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1944年10月24日的黎明時分,萊特灣大海戰的第一階段就要開始了。

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7艦隊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萊特灣內,運輸船和兩棲登陸船正忙著把部隊運送到岸上,擁有大炮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則在一旁守候。在萊特灣外,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空戰,餘下的第7艦隊艦船吐著白煙,處於準備狀態的還有一些小型的護航航空母艦、一個小型分特混艦隊的幾艘護航驅逐艦,這些戰艦的作用是保護航空母艦不受潛艇和飛機的進攻。這些小型的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隸屬金凱德的第7艦隊下的第77.4特混大隊,指揮官是托馬斯·斯普拉格海軍少將,他一共有18艘這樣的航空母艦,又被分成3個作戰組,每組有6艘航空母艦和幾艘護航艦。

在登陸點更遠的海域上有哈爾西領導下的強大的第3艦隊。拉爾夫·戴維森海軍少將的第38.4特混大隊最接近第7艦隊,在萊特灣的東面水域活動。第38.2特混大隊,由傑拉爾德·博根海軍少將指揮,位置在戴維森的北面、聖伯納迪諾海峽的東面。弗雷德裡克·謝爾曼海軍少將指揮下的第38.3的特混大隊,所處的位置要更加偏西北,到了菲律賓呂宋島的東面。

"

1944年10月24日的黎明時分,萊特灣大海戰的第一階段就要開始了。

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7艦隊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萊特灣內,運輸船和兩棲登陸船正忙著把部隊運送到岸上,擁有大炮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則在一旁守候。在萊特灣外,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空戰,餘下的第7艦隊艦船吐著白煙,處於準備狀態的還有一些小型的護航航空母艦、一個小型分特混艦隊的幾艘護航驅逐艦,這些戰艦的作用是保護航空母艦不受潛艇和飛機的進攻。這些小型的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隸屬金凱德的第7艦隊下的第77.4特混大隊,指揮官是托馬斯·斯普拉格海軍少將,他一共有18艘這樣的航空母艦,又被分成3個作戰組,每組有6艘航空母艦和幾艘護航艦。

在登陸點更遠的海域上有哈爾西領導下的強大的第3艦隊。拉爾夫·戴維森海軍少將的第38.4特混大隊最接近第7艦隊,在萊特灣的東面水域活動。第38.2特混大隊,由傑拉爾德·博根海軍少將指揮,位置在戴維森的北面、聖伯納迪諾海峽的東面。弗雷德裡克·謝爾曼海軍少將指揮下的第38.3的特混大隊,所處的位置要更加偏西北,到了菲律賓呂宋島的東面。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美國海軍特混艦隊。


那天晚上,美國潛艇“海鯽”號報告了慄田艦隊來襲的消息,這讓威廉·哈爾西海軍中將威廉·哈爾西產生了希望。但是,“無畏”號航母上的偵察機的報告才真正讓他肯定日本艦隊來了。他下命令,要求最北面的第38.3特混大隊(謝爾曼指揮)和最南面的第38.4特混大隊(戴維森指揮),一起向中間的第38.2特混大隊(博根指揮)靠攏。他說,“攻擊!再說一遍:攻擊!祝你們好運氣!”

萊特灣海戰正式開始了。

在北面,呂宋島東岸的海面上,海軍少將謝爾曼在接受哈爾西的戰鬥命令之後開始行動。他馬上下命令,特混大隊的所有戰鬥機“緊急起飛”。“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的7架戰鬥機隨後都升空了,在6000英尺的高空會合。第15空軍大隊的隊長大衛·麥坎貝爾,駕駛著那架因緊急任務起飛而未能加滿燃油的“地獄貓”式戰鬥機,帶領機群向北飛去,根據雷達顯示,那個方向有一個大型飛行編隊迎面而來。

"

