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棉紡織基地,鄭州的6大國棉廠,90年代為何會衰落?


全國棉紡織基地,鄭州的6大國棉廠,90年代為何會衰落?


對於河南人來說,或多或少都會聽說過省會鄭州的幾個國棉廠。對於老鄭州來說,對於國棉廠的感情更深。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依靠六大國棉廠,中原區成為了鄭州下轄各個區、縣中,經濟總量最高的一個。目前,國棉廠早就已經風光不再,只留下了幾座牌坊見證著當年的輝煌。我們不禁要問,曾經十分紅火的6大國棉廠,在90年代為何會逐步衰落呢?認真的說,其中的原因非常複雜。


全國棉紡織基地,鄭州的6大國棉廠,90年代為何會衰落?


在建國初期,隨著各方面局勢的穩定,我國開始進入恢復生產和發展經濟的階段。當時,對於河南中部城市鄭州來說,出現了一連串的好消息。1953年,國家決定投入1億多元在鄭州建設幾個大型棉紡廠,地址就在今天的鄭州市中原區。其中,國棉一廠在當年已經開工建造。1954年,鄭州取代古城開封,成為了河南省的新省會。截止1958年,國家先後在鄭州中原區建立了5座國棉廠,再加上改革的國棉二廠,總計擁有六大國棉廠。認真的說,在建立國棉廠之前,中原區比較荒涼,被老鄭州稱之為“西郊。”但是在六大國棉廠建立以後,周邊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中原區逐步開始崛起。


全國棉紡織基地,鄭州的6大國棉廠,90年代為何會衰落?


六大國棉廠建立以後,出現了大量的勞工缺口。河南中部地區原本很少種植棉花,也沒有比較成熟的紡織工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一方面從上海、蘇州等地的棉紡廠抽調熟練工人,另一方面動員河南各個地市的年女青年前往棉紡廠工作。甚至影響到了周邊省份(作者是河北邯鄲人),根據家裡人說,作者的一個姑奶就是那個時候前往鄭州的國棉廠工作的。紡織工人以女性居多,男紡織工人的比例比較低。在員工數量最多的時候,6大棉紡廠擁有10多萬工人。河南地區的朋友,可以聯想現在的港區,當年的中原區就是這樣的情況。由於員工眾多,一系列的配套設施開始出現。


全國棉紡織基地,鄭州的6大國棉廠,90年代為何會衰落?


由於六大棉紡廠擁有10多萬工人,工人們的衣食住行直接帶動了中原區的整體發展。老鄭州人瞭解這個情況,中原區的學校、醫院、住宿等各個方面都是比較完善的,還有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等,這就是六大國棉廠奠定的基礎。直到現在,仍有很有人懷有很深的“西郊情懷。”對於鄭州周邊的人們來說,能夠進入棉紡廠上班、能夠嫁給或者娶一位棉紡工人,都是非常榮耀的事情。因為棉紡廠工人的收入高,而且非常穩定。加上各自補助以後,一個棉紡工人每月能夠收入50元左右。這個數字是非常高的,大部分崗位都達不到這個標準。因此,棉紡廠工人在找對象的時候。其他廠的棉紡工人優先考慮,其次是解放軍戰士,然後是教師和機關工作者。


全國棉紡織基地,鄭州的6大國棉廠,90年代為何會衰落?


1978年,我國開始了著名的改革開放,國家經濟迅速發展,鄭州的六大國棉廠也進入了最輝煌的階段。由於停止了憑票供應,國棉廠生產的產品銷往了全國各地。依靠豐厚的收入,六大國棉廠每年上繳的利稅佔鄭州稅務總收入的一半左右。依靠六大國棉廠,中原區堪稱揚眉吐氣,在80年代是鄭州最繁華的一個區。在那個年代,工作崗位能夠接班。第一代棉紡工人退休以後,子女成為了第二代棉紡工人。從各方面來看,與父母的工作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時代已經開始變化了。進入80年代後期,六大國棉廠在各方面和省外其他國棉廠相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差距。


全國棉紡織基地,鄭州的6大國棉廠,90年代為何會衰落?


例如河北石家莊地區的棉紡廠,雙方的資本投入差不多,但對方的收入是鄭州六大國棉廠的兩倍多。這裡面原因很多,第一是鄭州幾大國棉廠的設備老舊、無法跟隨市場要求,第二則是管理上的問題。當然,還有大環境的問題。與沿海地區自動化水平比較高的棉紡廠相比,鄭州的六大棉紡廠沒有多少技術優勢。此外,中原地區的農民開始種植大蒜、花生等經濟價值比較高的農作物,棉花的種植量下降,造成了生產成本的提高。生產成本提高,而產品競爭力不強,銷路自然會慢慢枯竭。1990年,鄭州六大棉紡廠的收入相比1989年下降了40%以上。進入90年代,開始長達10年的連續性虧損,長期的虧損讓各方面都不堪重負。


全國棉紡織基地,鄭州的6大國棉廠,90年代為何會衰落?


1998年,六大國棉廠之一的國棉二廠宣告破產,大量的紡織工人開始下崗,不得不考慮再就業的問題。進入21世紀初期,幾大國棉廠開始了“改制重組、搬遷改造。”幾大房地產集團相繼收購了六大棉紡廠。雖然,棉紡路還是“棉紡路”,國棉六廠、國棉三廠等牌坊還在,但當年的六大國棉廠已經成為了歷史。隨著六大國棉廠的謝幕,中原區的風光不再。同樣是在21世紀初期,鄭州開始建設鄭東新區。當時,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鄭東新區沒有什麼概念,仍舊喜歡主城區的生活。1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鄭東新區已經崛起成為龐然大物。當然,對於一些老鄭州來說,對中原區仍有很深的情懷。這裡有他們兒時的回憶和青春見證,作者的本地朋友們,能夠找到各種不起眼的傳統小店。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新舊交替也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如何不被時代所淘汰是我們所有人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