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帝國很快滅亡,其實早在成吉思汗的時候,就有人告訴過他了

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十二、十三世紀的蒙古人異軍突起,建立了強盛一時的超級大帝國。可惜這個超級大帝國很快就分裂。最可悲的是強大的元帝國,滅亡了南宋,統一了整個中華民族,但是也就幾十年的光景,便迅疾消散,實在令人嘆惋。

其實,這種情況,早在成吉思汗的時候,就有人預料到了,並且為蒙古人找到了一種解決的辦法。可惜蒙古人並沒有認真對待。

蒙古大帝國很快滅亡,其實早在成吉思汗的時候,就有人告訴過他了

(強悍的馬上民族)

預料到這種情況的人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的祖上是契丹貴族,後來金國滅亡契丹以後,他的家族就成了金國的貴族,耶律楚材也當了金國的大臣。當時,金國和蒙古正進入殊死搏鬥的階段,耶律楚材給金國皇帝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議,可惜金國皇帝都不接受。耶律楚材鬱郁不得志。這時候,成吉思汗訪問到耶律楚材的賢名,在滅亡金國中都後,就派耶律楚材的好友、大將郭寶玉想方設法把他搞到了蒙古,以禮相待。他也因此成為成吉思汗最重要的謀士。

耶律楚材見到成吉思汗的時候,就對成吉思汗說:“馬上可以得天下,但馬上不可以治理天下。如果不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就算您的帝國再強大,也會很快滅亡。”

成吉思汗問他該怎麼治理天下,耶律楚材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漢人的經驗,努力實施蒙古人的漢化。

蒙古大帝國很快滅亡,其實早在成吉思汗的時候,就有人告訴過他了

(馬上的帝國戰無不勝)

成吉思汗很欣賞耶律楚材,但是對耶律楚材的這個建議,並不怎麼重視。那時候,他還沉浸在馬上得天下的快感中,對如何治理天下,並沒有認真去思考過。而耶律楚材在他的手下,能做的,也就是在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耶律楚材建議他儘量別屠城,後來又建議他別打印度。成吉思汗才沒有打到印度去。

對耶律楚材的漢化的建議,落實得比較好的,是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臺大汗。窩闊臺大汗比較相信耶律楚材,任命他為中書令(這個官職,就是一個漢化的官職)。耶律楚材在窩闊臺手下也進行了不少漢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不過窩闊臺大汗晚年耽於酗酒,不理朝政。窩闊臺去世後,汗位被窩闊臺的六皇后脫列哥那獲得,由於耶律楚材批評脫列哥那一些荒唐的做法,脫列哥那很討厭耶律楚材。結果耶律楚材氣死。

後來,蒙古的汗位到了蒙哥手裡。蒙哥是一個反對漢化的大汗,他非常崇拜他的爺爺成吉思汗,完全照搬成吉思汗的那一套,把主要精力放在徵殺四方上。當時有個謀士叫廉希憲,他給蒙哥提過漢化的建議,但蒙哥不接受。

蒙哥不接受,但是,包括廉希憲在內的漢人知識分子,比如姚樞、郝經等人,他們都曾經是耶律楚材的學生,他們找到了另外一個願意接受漢化的人,這個人就是蒙哥的兄弟忽必烈,而忽必烈也成為蒙古貴族中漢化得最明顯的人。

不過,忽必烈的漢化遭到了蒙古本土貴族的抵制。最典型的例子是,蒙哥戰死後,蒙古本土貴族無一例外都支持忽必烈的兄弟阿里不哥繼承汗位,對忽必烈不感興趣。後來,忽必烈在他的另一個兄弟旭烈兀的幫助下,通過戰爭,打敗了阿里不哥,建立了元朝。

不過,忽必烈雖然建立了元朝,但是,由於蒙古貴族對漢化的反對,再由於四大汗國的四分五裂,忽必烈對漢化政策也產生了很大的懷疑,所以,漢化的進程再一次受阻。不但如此,包括忽必烈在內的蒙古統治者,還實施等級制度,南方漢人處於最低等,漢人的文化和典籍因而變得相當不重視。不重視,因此與漢民族幾乎不融合,漢化得很少。

蒙古大帝國很快滅亡,其實早在成吉思汗的時候,就有人告訴過他了

(蒙古騎兵)

而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要想取得成功,只能用儒家思想,漢人傳統,蒙古人最終沒有,因此不到百年,蒙古人又重新回到了草原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