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3D動畫《畫江湖之不良人》中,有個角色叫“不良帥”,還是大唐國師,原型為真實的歷史人物袁天罡。

袁天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四川成都人,隋末唐初星象學家、相士、道士、風水大師、預言家,隋朝的時候當過資官令,唐武德年間當過火井縣縣令。

傳說他精通面相和陰陽五行,可憑風聲風向斷吉凶,一斷一個準,著有不少有關面相、天文、風水方面的書,比如《九天玄女六壬課》、《五行相書》、《易鏡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綱稱骨歌》等,只不過大多已亡佚不見。

唐代的“不良人”是個什麼官職,為何有惡跡還能為官府效力

​圖1 《推背圖》是中華道家預言第一奇書

袁天罡最著名的事蹟有兩件,一件是武則天很小很小,還在保姆懷裡抱著的時候,他就預測武則天將來會當皇帝,後來果然如此,一件是和弟子李淳風合著《推背圖》,號稱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他們為唐太宗推算大唐國運,他們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李淳風推上了癮,不想住手,一推就推到了唐以後兩千多年中國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叫他回去休息,別累死了,他才住手,所以書名叫《推背圖》。

在民間傳說中,袁天罡不但是神一般的存在,一眼就能看破別人一輩子,還有傳說說他是隋文帝楊堅的兒子,生於開皇三年,他母親被獨孤皇后殺了,他被抱給姓袁的人家撫養,所以姓袁。

還有傳說,說李淳風不是他的弟子,他們是親哥倆,一說同母異父,一說是雙胞胎,只不過是由袁、李兩家養大的,袁家養的叫袁天罡,李家養的叫李淳風。

唐代的“不良人”是個什麼官職,為何有惡跡還能為官府效力

​圖2 袁天綱(573年一645年4月),俗作“袁天罡”,益州成都人

然而,查閱主要記載袁天罡生平事蹟的《舊唐書》、《新唐書》和《太平廣記》,甚至記錄他早期經歷的《隋綱贇拓》,都沒有查到袁天罡擔任過“不良帥”的任何記錄。

他也不是什麼國師,只不過當唐太宗得知他是蜀地著名的算命先生,下詔要他到長安見他,一見之下“對其術數之精奇深奧大為稱讚”,然後就叫他別走了,“以備垂詢”,從此給唐太宗出出主意而已,身份與國師差遠了。

而他擔任過的官職,最大也就是火井縣縣令,是因為他算準繼續呆在皇帝身邊會倒黴,便請唐太宗允許他回老家四川,唐太宗便讓他回蜀郡擔任火井縣(位於今天的邛崍)縣令,但不久就死於任上。

既然不是國師,也沒當過什麼不良帥,那麼“不良帥”這個官職,是不是也是虛構的呢?

這個倒不是,在唐朝,還真有這麼一個官職,是“不良人”的管理人員。

唐代的“不良人”是個什麼官職,為何有惡跡還能為官府效力

​圖3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中國人喜歡“顧名思義”,從字面上理解,所謂不良,意思是不善,不好,所謂不良人,指的是不幹好事的人,比如“不良少年”,“不良之輩”,“不良老闆”等等。

然而,唐朝的“不良人”,卻是官府一種“工作人員”的統稱,是官府徵用而來,用來偵緝、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小吏。

在被官府徵用之前,這些人還真的是不良人,也就是所謂“有惡跡者”,包括地痞流氓,以及坑蒙拐騙者等等,他們之前做過壞事,但罪行不大,屬於“可以團結的對象”。

《唐五代語言詞典》的詞條裡,就有一條叫“不良”,是這樣解釋的:“唐代官府徵用有惡跡者充任偵緝逮捕的小吏,稱為‘不良’,俗又稱之為‘不良脊爛’,其統管者稱‘不良帥’。”

《稱謂錄》引《說鈴續》:“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

《朝野僉載》則講了個不良人破案的故事,講的是上面命令長安、萬年兩地命不良人“求賊”,“鼎沸三日不獲”,結果還是不良主帥魏昶想了個辦法,才完成任務。

唐代的“不良人”是個什麼官職,為何有惡跡還能為官府效力

​圖4 《劉賓客嘉話錄》筆記小說集。撰者唐代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裡面講的不良人的故事,就更有趣了,說的是唐德宗時宰相、宗室李勉為開封縣尉時,抓了不少盜賊,有不良人想試試他為人是寬還是猛,便接受盜賊的賄賂,還故意讓李勉知道。

李勉把那些人召集攏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有人受賄,我都知道,希望受賄者主動來交代問題,給你們三天時間,過了三天還不來,就抬著棺材來見我吧。

呵呵,嚇唬誰呀,咱又不是廈門大學畢業的(嚇大的),受賄者不但故意逾期不交代問題,還欣然自掏腰包買來棺材,抬著來見李勉。

李勉冷笑一聲,命人取來石灰和棘刺,撒在棺材裡,把受賄的不良人裝進棺材,然後命人用釘子把棺材蓋釘上,送到汴河邊,請見觀察使,觀察使“歎賞久之”。

看來是那些傢伙橫行霸道慣了,之前欺負上司的事情,估計也沒少幹,被他們欺負過的上司,最終都被他們收拾得服服帖帖,於是便以為這一位也好打整,便想如法炮製,誰知這一回,碰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以至於自取其辱,沒把小命玩兒完,就算燒了高香了。

唐代的“不良人”是個什麼官職,為何有惡跡還能為官府效力

​至於官府為何要徵用這些有惡跡者,有關史料未予說明,大概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

  • 一是官府缺乏人手,而這個人群為數不少;
  • 二是這些人由於混在社會,人脈廣,消息靈通,搞偵緝具有天然優勢;
  • 三是這些人雖然不是罪大惡極之徒,但也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把他們弄到政府碗裡,便可以由危害社會的負能量,轉變為為官府服務的正能量。

由此看來,官府的初衷是好的,效果也不錯,這項“政策”出臺後,確實有不少不良人化消極為積極,成了有用之人。

但官府卻有點不厚道,不但直接把這些小吏稱為“不良人”,還給了一個“不良脊爛”的俗名,更是相當難聽,自尊心強的,也不知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不過,有人指出,《唐五代語言詞典》裡面那個“不良脊爛”的錯誤的,是收錄了“破詞”。

扯了半天,“不良人”這個群體,現在有沒有與之對應的呢?有人認為,由於他們專門整治犯罪,捉拿毛賊,維持街坊秩序,有點像如今的城管。

這個說法,比說他們是錦衣衛、粘杆處那樣的特務組織靠譜。

文:沙塵暴

參考文獻:《稱謂錄》《唐五代語言詞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