政時期的封侯並不容易,王翦出兵楚國前還感嘆,“封侯太難只得為子孫謀財富”。

《史記》記載,“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

在嫪毐的叛亂集團中,有負責宮廷警衛的衛尉,有負責咸陽最高行政的內史,這說明嫪毐勢力很強,已不弱於呂不韋。

既然有如此顯赫的地位,為什麼要起兵反叛嬴政呢?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第一條,趙姬不懂政治

按照秦國律法,君主年幼不能親政時,由王太后代為行使王權。

嬴政繼位時只有13歲,趙姬自然成為秦國法定的最高統治者。

既然身為王太后,原本應該母儀天下,可是她卻肆意地放縱自己,先找呂不韋,後找嫪毐,私生活極度糜爛。

《史記》記載,“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當然,這種事也不一定對秦國有多大的傷害,宣太后與義渠王就是先例。

兩者之所以不同,一是秦昭襄王不管這事,二是嫪毐干預朝朝政,對嬴政有了威脅。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其實,只要王太后的行為低調點,就算有男寵也沒太大關係,只要讓嫪毐不沾手政治,不給他任何權利就可以。

趙姬不懂政治,不僅給了嫪毐“富”,還給了“貴”。如此一來,嫪毐的野心不斷膨脹,結果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後釀成了政變。

《史記》記載,“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更嚴重的是,趙姬居然有個瘋狂的夢想,自己與嫪毐生的兒子能夠登上秦王之位,這不僅是干預朝政,而且是干預秦國君主的傳承。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趙姬掌權是因為君主年幼,本身就是一種權宜之策,在嬴政成年舉行加冠禮之後,就可以親政了,這時候趙姬就應該交還政權。

嫪毐卻在這關鍵時刻起兵反叛,從結果上來看,這場政變對秦國的影響並不大,嫪毐的行動完全沒有任何勝算。

可是這時候,趙姬還是看不懂形勢,依然全力支持嫪毐,這說明趙姬愚蠢至極,對政治形勢沒有清晰的認識。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第二條,嫪毐害怕被殺

當前面沒有生路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走向極端,畢竟好死不如歹活。

嫪毐之所以起兵反叛,也是犯有不可饒恕的死罪,而且有三件之多。

一是與王太后趙姬私通,並且生下二個兒子;

二是企圖在嬴政去世後,扶持自己與趙姬的兒子為秦王;

三是多年來為非作歹,掌控一個龐大的政治利益集團,左右著秦國時政的走向。

嫪毐勢力堪比呂不韋,卻起兵反叛嬴政,原因可歸納為12字

嫪毐不希望嬴政親政,因為他知道,一旦嬴政掌握了政權,自己肯定會被處理。

如果不想坐以待斃,只能鋌而走險,所以嫪毐才選擇反叛。僅僅數月時間,蘄年宮之變就徹底擺平,嫪毐被滅三族,與趙姬生的二個兒子也被殺死。

趙姬則被軟禁在雍城,另一個當事人呂不韋,次年辭去丞相之職,兩年後被流放,路上服毒自殺。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嫪毐的叛亂,加快了嬴政親政的速度。

(參考文獻:《史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