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織田信長

貴族和百姓們等候的是從岐阜城前來的大名織田信長。織田家本來只是尾張國的一鄉下諸侯而已,信長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尾張國,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鄰國美濃國與伊勢國北部,成為雄踞一方的戰國大名。

兩年前,織田信長響應前幕府將軍的弟弟足利義昭舉兵上洛,趕跑了曾經的京畿霸主三好家,恢復了室町幕府在京畿的統治。在與室町幕府翻臉之前,織田信長一直致力於恢復幕府的統治秩序,同時還與天皇、公卿交好,歸還被武士侵佔的貴族領地,以及禁止軍隊裡的士兵掠奪百姓的財物。在當時京都的貴族與平民的眼中,織田信長就是一個為他們帶來和平的救世主。

很快,織田信長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與藝術形象裡不同的是,織田信長是一個很傳統的武士,非常果敢、忠勇,精於武藝且是一個戰術天才。當然,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非常迷信,在戰場上作戰時經常不顧大將身份身先士卒,與前線的足輕部隊一起出生入死,讓家臣們捏了一把冷汗。

在七天之前,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們發去了書信,要求停止私戰一齊上洛,向幕府將軍效忠。為了以身作則,織田信長在正月二十五日就從岐阜城出發,途中在近江國的常在寺小歇了幾天,這才乘船來到阪本。

三月一日,抵達京都的織田信長先是拜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隨後又前往皇宮覲見天皇。在這以後,信長便停留在了京都,等候各地大名上洛。

"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織田信長

貴族和百姓們等候的是從岐阜城前來的大名織田信長。織田家本來只是尾張國的一鄉下諸侯而已,信長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尾張國,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鄰國美濃國與伊勢國北部,成為雄踞一方的戰國大名。

兩年前,織田信長響應前幕府將軍的弟弟足利義昭舉兵上洛,趕跑了曾經的京畿霸主三好家,恢復了室町幕府在京畿的統治。在與室町幕府翻臉之前,織田信長一直致力於恢復幕府的統治秩序,同時還與天皇、公卿交好,歸還被武士侵佔的貴族領地,以及禁止軍隊裡的士兵掠奪百姓的財物。在當時京都的貴族與平民的眼中,織田信長就是一個為他們帶來和平的救世主。

很快,織田信長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與藝術形象裡不同的是,織田信長是一個很傳統的武士,非常果敢、忠勇,精於武藝且是一個戰術天才。當然,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非常迷信,在戰場上作戰時經常不顧大將身份身先士卒,與前線的足輕部隊一起出生入死,讓家臣們捏了一把冷汗。

在七天之前,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們發去了書信,要求停止私戰一齊上洛,向幕府將軍效忠。為了以身作則,織田信長在正月二十五日就從岐阜城出發,途中在近江國的常在寺小歇了幾天,這才乘船來到阪本。

三月一日,抵達京都的織田信長先是拜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隨後又前往皇宮覲見天皇。在這以後,信長便停留在了京都,等候各地大名上洛。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近江國

很快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大和國的鬆永久秀、伊勢國的北畠具房、紀伊國的畠山高政、丹後國的一色義道、飛騨國的三木自綱等大名都響應了織田信長的號召上洛,除了這些親自來到京都的大名以外,但馬國的太田垣輝延、備前國的宇喜多直家、豐後國的大友宗麟雖然無法前來,卻也派出了使臣前來向信長示好。

四月一日,織田信長為足利義昭修建的居所二條御所落成,大名們紛紛前來向將軍道賀。信長仔細查看了大名的隊伍,在其中發現少了越前國的大名朝倉義景的身影。

一切,因此而起。

出陣越前國

根據《朝倉家記》的記載,朝倉義景收到織田信長的書信之時,召集了家臣商議上洛,然而朝倉一族中的朝倉景行卻向主公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原來,織田家與朝倉家嚴格來說都不是大名出身,而是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斯波氏的家臣。在南北朝時期,出身但馬國的朝倉家先祖隨著室町幕府名將斯波高經進入越前國,成為斯波高經的家臣,後來經過朝倉家的舉薦,神官出身的織田家這才得以侍奉斯波家,成為武士。

也就是說,朝倉家對織田家的先祖有恩,作為斯波家的家臣來說,朝倉家的資歷也要比織田家要老的多。更何況織田信長並非織田家嫡流,因而朝倉一族對織田信長抱有非常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最終害得朝倉家國破家亡。

"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織田信長

貴族和百姓們等候的是從岐阜城前來的大名織田信長。織田家本來只是尾張國的一鄉下諸侯而已,信長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尾張國,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鄰國美濃國與伊勢國北部,成為雄踞一方的戰國大名。

兩年前,織田信長響應前幕府將軍的弟弟足利義昭舉兵上洛,趕跑了曾經的京畿霸主三好家,恢復了室町幕府在京畿的統治。在與室町幕府翻臉之前,織田信長一直致力於恢復幕府的統治秩序,同時還與天皇、公卿交好,歸還被武士侵佔的貴族領地,以及禁止軍隊裡的士兵掠奪百姓的財物。在當時京都的貴族與平民的眼中,織田信長就是一個為他們帶來和平的救世主。

很快,織田信長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與藝術形象裡不同的是,織田信長是一個很傳統的武士,非常果敢、忠勇,精於武藝且是一個戰術天才。當然,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非常迷信,在戰場上作戰時經常不顧大將身份身先士卒,與前線的足輕部隊一起出生入死,讓家臣們捏了一把冷汗。

在七天之前,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們發去了書信,要求停止私戰一齊上洛,向幕府將軍效忠。為了以身作則,織田信長在正月二十五日就從岐阜城出發,途中在近江國的常在寺小歇了幾天,這才乘船來到阪本。

三月一日,抵達京都的織田信長先是拜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隨後又前往皇宮覲見天皇。在這以後,信長便停留在了京都,等候各地大名上洛。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近江國

很快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大和國的鬆永久秀、伊勢國的北畠具房、紀伊國的畠山高政、丹後國的一色義道、飛騨國的三木自綱等大名都響應了織田信長的號召上洛,除了這些親自來到京都的大名以外,但馬國的太田垣輝延、備前國的宇喜多直家、豐後國的大友宗麟雖然無法前來,卻也派出了使臣前來向信長示好。

四月一日,織田信長為足利義昭修建的居所二條御所落成,大名們紛紛前來向將軍道賀。信長仔細查看了大名的隊伍,在其中發現少了越前國的大名朝倉義景的身影。

一切,因此而起。

出陣越前國

根據《朝倉家記》的記載,朝倉義景收到織田信長的書信之時,召集了家臣商議上洛,然而朝倉一族中的朝倉景行卻向主公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原來,織田家與朝倉家嚴格來說都不是大名出身,而是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斯波氏的家臣。在南北朝時期,出身但馬國的朝倉家先祖隨著室町幕府名將斯波高經進入越前國,成為斯波高經的家臣,後來經過朝倉家的舉薦,神官出身的織田家這才得以侍奉斯波家,成為武士。

也就是說,朝倉家對織田家的先祖有恩,作為斯波家的家臣來說,朝倉家的資歷也要比織田家要老的多。更何況織田信長並非織田家嫡流,因而朝倉一族對織田信長抱有非常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最終害得朝倉家國破家亡。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

四月二十日,織田信長假意出陣越前國的鄰國若狹國,於二十五日下令全軍轉向東進,朝著兩國交界的金崎城與天筒山城進軍。織田軍的人數有三萬餘人,而金崎城的守軍只有三千人,天筒山城只有一千五百人。

抵達城下以後,織田信長下令全軍強攻天筒山城。天筒山城建在一百七十餘米的高山之上,非常易守難攻,信長派出的前鋒是自己的盟友、脾氣火爆的德川家康,三河武士如潮水一般湧上山去,天筒山城在頃刻之間就被攻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守軍陣亡。

天筒山城陷落後,孤立無援的金崎城也開城投降,織田信長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打開了越前國的大門。

淺井家的背叛

四月二十三日,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建議下,朝廷下旨改元“元龜”。“元龜”出自《詩經》中的《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二條御所的落成與諸大名的上洛,讓足利義昭信心倍增,有了織田信長的協助,四海歸附、幕府復興,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此時的越前國戰場,織田信長一路勢如破竹,正在朝著越前國的府中進軍。朝倉家的家臣們面對來勢洶洶的織田信長戰意全無,紛紛獻城投降。

就在這個時候,織田信長的近侍前來報告,說近江國的淺井家動向不明,似乎有背盟的舉動。近江國緊鄰越前國,淺井家的領地剛好可以切斷織田信長的退路,將織田軍困在越前國,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織田信長

貴族和百姓們等候的是從岐阜城前來的大名織田信長。織田家本來只是尾張國的一鄉下諸侯而已,信長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尾張國,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鄰國美濃國與伊勢國北部,成為雄踞一方的戰國大名。

兩年前,織田信長響應前幕府將軍的弟弟足利義昭舉兵上洛,趕跑了曾經的京畿霸主三好家,恢復了室町幕府在京畿的統治。在與室町幕府翻臉之前,織田信長一直致力於恢復幕府的統治秩序,同時還與天皇、公卿交好,歸還被武士侵佔的貴族領地,以及禁止軍隊裡的士兵掠奪百姓的財物。在當時京都的貴族與平民的眼中,織田信長就是一個為他們帶來和平的救世主。

很快,織田信長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與藝術形象裡不同的是,織田信長是一個很傳統的武士,非常果敢、忠勇,精於武藝且是一個戰術天才。當然,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非常迷信,在戰場上作戰時經常不顧大將身份身先士卒,與前線的足輕部隊一起出生入死,讓家臣們捏了一把冷汗。

