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把屎把尿?你跟寶寶多大仇!脫掉紙尿褲得看這3招

紙尿褲 不完美媽媽 便祕 達媽育兒 2019-06-20

隨著天氣變熱,越來越多的媽媽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給寶寶脫掉紙尿褲,要不要給寶寶穿紙尿褲呢?其實,看似是脫不脫紙尿褲的問題,其實是如何正確的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幫助寶寶脫掉紙尿褲,讓寶寶學會自主如廁!以及真的可以給寶寶把屎把尿嗎?

還在把屎把尿?你跟寶寶多大仇!脫掉紙尿褲得看這3招

1、如廁訓練≠把屎把尿;把屎把尿有哪些危害呢?

你一定也聽過這樣的話:天氣這麼熱,穿紙尿褲要給寶寶悶壞了,孩子要想大小便,直接把一下不就好了,危害?啥危害?你小時候不就這麼過來的?

科學論證:把屎把尿這個事兒,真的坑娃!就說把屎把尿的標準姿勢吧,一般都是醬嬸兒的:

還在把屎把尿?你跟寶寶多大仇!脫掉紙尿褲得看這3招

圖片來自網絡

大人抱著寶寶,雙手掰開寶寶雙腿;寶寶的腰臀部靠著大人的肚子;有時會發出一些聲音,比如“噓——”,幫助寶寶排尿;更多的時候大人們可能還在聊天,靜等寶寶排尿排便。

但是,把屎把尿的這種姿勢以及行為,對寶寶來說,是生理、心理上的雙重傷害!

① 生理方面

小寶寶,尤其是1歲以前的嬰幼兒,膀胱發育和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從生理上,寶寶不具備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這時候進行“把屎把尿”,對寶寶的髖關節、肛門括約肌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而且,學會排尿排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寶寶需要先感知尿意、便意,然後協調肌肉組織來控制大小便。

而把屎把尿的結果,往往不是孩子根據自己的尿意、便意選擇的排洩,而是根據大人的動作等,做出的條件反射!寶寶習慣把屎把尿,沒有感受過尿意、便意,就越發不會自己學習控制,長大後容易出現憋尿、便祕等情況。

還在把屎把尿?你跟寶寶多大仇!脫掉紙尿褲得看這3招


② 心理方面

把屎把尿一般給寶寶穿開襠褲,開襠褲有很多弊端,比這些顯性傷害更嚴重的,是不利於寶寶隱私意識的建立。

有的家長可能覺得,孩子這麼小懂什麼!其實,孩子很小就有性別意識了,爸爸媽媽要從小給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啟蒙訓練,更何況,各類兒童性侵害案件頻發,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


2、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如廁訓練?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

孩子能大部分滿足下面的8個表現,就說明孩子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

● 紙尿褲能保持至少2小時乾燥,或午睡後紙尿褲還是乾的;

● 紙尿褲髒了,有不舒服的表現,想要換新的;

● 對坐便器產生興趣;

● 大便時間逐漸變得規律;

● 主動要求穿內褲;

● 可以遵守簡單指令;

● 會用表情、姿勢或語言會來表達自己正在大小便;

● 能夠自己或在大人的幫助下脫(穿)褲子。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說出現上述某一項指標,或者少部分指標就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而是符合半數以上的情況時才可以。

還在把屎把尿?你跟寶寶多大仇!脫掉紙尿褲得看這3招

研究表明,在18月齡之前就學習上廁所的寶寶,通常到4歲之後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相反,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孩子,只需要半年時間就可以掌握了。


3、如廁訓練,怎麼做才更好呢?

無論是對於媽媽,或是寶寶,如廁訓練都不應該充滿糾結和恐懼,媽媽如果措施做到位了,過程其實可以很愉快。

挑選適合寶寶的專屬小馬桶

為了克服孩子對廁所和馬桶的恐懼,最好為孩子挑一款合適的小馬桶:

✔ 有孩子喜歡的圖案或裝飾;

✔ 有靠背,坐起來非常舒適;

✔ 高度合適,不能太矮。寶寶坐上去時,雙腳應正好著地。

還在把屎把尿?你跟寶寶多大仇!脫掉紙尿褲得看這3招

讓孩子光著PP,在小馬桶試著坐一會兒,有意識的教孩子規律大便

爸爸媽媽們可以鼓勵孩子脫掉紙尿褲,在專屬馬桶上蹲一會兒,讓他熟悉不穿尿布的感受。

孩子想便便前通常會給出明顯的信號:突然停下來站著不動、蹲下來抓住尿布雙腿交叉、眉頭輕皺、嘴裡咕噥等等,這個時候,媽媽們可以主動詢問,比如“你的屁屁擠擠漲漲的對嗎?那我們去上廁所好嗎?”

有接受失敗的耐心

如廁訓練並不會從頭到尾都是一帆風順的,在孩子還沒準備好時,父母不能逼迫孩子使用廁所,更不應該故意羞辱孩子,說“都這麼大了還不會自己上廁所”之類的話。

如廁訓練千萬別心急!沒有成效或者失敗都是正常的,但千萬別批評孩子。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合適的繪本來幫助孩子認識正確如廁。

還在把屎把尿?你跟寶寶多大仇!脫掉紙尿褲得看這3招


說到底,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幫助寶寶順利脫掉紙尿褲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