1944年10月24日的黎明時分,萊特灣大海戰的第一階段就要開始了。

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7艦隊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萊特灣內,運輸船和兩棲登陸船正忙著把部隊運送到岸上,擁有大炮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則在一旁守候。在萊特灣外,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空戰,餘下的第7艦隊艦船吐著白煙,處於準備狀態的還有一些小型的護航航空母艦、一個小型分特混艦隊的幾艘護航驅逐艦,這些戰艦的作用是保護航空母艦不受潛艇和飛機的進攻。這些小型的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隸屬金凱德的第7艦隊下的第77.4特混大隊,指揮官是托馬斯·斯普拉格海軍少將,他一共有18艘這樣的航空母艦,又被分成3個作戰組,每組有6艘航空母艦和幾艘護航艦。

在登陸點更遠的海域上有哈爾西領導下的強大的第3艦隊。拉爾夫·戴維森海軍少將的第38.4特混大隊最接近第7艦隊,在萊特灣的東面水域活動。第38.2特混大隊,由傑拉爾德·博根海軍少將指揮,位置在戴維森的北面、聖伯納迪諾海峽的東面。弗雷德裡克·謝爾曼海軍少將指揮下的第38.3的特混大隊,所處的位置要更加偏西北,到了菲律賓呂宋島的東面。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美國海軍特混艦隊。


那天晚上,美國潛艇“海鯽”號報告了慄田艦隊來襲的消息,這讓威廉·哈爾西海軍中將威廉·哈爾西產生了希望。但是,“無畏”號航母上的偵察機的報告才真正讓他肯定日本艦隊來了。他下命令,要求最北面的第38.3特混大隊(謝爾曼指揮)和最南面的第38.4特混大隊(戴維森指揮),一起向中間的第38.2特混大隊(博根指揮)靠攏。他說,“攻擊!再說一遍:攻擊!祝你們好運氣!”

萊特灣海戰正式開始了。

在北面,呂宋島東岸的海面上,海軍少將謝爾曼在接受哈爾西的戰鬥命令之後開始行動。他馬上下命令,特混大隊的所有戰鬥機“緊急起飛”。“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的7架戰鬥機隨後都升空了,在6000英尺的高空會合。第15空軍大隊的隊長大衛·麥坎貝爾,駕駛著那架因緊急任務起飛而未能加滿燃油的“地獄貓”式戰鬥機,帶領機群向北飛去,根據雷達顯示,那個方向有一個大型飛行編隊迎面而來。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地獄貓”戰鬥機


敵機的飛行高度是18000英尺,所以美國人馬上快速提升高度,這樣才能與戰鬥方向官描繪出的攔截方向保持一致。麥坎貝爾的僚機是海軍少尉羅伊·俄新,雖然俄新的飛行加滿了燃油,但也只能是跟著麥坎貝爾向前猛衝。其餘戰機落在後面。俄新、麥坎貝爾快速進行統計,發現前面的編隊有“耗子、老鷹、魚一共60架”。敵人的戰鬥機比俯衝式轟炸機和俯衝式轟炸機飛得高,而麥坎貝爾、俄新比同伴飛得高,所以麥坎貝爾決定他和自己的僚機去追擊耗子,把老鷹、魚留給同伴。

後來,麥坎貝爾獲得了嘉獎,嘉獎書上寫著:

在10月24日的關鍵性艦隊作戰中,指揮官麥坎貝爾在另一架戰機的協助下,攔截了來犯的由60架敵人飛機組成的編隊……擊落了9架敵機,徹底地打亂了敵人的陣形,迫使敵人放棄攻擊,沒讓任何一架敵人得逞發動針對我們艦隊的攻擊……


那天還有另外一名飛行員,但是,他的名字沒有被記錄下來。這位日本飛行員駕駛一架日本艦上爆擊機“彗星”(美國人稱之為“朱蒂”),他沒有屈服於美國戰鬥機在該地區的防禦性攻擊。就連特混大隊中的護衛驅逐艦和巡洋艦發射的防空炮火都沒有能阻止他要去完成任務的意志。這位不知名的日本飛行員,尾隨一組返回的美國戰鬥機,偷偷溜過特混大隊的防禦網,突然從低雲層中冒出來,緊緊盯住了海戰史上最大的戰利品。

