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種酷刑 太傷人尊嚴 女囚為何寧願殺頭也不願受刑

在秦朝時期,有一個年輕人,因為犯了法被處以墨刑。他不哀傷反而很高興,對別人說:“以前有人告訴我,受了墨刑之後就會封王。”別人都笑他太瘋狂。

結果,這年輕人後來跟著劉邦混,劉邦當皇帝后,將他封為淮南王。

這年輕人就是漢初名將英布。

古代有一種酷刑 太傷人尊嚴 女囚為何寧願殺頭也不願受刑

英布所受墨刑,是什麼鬼?

這是一種很古老的刑罰。在古代,官府懲罰犯人,一般有5種方式。分別是墨刑、劓刑、剕刑、宮刑、大辟。

墨刑,是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上刺字或圖案,再染上墨。前面所講英布,就是受這種刑罰。

劓刑,是割去犯人的鼻子。商鞅變法時,有一次公子虔違犯禁令,商鞅就將他處以劓刑。

剕刑,就是砍去犯人的雙腳。受剕刑者中最有名的應是戰國名將孫臏了。

宮刑,就是破壞犯人的生殖器官,“男子割勢,女人幽閉”。這是一種僅次於死刑的處罰方式。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遭到這種刑罰。

大辟,是死刑的統稱。在夏、商、週三代,死刑尚不規範,方法多種多樣,而且極端殘酷。特別是在商代末期的紂王時,除常見的斬、戮等死刑方法外,還出現了炮烙、醢、脯等酷刑。

我們可以看出,墨刑對犯人的身體狀況實際影響不大,算是最輕的懲罰方式;而大辟是剝奪犯人的生命,最為嚴厲。

古代有一種酷刑 太傷人尊嚴 女囚為何寧願殺頭也不願受刑

古代統治者很喜歡用墨刑來對待犯人。一方面,是因為這種刑罰不太重,犯人受刑後四肢健全,沒有失去勞動能力,還能夠為統治者創造價值;一方面,犯人受刑後因為臉上帶有文字或者圖案,取消不了,逃到哪裡都會被認出來,所以他們一般不會逃跑。

在周代,王公貴族通常會用受過墨刑的人來守城門,即所謂的“墨者使守門”。在秦朝,統治者則會安排受過墨刑的人做修護城牆之類的苦役。

可是,由於墨刑這種懲罰方式會極大地傷害犯人的尊嚴,讓很多犯人、尤其是女囚犯接受不了。許多女囚犯,寧願捱打寧願殺頭也不願受刑。

但是,你接受不了,就不處以這種刑罰嗎?太天真了。

唐朝時期,著名的美女詩人、女官上官婉兒,因聰慧善文成為武則天身邊的紅人,掌管宮中詔命,一時風光無兩。可是一次因違忤旨意,得罪了武則天。武則天本想判處死刑,後來憐惜她的文采,改為墨刑。

於是,上官婉兒那光潔如玉的額頭上,就多了一塊黑漆漆的刺青。那一刻,估計上官婉兒想死的心都有了吧?

死是不能死的,還得接受現實。怎麼辦呢?聰明的上官婉兒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她索性在刺青的地方,紋了一朵梅花。沒想到,這樣以來,上官婉兒更顯得楚楚動人、格外撫媚。

古代有一種酷刑 太傷人尊嚴 女囚為何寧願殺頭也不願受刑

當時,京城女子看到後,競相模仿。上官婉兒額頭的梅花,竟然成了唐朝流行的化妝款式之一。

不知道這是不是紋身的始作俑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