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

圖並文=沈銘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4.上世紀初英國生產的 120 型方盒相機。

當然,由於早期相機底片尺寸相對較大, 因而鏡頭大都焦距較長,要想獲得足夠的景 深範圍就必須採用小光圈,因此相機只能在 晴天室外才能使用,限制了用光環境。

換句 話說,光圈越小越能夠獲得較大的有效景深。 如今這種利用超焦距設計的老式相機多數 已經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圖 5)。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4.上世紀初英國生產的 120 型方盒相機。

當然,由於早期相機底片尺寸相對較大, 因而鏡頭大都焦距較長,要想獲得足夠的景 深範圍就必須採用小光圈,因此相機只能在 晴天室外才能使用,限制了用光環境。

換句 話說,光圈越小越能夠獲得較大的有效景深。 如今這種利用超焦距設計的老式相機多數 已經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圖 5)。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5.上世紀上半葉愛克發廠超焦距設計的 Agfa 616 照相機。

除光圈外,鏡頭焦距也是影響景深範圍 的重要因素。相同光圈下,鏡頭焦距越短, 其景深範圍越大,二者呈反比關係。但短焦 距鏡頭的有效像場也相對較小(相對標準鏡頭而言)。

在早期放大技術落後的情況下, 利用小型短焦距鏡頭來實現大景深的“傻 瓜”相機並未出現。直到 135 相機的崛起和 相應放大技術的完善才奠定了 35 毫米畫幅 的“傻瓜”相機的基礎。

最初的“傻瓜”級相機不能自動對焦, 採用超焦距設計,或是在普及型相機上留有“傻瓜”擋(一般用紅色標誌標識出超焦距的最佳距離點和光圈位置)(圖6)。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4.上世紀初英國生產的 120 型方盒相機。

當然,由於早期相機底片尺寸相對較大, 因而鏡頭大都焦距較長,要想獲得足夠的景 深範圍就必須採用小光圈,因此相機只能在 晴天室外才能使用,限制了用光環境。

換句 話說,光圈越小越能夠獲得較大的有效景深。 如今這種利用超焦距設計的老式相機多數 已經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圖 5)。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5.上世紀上半葉愛克發廠超焦距設計的 Agfa 616 照相機。

除光圈外,鏡頭焦距也是影響景深範圍 的重要因素。相同光圈下,鏡頭焦距越短, 其景深範圍越大,二者呈反比關係。但短焦 距鏡頭的有效像場也相對較小(相對標準鏡頭而言)。

在早期放大技術落後的情況下, 利用小型短焦距鏡頭來實現大景深的“傻 瓜”相機並未出現。直到 135 相機的崛起和 相應放大技術的完善才奠定了 35 毫米畫幅 的“傻瓜”相機的基礎。

最初的“傻瓜”級相機不能自動對焦, 採用超焦距設計,或是在普及型相機上留有“傻瓜”擋(一般用紅色標誌標識出超焦距的最佳距離點和光圈位置)(圖6)。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6.帶有超焦距標誌的 Finetta 相機鏡頭。

由於小像場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相對較短,一定光圈下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於是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基於簡易相機構架的採用超焦距模式的 126 和 110 產品。

這類產品採用快速填片,在麗日或閃光燈補助下進行拍攝,十分方便,大受歡迎。而這種便利性在不同規格產品之間又相互產生影響,甚至催生出新產品,比如上世紀後期的Disc(碟形)(圖7)機和APS系統。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4.上世紀初英國生產的 120 型方盒相機。

當然,由於早期相機底片尺寸相對較大, 因而鏡頭大都焦距較長,要想獲得足夠的景 深範圍就必須採用小光圈,因此相機只能在 晴天室外才能使用,限制了用光環境。

換句 話說,光圈越小越能夠獲得較大的有效景深。 如今這種利用超焦距設計的老式相機多數 已經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圖 5)。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5.上世紀上半葉愛克發廠超焦距設計的 Agfa 616 照相機。