美國航母“普林斯頓”號航母在成功接收了12架飛機之後,才看到一架“朱蒂”正朝著自己飛來。“普林斯頓”號航母立刻改變方向,艦上的20毫米和40毫米的防空炮也開火射擊,但這些措施都沒有發揮作用。日本轟炸機沒有在防空炮火下退縮,繼續靠近,最後投下一枚550磅重的炸彈。這枚炸彈垂直下落,落在航母最致命的飛行甲板中央地帶,位置在前排升降機之後。它顯然是枚穿甲彈,因為它落在甲板上沒有爆炸,而是穿透了甲板,在甲板上只留下一個小洞。

那枚炸彈不僅穿透的飛行甲板,而且穿透了機庫甲板,掉進了麵包房,爆炸後,炸死了所有當時在麵包房工作的人。爆炸力撕開了機庫甲板,火焰包圍了6枚正在進行加燃料和彈藥的魚雷。航空燃油助長了火勢,很快魚雷的彈頭爆炸了。

情況愈發惡化,因為消防隊無法控制火勢。不久,一連串的大爆炸撕開了“普林斯頓”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處於“普林斯頓”號航母后部的彈藥艙發生爆炸,艦尾被撕掉一大塊。

"

1944年10月24日的黎明時分,萊特灣大海戰的第一階段就要開始了。

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7艦隊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萊特灣內,運輸船和兩棲登陸船正忙著把部隊運送到岸上,擁有大炮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則在一旁守候。在萊特灣外,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空戰,餘下的第7艦隊艦船吐著白煙,處於準備狀態的還有一些小型的護航航空母艦、一個小型分特混艦隊的幾艘護航驅逐艦,這些戰艦的作用是保護航空母艦不受潛艇和飛機的進攻。這些小型的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隸屬金凱德的第7艦隊下的第77.4特混大隊,指揮官是托馬斯·斯普拉格海軍少將,他一共有18艘這樣的航空母艦,又被分成3個作戰組,每組有6艘航空母艦和幾艘護航艦。

在登陸點更遠的海域上有哈爾西領導下的強大的第3艦隊。拉爾夫·戴維森海軍少將的第38.4特混大隊最接近第7艦隊,在萊特灣的東面水域活動。第38.2特混大隊,由傑拉爾德·博根海軍少將指揮,位置在戴維森的北面、聖伯納迪諾海峽的東面。弗雷德裡克·謝爾曼海軍少將指揮下的第38.3的特混大隊,所處的位置要更加偏西北,到了菲律賓呂宋島的東面。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美國海軍特混艦隊。


那天晚上,美國潛艇“海鯽”號報告了慄田艦隊來襲的消息,這讓威廉·哈爾西海軍中將威廉·哈爾西產生了希望。但是,“無畏”號航母上的偵察機的報告才真正讓他肯定日本艦隊來了。他下命令,要求最北面的第38.3特混大隊(謝爾曼指揮)和最南面的第38.4特混大隊(戴維森指揮),一起向中間的第38.2特混大隊(博根指揮)靠攏。他說,“攻擊!再說一遍:攻擊!祝你們好運氣!”

萊特灣海戰正式開始了。

在北面,呂宋島東岸的海面上,海軍少將謝爾曼在接受哈爾西的戰鬥命令之後開始行動。他馬上下命令,特混大隊的所有戰鬥機“緊急起飛”。“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的7架戰鬥機隨後都升空了,在6000英尺的高空會合。第15空軍大隊的隊長大衛·麥坎貝爾,駕駛著那架因緊急任務起飛而未能加滿燃油的“地獄貓”式戰鬥機,帶領機群向北飛去,根據雷達顯示,那個方向有一個大型飛行編隊迎面而來。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地獄貓”戰鬥機


敵機的飛行高度是18000英尺,所以美國人馬上快速提升高度,這樣才能與戰鬥方向官描繪出的攔截方向保持一致。麥坎貝爾的僚機是海軍少尉羅伊·俄新,雖然俄新的飛行加滿了燃油,但也只能是跟著麥坎貝爾向前猛衝。其餘戰機落在後面。俄新、麥坎貝爾快速進行統計,發現前面的編隊有“耗子、老鷹、魚一共60架”。敵人的戰鬥機比俯衝式轟炸機和俯衝式轟炸機飛得高,而麥坎貝爾、俄新比同伴飛得高,所以麥坎貝爾決定他和自己的僚機去追擊耗子,把老鷹、魚留給同伴。

