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清虛觀神佛點的三齣戲有何深意?為何讓賈母不開心?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自現的不僅是文義,還有作者的寫作藝術。

當精讀紅樓的次數多了,作者曹先生常用的寫作手法就自然地呈現了出來,比如他慣用對比法。

從釵黛合一而居同一首判詞開始,對比就已經存在了,這是人物個性特點的對比。還有場景的對比、氛圍的對比,情緒的對比等,第二十九回,賈府傾巢而出的清虛觀打醮,就體現了賈母在情緒上的強烈對比。

因端午節將至,“貴妃打發夏太監出來,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戲獻供”,這本是一個供奉神佛的儀式,因愛熱鬧的賈母想去湊熱鬧,就演變成了整個榮國府的集體狂歡。

《紅樓夢》| 清虛觀神佛點的三齣戲有何深意?為何讓賈母不開心?

為什麼說是集體狂歡?因為王夫人“打發人去到園子裡告訴:有要逛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這些平時沒什麼機會外出的丫頭們簡直要樂瘋了,“聽了這話,誰不要去。便是各人的主子懶怠去,他也百般攛掇了去”。作者把這道命令的發佈放在王夫人身上,再一次體現了王夫人為人寬厚、是個替員工著想的好領導。

這種熱鬧,算是到了極致,而且大家都是興高采烈的。這對於愛熱鬧的賈母來說,相當心滿意足了。

但是,這種高漲的情緒沒能維持多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很快就跌入了低俗,因為在神前拈的三齣戲。

賈珍一時來回:"神前拈了戲,頭一本《白蛇記》。"賈母問:" 《白蛇記》是什麼故事?"賈珍道:"是漢高祖斬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滿床笏》。"賈母笑道:"這倒是第二本上?也罷了。神佛要這樣,也只得罷了。"又問第三本,賈珍道:"第三本是《南柯夢》。"賈母聽了便不言語。

賈母是信佛的,對神佛的指示深信不疑。看了這三齣戲的戲名,她的情緒一落千丈,“便不言語”。

那麼,這是三出什麼戲?為什麼會讓賈母產生這麼大的情緒波動?

《白蛇記》: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

這是個被司馬遷寫進了《史記》的故事,後人都知道有虛構的成分,但依然傳頌。

劉邦本是秦末一農夫,因為為人豁達,交流廣泛,為自己謀了個亭長之職。在一次押送徭役的路上,因徭役逃跑過半,劉邦要擔殺頭之罪,不得已逃進了附近的芒碭山避難。

就在此時,一條白蛇擋住了去路,劉邦當時有些醉意,抽劍便把蛇給斬了。

然後,有一個老婆婆在路邊哭泣,說他的兒子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所殺。於是大家都知道了劉邦即是赤帝之子,劉邦也就便勢扯起了反旗,開創了大漢四百年基業。

這個故事被人稱頌,主要有三點:一是劉邦的平民身份;二是斬白蛇起義的魄力;三是大漢朝的興盛。

這是個很勵志的故事,古往今來激勵著很多一無所有的人為了前途和命運拼搏。

神佛給賈府點這齣戲,因為賈府起家和劉邦很像,祖上賈演賈源兩兄弟在戰亂中起家,開創了賈府代代相傳的基業。

《紅樓夢》| 清虛觀神佛點的三齣戲有何深意?為何讓賈母不開心?

這是賈母引以為傲的,也是賈府眾人引以為傲的。

《滿床笏》:唐朝名將郭子儀高官滿堂的故事

通常來說,一個家裡能出一個當官的,就已經很了不得了,能出兩三個就算奇蹟了,郭子儀家卻有十幾個。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朝板,後來代指官員。郭子儀六十大壽時,兒女們都來祝壽,笏丟得滿床都是,因為他的兒子和女婿都是朝中官員。

此情此景,郭子儀何等榮耀和滿足?

這本是一出兆頭很好的戲,賈母卻說:“這倒是第二本上?也罷了。神佛要這樣,也只得罷了。

賈母為何有此問?因為通共三齣戲,第二齣就是如日中天,接下來就該走下坡路了。

可是,看看賈府的現狀,除了賈政正兒八緊地做著官,有拿笏上朝的機會,放眼看去,還有誰?賈府一直在努力培養男孩們讀書上進走仕途,並且把希望放在了寶玉身上,以為也會有“滿床笏”的那一天。

《紅樓夢》| 清虛觀神佛點的三齣戲有何深意?為何讓賈母不開心?