除光圈外,鏡頭焦距也是影響景深範圍 的重要因素。相同光圈下,鏡頭焦距越短, 其景深範圍越大,二者呈反比關係。但短焦 距鏡頭的有效像場也相對較小(相對標準鏡頭而言)。

在早期放大技術落後的情況下, 利用小型短焦距鏡頭來實現大景深的“傻 瓜”相機並未出現。直到 135 相機的崛起和 相應放大技術的完善才奠定了 35 毫米畫幅 的“傻瓜”相機的基礎。

最初的“傻瓜”級相機不能自動對焦, 採用超焦距設計,或是在普及型相機上留有“傻瓜”擋(一般用紅色標誌標識出超焦距的最佳距離點和光圈位置)(圖6)。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6.帶有超焦距標誌的 Finetta 相機鏡頭。

由於小像場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相對較短,一定光圈下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於是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基於簡易相機構架的採用超焦距模式的 126 和 110 產品。

這類產品採用快速填片,在麗日或閃光燈補助下進行拍攝,十分方便,大受歡迎。而這種便利性在不同規格產品之間又相互產生影響,甚至催生出新產品,比如上世紀後期的Disc(碟形)(圖7)機和APS系統。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7.卡片造型的柯達 Disc 4000 亦採用非球面鏡片和超焦距設計。

由於 135 相機使用上的便利性,面對全球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開發拿起來就照的 135 產品成為上世紀 60 年代各相機生產廠家的共識。

而真正具有“傻瓜”功效的相機恰恰可以追溯到 1961 年的 Olympus Pen EE(圖8),這是一架使用 135 膠捲的半幅相機(畫幅尺寸為18×24mm),它巧妙地利用半幅相機短焦距鏡頭寬景深特點,加之硒光技術的表控自動光圈(圖9),大膽地在f/3.5 和 f/22 之間實施超焦距方案,一擋 1/60 秒的快門速度在白晝戶外環境下達到拿起來就照的目的。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4.上世紀初英國生產的 120 型方盒相機。

當然,由於早期相機底片尺寸相對較大, 因而鏡頭大都焦距較長,要想獲得足夠的景 深範圍就必須採用小光圈,因此相機只能在 晴天室外才能使用,限制了用光環境。

換句 話說,光圈越小越能夠獲得較大的有效景深。 如今這種利用超焦距設計的老式相機多數 已經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圖 5)。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5.上世紀上半葉愛克發廠超焦距設計的 Agfa 616 照相機。

除光圈外,鏡頭焦距也是影響景深範圍 的重要因素。相同光圈下,鏡頭焦距越短, 其景深範圍越大,二者呈反比關係。但短焦 距鏡頭的有效像場也相對較小(相對標準鏡頭而言)。

在早期放大技術落後的情況下, 利用小型短焦距鏡頭來實現大景深的“傻 瓜”相機並未出現。直到 135 相機的崛起和 相應放大技術的完善才奠定了 35 毫米畫幅 的“傻瓜”相機的基礎。

最初的“傻瓜”級相機不能自動對焦, 採用超焦距設計,或是在普及型相機上留有“傻瓜”擋(一般用紅色標誌標識出超焦距的最佳距離點和光圈位置)(圖6)。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6.帶有超焦距標誌的 Finetta 相機鏡頭。

由於小像場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相對較短,一定光圈下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於是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基於簡易相機構架的採用超焦距模式的 126 和 110 產品。

這類產品採用快速填片,在麗日或閃光燈補助下進行拍攝,十分方便,大受歡迎。而這種便利性在不同規格產品之間又相互產生影響,甚至催生出新產品,比如上世紀後期的Disc(碟形)(圖7)機和APS系統。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7.卡片造型的柯達 Disc 4000 亦採用非球面鏡片和超焦距設計。