後來,麥坎貝爾獲得了嘉獎,嘉獎書上寫著:

在10月24日的關鍵性艦隊作戰中,指揮官麥坎貝爾在另一架戰機的協助下,攔截了來犯的由60架敵人飛機組成的編隊……擊落了9架敵機,徹底地打亂了敵人的陣形,迫使敵人放棄攻擊,沒讓任何一架敵人得逞發動針對我們艦隊的攻擊……


那天還有另外一名飛行員,但是,他的名字沒有被記錄下來。這位日本飛行員駕駛一架日本艦上爆擊機“彗星”(美國人稱之為“朱蒂”),他沒有屈服於美國戰鬥機在該地區的防禦性攻擊。就連特混大隊中的護衛驅逐艦和巡洋艦發射的防空炮火都沒有能阻止他要去完成任務的意志。這位不知名的日本飛行員,尾隨一組返回的美國戰鬥機,偷偷溜過特混大隊的防禦網,突然從低雲層中冒出來,緊緊盯住了海戰史上最大的戰利品。

美國航母“普林斯頓”號航母在成功接收了12架飛機之後,才看到一架“朱蒂”正朝著自己飛來。“普林斯頓”號航母立刻改變方向,艦上的20毫米和40毫米的防空炮也開火射擊,但這些措施都沒有發揮作用。日本轟炸機沒有在防空炮火下退縮,繼續靠近,最後投下一枚550磅重的炸彈。這枚炸彈垂直下落,落在航母最致命的飛行甲板中央地帶,位置在前排升降機之後。它顯然是枚穿甲彈,因為它落在甲板上沒有爆炸,而是穿透了甲板,在甲板上只留下一個小洞。

那枚炸彈不僅穿透的飛行甲板,而且穿透了機庫甲板,掉進了麵包房,爆炸後,炸死了所有當時在麵包房工作的人。爆炸力撕開了機庫甲板,火焰包圍了6枚正在進行加燃料和彈藥的魚雷。航空燃油助長了火勢,很快魚雷的彈頭爆炸了。

情況愈發惡化,因為消防隊無法控制火勢。不久,一連串的大爆炸撕開了“普林斯頓”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處於“普林斯頓”號航母后部的彈藥艙發生爆炸,艦尾被撕掉一大塊。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普林斯頓”號航母發生大爆炸。


傍晚,,“普林斯頓”號航母的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因為嚴重變形,他要面對被炸沉這一宿命。

事後,為救助“普林斯頓”號卻被爆炸波及的“伯明翰”號傷亡統計結果是:229人死亡,4人失蹤,211人重傷,25人輕傷。“普林斯頓”號的傷亡統計結果是:死亡108人,受傷190人。

就在海軍上將謝爾曼的第38.3特混大隊全力抵禦日本空襲並搶救“普林斯頓”號航母的時候,第3艦隊的其他兩支特混大隊——博根指揮的第38.2特混大隊和戴維森指揮的第38.4特混大隊——正忙於把數百架戰機送入天空,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還在繼續著。


(全文改編、摘錄自《喪鐘為誰而鳴:萊特灣海陸空大戰 》一書)

"

1944年10月24日的黎明時分,萊特灣大海戰的第一階段就要開始了。

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7艦隊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萊特灣內,運輸船和兩棲登陸船正忙著把部隊運送到岸上,擁有大炮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則在一旁守候。在萊特灣外,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空戰,餘下的第7艦隊艦船吐著白煙,處於準備狀態的還有一些小型的護航航空母艦、一個小型分特混艦隊的幾艘護航驅逐艦,這些戰艦的作用是保護航空母艦不受潛艇和飛機的進攻。這些小型的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隸屬金凱德的第7艦隊下的第77.4特混大隊,指揮官是托馬斯·斯普拉格海軍少將,他一共有18艘這樣的航空母艦,又被分成3個作戰組,每組有6艘航空母艦和幾艘護航艦。

