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中稱呼很有講究,古代官場裡又該如何稱呼呢?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清朝 中國歷史 繁華萬里 2017-05-12

前一段時間,人民的名義堪稱達到了爆棚的地步。小編在地鐵裡、公交上、甚至飯店裡,都發現有人在看人民的名義。在劇中,各種稱呼可都不一樣。例如達康書記、李書記、達康同志等等,同一個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稱呼。其實這種情況在古代王朝也是一樣的,如果是愣頭青,那可是要吃虧的。

人民的名義中稱呼很有講究,古代官場裡又該如何稱呼呢?

一、在古代官場,非常忌諱直接喊名字

在電視劇中,經常出現什麼張大人、李大人等等一通亂喊。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除非是官場愣頭青,否則絕對不會這麼喊。官員的姓氏加上大人的稱呼,這可不是什麼尊稱。這和現在機關裡的“小張、小李”差不多,一般是上級對下級的稱呼,而且還是關係很淺薄的那種。我們做一個比方,當年的內閣大學士徐階,在喊高拱、張居正二人時,一般是“肅卿、太嶽。”肅卿是高拱的字,太嶽是張居正的字。關係夠硬,上級一般會直接稱呼下級的字。但是,如果徐階稱呼高拱為“高大人”,那高拱就要小心人,這證明對方沒把他當自己人看。這樣的稱呼放在哪個政治集團都合適,上級什麼樣的稱呼,代表了其在上級心裡的地位。

人民的名義中稱呼很有講究,古代官場裡又該如何稱呼呢?

下級對上級的稱呼就更講究了,畢竟這和自己的前途有關。如果一個剛入官場的進士,對著嚴嵩喊了一句“嚴大人,”那第二天,這就倒黴的仁兄肯定會被分配到偏遠地區做知縣。下級稱呼上級,如果關係沒有那麼硬,一般直接稱呼職位加大人,例如中丞大人、知府大人等等。當然了,如果是內部人員,可以直接稱呼其職位,例如閣老、部堂等等。如果是最硬的關係,甚至可以稱呼上級為“老大人、大人。”對方絕對不會生氣,前提是關係必須到那個份上,否則就慘了。兩位官員級別相當,而且不屬於同一陣營,那一般是姓氏加職位,例如趙中丞、李部堂什麼的。至於同一陣營、級別又差不多,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了,一般直接稱呼對方的字。

人民的名義中稱呼很有講究,古代官場裡又該如何稱呼呢?

二、除了皇帝,其餘人直接喊名字等於拉仇恨

在古代社會,喊一個人的字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直接喊一個人的名字,那這等於赤裸裸的拉仇恨。因為在古代社會,除了皇帝和自己的長輩,沒有人可以喊自己的名字。嘉靖皇帝直接稱呼張居正的名字,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如果嚴嵩直接喊張居正的名字,那張居正肯定會立刻炸毛,這堪稱奇恥大辱,張居正會不死不休的與嚴嵩死磕到底。嚴嵩即使是非常生氣,也最多喊張居正一句“張太嶽,你不要太過分。”當然,如果不怕對付報復的話,那可以肆無忌憚的喊。問題是如果對方崛起,肯定會第一個報復。如果海瑞,喊他“海知縣、海筆架、海剛峰”都沒問題。如果直呼海瑞,那就等著海青天去他家查稅吧。

人民的名義中稱呼很有講究,古代官場裡又該如何稱呼呢?

到了清朝之後,上述的稱呼繼續使用。但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由於清朝是滿族建立的政權,所以是滿族大臣玩自己的,漢族官員繼續沿用他們的規矩。唯一的差別是對皇帝的稱呼,滿族官員會自稱“奴才,”而漢族大臣會自稱“臣。”不要以為奴才不好聽,這證明皇帝沒把你當外人,乾隆朝的和珅一直在皇帝面前稱“奴才”,乾隆皇帝非常受用。一些不明白其中原委的漢族大臣曾經鬧出了笑話,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帶著手下的將領去北京覲見慈禧太后。曾國藩的大將鮑超不知道滿漢的區別,看到那些王公們自稱奴才,他也開始自稱奴才。結果遭到了王公貴族的嘲笑,曾國藩也十分臉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