在七天之前,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們發去了書信,要求停止私戰一齊上洛,向幕府將軍效忠。為了以身作則,織田信長在正月二十五日就從岐阜城出發,途中在近江國的常在寺小歇了幾天,這才乘船來到阪本。

三月一日,抵達京都的織田信長先是拜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隨後又前往皇宮覲見天皇。在這以後,信長便停留在了京都,等候各地大名上洛。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近江國

很快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大和國的鬆永久秀、伊勢國的北畠具房、紀伊國的畠山高政、丹後國的一色義道、飛騨國的三木自綱等大名都響應了織田信長的號召上洛,除了這些親自來到京都的大名以外,但馬國的太田垣輝延、備前國的宇喜多直家、豐後國的大友宗麟雖然無法前來,卻也派出了使臣前來向信長示好。

四月一日,織田信長為足利義昭修建的居所二條御所落成,大名們紛紛前來向將軍道賀。信長仔細查看了大名的隊伍,在其中發現少了越前國的大名朝倉義景的身影。

一切,因此而起。

出陣越前國

根據《朝倉家記》的記載,朝倉義景收到織田信長的書信之時,召集了家臣商議上洛,然而朝倉一族中的朝倉景行卻向主公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原來,織田家與朝倉家嚴格來說都不是大名出身,而是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斯波氏的家臣。在南北朝時期,出身但馬國的朝倉家先祖隨著室町幕府名將斯波高經進入越前國,成為斯波高經的家臣,後來經過朝倉家的舉薦,神官出身的織田家這才得以侍奉斯波家,成為武士。

也就是說,朝倉家對織田家的先祖有恩,作為斯波家的家臣來說,朝倉家的資歷也要比織田家要老的多。更何況織田信長並非織田家嫡流,因而朝倉一族對織田信長抱有非常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最終害得朝倉家國破家亡。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

四月二十日,織田信長假意出陣越前國的鄰國若狹國,於二十五日下令全軍轉向東進,朝著兩國交界的金崎城與天筒山城進軍。織田軍的人數有三萬餘人,而金崎城的守軍只有三千人,天筒山城只有一千五百人。

抵達城下以後,織田信長下令全軍強攻天筒山城。天筒山城建在一百七十餘米的高山之上,非常易守難攻,信長派出的前鋒是自己的盟友、脾氣火爆的德川家康,三河武士如潮水一般湧上山去,天筒山城在頃刻之間就被攻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守軍陣亡。

天筒山城陷落後,孤立無援的金崎城也開城投降,織田信長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打開了越前國的大門。

淺井家的背叛

四月二十三日,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建議下,朝廷下旨改元“元龜”。“元龜”出自《詩經》中的《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二條御所的落成與諸大名的上洛,讓足利義昭信心倍增,有了織田信長的協助,四海歸附、幕府復興,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此時的越前國戰場,織田信長一路勢如破竹,正在朝著越前國的府中進軍。朝倉家的家臣們面對來勢洶洶的織田信長戰意全無,紛紛獻城投降。

就在這個時候,織田信長的近侍前來報告,說近江國的淺井家動向不明,似乎有背盟的舉動。近江國緊鄰越前國,淺井家的領地剛好可以切斷織田信長的退路,將織田軍困在越前國,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淺井長政

信長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這個消息,淺井長政是織田信長的妹夫,淺井家曾被宿敵六角家壓制多年,直到織田信長上洛擊敗六角家以後,淺井家方才坐穩了江北的領地。

不久之後,織田家在各地的家臣們都派出了使者趕到本陣,報告淺井長政有可能舉兵叛亂,織田信長這才開始重視起了近江國的態勢。

在《朝倉家記》中還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話說織田信長的妹妹織田市嫁到了淺井家,得知丈夫要背叛哥哥以後,向信長送去了一袋子小豆,同時還將袋子的首尾都用繩子緊緊地繫著。織田信長收到妹妹的禮物以後,明白妹妹這是在提醒自己小心背後,這才開始對淺井家有所防備。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證。

金崎大撤退

淺井長政背叛織田信長原因不明,在《淺井三代記》、《江濃記》的記載之中,淺井家與朝倉家曾是盟友,朝倉家在淺井長政的祖父淺井亮政時期幫助過淺井家抵禦六角家的進攻,兩家結下羈絆。淺井長政與織田信長結盟之時,淺井長政曾要求信長無論如何都不能與朝倉家敵對,可是織田家最終違約進軍越前國,這才引起了淺井長政的背叛。

不過,實際上從六角家當時的書信來看,淺井亮政時期朝倉家出陣近江國並非是救援淺井家,而是協助六角家攻打淺井家。因此,《淺井三代記》的記載,有可能是江戶時代為了掩蓋淺井家曾經成為六角家家臣的往事,以及為淺井長政背叛信長開脫。

若是論起元龜年間的戰國大名,淺井家恐怕是個在及格線邊緣徘徊的家族。淺井家的內政並不是由家督一人說了算,而是靠著家督與江北國眾們聯合施政。信長上洛以後,絲毫沒有將淺井家當成盟友對待,而是肆意使喚他們,再加上織田信長的軍役對淺井家來說過於沉重,這才使得淺井長政與江北國眾們最終背叛了信長。

"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織田信長

貴族和百姓們等候的是從岐阜城前來的大名織田信長。織田家本來只是尾張國的一鄉下諸侯而已,信長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尾張國,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鄰國美濃國與伊勢國北部,成為雄踞一方的戰國大名。

兩年前,織田信長響應前幕府將軍的弟弟足利義昭舉兵上洛,趕跑了曾經的京畿霸主三好家,恢復了室町幕府在京畿的統治。在與室町幕府翻臉之前,織田信長一直致力於恢復幕府的統治秩序,同時還與天皇、公卿交好,歸還被武士侵佔的貴族領地,以及禁止軍隊裡的士兵掠奪百姓的財物。在當時京都的貴族與平民的眼中,織田信長就是一個為他們帶來和平的救世主。

很快,織田信長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與藝術形象裡不同的是,織田信長是一個很傳統的武士,非常果敢、忠勇,精於武藝且是一個戰術天才。當然,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非常迷信,在戰場上作戰時經常不顧大將身份身先士卒,與前線的足輕部隊一起出生入死,讓家臣們捏了一把冷汗。

在七天之前,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們發去了書信,要求停止私戰一齊上洛,向幕府將軍效忠。為了以身作則,織田信長在正月二十五日就從岐阜城出發,途中在近江國的常在寺小歇了幾天,這才乘船來到阪本。

三月一日,抵達京都的織田信長先是拜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隨後又前往皇宮覲見天皇。在這以後,信長便停留在了京都,等候各地大名上洛。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近江國

很快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大和國的鬆永久秀、伊勢國的北畠具房、紀伊國的畠山高政、丹後國的一色義道、飛騨國的三木自綱等大名都響應了織田信長的號召上洛,除了這些親自來到京都的大名以外,但馬國的太田垣輝延、備前國的宇喜多直家、豐後國的大友宗麟雖然無法前來,卻也派出了使臣前來向信長示好。

四月一日,織田信長為足利義昭修建的居所二條御所落成,大名們紛紛前來向將軍道賀。信長仔細查看了大名的隊伍,在其中發現少了越前國的大名朝倉義景的身影。

一切,因此而起。

出陣越前國

根據《朝倉家記》的記載,朝倉義景收到織田信長的書信之時,召集了家臣商議上洛,然而朝倉一族中的朝倉景行卻向主公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原來,織田家與朝倉家嚴格來說都不是大名出身,而是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斯波氏的家臣。在南北朝時期,出身但馬國的朝倉家先祖隨著室町幕府名將斯波高經進入越前國,成為斯波高經的家臣,後來經過朝倉家的舉薦,神官出身的織田家這才得以侍奉斯波家,成為武士。

也就是說,朝倉家對織田家的先祖有恩,作為斯波家的家臣來說,朝倉家的資歷也要比織田家要老的多。更何況織田信長並非織田家嫡流,因而朝倉一族對織田信長抱有非常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最終害得朝倉家國破家亡。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

四月二十日,織田信長假意出陣越前國的鄰國若狹國,於二十五日下令全軍轉向東進,朝著兩國交界的金崎城與天筒山城進軍。織田軍的人數有三萬餘人,而金崎城的守軍只有三千人,天筒山城只有一千五百人。

抵達城下以後,織田信長下令全軍強攻天筒山城。天筒山城建在一百七十餘米的高山之上,非常易守難攻,信長派出的前鋒是自己的盟友、脾氣火爆的德川家康,三河武士如潮水一般湧上山去,天筒山城在頃刻之間就被攻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守軍陣亡。

天筒山城陷落後,孤立無援的金崎城也開城投降,織田信長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打開了越前國的大門。

淺井家的背叛

四月二十三日,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建議下,朝廷下旨改元“元龜”。“元龜”出自《詩經》中的《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二條御所的落成與諸大名的上洛,讓足利義昭信心倍增,有了織田信長的協助,四海歸附、幕府復興,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此時的越前國戰場,織田信長一路勢如破竹,正在朝著越前國的府中進軍。朝倉家的家臣們面對來勢洶洶的織田信長戰意全無,紛紛獻城投降。

就在這個時候,織田信長的近侍前來報告,說近江國的淺井家動向不明,似乎有背盟的舉動。近江國緊鄰越前國,淺井家的領地剛好可以切斷織田信長的退路,將織田軍困在越前國,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淺井長政

信長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這個消息,淺井長政是織田信長的妹夫,淺井家曾被宿敵六角家壓制多年,直到織田信長上洛擊敗六角家以後,淺井家方才坐穩了江北的領地。