但是,神佛卻告訴賈母,現在的賈府,已經是“滿床笏”的狀態了,沒有再往上走的機會,只能往下走了。

面對神佛的預示,賈母雖然很難接受,但她還是認可了。既然是天意,那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能違背天意呢?所以賈母說“神佛要這樣,也只得罷了”。

《南柯夢》:淳于棼在夢中享樂一生的故事

唐代有一武官淳于棼,因喝酒誤事,棄官歸鄉,過上了飲酒作樂的生活。一次大醉之後,在夢裡進入了槐安國,被招為駙馬,並任職南柯太守。

淳于棼在南柯太守任上呆了二十年,因政績卓著而晉升為丞相。隨著權勢的上升與所擁有的名望,他變得享樂無度,享受了男人想享受的一切,最後被罷官還鄉,一切恢復了原樣,才發現原來只是一場夢。

這個夢讓淳于棼醒悟了人生無常、萬象皆空,於是出家修行了。

很明顯,這第三齣戲,是預示寶玉的命運。

這三齣戲連起來看,囊括了世間所有的起伏人生:在勤勉中開創基業並達至鼎盛,又在鼎盛中耽於享樂而至衰落。

神佛告訴賈母,賈府也正走在這條路上,而且已到了衰落的階段。

用神佛示警,在書中有多處體現,比如寶玉神遊太虛,警幻用一出大戲他示警;秦可卿淫喪之際,託夢給王熙鳳示警;現在又用拈戲的形式給賈母示警。

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何在呢?

我們先來看被示警的三個人:寶玉、王熙鳳、賈母。

寶玉是被全家賦予很高期望的,他是現階段賈府兒孫中很快就能參與科舉的,中興的希望就在他身上。但是他耽溺於閨閣之中,不事學業,更對仕途深惡痛絕。於是作者安排他用入夢的方式,接受警示。

《紅樓夢》| 清虛觀神佛點的三齣戲有何深意?為何讓賈母不開心?

這次警示,以失敗告終,“痴兒竟尚未悟!”

第二次警示,安排在王熙鳳身上,因為中興的希望落空,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在“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的方式保存有生力量,讓子孫後代有生存的根本,以待東山再起。

王熙鳳是當家人,這些事託付給她最為妥當。但是,這次依然以失敗告終,醒後的王熙鳳估計忘得一乾二淨。

《紅樓夢》| 清虛觀神佛點的三齣戲有何深意?為何讓賈母不開心?

於是才有了這第三次示警。

賈母是老祖宗,不但有話語權,而且有能力去做一些改變。如果賈母因示警而醒悟,賈府還有得救,不會落到“南柯一夢”的地步。

可是,註定這次依然會失敗,因為賈母本身就屬於享樂派,而且她對神佛只是信奉,卻沒能參悟神佛的要義。

天意雖然如此,但天意也是可以通過人為而改變的呀,否則何必示警呢?

就這樣,最後一個拯救賈府的機會在賈母眼前溜走,這就註定了寶玉必將在大觀園裡享樂到極致之後徹悟再出家

只是,賈母加速了這個進程。瞭解了神佛的提示,她以為迴天無力,反而把享樂進行得更徹底,將已經在走下坡路的賈府消耗得更快。

連英明一世的老祖宗都是這種生活態度,賈府焉能不敗?

這便是作者隱藏在三齣戲裡的深意,也是他想傳達給讀者的價值觀:天意固然有它的必然性,但相比天意,人為更重要。根基是勤勉創來而來,如果能保持這份勤勉,就能避免走上這條亙古不變的拋物線。

哪怕賈府中有一個當權者能想到要去改變,賈府也不會落到家敗人散的地步。

經歷過這個過程的曹雪芹怎麼不痛悔?所以他要用十年心血寫就一本警示錄,來警示當年和他一樣冥頑不靈的享樂者。

一切的享樂,不過是南柯一夢

相關閱讀:

《紅樓夢》|甄士隱和賈寶玉:百無一用是書生

《紅樓夢》 | 曹雪芹為何給林妹妹命名為黛玉?

《紅樓夢》| 襲人最後嫁的蔣玉菡,其實是高配版的賈寶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