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600萬血本無歸 他靠一條魚翻身如今年入千萬

昔日600萬血本無歸 他靠一條魚翻身如今年入千萬

從昔日600萬元血本無歸到如今年產值1000萬元,龍泉市住龍鎮娃娃魚養殖基地創始者葉飛,用十一年時間實現了娃娃魚養殖的“逆襲翻身”。

娃娃魚學名大鯢,由於它的叫聲很像嬰兒啼哭,因此得名“娃娃魚”。十一年前,在商界已經摸爬滾打多年的葉飛和周志康決定放棄衢州的機制炭生產和出口生意,依託家鄉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娃娃魚養殖產業,並聯合創辦起了錦鯢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野生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若想人工養殖,必須向相關部門申請娃娃魚養殖證與特種經營許可證。”葉飛介紹,而想要將娃娃魚成功養殖並且加工成商品銷售,在技術上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關。隨後,他們遠赴陝西、湖南等地學習大鯢養殖的先進技術和方法。

然而創業之始,葉飛就遭遇了大失敗。“娃娃魚是一種嬌氣的動物,它怕光、怕熱、怕驚擾,一旦環境稍有不適,它們可能就會生病、長期絕食。因為我們剛開始養殖,不僅技術不成熟,甚至對它們都不是完全瞭解,結果第一年投入的600多萬元幾乎血本無歸。”回憶起來,葉飛至今還是有些後怕。

但初生牛犢的他倆一心想成功,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還是決定往前衝一衝,他們再次投資資金2000萬元,從各方面繼續摸索、發展、壯大。葉飛說:“後來經過長時間研究,摸清了娃娃魚的習性,還特地請來技術員,將養殖基地徹底調整到最接近它們原始的生存環境,養殖用水全部使用河水,餌料也都用小魚小蝦,模擬真正的野外。”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一年發展,如今葉飛已經漸漸擁有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很多來自廣州以及福建的商家也會慕名前來採購,在龍泉深山裡養殖出來的娃娃魚銷往全國。養殖規模更是從剛開始的幾千尾,到現在存欄6萬多尾,且每年還在增長,年產值超過一千萬元。

在事業步入正軌時,葉飛又有了新想法,以自己的能力反哺鄉鎮,一方面為村裡人提供就業崗位,另一方面籌建生態觀光園,讓旅遊帶動鄉村經濟發展。葉飛說,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娃娃魚對環境要求極高,他們必須不忘初心,堅守品質,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始終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做良心企業。(出處:麗水網-麗水日報 記者 徐小駿 葉煒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