不久之後,織田家在各地的家臣們都派出了使者趕到本陣,報告淺井長政有可能舉兵叛亂,織田信長這才開始重視起了近江國的態勢。

在《朝倉家記》中還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話說織田信長的妹妹織田市嫁到了淺井家,得知丈夫要背叛哥哥以後,向信長送去了一袋子小豆,同時還將袋子的首尾都用繩子緊緊地繫著。織田信長收到妹妹的禮物以後,明白妹妹這是在提醒自己小心背後,這才開始對淺井家有所防備。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證。

金崎大撤退

淺井長政背叛織田信長原因不明,在《淺井三代記》、《江濃記》的記載之中,淺井家與朝倉家曾是盟友,朝倉家在淺井長政的祖父淺井亮政時期幫助過淺井家抵禦六角家的進攻,兩家結下羈絆。淺井長政與織田信長結盟之時,淺井長政曾要求信長無論如何都不能與朝倉家敵對,可是織田家最終違約進軍越前國,這才引起了淺井長政的背叛。

不過,實際上從六角家當時的書信來看,淺井亮政時期朝倉家出陣近江國並非是救援淺井家,而是協助六角家攻打淺井家。因此,《淺井三代記》的記載,有可能是江戶時代為了掩蓋淺井家曾經成為六角家家臣的往事,以及為淺井長政背叛信長開脫。

若是論起元龜年間的戰國大名,淺井家恐怕是個在及格線邊緣徘徊的家族。淺井家的內政並不是由家督一人說了算,而是靠著家督與江北國眾們聯合施政。信長上洛以後,絲毫沒有將淺井家當成盟友對待,而是肆意使喚他們,再加上織田信長的軍役對淺井家來說過於沉重,這才使得淺井長政與江北國眾們最終背叛了信長。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金崎撤退

四月二十八日,織田信長留下了木下秀吉、明智光秀、池田勝正等人殿後,自己則進入了若狹國,繞路朽木谷返回了京都。由於信長離開時過於匆忙,甚至連盟友德川家康都對此事不知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影視劇中木下秀吉的“軍師”竹中半兵衛在金崎大撤退時施展妙計讓秀吉脫身,但是實際上此時竹中半兵衛還不是織田信長或者木下秀吉的家臣,也並不在軍中。

包圍橫山城

織田信長自越前國脫身以後,返回岐阜城召集軍勢,準備討伐叛徒淺井長政。六月十九日,織田軍從岐阜城出陣,直奔著淺井家的主城小谷城而來。

小谷城位於琵琶湖東岸的一座海拔三百多米的山上,若是要強攻此地,只怕織田軍會付出很大的傷亡。信長不願意消耗織田軍的有生力量,他決定將淺井軍從小谷城誘出野戰,再將其擊敗。

"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織田信長

貴族和百姓們等候的是從岐阜城前來的大名織田信長。織田家本來只是尾張國的一鄉下諸侯而已,信長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尾張國,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鄰國美濃國與伊勢國北部,成為雄踞一方的戰國大名。

兩年前,織田信長響應前幕府將軍的弟弟足利義昭舉兵上洛,趕跑了曾經的京畿霸主三好家,恢復了室町幕府在京畿的統治。在與室町幕府翻臉之前,織田信長一直致力於恢復幕府的統治秩序,同時還與天皇、公卿交好,歸還被武士侵佔的貴族領地,以及禁止軍隊裡的士兵掠奪百姓的財物。在當時京都的貴族與平民的眼中,織田信長就是一個為他們帶來和平的救世主。

很快,織田信長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與藝術形象裡不同的是,織田信長是一個很傳統的武士,非常果敢、忠勇,精於武藝且是一個戰術天才。當然,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非常迷信,在戰場上作戰時經常不顧大將身份身先士卒,與前線的足輕部隊一起出生入死,讓家臣們捏了一把冷汗。

在七天之前,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們發去了書信,要求停止私戰一齊上洛,向幕府將軍效忠。為了以身作則,織田信長在正月二十五日就從岐阜城出發,途中在近江國的常在寺小歇了幾天,這才乘船來到阪本。

三月一日,抵達京都的織田信長先是拜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隨後又前往皇宮覲見天皇。在這以後,信長便停留在了京都,等候各地大名上洛。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近江國

很快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大和國的鬆永久秀、伊勢國的北畠具房、紀伊國的畠山高政、丹後國的一色義道、飛騨國的三木自綱等大名都響應了織田信長的號召上洛,除了這些親自來到京都的大名以外,但馬國的太田垣輝延、備前國的宇喜多直家、豐後國的大友宗麟雖然無法前來,卻也派出了使臣前來向信長示好。

四月一日,織田信長為足利義昭修建的居所二條御所落成,大名們紛紛前來向將軍道賀。信長仔細查看了大名的隊伍,在其中發現少了越前國的大名朝倉義景的身影。

一切,因此而起。

出陣越前國

根據《朝倉家記》的記載,朝倉義景收到織田信長的書信之時,召集了家臣商議上洛,然而朝倉一族中的朝倉景行卻向主公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原來,織田家與朝倉家嚴格來說都不是大名出身,而是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斯波氏的家臣。在南北朝時期,出身但馬國的朝倉家先祖隨著室町幕府名將斯波高經進入越前國,成為斯波高經的家臣,後來經過朝倉家的舉薦,神官出身的織田家這才得以侍奉斯波家,成為武士。

也就是說,朝倉家對織田家的先祖有恩,作為斯波家的家臣來說,朝倉家的資歷也要比織田家要老的多。更何況織田信長並非織田家嫡流,因而朝倉一族對織田信長抱有非常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最終害得朝倉家國破家亡。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

四月二十日,織田信長假意出陣越前國的鄰國若狹國,於二十五日下令全軍轉向東進,朝著兩國交界的金崎城與天筒山城進軍。織田軍的人數有三萬餘人,而金崎城的守軍只有三千人,天筒山城只有一千五百人。

抵達城下以後,織田信長下令全軍強攻天筒山城。天筒山城建在一百七十餘米的高山之上,非常易守難攻,信長派出的前鋒是自己的盟友、脾氣火爆的德川家康,三河武士如潮水一般湧上山去,天筒山城在頃刻之間就被攻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守軍陣亡。

天筒山城陷落後,孤立無援的金崎城也開城投降,織田信長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打開了越前國的大門。

淺井家的背叛

四月二十三日,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建議下,朝廷下旨改元“元龜”。“元龜”出自《詩經》中的《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二條御所的落成與諸大名的上洛,讓足利義昭信心倍增,有了織田信長的協助,四海歸附、幕府復興,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此時的越前國戰場,織田信長一路勢如破竹,正在朝著越前國的府中進軍。朝倉家的家臣們面對來勢洶洶的織田信長戰意全無,紛紛獻城投降。

就在這個時候,織田信長的近侍前來報告,說近江國的淺井家動向不明,似乎有背盟的舉動。近江國緊鄰越前國,淺井家的領地剛好可以切斷織田信長的退路,將織田軍困在越前國,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淺井長政

信長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這個消息,淺井長政是織田信長的妹夫,淺井家曾被宿敵六角家壓制多年,直到織田信長上洛擊敗六角家以後,淺井家方才坐穩了江北的領地。

不久之後,織田家在各地的家臣們都派出了使者趕到本陣,報告淺井長政有可能舉兵叛亂,織田信長這才開始重視起了近江國的態勢。

在《朝倉家記》中還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話說織田信長的妹妹織田市嫁到了淺井家,得知丈夫要背叛哥哥以後,向信長送去了一袋子小豆,同時還將袋子的首尾都用繩子緊緊地繫著。織田信長收到妹妹的禮物以後,明白妹妹這是在提醒自己小心背後,這才開始對淺井家有所防備。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證。

金崎大撤退

淺井長政背叛織田信長原因不明,在《淺井三代記》、《江濃記》的記載之中,淺井家與朝倉家曾是盟友,朝倉家在淺井長政的祖父淺井亮政時期幫助過淺井家抵禦六角家的進攻,兩家結下羈絆。淺井長政與織田信長結盟之時,淺井長政曾要求信長無論如何都不能與朝倉家敵對,可是織田家最終違約進軍越前國,這才引起了淺井長政的背叛。

不過,實際上從六角家當時的書信來看,淺井亮政時期朝倉家出陣近江國並非是救援淺井家,而是協助六角家攻打淺井家。因此,《淺井三代記》的記載,有可能是江戶時代為了掩蓋淺井家曾經成為六角家家臣的往事,以及為淺井長政背叛信長開脫。

若是論起元龜年間的戰國大名,淺井家恐怕是個在及格線邊緣徘徊的家族。淺井家的內政並不是由家督一人說了算,而是靠著家督與江北國眾們聯合施政。信長上洛以後,絲毫沒有將淺井家當成盟友對待,而是肆意使喚他們,再加上織田信長的軍役對淺井家來說過於沉重,這才使得淺井長政與江北國眾們最終背叛了信長。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金崎撤退

四月二十八日,織田信長留下了木下秀吉、明智光秀、池田勝正等人殿後,自己則進入了若狹國,繞路朽木谷返回了京都。由於信長離開時過於匆忙,甚至連盟友德川家康都對此事不知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影視劇中木下秀吉的“軍師”竹中半兵衛在金崎大撤退時施展妙計讓秀吉脫身,但是實際上此時竹中半兵衛還不是織田信長或者木下秀吉的家臣,也並不在軍中。

包圍橫山城

織田信長自越前國脫身以後,返回岐阜城召集軍勢,準備討伐叛徒淺井長政。六月十九日,織田軍從岐阜城出陣,直奔著淺井家的主城小谷城而來。

小谷城位於琵琶湖東岸的一座海拔三百多米的山上,若是要強攻此地,只怕織田軍會付出很大的傷亡。信長不願意消耗織田軍的有生力量,他決定將淺井軍從小谷城誘出野戰,再將其擊敗。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橫山城