在登陸點更遠的海域上有哈爾西領導下的強大的第3艦隊。拉爾夫·戴維森海軍少將的第38.4特混大隊最接近第7艦隊,在萊特灣的東面水域活動。第38.2特混大隊,由傑拉爾德·博根海軍少將指揮,位置在戴維森的北面、聖伯納迪諾海峽的東面。弗雷德裡克·謝爾曼海軍少將指揮下的第38.3的特混大隊,所處的位置要更加偏西北,到了菲律賓呂宋島的東面。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美國海軍特混艦隊。


那天晚上,美國潛艇“海鯽”號報告了慄田艦隊來襲的消息,這讓威廉·哈爾西海軍中將威廉·哈爾西產生了希望。但是,“無畏”號航母上的偵察機的報告才真正讓他肯定日本艦隊來了。他下命令,要求最北面的第38.3特混大隊(謝爾曼指揮)和最南面的第38.4特混大隊(戴維森指揮),一起向中間的第38.2特混大隊(博根指揮)靠攏。他說,“攻擊!再說一遍:攻擊!祝你們好運氣!”

萊特灣海戰正式開始了。

在北面,呂宋島東岸的海面上,海軍少將謝爾曼在接受哈爾西的戰鬥命令之後開始行動。他馬上下命令,特混大隊的所有戰鬥機“緊急起飛”。“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的7架戰鬥機隨後都升空了,在6000英尺的高空會合。第15空軍大隊的隊長大衛·麥坎貝爾,駕駛著那架因緊急任務起飛而未能加滿燃油的“地獄貓”式戰鬥機,帶領機群向北飛去,根據雷達顯示,那個方向有一個大型飛行編隊迎面而來。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地獄貓”戰鬥機


敵機的飛行高度是18000英尺,所以美國人馬上快速提升高度,這樣才能與戰鬥方向官描繪出的攔截方向保持一致。麥坎貝爾的僚機是海軍少尉羅伊·俄新,雖然俄新的飛行加滿了燃油,但也只能是跟著麥坎貝爾向前猛衝。其餘戰機落在後面。俄新、麥坎貝爾快速進行統計,發現前面的編隊有“耗子、老鷹、魚一共60架”。敵人的戰鬥機比俯衝式轟炸機和俯衝式轟炸機飛得高,而麥坎貝爾、俄新比同伴飛得高,所以麥坎貝爾決定他和自己的僚機去追擊耗子,把老鷹、魚留給同伴。

後來,麥坎貝爾獲得了嘉獎,嘉獎書上寫著:

在10月24日的關鍵性艦隊作戰中,指揮官麥坎貝爾在另一架戰機的協助下,攔截了來犯的由60架敵人飛機組成的編隊……擊落了9架敵機,徹底地打亂了敵人的陣形,迫使敵人放棄攻擊,沒讓任何一架敵人得逞發動針對我們艦隊的攻擊……


那天還有另外一名飛行員,但是,他的名字沒有被記錄下來。這位日本飛行員駕駛一架日本艦上爆擊機“彗星”(美國人稱之為“朱蒂”),他沒有屈服於美國戰鬥機在該地區的防禦性攻擊。就連特混大隊中的護衛驅逐艦和巡洋艦發射的防空炮火都沒有能阻止他要去完成任務的意志。這位不知名的日本飛行員,尾隨一組返回的美國戰鬥機,偷偷溜過特混大隊的防禦網,突然從低雲層中冒出來,緊緊盯住了海戰史上最大的戰利品。

美國航母“普林斯頓”號航母在成功接收了12架飛機之後,才看到一架“朱蒂”正朝著自己飛來。“普林斯頓”號航母立刻改變方向,艦上的20毫米和40毫米的防空炮也開火射擊,但這些措施都沒有發揮作用。日本轟炸機沒有在防空炮火下退縮,繼續靠近,最後投下一枚550磅重的炸彈。這枚炸彈垂直下落,落在航母最致命的飛行甲板中央地帶,位置在前排升降機之後。它顯然是枚穿甲彈,因為它落在甲板上沒有爆炸,而是穿透了甲板,在甲板上只留下一個小洞。

