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錢幣

中國古代史 錢幣 乾隆 清朝 古董玩玩 2017-05-27

乾隆通寶

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於清高宗乾隆皇帝於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裡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裡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

乾隆通寶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複雜,可以參考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幣目錄》,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歷史年代為,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絕大部分為小平錢,新疆紅錢有部分當十錢,寶泉、寶鞏發現有大錢,但應為開爐或後鑄花錢,非行用品。

新疆紅錢部分局背滿文,其他則背維文和滿文。少數錢背有星、漢字,又有記年,記值,合背,吉語等錢。乾隆常見的共有二十二個鑄局,新疆紅錢有六個鑄局。
中國歷史錢幣

乾隆通寶錢徑約2.2-2.5釐米,厚0.1釐米,重約2.4-4.8克。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乾隆通寶連寶泉、寶源在內先後有29局開鑄,多用黃銅與青銅,也引進國外洋銅澆製法。新疆地區新用方孔圓錢,開設伊犁、阿克蘇、烏什、葉爾羌、喀什葛爾、庫車等局,因用自產紅銅鼓鑄、故稱為“新疆紅錢”或“普爾錢”(“普爾”維語即錢的意思)。乾隆通寶只少數錢背文看見星號或漢字。乾隆通寶還有合面錢、吉語錢以及私鑄劣質錢、鵝眼錢等,品類不下百種,存於世上的有雕母數種,至為珍貴。

光緒通寶

光緒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鑄。通寶面文多為楷書,少數局亦有篆書,背滿文記局名,漢文年叫記年錢。計有:泉源蘇直浙昌福武南晉陝川廣桂雲黔津沽漳河吉寧東奉新,伊犁,庫車,阿克蘇。另有背記值,星月紋及合背錢,一般徑2--2.4釐米,重1.8--3克。廣東,福建,天津,吉林有機制錢,山西寶晉局鑄大通寶錢徑4.8釐米,重24.2克,吉語錢等。重寶面文較通寶錢清秀工整,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漢文記值,傳世以雕母為珍品,貴州發現一枚通寶當百小錢,徑2.4釐米,重2.73克。

中國歷史錢幣

光緒通寶,其背的確是五花八門,除了背滿文、滿漢文注局者外,還有千字文的背穿上漢字者,據說目前發現的有14個字之多,常見的就是“宇、宙、日、列、往、來”及“金、村”等,寶泉局有之,寶源局也有之,其它如寶東局也有個別文字者;而且,寶河局、寶津局、寶直局、寶雲局及寶奉局等的背星、月、日等可以說已經演繹得淋漓盡致了,不僅是形狀筆劃的大小寬窄,位置排布的上下左右,相互組合的搭配交錯等,構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光緒通寶背紋

康熙通寶

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因為當時社會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發展很快,商品交換、貨幣經濟也非常發達,所以康熙一朝的錢幣鑄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規整,錢型厚重,文字美觀大方,而且鑄量極大,存世非常豐富。

康熙通寶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1722年)。錢徑2.5-2.7釐米,重3.8-5.5克。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中國歷史錢幣

另有福建寶福局於康熙60大壽時起鑄有背穿干支的賀壽錢,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駕,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見。另有雕母,樣錢流世。 明清時期,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尤其清朝時期票號的發達,以至於山西民間流傳至今仍有大量清朝古錢。據傳還有清朝山西曾有許多鑄錢工匠在京城錢局工作,由於種種原因帶回到山西大批漂亮的錢幣。而那些漂亮的錢幣是當時的樣幣或母錢等,現在以都是至為珍稀的品種。通過20多年的民間發掘,確實山西民間所發現清朝的珍稀幣種遠較其他省份數量龐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