六月二十四日,從小谷城撤軍的織田軍包圍了小谷城東南面的橫山城。橫山城距離小谷城僅僅十幾公里,是聯繫小谷城與支城佐和山城的重要中繼點,此地若是失守,橫山城以南的淺井家領地就將成為小谷城不可觸及的飛地,遲早落入信長的手中。

包圍橫山城期間,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率領著軍隊前來增援,淺井長政也向朝倉家示弱,乞求朝倉家的援軍。

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是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的,淺井家要是滅亡了,朝倉家就將直接面對織田信長的兵鋒,因此朝倉家派遣一族朝倉景健率軍來援。

六月二十八日天明時分,淺井·朝倉聯軍抵達姊川北岸,淺井軍在野村鄉著陣,朝倉軍則在姊川的下游、淺井軍西邊的三田村鄉佈陣。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上午六時左右姊川合戰爆發。開戰以後,織田信長命令德川家康率軍前往三田村鄉抵禦朝倉軍,自己則派遣馬廻眾朝著東北方向進軍,迎戰淺井長政。

《信長公記》中對姊川合戰的描述非常簡略,並沒有提到交戰過程。而在《三河物語》、《鬆平記》、《甫庵信長記》等書中則提到織田軍遭到了淺井軍的攻擊岌岌可危,多虧德川家康擊敗了朝倉軍,這才挽回了敗局。

"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織田信長

貴族和百姓們等候的是從岐阜城前來的大名織田信長。織田家本來只是尾張國的一鄉下諸侯而已,信長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尾張國,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鄰國美濃國與伊勢國北部,成為雄踞一方的戰國大名。

兩年前,織田信長響應前幕府將軍的弟弟足利義昭舉兵上洛,趕跑了曾經的京畿霸主三好家,恢復了室町幕府在京畿的統治。在與室町幕府翻臉之前,織田信長一直致力於恢復幕府的統治秩序,同時還與天皇、公卿交好,歸還被武士侵佔的貴族領地,以及禁止軍隊裡的士兵掠奪百姓的財物。在當時京都的貴族與平民的眼中,織田信長就是一個為他們帶來和平的救世主。

很快,織田信長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與藝術形象裡不同的是,織田信長是一個很傳統的武士,非常果敢、忠勇,精於武藝且是一個戰術天才。當然,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非常迷信,在戰場上作戰時經常不顧大將身份身先士卒,與前線的足輕部隊一起出生入死,讓家臣們捏了一把冷汗。

在七天之前,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們發去了書信,要求停止私戰一齊上洛,向幕府將軍效忠。為了以身作則,織田信長在正月二十五日就從岐阜城出發,途中在近江國的常在寺小歇了幾天,這才乘船來到阪本。

三月一日,抵達京都的織田信長先是拜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隨後又前往皇宮覲見天皇。在這以後,信長便停留在了京都,等候各地大名上洛。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近江國

很快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大和國的鬆永久秀、伊勢國的北畠具房、紀伊國的畠山高政、丹後國的一色義道、飛騨國的三木自綱等大名都響應了織田信長的號召上洛,除了這些親自來到京都的大名以外,但馬國的太田垣輝延、備前國的宇喜多直家、豐後國的大友宗麟雖然無法前來,卻也派出了使臣前來向信長示好。

四月一日,織田信長為足利義昭修建的居所二條御所落成,大名們紛紛前來向將軍道賀。信長仔細查看了大名的隊伍,在其中發現少了越前國的大名朝倉義景的身影。

一切,因此而起。

出陣越前國

根據《朝倉家記》的記載,朝倉義景收到織田信長的書信之時,召集了家臣商議上洛,然而朝倉一族中的朝倉景行卻向主公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原來,織田家與朝倉家嚴格來說都不是大名出身,而是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斯波氏的家臣。在南北朝時期,出身但馬國的朝倉家先祖隨著室町幕府名將斯波高經進入越前國,成為斯波高經的家臣,後來經過朝倉家的舉薦,神官出身的織田家這才得以侍奉斯波家,成為武士。

也就是說,朝倉家對織田家的先祖有恩,作為斯波家的家臣來說,朝倉家的資歷也要比織田家要老的多。更何況織田信長並非織田家嫡流,因而朝倉一族對織田信長抱有非常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最終害得朝倉家國破家亡。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

四月二十日,織田信長假意出陣越前國的鄰國若狹國,於二十五日下令全軍轉向東進,朝著兩國交界的金崎城與天筒山城進軍。織田軍的人數有三萬餘人,而金崎城的守軍只有三千人,天筒山城只有一千五百人。

抵達城下以後,織田信長下令全軍強攻天筒山城。天筒山城建在一百七十餘米的高山之上,非常易守難攻,信長派出的前鋒是自己的盟友、脾氣火爆的德川家康,三河武士如潮水一般湧上山去,天筒山城在頃刻之間就被攻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守軍陣亡。

天筒山城陷落後,孤立無援的金崎城也開城投降,織田信長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打開了越前國的大門。

淺井家的背叛

四月二十三日,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建議下,朝廷下旨改元“元龜”。“元龜”出自《詩經》中的《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二條御所的落成與諸大名的上洛,讓足利義昭信心倍增,有了織田信長的協助,四海歸附、幕府復興,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此時的越前國戰場,織田信長一路勢如破竹,正在朝著越前國的府中進軍。朝倉家的家臣們面對來勢洶洶的織田信長戰意全無,紛紛獻城投降。

就在這個時候,織田信長的近侍前來報告,說近江國的淺井家動向不明,似乎有背盟的舉動。近江國緊鄰越前國,淺井家的領地剛好可以切斷織田信長的退路,將織田軍困在越前國,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淺井長政

信長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這個消息,淺井長政是織田信長的妹夫,淺井家曾被宿敵六角家壓制多年,直到織田信長上洛擊敗六角家以後,淺井家方才坐穩了江北的領地。

不久之後,織田家在各地的家臣們都派出了使者趕到本陣,報告淺井長政有可能舉兵叛亂,織田信長這才開始重視起了近江國的態勢。

在《朝倉家記》中還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話說織田信長的妹妹織田市嫁到了淺井家,得知丈夫要背叛哥哥以後,向信長送去了一袋子小豆,同時還將袋子的首尾都用繩子緊緊地繫著。織田信長收到妹妹的禮物以後,明白妹妹這是在提醒自己小心背後,這才開始對淺井家有所防備。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證。

金崎大撤退

淺井長政背叛織田信長原因不明,在《淺井三代記》、《江濃記》的記載之中,淺井家與朝倉家曾是盟友,朝倉家在淺井長政的祖父淺井亮政時期幫助過淺井家抵禦六角家的進攻,兩家結下羈絆。淺井長政與織田信長結盟之時,淺井長政曾要求信長無論如何都不能與朝倉家敵對,可是織田家最終違約進軍越前國,這才引起了淺井長政的背叛。

不過,實際上從六角家當時的書信來看,淺井亮政時期朝倉家出陣近江國並非是救援淺井家,而是協助六角家攻打淺井家。因此,《淺井三代記》的記載,有可能是江戶時代為了掩蓋淺井家曾經成為六角家家臣的往事,以及為淺井長政背叛信長開脫。

若是論起元龜年間的戰國大名,淺井家恐怕是個在及格線邊緣徘徊的家族。淺井家的內政並不是由家督一人說了算,而是靠著家督與江北國眾們聯合施政。信長上洛以後,絲毫沒有將淺井家當成盟友對待,而是肆意使喚他們,再加上織田信長的軍役對淺井家來說過於沉重,這才使得淺井長政與江北國眾們最終背叛了信長。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金崎撤退

四月二十八日,織田信長留下了木下秀吉、明智光秀、池田勝正等人殿後,自己則進入了若狹國,繞路朽木谷返回了京都。由於信長離開時過於匆忙,甚至連盟友德川家康都對此事不知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影視劇中木下秀吉的“軍師”竹中半兵衛在金崎大撤退時施展妙計讓秀吉脫身,但是實際上此時竹中半兵衛還不是織田信長或者木下秀吉的家臣,也並不在軍中。

包圍橫山城

織田信長自越前國脫身以後,返回岐阜城召集軍勢,準備討伐叛徒淺井長政。六月十九日,織田軍從岐阜城出陣,直奔著淺井家的主城小谷城而來。

小谷城位於琵琶湖東岸的一座海拔三百多米的山上,若是要強攻此地,只怕織田軍會付出很大的傷亡。信長不願意消耗織田軍的有生力量,他決定將淺井軍從小谷城誘出野戰,再將其擊敗。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橫山城

六月二十四日,從小谷城撤軍的織田軍包圍了小谷城東南面的橫山城。橫山城距離小谷城僅僅十幾公里,是聯繫小谷城與支城佐和山城的重要中繼點,此地若是失守,橫山城以南的淺井家領地就將成為小谷城不可觸及的飛地,遲早落入信長的手中。

包圍橫山城期間,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率領著軍隊前來增援,淺井長政也向朝倉家示弱,乞求朝倉家的援軍。

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是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的,淺井家要是滅亡了,朝倉家就將直接面對織田信長的兵鋒,因此朝倉家派遣一族朝倉景健率軍來援。

六月二十八日天明時分,淺井·朝倉聯軍抵達姊川北岸,淺井軍在野村鄉著陣,朝倉軍則在姊川的下游、淺井軍西邊的三田村鄉佈陣。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上午六時左右姊川合戰爆發。開戰以後,織田信長命令德川家康率軍前往三田村鄉抵禦朝倉軍,自己則派遣馬廻眾朝著東北方向進軍,迎戰淺井長政。

《信長公記》中對姊川合戰的描述非常簡略,並沒有提到交戰過程。而在《三河物語》、《鬆平記》、《甫庵信長記》等書中則提到織田軍遭到了淺井軍的攻擊岌岌可危,多虧德川家康擊敗了朝倉軍,這才挽回了敗局。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軍記物中的姊川合戰佈陣圖

在江戶時代的軍記物中,姊川合戰中有兩個非常傳奇的故事。其中一個是說織田信長在本陣前部署了十三個軍勢,結果這裡面的十一個軍勢都被淺井軍的猛將磯野員昌擊破;另外一個則是說在姊川合戰即將結束之際,淺井家的重臣遠藤直經冒充織田家的武士,假意向織田信長報功,想伺機刺殺信長,最終被竹中半兵衛的弟弟竹中重矩發現並殺死。

遺憾的是,這兩個故事出於創作的可能性也比較高,並沒有旁證。目前能夠知道的是,在姊川合戰的織田信長本陣南面約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個被稱為“遠藤塚”的地方,此地就是遠藤直經的戰死之地,並且遠藤直經也確實是被竹中重矩殺死的。

那麼,遠藤直經為什麼會出現在織田信長本陣的南面呢?