由於 135 相機使用上的便利性,面對全球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開發拿起來就照的 135 產品成為上世紀 60 年代各相機生產廠家的共識。

而真正具有“傻瓜”功效的相機恰恰可以追溯到 1961 年的 Olympus Pen EE(圖8),這是一架使用 135 膠捲的半幅相機(畫幅尺寸為18×24mm),它巧妙地利用半幅相機短焦距鏡頭寬景深特點,加之硒光技術的表控自動光圈(圖9),大膽地在f/3.5 和 f/22 之間實施超焦距方案,一擋 1/60 秒的快門速度在白晝戶外環境下達到拿起來就照的目的。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8.焦距只有 28mm 的 Olympus Pen EE 相機。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4.上世紀初英國生產的 120 型方盒相機。

當然,由於早期相機底片尺寸相對較大, 因而鏡頭大都焦距較長,要想獲得足夠的景 深範圍就必須採用小光圈,因此相機只能在 晴天室外才能使用,限制了用光環境。

換句 話說,光圈越小越能夠獲得較大的有效景深。 如今這種利用超焦距設計的老式相機多數 已經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圖 5)。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5.上世紀上半葉愛克發廠超焦距設計的 Agfa 616 照相機。

除光圈外,鏡頭焦距也是影響景深範圍 的重要因素。相同光圈下,鏡頭焦距越短, 其景深範圍越大,二者呈反比關係。但短焦 距鏡頭的有效像場也相對較小(相對標準鏡頭而言)。

在早期放大技術落後的情況下, 利用小型短焦距鏡頭來實現大景深的“傻 瓜”相機並未出現。直到 135 相機的崛起和 相應放大技術的完善才奠定了 35 毫米畫幅 的“傻瓜”相機的基礎。

最初的“傻瓜”級相機不能自動對焦, 採用超焦距設計,或是在普及型相機上留有“傻瓜”擋(一般用紅色標誌標識出超焦距的最佳距離點和光圈位置)(圖6)。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6.帶有超焦距標誌的 Finetta 相機鏡頭。

由於小像場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相對較短,一定光圈下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於是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基於簡易相機構架的採用超焦距模式的 126 和 110 產品。

這類產品採用快速填片,在麗日或閃光燈補助下進行拍攝,十分方便,大受歡迎。而這種便利性在不同規格產品之間又相互產生影響,甚至催生出新產品,比如上世紀後期的Disc(碟形)(圖7)機和APS系統。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7.卡片造型的柯達 Disc 4000 亦採用非球面鏡片和超焦距設計。

由於 135 相機使用上的便利性,面對全球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開發拿起來就照的 135 產品成為上世紀 60 年代各相機生產廠家的共識。

而真正具有“傻瓜”功效的相機恰恰可以追溯到 1961 年的 Olympus Pen EE(圖8),這是一架使用 135 膠捲的半幅相機(畫幅尺寸為18×24mm),它巧妙地利用半幅相機短焦距鏡頭寬景深特點,加之硒光技術的表控自動光圈(圖9),大膽地在f/3.5 和 f/22 之間實施超焦距方案,一擋 1/60 秒的快門速度在白晝戶外環境下達到拿起來就照的目的。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8.焦距只有 28mm 的 Olympus Pen EE 相機。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9.包圍在 Pen EE 相機鏡頭周圍的硒光電池。

正因為超焦距是兼顧無限遠清晰的一種侷限攝影方案,近距離的清晰範圍是由鏡頭焦距和光圈決定,而旅遊攝影主要兼顧的就是無限遠。

即便拍人像也是 3 米以外的情況居多,加之 72 張的拍攝能力,所以,這款相機就特別適合旅遊攝影(圖10)。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4.上世紀初英國生產的 120 型方盒相機。

當然,由於早期相機底片尺寸相對較大, 因而鏡頭大都焦距較長,要想獲得足夠的景 深範圍就必須採用小光圈,因此相機只能在 晴天室外才能使用,限制了用光環境。

換句 話說,光圈越小越能夠獲得較大的有效景深。 如今這種利用超焦距設計的老式相機多數 已經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圖 5)。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5.上世紀上半葉愛克發廠超焦距設計的 Agfa 616 照相機。