那枚炸彈不僅穿透的飛行甲板,而且穿透了機庫甲板,掉進了麵包房,爆炸後,炸死了所有當時在麵包房工作的人。爆炸力撕開了機庫甲板,火焰包圍了6枚正在進行加燃料和彈藥的魚雷。航空燃油助長了火勢,很快魚雷的彈頭爆炸了。

情況愈發惡化,因為消防隊無法控制火勢。不久,一連串的大爆炸撕開了“普林斯頓”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處於“普林斯頓”號航母后部的彈藥艙發生爆炸,艦尾被撕掉一大塊。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普林斯頓”號航母發生大爆炸。


傍晚,,“普林斯頓”號航母的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因為嚴重變形,他要面對被炸沉這一宿命。

事後,為救助“普林斯頓”號卻被爆炸波及的“伯明翰”號傷亡統計結果是:229人死亡,4人失蹤,211人重傷,25人輕傷。“普林斯頓”號的傷亡統計結果是:死亡108人,受傷190人。

就在海軍上將謝爾曼的第38.3特混大隊全力抵禦日本空襲並搶救“普林斯頓”號航母的時候,第3艦隊的其他兩支特混大隊——博根指揮的第38.2特混大隊和戴維森指揮的第38.4特混大隊——正忙於把數百架戰機送入天空,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還在繼續著。


(全文改編、摘錄自《喪鐘為誰而鳴:萊特灣海陸空大戰 》一書)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推薦閱讀

"

1944年10月24日的黎明時分,萊特灣大海戰的第一階段就要開始了。

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7艦隊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萊特灣內,運輸船和兩棲登陸船正忙著把部隊運送到岸上,擁有大炮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則在一旁守候。在萊特灣外,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空戰,餘下的第7艦隊艦船吐著白煙,處於準備狀態的還有一些小型的護航航空母艦、一個小型分特混艦隊的幾艘護航驅逐艦,這些戰艦的作用是保護航空母艦不受潛艇和飛機的進攻。這些小型的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隸屬金凱德的第7艦隊下的第77.4特混大隊,指揮官是托馬斯·斯普拉格海軍少將,他一共有18艘這樣的航空母艦,又被分成3個作戰組,每組有6艘航空母艦和幾艘護航艦。

在登陸點更遠的海域上有哈爾西領導下的強大的第3艦隊。拉爾夫·戴維森海軍少將的第38.4特混大隊最接近第7艦隊,在萊特灣的東面水域活動。第38.2特混大隊,由傑拉爾德·博根海軍少將指揮,位置在戴維森的北面、聖伯納迪諾海峽的東面。弗雷德裡克·謝爾曼海軍少將指揮下的第38.3的特混大隊,所處的位置要更加偏西北,到了菲律賓呂宋島的東面。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美國海軍特混艦隊。


那天晚上,美國潛艇“海鯽”號報告了慄田艦隊來襲的消息,這讓威廉·哈爾西海軍中將威廉·哈爾西產生了希望。但是,“無畏”號航母上的偵察機的報告才真正讓他肯定日本艦隊來了。他下命令,要求最北面的第38.3特混大隊(謝爾曼指揮)和最南面的第38.4特混大隊(戴維森指揮),一起向中間的第38.2特混大隊(博根指揮)靠攏。他說,“攻擊!再說一遍:攻擊!祝你們好運氣!”

萊特灣海戰正式開始了。

在北面,呂宋島東岸的海面上,海軍少將謝爾曼在接受哈爾西的戰鬥命令之後開始行動。他馬上下命令,特混大隊的所有戰鬥機“緊急起飛”。“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的7架戰鬥機隨後都升空了,在6000英尺的高空會合。第15空軍大隊的隊長大衛·麥坎貝爾,駕駛著那架因緊急任務起飛而未能加滿燃油的“地獄貓”式戰鬥機,帶領機群向北飛去,根據雷達顯示,那個方向有一個大型飛行編隊迎面而來。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地獄貓”戰鬥機