姊川的真相

除了遠藤直經戰死地非常蹊蹺以外,《信長公記》的記載也有一些問題。從地圖來看,淺井軍佈陣的位置在織田軍的西北部,而《信長公記》中卻說織田軍在開戰以後朝著東北部進軍。

另外,在織田信長寫給細川藤孝的書信中提到,姊川合戰發生在上午十時左右,當時德川家康還與信長的馬廻眾(親兵)爭奪前鋒的位置,最後織田信長取了個折中的方式,讓池田恆興、丹羽長秀等加勢作為前鋒的德川軍。

注意到問題了嗎?織田信長的前鋒人選,居然是德川家康和馬廻眾,這兩個本不應該出現在前鋒位置的軍勢。

"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織田信長

貴族和百姓們等候的是從岐阜城前來的大名織田信長。織田家本來只是尾張國的一鄉下諸侯而已,信長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尾張國,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鄰國美濃國與伊勢國北部,成為雄踞一方的戰國大名。

兩年前,織田信長響應前幕府將軍的弟弟足利義昭舉兵上洛,趕跑了曾經的京畿霸主三好家,恢復了室町幕府在京畿的統治。在與室町幕府翻臉之前,織田信長一直致力於恢復幕府的統治秩序,同時還與天皇、公卿交好,歸還被武士侵佔的貴族領地,以及禁止軍隊裡的士兵掠奪百姓的財物。在當時京都的貴族與平民的眼中,織田信長就是一個為他們帶來和平的救世主。

很快,織田信長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與藝術形象裡不同的是,織田信長是一個很傳統的武士,非常果敢、忠勇,精於武藝且是一個戰術天才。當然,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非常迷信,在戰場上作戰時經常不顧大將身份身先士卒,與前線的足輕部隊一起出生入死,讓家臣們捏了一把冷汗。

在七天之前,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們發去了書信,要求停止私戰一齊上洛,向幕府將軍效忠。為了以身作則,織田信長在正月二十五日就從岐阜城出發,途中在近江國的常在寺小歇了幾天,這才乘船來到阪本。

三月一日,抵達京都的織田信長先是拜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隨後又前往皇宮覲見天皇。在這以後,信長便停留在了京都,等候各地大名上洛。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近江國

很快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大和國的鬆永久秀、伊勢國的北畠具房、紀伊國的畠山高政、丹後國的一色義道、飛騨國的三木自綱等大名都響應了織田信長的號召上洛,除了這些親自來到京都的大名以外,但馬國的太田垣輝延、備前國的宇喜多直家、豐後國的大友宗麟雖然無法前來,卻也派出了使臣前來向信長示好。

四月一日,織田信長為足利義昭修建的居所二條御所落成,大名們紛紛前來向將軍道賀。信長仔細查看了大名的隊伍,在其中發現少了越前國的大名朝倉義景的身影。

一切,因此而起。

出陣越前國

根據《朝倉家記》的記載,朝倉義景收到織田信長的書信之時,召集了家臣商議上洛,然而朝倉一族中的朝倉景行卻向主公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原來,織田家與朝倉家嚴格來說都不是大名出身,而是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斯波氏的家臣。在南北朝時期,出身但馬國的朝倉家先祖隨著室町幕府名將斯波高經進入越前國,成為斯波高經的家臣,後來經過朝倉家的舉薦,神官出身的織田家這才得以侍奉斯波家,成為武士。

也就是說,朝倉家對織田家的先祖有恩,作為斯波家的家臣來說,朝倉家的資歷也要比織田家要老的多。更何況織田信長並非織田家嫡流,因而朝倉一族對織田信長抱有非常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最終害得朝倉家國破家亡。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

四月二十日,織田信長假意出陣越前國的鄰國若狹國,於二十五日下令全軍轉向東進,朝著兩國交界的金崎城與天筒山城進軍。織田軍的人數有三萬餘人,而金崎城的守軍只有三千人,天筒山城只有一千五百人。

抵達城下以後,織田信長下令全軍強攻天筒山城。天筒山城建在一百七十餘米的高山之上,非常易守難攻,信長派出的前鋒是自己的盟友、脾氣火爆的德川家康,三河武士如潮水一般湧上山去,天筒山城在頃刻之間就被攻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守軍陣亡。

天筒山城陷落後,孤立無援的金崎城也開城投降,織田信長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打開了越前國的大門。

淺井家的背叛

四月二十三日,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建議下,朝廷下旨改元“元龜”。“元龜”出自《詩經》中的《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二條御所的落成與諸大名的上洛,讓足利義昭信心倍增,有了織田信長的協助,四海歸附、幕府復興,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此時的越前國戰場,織田信長一路勢如破竹,正在朝著越前國的府中進軍。朝倉家的家臣們面對來勢洶洶的織田信長戰意全無,紛紛獻城投降。

就在這個時候,織田信長的近侍前來報告,說近江國的淺井家動向不明,似乎有背盟的舉動。近江國緊鄰越前國,淺井家的領地剛好可以切斷織田信長的退路,將織田軍困在越前國,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淺井長政

信長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這個消息,淺井長政是織田信長的妹夫,淺井家曾被宿敵六角家壓制多年,直到織田信長上洛擊敗六角家以後,淺井家方才坐穩了江北的領地。

不久之後,織田家在各地的家臣們都派出了使者趕到本陣,報告淺井長政有可能舉兵叛亂,織田信長這才開始重視起了近江國的態勢。

在《朝倉家記》中還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話說織田信長的妹妹織田市嫁到了淺井家,得知丈夫要背叛哥哥以後,向信長送去了一袋子小豆,同時還將袋子的首尾都用繩子緊緊地繫著。織田信長收到妹妹的禮物以後,明白妹妹這是在提醒自己小心背後,這才開始對淺井家有所防備。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證。

金崎大撤退

淺井長政背叛織田信長原因不明,在《淺井三代記》、《江濃記》的記載之中,淺井家與朝倉家曾是盟友,朝倉家在淺井長政的祖父淺井亮政時期幫助過淺井家抵禦六角家的進攻,兩家結下羈絆。淺井長政與織田信長結盟之時,淺井長政曾要求信長無論如何都不能與朝倉家敵對,可是織田家最終違約進軍越前國,這才引起了淺井長政的背叛。

不過,實際上從六角家當時的書信來看,淺井亮政時期朝倉家出陣近江國並非是救援淺井家,而是協助六角家攻打淺井家。因此,《淺井三代記》的記載,有可能是江戶時代為了掩蓋淺井家曾經成為六角家家臣的往事,以及為淺井長政背叛信長開脫。

若是論起元龜年間的戰國大名,淺井家恐怕是個在及格線邊緣徘徊的家族。淺井家的內政並不是由家督一人說了算,而是靠著家督與江北國眾們聯合施政。信長上洛以後,絲毫沒有將淺井家當成盟友對待,而是肆意使喚他們,再加上織田信長的軍役對淺井家來說過於沉重,這才使得淺井長政與江北國眾們最終背叛了信長。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金崎撤退

四月二十八日,織田信長留下了木下秀吉、明智光秀、池田勝正等人殿後,自己則進入了若狹國,繞路朽木谷返回了京都。由於信長離開時過於匆忙,甚至連盟友德川家康都對此事不知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影視劇中木下秀吉的“軍師”竹中半兵衛在金崎大撤退時施展妙計讓秀吉脫身,但是實際上此時竹中半兵衛還不是織田信長或者木下秀吉的家臣,也並不在軍中。

包圍橫山城

織田信長自越前國脫身以後,返回岐阜城召集軍勢,準備討伐叛徒淺井長政。六月十九日,織田軍從岐阜城出陣,直奔著淺井家的主城小谷城而來。

小谷城位於琵琶湖東岸的一座海拔三百多米的山上,若是要強攻此地,只怕織田軍會付出很大的傷亡。信長不願意消耗織田軍的有生力量,他決定將淺井軍從小谷城誘出野戰,再將其擊敗。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橫山城

六月二十四日,從小谷城撤軍的織田軍包圍了小谷城東南面的橫山城。橫山城距離小谷城僅僅十幾公里,是聯繫小谷城與支城佐和山城的重要中繼點,此地若是失守,橫山城以南的淺井家領地就將成為小谷城不可觸及的飛地,遲早落入信長的手中。

包圍橫山城期間,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率領著軍隊前來增援,淺井長政也向朝倉家示弱,乞求朝倉家的援軍。

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是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的,淺井家要是滅亡了,朝倉家就將直接面對織田信長的兵鋒,因此朝倉家派遣一族朝倉景健率軍來援。

六月二十八日天明時分,淺井·朝倉聯軍抵達姊川北岸,淺井軍在野村鄉著陣,朝倉軍則在姊川的下游、淺井軍西邊的三田村鄉佈陣。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上午六時左右姊川合戰爆發。開戰以後,織田信長命令德川家康率軍前往三田村鄉抵禦朝倉軍,自己則派遣馬廻眾朝著東北方向進軍,迎戰淺井長政。

《信長公記》中對姊川合戰的描述非常簡略,並沒有提到交戰過程。而在《三河物語》、《鬆平記》、《甫庵信長記》等書中則提到織田軍遭到了淺井軍的攻擊岌岌可危,多虧德川家康擊敗了朝倉軍,這才挽回了敗局。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軍記物中的姊川合戰佈陣圖

在江戶時代的軍記物中,姊川合戰中有兩個非常傳奇的故事。其中一個是說織田信長在本陣前部署了十三個軍勢,結果這裡面的十一個軍勢都被淺井軍的猛將磯野員昌擊破;另外一個則是說在姊川合戰即將結束之際,淺井家的重臣遠藤直經冒充織田家的武士,假意向織田信長報功,想伺機刺殺信長,最終被竹中半兵衛的弟弟竹中重矩發現並殺死。

遺憾的是,這兩個故事出於創作的可能性也比較高,並沒有旁證。目前能夠知道的是,在姊川合戰的織田信長本陣南面約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個被稱為“遠藤塚”的地方,此地就是遠藤直經的戰死之地,並且遠藤直經也確實是被竹中重矩殺死的。

那麼,遠藤直經為什麼會出現在織田信長本陣的南面呢?