除光圈外,鏡頭焦距也是影響景深範圍 的重要因素。相同光圈下,鏡頭焦距越短, 其景深範圍越大,二者呈反比關係。但短焦 距鏡頭的有效像場也相對較小(相對標準鏡頭而言)。

在早期放大技術落後的情況下, 利用小型短焦距鏡頭來實現大景深的“傻 瓜”相機並未出現。直到 135 相機的崛起和 相應放大技術的完善才奠定了 35 毫米畫幅 的“傻瓜”相機的基礎。

最初的“傻瓜”級相機不能自動對焦, 採用超焦距設計,或是在普及型相機上留有“傻瓜”擋(一般用紅色標誌標識出超焦距的最佳距離點和光圈位置)(圖6)。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6.帶有超焦距標誌的 Finetta 相機鏡頭。

由於小像場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相對較短,一定光圈下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於是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基於簡易相機構架的採用超焦距模式的 126 和 110 產品。

這類產品採用快速填片,在麗日或閃光燈補助下進行拍攝,十分方便,大受歡迎。而這種便利性在不同規格產品之間又相互產生影響,甚至催生出新產品,比如上世紀後期的Disc(碟形)(圖7)機和APS系統。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7.卡片造型的柯達 Disc 4000 亦採用非球面鏡片和超焦距設計。

由於 135 相機使用上的便利性,面對全球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開發拿起來就照的 135 產品成為上世紀 60 年代各相機生產廠家的共識。

而真正具有“傻瓜”功效的相機恰恰可以追溯到 1961 年的 Olympus Pen EE(圖8),這是一架使用 135 膠捲的半幅相機(畫幅尺寸為18×24mm),它巧妙地利用半幅相機短焦距鏡頭寬景深特點,加之硒光技術的表控自動光圈(圖9),大膽地在f/3.5 和 f/22 之間實施超焦距方案,一擋 1/60 秒的快門速度在白晝戶外環境下達到拿起來就照的目的。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8.焦距只有 28mm 的 Olympus Pen EE 相機。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9.包圍在 Pen EE 相機鏡頭周圍的硒光電池。

正因為超焦距是兼顧無限遠清晰的一種侷限攝影方案,近距離的清晰範圍是由鏡頭焦距和光圈決定,而旅遊攝影主要兼顧的就是無限遠。

即便拍人像也是 3 米以外的情況居多,加之 72 張的拍攝能力,所以,這款相機就特別適合旅遊攝影(圖10)。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10.用 Pen EE 相機拍的旅遊紀念照(2013 年蔚縣)。

當然,為了彌補較大光圈下超焦距可能出現的侷促,裝備 Olympus Pen EE 的 E.Zuiko鏡頭在風格上傾向偏硬,用相對較大的反差來增強圖像的明快感,從而使照片達到必要的“清晰”(圖11)。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4.上世紀初英國生產的 120 型方盒相機。

當然,由於早期相機底片尺寸相對較大, 因而鏡頭大都焦距較長,要想獲得足夠的景 深範圍就必須採用小光圈,因此相機只能在 晴天室外才能使用,限制了用光環境。

換句 話說,光圈越小越能夠獲得較大的有效景深。 如今這種利用超焦距設計的老式相機多數 已經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圖 5)。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5.上世紀上半葉愛克發廠超焦距設計的 Agfa 616 照相機。

除光圈外,鏡頭焦距也是影響景深範圍 的重要因素。相同光圈下,鏡頭焦距越短, 其景深範圍越大,二者呈反比關係。但短焦 距鏡頭的有效像場也相對較小(相對標準鏡頭而言)。