敵機的飛行高度是18000英尺,所以美國人馬上快速提升高度,這樣才能與戰鬥方向官描繪出的攔截方向保持一致。麥坎貝爾的僚機是海軍少尉羅伊·俄新,雖然俄新的飛行加滿了燃油,但也只能是跟著麥坎貝爾向前猛衝。其餘戰機落在後面。俄新、麥坎貝爾快速進行統計,發現前面的編隊有“耗子、老鷹、魚一共60架”。敵人的戰鬥機比俯衝式轟炸機和俯衝式轟炸機飛得高,而麥坎貝爾、俄新比同伴飛得高,所以麥坎貝爾決定他和自己的僚機去追擊耗子,把老鷹、魚留給同伴。

後來,麥坎貝爾獲得了嘉獎,嘉獎書上寫著:

在10月24日的關鍵性艦隊作戰中,指揮官麥坎貝爾在另一架戰機的協助下,攔截了來犯的由60架敵人飛機組成的編隊……擊落了9架敵機,徹底地打亂了敵人的陣形,迫使敵人放棄攻擊,沒讓任何一架敵人得逞發動針對我們艦隊的攻擊……


那天還有另外一名飛行員,但是,他的名字沒有被記錄下來。這位日本飛行員駕駛一架日本艦上爆擊機“彗星”(美國人稱之為“朱蒂”),他沒有屈服於美國戰鬥機在該地區的防禦性攻擊。就連特混大隊中的護衛驅逐艦和巡洋艦發射的防空炮火都沒有能阻止他要去完成任務的意志。這位不知名的日本飛行員,尾隨一組返回的美國戰鬥機,偷偷溜過特混大隊的防禦網,突然從低雲層中冒出來,緊緊盯住了海戰史上最大的戰利品。

美國航母“普林斯頓”號航母在成功接收了12架飛機之後,才看到一架“朱蒂”正朝著自己飛來。“普林斯頓”號航母立刻改變方向,艦上的20毫米和40毫米的防空炮也開火射擊,但這些措施都沒有發揮作用。日本轟炸機沒有在防空炮火下退縮,繼續靠近,最後投下一枚550磅重的炸彈。這枚炸彈垂直下落,落在航母最致命的飛行甲板中央地帶,位置在前排升降機之後。它顯然是枚穿甲彈,因為它落在甲板上沒有爆炸,而是穿透了甲板,在甲板上只留下一個小洞。

那枚炸彈不僅穿透的飛行甲板,而且穿透了機庫甲板,掉進了麵包房,爆炸後,炸死了所有當時在麵包房工作的人。爆炸力撕開了機庫甲板,火焰包圍了6枚正在進行加燃料和彈藥的魚雷。航空燃油助長了火勢,很快魚雷的彈頭爆炸了。

情況愈發惡化,因為消防隊無法控制火勢。不久,一連串的大爆炸撕開了“普林斯頓”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處於“普林斯頓”號航母后部的彈藥艙發生爆炸,艦尾被撕掉一大塊。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普林斯頓”號航母發生大爆炸。


傍晚,,“普林斯頓”號航母的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因為嚴重變形,他要面對被炸沉這一宿命。

事後,為救助“普林斯頓”號卻被爆炸波及的“伯明翰”號傷亡統計結果是:229人死亡,4人失蹤,211人重傷,25人輕傷。“普林斯頓”號的傷亡統計結果是:死亡108人,受傷190人。

就在海軍上將謝爾曼的第38.3特混大隊全力抵禦日本空襲並搶救“普林斯頓”號航母的時候,第3艦隊的其他兩支特混大隊——博根指揮的第38.2特混大隊和戴維森指揮的第38.4特混大隊——正忙於把數百架戰機送入天空,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還在繼續著。


(全文改編、摘錄自《喪鐘為誰而鳴:萊特灣海陸空大戰 》一書)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 推薦閱讀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喪鐘為誰而鳴:萊特灣海陸空大戰》

作者:托馬斯·J.卡特勒

譯者:何衛寧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萊特灣戰役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場大海戰,參戰人員多達220萬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的參戰艦艇總數高達282艘,交戰海域的面積達10萬平方英里,幾乎所有海戰特徵都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儘管戰場宏大,《喪鐘為誰而鳴:萊特灣海陸空大戰》作者仍然十分認真地描繪了發生在參戰人員之間的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