姊川的真相

除了遠藤直經戰死地非常蹊蹺以外,《信長公記》的記載也有一些問題。從地圖來看,淺井軍佈陣的位置在織田軍的西北部,而《信長公記》中卻說織田軍在開戰以後朝著東北部進軍。

另外,在織田信長寫給細川藤孝的書信中提到,姊川合戰發生在上午十時左右,當時德川家康還與信長的馬廻眾(親兵)爭奪前鋒的位置,最後織田信長取了個折中的方式,讓池田恆興、丹羽長秀等加勢作為前鋒的德川軍。

注意到問題了嗎?織田信長的前鋒人選,居然是德川家康和馬廻眾,這兩個本不應該出現在前鋒位置的軍勢。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德川家康

結合《信長公記》等史料以及織田信長的文書來看,姊川合戰非常有可能不是一場正面交戰,而是一次淺井·朝倉聯軍奇襲織田·德川聯軍本陣的奇襲戰。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姊川合戰的前一天,朝倉軍曾一度撤退,織田信長很可能獲知了這個消息,認為朝倉軍不敢與織田軍交戰,因而對小谷城方面沒有多少防備。

然而,淺井·朝倉聯軍趁著夜色進軍,在二十八日天明時分出現在了姊川北岸,此時在姊川南岸的,是包圍橫山城的織田·德川聯軍的後方,也就是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的本陣所在地。織田信長並沒有預料到敵軍會出現在姊川的北岸,因而己方部隊的主力,其實在橫山城下,這才會出現不得不派出德川家康以及馬廻眾作為前鋒的異常舉動。

兩軍開戰以後,因為淺井長政離開了佈陣地野村鄉,朝著東南移動,想要與橫山城裡應外合攻擊織田軍,所以織田軍才沒有朝著野村鄉進攻,而是朝著東北方向進軍。

織田信長的本陣受到淺井軍的威脅以後不得不暫時後撤,遠藤直經率軍追擊戰死,因此“遠藤塚”才會出現在織田信長本陣所在地的南面。這樣一來,《三河物語》等書中說織田信長差點被淺井軍逼入絕境之事,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

"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織田信長

貴族和百姓們等候的是從岐阜城前來的大名織田信長。織田家本來只是尾張國的一鄉下諸侯而已,信長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尾張國,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鄰國美濃國與伊勢國北部,成為雄踞一方的戰國大名。

兩年前,織田信長響應前幕府將軍的弟弟足利義昭舉兵上洛,趕跑了曾經的京畿霸主三好家,恢復了室町幕府在京畿的統治。在與室町幕府翻臉之前,織田信長一直致力於恢復幕府的統治秩序,同時還與天皇、公卿交好,歸還被武士侵佔的貴族領地,以及禁止軍隊裡的士兵掠奪百姓的財物。在當時京都的貴族與平民的眼中,織田信長就是一個為他們帶來和平的救世主。

很快,織田信長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與藝術形象裡不同的是,織田信長是一個很傳統的武士,非常果敢、忠勇,精於武藝且是一個戰術天才。當然,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非常迷信,在戰場上作戰時經常不顧大將身份身先士卒,與前線的足輕部隊一起出生入死,讓家臣們捏了一把冷汗。

在七天之前,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們發去了書信,要求停止私戰一齊上洛,向幕府將軍效忠。為了以身作則,織田信長在正月二十五日就從岐阜城出發,途中在近江國的常在寺小歇了幾天,這才乘船來到阪本。

三月一日,抵達京都的織田信長先是拜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隨後又前往皇宮覲見天皇。在這以後,信長便停留在了京都,等候各地大名上洛。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近江國

很快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大和國的鬆永久秀、伊勢國的北畠具房、紀伊國的畠山高政、丹後國的一色義道、飛騨國的三木自綱等大名都響應了織田信長的號召上洛,除了這些親自來到京都的大名以外,但馬國的太田垣輝延、備前國的宇喜多直家、豐後國的大友宗麟雖然無法前來,卻也派出了使臣前來向信長示好。

四月一日,織田信長為足利義昭修建的居所二條御所落成,大名們紛紛前來向將軍道賀。信長仔細查看了大名的隊伍,在其中發現少了越前國的大名朝倉義景的身影。

一切,因此而起。

出陣越前國

根據《朝倉家記》的記載,朝倉義景收到織田信長的書信之時,召集了家臣商議上洛,然而朝倉一族中的朝倉景行卻向主公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原來,織田家與朝倉家嚴格來說都不是大名出身,而是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斯波氏的家臣。在南北朝時期,出身但馬國的朝倉家先祖隨著室町幕府名將斯波高經進入越前國,成為斯波高經的家臣,後來經過朝倉家的舉薦,神官出身的織田家這才得以侍奉斯波家,成為武士。

也就是說,朝倉家對織田家的先祖有恩,作為斯波家的家臣來說,朝倉家的資歷也要比織田家要老的多。更何況織田信長並非織田家嫡流,因而朝倉一族對織田信長抱有非常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最終害得朝倉家國破家亡。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

四月二十日,織田信長假意出陣越前國的鄰國若狹國,於二十五日下令全軍轉向東進,朝著兩國交界的金崎城與天筒山城進軍。織田軍的人數有三萬餘人,而金崎城的守軍只有三千人,天筒山城只有一千五百人。

抵達城下以後,織田信長下令全軍強攻天筒山城。天筒山城建在一百七十餘米的高山之上,非常易守難攻,信長派出的前鋒是自己的盟友、脾氣火爆的德川家康,三河武士如潮水一般湧上山去,天筒山城在頃刻之間就被攻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守軍陣亡。

天筒山城陷落後,孤立無援的金崎城也開城投降,織田信長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打開了越前國的大門。

淺井家的背叛

四月二十三日,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建議下,朝廷下旨改元“元龜”。“元龜”出自《詩經》中的《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二條御所的落成與諸大名的上洛,讓足利義昭信心倍增,有了織田信長的協助,四海歸附、幕府復興,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此時的越前國戰場,織田信長一路勢如破竹,正在朝著越前國的府中進軍。朝倉家的家臣們面對來勢洶洶的織田信長戰意全無,紛紛獻城投降。

就在這個時候,織田信長的近侍前來報告,說近江國的淺井家動向不明,似乎有背盟的舉動。近江國緊鄰越前國,淺井家的領地剛好可以切斷織田信長的退路,將織田軍困在越前國,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淺井長政

信長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這個消息,淺井長政是織田信長的妹夫,淺井家曾被宿敵六角家壓制多年,直到織田信長上洛擊敗六角家以後,淺井家方才坐穩了江北的領地。

不久之後,織田家在各地的家臣們都派出了使者趕到本陣,報告淺井長政有可能舉兵叛亂,織田信長這才開始重視起了近江國的態勢。

在《朝倉家記》中還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話說織田信長的妹妹織田市嫁到了淺井家,得知丈夫要背叛哥哥以後,向信長送去了一袋子小豆,同時還將袋子的首尾都用繩子緊緊地繫著。織田信長收到妹妹的禮物以後,明白妹妹這是在提醒自己小心背後,這才開始對淺井家有所防備。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證。

金崎大撤退

淺井長政背叛織田信長原因不明,在《淺井三代記》、《江濃記》的記載之中,淺井家與朝倉家曾是盟友,朝倉家在淺井長政的祖父淺井亮政時期幫助過淺井家抵禦六角家的進攻,兩家結下羈絆。淺井長政與織田信長結盟之時,淺井長政曾要求信長無論如何都不能與朝倉家敵對,可是織田家最終違約進軍越前國,這才引起了淺井長政的背叛。

不過,實際上從六角家當時的書信來看,淺井亮政時期朝倉家出陣近江國並非是救援淺井家,而是協助六角家攻打淺井家。因此,《淺井三代記》的記載,有可能是江戶時代為了掩蓋淺井家曾經成為六角家家臣的往事,以及為淺井長政背叛信長開脫。

若是論起元龜年間的戰國大名,淺井家恐怕是個在及格線邊緣徘徊的家族。淺井家的內政並不是由家督一人說了算,而是靠著家督與江北國眾們聯合施政。信長上洛以後,絲毫沒有將淺井家當成盟友對待,而是肆意使喚他們,再加上織田信長的軍役對淺井家來說過於沉重,這才使得淺井長政與江北國眾們最終背叛了信長。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金崎撤退