在早期放大技術落後的情況下, 利用小型短焦距鏡頭來實現大景深的“傻 瓜”相機並未出現。直到 135 相機的崛起和 相應放大技術的完善才奠定了 35 毫米畫幅 的“傻瓜”相機的基礎。

最初的“傻瓜”級相機不能自動對焦, 採用超焦距設計,或是在普及型相機上留有“傻瓜”擋(一般用紅色標誌標識出超焦距的最佳距離點和光圈位置)(圖6)。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6.帶有超焦距標誌的 Finetta 相機鏡頭。

由於小像場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相對較短,一定光圈下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於是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基於簡易相機構架的採用超焦距模式的 126 和 110 產品。

這類產品採用快速填片,在麗日或閃光燈補助下進行拍攝,十分方便,大受歡迎。而這種便利性在不同規格產品之間又相互產生影響,甚至催生出新產品,比如上世紀後期的Disc(碟形)(圖7)機和APS系統。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7.卡片造型的柯達 Disc 4000 亦採用非球面鏡片和超焦距設計。

由於 135 相機使用上的便利性,面對全球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開發拿起來就照的 135 產品成為上世紀 60 年代各相機生產廠家的共識。

而真正具有“傻瓜”功效的相機恰恰可以追溯到 1961 年的 Olympus Pen EE(圖8),這是一架使用 135 膠捲的半幅相機(畫幅尺寸為18×24mm),它巧妙地利用半幅相機短焦距鏡頭寬景深特點,加之硒光技術的表控自動光圈(圖9),大膽地在f/3.5 和 f/22 之間實施超焦距方案,一擋 1/60 秒的快門速度在白晝戶外環境下達到拿起來就照的目的。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8.焦距只有 28mm 的 Olympus Pen EE 相機。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9.包圍在 Pen EE 相機鏡頭周圍的硒光電池。

正因為超焦距是兼顧無限遠清晰的一種侷限攝影方案,近距離的清晰範圍是由鏡頭焦距和光圈決定,而旅遊攝影主要兼顧的就是無限遠。

即便拍人像也是 3 米以外的情況居多,加之 72 張的拍攝能力,所以,這款相機就特別適合旅遊攝影(圖10)。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10.用 Pen EE 相機拍的旅遊紀念照(2013 年蔚縣)。

當然,為了彌補較大光圈下超焦距可能出現的侷促,裝備 Olympus Pen EE 的 E.Zuiko鏡頭在風格上傾向偏硬,用相對較大的反差來增強圖像的明快感,從而使照片達到必要的“清晰”(圖1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11.Pen EE 相機拍到的照片及局部效果。

但這種方法面對光比較大的環境,當相機處在強光或陰影處時,也往往會出現暗部或亮部層次嚴重丟失的現象(圖12),這時需要通過手動光圈的方式加以補償性調整,非普通使用者可以掌握。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4.上世紀初英國生產的 120 型方盒相機。

當然,由於早期相機底片尺寸相對較大, 因而鏡頭大都焦距較長,要想獲得足夠的景 深範圍就必須採用小光圈,因此相機只能在 晴天室外才能使用,限制了用光環境。

換句 話說,光圈越小越能夠獲得較大的有效景深。 如今這種利用超焦距設計的老式相機多數 已經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圖 5)。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5.上世紀上半葉愛克發廠超焦距設計的 Agfa 616 照相機。

除光圈外,鏡頭焦距也是影響景深範圍 的重要因素。相同光圈下,鏡頭焦距越短, 其景深範圍越大,二者呈反比關係。但短焦 距鏡頭的有效像場也相對較小(相對標準鏡頭而言)。

在早期放大技術落後的情況下, 利用小型短焦距鏡頭來實現大景深的“傻 瓜”相機並未出現。直到 135 相機的崛起和 相應放大技術的完善才奠定了 35 毫米畫幅 的“傻瓜”相機的基礎。

最初的“傻瓜”級相機不能自動對焦, 採用超焦距設計,或是在普及型相機上留有“傻瓜”擋(一般用紅色標誌標識出超焦距的最佳距離點和光圈位置)(圖6)。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6.帶有超焦距標誌的 Finetta 相機鏡頭。

由於小像場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相對較短,一定光圈下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於是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基於簡易相機構架的採用超焦距模式的 126 和 110 產品。

這類產品採用快速填片,在麗日或閃光燈補助下進行拍攝,十分方便,大受歡迎。而這種便利性在不同規格產品之間又相互產生影響,甚至催生出新產品,比如上世紀後期的Disc(碟形)(圖7)機和APS系統。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7.卡片造型的柯達 Disc 4000 亦採用非球面鏡片和超焦距設計。

由於 135 相機使用上的便利性,面對全球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開發拿起來就照的 135 產品成為上世紀 60 年代各相機生產廠家的共識。

而真正具有“傻瓜”功效的相機恰恰可以追溯到 1961 年的 Olympus Pen EE(圖8),這是一架使用 135 膠捲的半幅相機(畫幅尺寸為18×24mm),它巧妙地利用半幅相機短焦距鏡頭寬景深特點,加之硒光技術的表控自動光圈(圖9),大膽地在f/3.5 和 f/22 之間實施超焦距方案,一擋 1/60 秒的快門速度在白晝戶外環境下達到拿起來就照的目的。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8.焦距只有 28mm 的 Olympus Pen EE 相機。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9.包圍在 Pen EE 相機鏡頭周圍的硒光電池。

正因為超焦距是兼顧無限遠清晰的一種侷限攝影方案,近距離的清晰範圍是由鏡頭焦距和光圈決定,而旅遊攝影主要兼顧的就是無限遠。

即便拍人像也是 3 米以外的情況居多,加之 72 張的拍攝能力,所以,這款相機就特別適合旅遊攝影(圖10)。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10.用 Pen EE 相機拍的旅遊紀念照(2013 年蔚縣)。

當然,為了彌補較大光圈下超焦距可能出現的侷促,裝備 Olympus Pen EE 的 E.Zuiko鏡頭在風格上傾向偏硬,用相對較大的反差來增強圖像的明快感,從而使照片達到必要的“清晰”(圖1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11.Pen EE 相機拍到的照片及局部效果。

但這種方法面對光比較大的環境,當相機處在強光或陰影處時,也往往會出現暗部或亮部層次嚴重丟失的現象(圖12),這時需要通過手動光圈的方式加以補償性調整,非普通使用者可以掌握。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12.Pen EE 相機自動光圈在大光比環境下出現層次損失。

爾後,一系列的技術進步不斷使得普及型 135 旁軸相機向智能化“傻瓜”靠攏。1965年 5 月,基於 Cds 測光技術的 Yashica Electro Half 相機問世,揭開了電子快門的序幕;

同年 6 月,Olympus Pen EM 使用同樣電子快門,但增加了電動卷片系統,這一技術亦影響了日後“傻瓜相機”的標準配備;

這一年 10 月,奧林巴斯光學公司還推出了裝備電子程序快門的 Olympus 35LE,程序快門擺脫了光圈自動或速度自動的單一模式,實現了電子控制下的光圈、速度同時調配,達到準確曝光目的,使得曝光技術更加智能,併成為後來“傻瓜相機”的核心技術。

1977 年,Konica C35AF 相機採用美國 Honeywell Visitronic(亨尼韋爾公司)設計的被動式自動聚焦系統,率先在 35mm 相機上實現自動聚焦功能,從而開創了“傻瓜”級相機“超焦距”以外的快速確認焦點的解決方案,使相機在自動模式下有了“精準對焦”的技術支撐。

此後,為解決低照度下聚焦問題,在技術上又發展出了主動式自動聚焦系統,並隨著模糊數學在照相機自動調焦中的深入應用,高級“傻瓜相機”的調焦段數已經達到“精確調焦”級別。