四月二十八日,織田信長留下了木下秀吉、明智光秀、池田勝正等人殿後,自己則進入了若狹國,繞路朽木谷返回了京都。由於信長離開時過於匆忙,甚至連盟友德川家康都對此事不知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影視劇中木下秀吉的“軍師”竹中半兵衛在金崎大撤退時施展妙計讓秀吉脫身,但是實際上此時竹中半兵衛還不是織田信長或者木下秀吉的家臣,也並不在軍中。

包圍橫山城

織田信長自越前國脫身以後,返回岐阜城召集軍勢,準備討伐叛徒淺井長政。六月十九日,織田軍從岐阜城出陣,直奔著淺井家的主城小谷城而來。

小谷城位於琵琶湖東岸的一座海拔三百多米的山上,若是要強攻此地,只怕織田軍會付出很大的傷亡。信長不願意消耗織田軍的有生力量,他決定將淺井軍從小谷城誘出野戰,再將其擊敗。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橫山城

六月二十四日,從小谷城撤軍的織田軍包圍了小谷城東南面的橫山城。橫山城距離小谷城僅僅十幾公里,是聯繫小谷城與支城佐和山城的重要中繼點,此地若是失守,橫山城以南的淺井家領地就將成為小谷城不可觸及的飛地,遲早落入信長的手中。

包圍橫山城期間,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率領著軍隊前來增援,淺井長政也向朝倉家示弱,乞求朝倉家的援軍。

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是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的,淺井家要是滅亡了,朝倉家就將直接面對織田信長的兵鋒,因此朝倉家派遣一族朝倉景健率軍來援。

六月二十八日天明時分,淺井·朝倉聯軍抵達姊川北岸,淺井軍在野村鄉著陣,朝倉軍則在姊川的下游、淺井軍西邊的三田村鄉佈陣。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上午六時左右姊川合戰爆發。開戰以後,織田信長命令德川家康率軍前往三田村鄉抵禦朝倉軍,自己則派遣馬廻眾朝著東北方向進軍,迎戰淺井長政。

《信長公記》中對姊川合戰的描述非常簡略,並沒有提到交戰過程。而在《三河物語》、《鬆平記》、《甫庵信長記》等書中則提到織田軍遭到了淺井軍的攻擊岌岌可危,多虧德川家康擊敗了朝倉軍,這才挽回了敗局。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軍記物中的姊川合戰佈陣圖

在江戶時代的軍記物中,姊川合戰中有兩個非常傳奇的故事。其中一個是說織田信長在本陣前部署了十三個軍勢,結果這裡面的十一個軍勢都被淺井軍的猛將磯野員昌擊破;另外一個則是說在姊川合戰即將結束之際,淺井家的重臣遠藤直經冒充織田家的武士,假意向織田信長報功,想伺機刺殺信長,最終被竹中半兵衛的弟弟竹中重矩發現並殺死。

遺憾的是,這兩個故事出於創作的可能性也比較高,並沒有旁證。目前能夠知道的是,在姊川合戰的織田信長本陣南面約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個被稱為“遠藤塚”的地方,此地就是遠藤直經的戰死之地,並且遠藤直經也確實是被竹中重矩殺死的。

那麼,遠藤直經為什麼會出現在織田信長本陣的南面呢?

姊川的真相

除了遠藤直經戰死地非常蹊蹺以外,《信長公記》的記載也有一些問題。從地圖來看,淺井軍佈陣的位置在織田軍的西北部,而《信長公記》中卻說織田軍在開戰以後朝著東北部進軍。

另外,在織田信長寫給細川藤孝的書信中提到,姊川合戰發生在上午十時左右,當時德川家康還與信長的馬廻眾(親兵)爭奪前鋒的位置,最後織田信長取了個折中的方式,讓池田恆興、丹羽長秀等加勢作為前鋒的德川軍。

注意到問題了嗎?織田信長的前鋒人選,居然是德川家康和馬廻眾,這兩個本不應該出現在前鋒位置的軍勢。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德川家康

結合《信長公記》等史料以及織田信長的文書來看,姊川合戰非常有可能不是一場正面交戰,而是一次淺井·朝倉聯軍奇襲織田·德川聯軍本陣的奇襲戰。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姊川合戰的前一天,朝倉軍曾一度撤退,織田信長很可能獲知了這個消息,認為朝倉軍不敢與織田軍交戰,因而對小谷城方面沒有多少防備。

然而,淺井·朝倉聯軍趁著夜色進軍,在二十八日天明時分出現在了姊川北岸,此時在姊川南岸的,是包圍橫山城的織田·德川聯軍的後方,也就是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的本陣所在地。織田信長並沒有預料到敵軍會出現在姊川的北岸,因而己方部隊的主力,其實在橫山城下,這才會出現不得不派出德川家康以及馬廻眾作為前鋒的異常舉動。

兩軍開戰以後,因為淺井長政離開了佈陣地野村鄉,朝著東南移動,想要與橫山城裡應外合攻擊織田軍,所以織田軍才沒有朝著野村鄉進攻,而是朝著東北方向進軍。

織田信長的本陣受到淺井軍的威脅以後不得不暫時後撤,遠藤直經率軍追擊戰死,因此“遠藤塚”才會出現在織田信長本陣所在地的南面。這樣一來,《三河物語》等書中說織田信長差點被淺井軍逼入絕境之事,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姊川合戰(無視數字吧)

上午六時左右,淺井·朝倉聯軍出現在了姊川北岸,十時左右,織田軍的主力部隊回防,織田信長髮起反攻,這才一舉擊敗了敵軍。

也就是說,姊川合戰其實並非是現在流傳的正面交戰,而是一場奇襲戰。只是織田信長的馬廻眾與德川家康過於善戰,這才撐到了主力部隊回援。

這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天正四年(1576年)時,織田軍在木津戰敗,明智光秀等人退守天王寺,織田信長匆忙率領馬廻眾來援。當時織田軍的人數僅有三千人,而敵軍則有一萬五千人。儘管敵眾我寡,織田信長卻不慌不忙地將軍勢分成三隊,主動朝著五倍於己的敵軍進攻。

最後,織田軍還打贏了。

"

上洛

永祿十三年(1570年)正月三十日,近江國的阪本聚集了朝廷的公卿、幕府的奉公眾以及百姓,即便在和平年代,這也是十分罕見的,更別提此時的日本正處於一個被稱為“戰國時代”的內戰時期。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織田信長

貴族和百姓們等候的是從岐阜城前來的大名織田信長。織田家本來只是尾張國的一鄉下諸侯而已,信長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統一了尾張國,隨後又相繼吞併了鄰國美濃國與伊勢國北部,成為雄踞一方的戰國大名。

兩年前,織田信長響應前幕府將軍的弟弟足利義昭舉兵上洛,趕跑了曾經的京畿霸主三好家,恢復了室町幕府在京畿的統治。在與室町幕府翻臉之前,織田信長一直致力於恢復幕府的統治秩序,同時還與天皇、公卿交好,歸還被武士侵佔的貴族領地,以及禁止軍隊裡的士兵掠奪百姓的財物。在當時京都的貴族與平民的眼中,織田信長就是一個為他們帶來和平的救世主。

很快,織田信長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與藝術形象裡不同的是,織田信長是一個很傳統的武士,非常果敢、忠勇,精於武藝且是一個戰術天才。當然,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非常迷信,在戰場上作戰時經常不顧大將身份身先士卒,與前線的足輕部隊一起出生入死,讓家臣們捏了一把冷汗。

在七天之前,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們發去了書信,要求停止私戰一齊上洛,向幕府將軍效忠。為了以身作則,織田信長在正月二十五日就從岐阜城出發,途中在近江國的常在寺小歇了幾天,這才乘船來到阪本。

三月一日,抵達京都的織田信長先是拜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隨後又前往皇宮覲見天皇。在這以後,信長便停留在了京都,等候各地大名上洛。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近江國

很快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大和國的鬆永久秀、伊勢國的北畠具房、紀伊國的畠山高政、丹後國的一色義道、飛騨國的三木自綱等大名都響應了織田信長的號召上洛,除了這些親自來到京都的大名以外,但馬國的太田垣輝延、備前國的宇喜多直家、豐後國的大友宗麟雖然無法前來,卻也派出了使臣前來向信長示好。

四月一日,織田信長為足利義昭修建的居所二條御所落成,大名們紛紛前來向將軍道賀。信長仔細查看了大名的隊伍,在其中發現少了越前國的大名朝倉義景的身影。

一切,因此而起。

出陣越前國

根據《朝倉家記》的記載,朝倉義景收到織田信長的書信之時,召集了家臣商議上洛,然而朝倉一族中的朝倉景行卻向主公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原來,織田家與朝倉家嚴格來說都不是大名出身,而是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斯波氏的家臣。在南北朝時期,出身但馬國的朝倉家先祖隨著室町幕府名將斯波高經進入越前國,成為斯波高經的家臣,後來經過朝倉家的舉薦,神官出身的織田家這才得以侍奉斯波家,成為武士。

也就是說,朝倉家對織田家的先祖有恩,作為斯波家的家臣來說,朝倉家的資歷也要比織田家要老的多。更何況織田信長並非織田家嫡流,因而朝倉一族對織田信長抱有非常強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最終害得朝倉家國破家亡。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

四月二十日,織田信長假意出陣越前國的鄰國若狹國,於二十五日下令全軍轉向東進,朝著兩國交界的金崎城與天筒山城進軍。織田軍的人數有三萬餘人,而金崎城的守軍只有三千人,天筒山城只有一千五百人。

抵達城下以後,織田信長下令全軍強攻天筒山城。天筒山城建在一百七十餘米的高山之上,非常易守難攻,信長派出的前鋒是自己的盟友、脾氣火爆的德川家康,三河武士如潮水一般湧上山去,天筒山城在頃刻之間就被攻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守軍陣亡。