"

圖並文=沈銘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1.普通 35mm 全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相機”。

廣受歡 迎的“傻 瓜相機”自 1977 年起 風靡 20 餘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動機械過 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機,同時也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起到了緩衝鋪墊作用。

因此“,傻瓜相機” 也是數碼時代前的生力軍。 “傻瓜相機”是個模糊概念,原意是指 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閃光和自動 輸片(後期產品還可以藉助暗盒上的識別系 統自動識別感光度)的 35 毫米全自動袖珍 相機(圖 0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2. Konica POP“傻瓜”級簡易相機和其拍攝的照片(1997年法國)。

但這個名稱在市場上被泛化, 許多標榜為全自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有自動 輸片功能,快門速度和光圈只有一個,鏡頭 採用超焦距設計。甚至有些具有閃光功能的、 超焦距方式的簡易相機也被稱作“傻瓜相機” (圖 2)。

當然,這種引申從歷史發展角度來 講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最初的傻瓜相機就 是脫胎於採用超焦距設計的各種簡易相機。

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是“傻瓜相機”的 基礎。而藉助超焦距理論和利用感光片寬 容度設計的簡易相機,可以忽略調焦和光 圈設定,拿起來就拍。

超焦距攝影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方法,它是利用有效 景深來確保被攝景物在某一距離至無限遠 比較清晰,從而省略調焦機構。

採用超焦距 原理設計的相機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所 以現在仍廣泛應用在手機、網絡攝像頭、監 控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設備上。很多相機 DIY(自制)發燒友的作品也採用超焦距理 念設計(圖 3)。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3.筆者 1970 年代利用超焦距理論 DIY 的 1/4 幅相機。

早期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 簡易相機都採用了超焦距設計。19 世紀末, 柯達生產的日光型方盒(膠捲)相機採用的就是這一技術,其設計思想一直影響到 120 時代的方盒相機(圖 4)及其後來的許多產 品。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4.上世紀初英國生產的 120 型方盒相機。

當然,由於早期相機底片尺寸相對較大, 因而鏡頭大都焦距較長,要想獲得足夠的景 深範圍就必須採用小光圈,因此相機只能在 晴天室外才能使用,限制了用光環境。

換句 話說,光圈越小越能夠獲得較大的有效景深。 如今這種利用超焦距設計的老式相機多數 已經成為人們的收藏品(圖 5)。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5.上世紀上半葉愛克發廠超焦距設計的 Agfa 616 照相機。

除光圈外,鏡頭焦距也是影響景深範圍 的重要因素。相同光圈下,鏡頭焦距越短, 其景深範圍越大,二者呈反比關係。但短焦 距鏡頭的有效像場也相對較小(相對標準鏡頭而言)。

在早期放大技術落後的情況下, 利用小型短焦距鏡頭來實現大景深的“傻 瓜”相機並未出現。直到 135 相機的崛起和 相應放大技術的完善才奠定了 35 毫米畫幅 的“傻瓜”相機的基礎。

最初的“傻瓜”級相機不能自動對焦, 採用超焦距設計,或是在普及型相機上留有“傻瓜”擋(一般用紅色標誌標識出超焦距的最佳距離點和光圈位置)(圖6)。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6.帶有超焦距標誌的 Finetta 相機鏡頭。

由於小像場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相對較短,一定光圈下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於是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基於簡易相機構架的採用超焦距模式的 126 和 110 產品。

這類產品採用快速填片,在麗日或閃光燈補助下進行拍攝,十分方便,大受歡迎。而這種便利性在不同規格產品之間又相互產生影響,甚至催生出新產品,比如上世紀後期的Disc(碟形)(圖7)機和APS系統。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7.卡片造型的柯達 Disc 4000 亦採用非球面鏡片和超焦距設計。

由於 135 相機使用上的便利性,面對全球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開發拿起來就照的 135 產品成為上世紀 60 年代各相機生產廠家的共識。