天筒山城陷落後,孤立無援的金崎城也開城投降,織田信長花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打開了越前國的大門。

淺井家的背叛

四月二十三日,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建議下,朝廷下旨改元“元龜”。“元龜”出自《詩經》中的《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二條御所的落成與諸大名的上洛,讓足利義昭信心倍增,有了織田信長的協助,四海歸附、幕府復興,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此時的越前國戰場,織田信長一路勢如破竹,正在朝著越前國的府中進軍。朝倉家的家臣們面對來勢洶洶的織田信長戰意全無,紛紛獻城投降。

就在這個時候,織田信長的近侍前來報告,說近江國的淺井家動向不明,似乎有背盟的舉動。近江國緊鄰越前國,淺井家的領地剛好可以切斷織田信長的退路,將織田軍困在越前國,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淺井長政

信長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這個消息,淺井長政是織田信長的妹夫,淺井家曾被宿敵六角家壓制多年,直到織田信長上洛擊敗六角家以後,淺井家方才坐穩了江北的領地。

不久之後,織田家在各地的家臣們都派出了使者趕到本陣,報告淺井長政有可能舉兵叛亂,織田信長這才開始重視起了近江國的態勢。

在《朝倉家記》中還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話說織田信長的妹妹織田市嫁到了淺井家,得知丈夫要背叛哥哥以後,向信長送去了一袋子小豆,同時還將袋子的首尾都用繩子緊緊地繫著。織田信長收到妹妹的禮物以後,明白妹妹這是在提醒自己小心背後,這才開始對淺井家有所防備。

當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證。

金崎大撤退

淺井長政背叛織田信長原因不明,在《淺井三代記》、《江濃記》的記載之中,淺井家與朝倉家曾是盟友,朝倉家在淺井長政的祖父淺井亮政時期幫助過淺井家抵禦六角家的進攻,兩家結下羈絆。淺井長政與織田信長結盟之時,淺井長政曾要求信長無論如何都不能與朝倉家敵對,可是織田家最終違約進軍越前國,這才引起了淺井長政的背叛。

不過,實際上從六角家當時的書信來看,淺井亮政時期朝倉家出陣近江國並非是救援淺井家,而是協助六角家攻打淺井家。因此,《淺井三代記》的記載,有可能是江戶時代為了掩蓋淺井家曾經成為六角家家臣的往事,以及為淺井長政背叛信長開脫。

若是論起元龜年間的戰國大名,淺井家恐怕是個在及格線邊緣徘徊的家族。淺井家的內政並不是由家督一人說了算,而是靠著家督與江北國眾們聯合施政。信長上洛以後,絲毫沒有將淺井家當成盟友對待,而是肆意使喚他們,再加上織田信長的軍役對淺井家來說過於沉重,這才使得淺井長政與江北國眾們最終背叛了信長。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金崎撤退

四月二十八日,織田信長留下了木下秀吉、明智光秀、池田勝正等人殿後,自己則進入了若狹國,繞路朽木谷返回了京都。由於信長離開時過於匆忙,甚至連盟友德川家康都對此事不知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影視劇中木下秀吉的“軍師”竹中半兵衛在金崎大撤退時施展妙計讓秀吉脫身,但是實際上此時竹中半兵衛還不是織田信長或者木下秀吉的家臣,也並不在軍中。

包圍橫山城

織田信長自越前國脫身以後,返回岐阜城召集軍勢,準備討伐叛徒淺井長政。六月十九日,織田軍從岐阜城出陣,直奔著淺井家的主城小谷城而來。

小谷城位於琵琶湖東岸的一座海拔三百多米的山上,若是要強攻此地,只怕織田軍會付出很大的傷亡。信長不願意消耗織田軍的有生力量,他決定將淺井軍從小谷城誘出野戰,再將其擊敗。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橫山城

六月二十四日,從小谷城撤軍的織田軍包圍了小谷城東南面的橫山城。橫山城距離小谷城僅僅十幾公里,是聯繫小谷城與支城佐和山城的重要中繼點,此地若是失守,橫山城以南的淺井家領地就將成為小谷城不可觸及的飛地,遲早落入信長的手中。

包圍橫山城期間,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率領著軍隊前來增援,淺井長政也向朝倉家示弱,乞求朝倉家的援軍。

姊川合戰

朝倉義景是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的,淺井家要是滅亡了,朝倉家就將直接面對織田信長的兵鋒,因此朝倉家派遣一族朝倉景健率軍來援。

六月二十八日天明時分,淺井·朝倉聯軍抵達姊川北岸,淺井軍在野村鄉著陣,朝倉軍則在姊川的下游、淺井軍西邊的三田村鄉佈陣。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上午六時左右姊川合戰爆發。開戰以後,織田信長命令德川家康率軍前往三田村鄉抵禦朝倉軍,自己則派遣馬廻眾朝著東北方向進軍,迎戰淺井長政。

《信長公記》中對姊川合戰的描述非常簡略,並沒有提到交戰過程。而在《三河物語》、《鬆平記》、《甫庵信長記》等書中則提到織田軍遭到了淺井軍的攻擊岌岌可危,多虧德川家康擊敗了朝倉軍,這才挽回了敗局。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軍記物中的姊川合戰佈陣圖

在江戶時代的軍記物中,姊川合戰中有兩個非常傳奇的故事。其中一個是說織田信長在本陣前部署了十三個軍勢,結果這裡面的十一個軍勢都被淺井軍的猛將磯野員昌擊破;另外一個則是說在姊川合戰即將結束之際,淺井家的重臣遠藤直經冒充織田家的武士,假意向織田信長報功,想伺機刺殺信長,最終被竹中半兵衛的弟弟竹中重矩發現並殺死。

遺憾的是,這兩個故事出於創作的可能性也比較高,並沒有旁證。目前能夠知道的是,在姊川合戰的織田信長本陣南面約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個被稱為“遠藤塚”的地方,此地就是遠藤直經的戰死之地,並且遠藤直經也確實是被竹中重矩殺死的。

那麼,遠藤直經為什麼會出現在織田信長本陣的南面呢?

姊川的真相

除了遠藤直經戰死地非常蹊蹺以外,《信長公記》的記載也有一些問題。從地圖來看,淺井軍佈陣的位置在織田軍的西北部,而《信長公記》中卻說織田軍在開戰以後朝著東北部進軍。

另外,在織田信長寫給細川藤孝的書信中提到,姊川合戰發生在上午十時左右,當時德川家康還與信長的馬廻眾(親兵)爭奪前鋒的位置,最後織田信長取了個折中的方式,讓池田恆興、丹羽長秀等加勢作為前鋒的德川軍。

注意到問題了嗎?織田信長的前鋒人選,居然是德川家康和馬廻眾,這兩個本不應該出現在前鋒位置的軍勢。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德川家康

結合《信長公記》等史料以及織田信長的文書來看,姊川合戰非常有可能不是一場正面交戰,而是一次淺井·朝倉聯軍奇襲織田·德川聯軍本陣的奇襲戰。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姊川合戰的前一天,朝倉軍曾一度撤退,織田信長很可能獲知了這個消息,認為朝倉軍不敢與織田軍交戰,因而對小谷城方面沒有多少防備。

然而,淺井·朝倉聯軍趁著夜色進軍,在二十八日天明時分出現在了姊川北岸,此時在姊川南岸的,是包圍橫山城的織田·德川聯軍的後方,也就是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的本陣所在地。織田信長並沒有預料到敵軍會出現在姊川的北岸,因而己方部隊的主力,其實在橫山城下,這才會出現不得不派出德川家康以及馬廻眾作為前鋒的異常舉動。

兩軍開戰以後,因為淺井長政離開了佈陣地野村鄉,朝著東南移動,想要與橫山城裡應外合攻擊織田軍,所以織田軍才沒有朝著野村鄉進攻,而是朝著東北方向進軍。

織田信長的本陣受到淺井軍的威脅以後不得不暫時後撤,遠藤直經率軍追擊戰死,因此“遠藤塚”才會出現在織田信長本陣所在地的南面。這樣一來,《三河物語》等書中說織田信長差點被淺井軍逼入絕境之事,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姊川合戰(無視數字吧)

上午六時左右,淺井·朝倉聯軍出現在了姊川北岸,十時左右,織田軍的主力部隊回防,織田信長髮起反攻,這才一舉擊敗了敵軍。

也就是說,姊川合戰其實並非是現在流傳的正面交戰,而是一場奇襲戰。只是織田信長的馬廻眾與德川家康過於善戰,這才撐到了主力部隊回援。

這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天正四年(1576年)時,織田軍在木津戰敗,明智光秀等人退守天王寺,織田信長匆忙率領馬廻眾來援。當時織田軍的人數僅有三千人,而敵軍則有一萬五千人。儘管敵眾我寡,織田信長卻不慌不忙地將軍勢分成三隊,主動朝著五倍於己的敵軍進攻。

最後,織田軍還打贏了。

信長包圍網的序幕:正史中的“姊川合戰”

足利義昭

再順便一說,雖然影視劇裡姊川合戰的幕後黑手是足利義昭,但是當時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並未翻臉,而且淺井長政、朝倉義景其實是站在足利義昭的敵人三好家的一方。所以,淺井長政、朝倉義景在實際上是足利義昭的敵人,二者自然不可能聯合。根據《言繼卿記》的記載,足利義昭在姊川合戰的前一天還想親自出陣討伐淺井、朝倉兩家,因為三好三人眾有反攻京都的動向,這才作罷。

所以,歷史是歷史,藝術是藝術。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指尖看日本”,本號會分享更多關於日本歷史與文化的內容,如果您有什麼建議,歡迎留言評論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