而真正具有“傻瓜”功效的相機恰恰可以追溯到 1961 年的 Olympus Pen EE(圖8),這是一架使用 135 膠捲的半幅相機(畫幅尺寸為18×24mm),它巧妙地利用半幅相機短焦距鏡頭寬景深特點,加之硒光技術的表控自動光圈(圖9),大膽地在f/3.5 和 f/22 之間實施超焦距方案,一擋 1/60 秒的快門速度在白晝戶外環境下達到拿起來就照的目的。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8.焦距只有 28mm 的 Olympus Pen EE 相機。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09.包圍在 Pen EE 相機鏡頭周圍的硒光電池。

正因為超焦距是兼顧無限遠清晰的一種侷限攝影方案,近距離的清晰範圍是由鏡頭焦距和光圈決定,而旅遊攝影主要兼顧的就是無限遠。

即便拍人像也是 3 米以外的情況居多,加之 72 張的拍攝能力,所以,這款相機就特別適合旅遊攝影(圖10)。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10.用 Pen EE 相機拍的旅遊紀念照(2013 年蔚縣)。

當然,為了彌補較大光圈下超焦距可能出現的侷促,裝備 Olympus Pen EE 的 E.Zuiko鏡頭在風格上傾向偏硬,用相對較大的反差來增強圖像的明快感,從而使照片達到必要的“清晰”(圖11)。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11.Pen EE 相機拍到的照片及局部效果。

但這種方法面對光比較大的環境,當相機處在強光或陰影處時,也往往會出現暗部或亮部層次嚴重丟失的現象(圖12),這時需要通過手動光圈的方式加以補償性調整,非普通使用者可以掌握。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12.Pen EE 相機自動光圈在大光比環境下出現層次損失。

爾後,一系列的技術進步不斷使得普及型 135 旁軸相機向智能化“傻瓜”靠攏。1965年 5 月,基於 Cds 測光技術的 Yashica Electro Half 相機問世,揭開了電子快門的序幕;

同年 6 月,Olympus Pen EM 使用同樣電子快門,但增加了電動卷片系統,這一技術亦影響了日後“傻瓜相機”的標準配備;

這一年 10 月,奧林巴斯光學公司還推出了裝備電子程序快門的 Olympus 35LE,程序快門擺脫了光圈自動或速度自動的單一模式,實現了電子控制下的光圈、速度同時調配,達到準確曝光目的,使得曝光技術更加智能,併成為後來“傻瓜相機”的核心技術。

1977 年,Konica C35AF 相機採用美國 Honeywell Visitronic(亨尼韋爾公司)設計的被動式自動聚焦系統,率先在 35mm 相機上實現自動聚焦功能,從而開創了“傻瓜”級相機“超焦距”以外的快速確認焦點的解決方案,使相機在自動模式下有了“精準對焦”的技術支撐。

此後,為解決低照度下聚焦問題,在技術上又發展出了主動式自動聚焦系統,並隨著模糊數學在照相機自動調焦中的深入應用,高級“傻瓜相機”的調焦段數已經達到“精確調焦”級別。

經典相機 |“傻瓜相機”和超焦距

13.具有主動式聚焦系統的高級“傻瓜相機”。

加上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自動輸片系統在 135 相機上的廣泛應用,真正意義上的“傻瓜相機”在 1980 年代被普及開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相機生產商向市場投放了數以千計的“傻瓜”品種,尤以日本產品為最(圖13)。

此後的時間段裡,由於“傻瓜相機”的小巧輕便和使用上的便利性,直到數碼相機脫穎而出之前,最受大眾歡迎和人們使用最多的相機產品就是“傻瓜”。

而如今,“傻瓜”已經成為一段歷史,“傻瓜相機”也逐漸成為一種記憶,不久,也許風塵在人們家中的“傻瓜”能夠像以往的機械相機一樣成為收藏品,向世人訴說它曾經的輝煌。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