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的憂慮:浮於表面的金融科技,知易行難的管理變革'

"

最近,招商銀行行長一篇在內部會議的講話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招行內部平臺上的帖子《招商銀行離冬天還有多遠》也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中國最優秀的銀行代表,招行能夠在風光無限時保持高度自醒和自省,一方面說明招行居安思危的意識很強,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都有著持續升級迭代的自我驅動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招行最大的財富;另一方面也說明,即便是招行這樣在零售、科技轉型上已成為標杆的銀行,在觸及深處的管理、組織和文化上的變革和升級依然還處在稚嫩期。

銀行為什麼要轉型?無非就是銀行面臨的經營環境、市場環境、技術環境、競爭環境和客戶需求在變,不轉型就會錯失發展機遇,甚至是危及到生存。

進入新世紀以來,除了短暫的外圍衝擊,中國的經濟是系統性上行,從未實質性經歷過內部下行週期的考驗。甚至是在為數不多的外圍衝擊下,國內強刺激政策的出臺進一步為銀行擴張資產負債表創造了條件。在整體上行的經濟環境中,作為強順週期性的行業,銀行的規模、質量和效益整體上是順風順水

如今,國內外大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國內宏觀經濟增長中樞持續下行,國外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博弈,慣性增長已難為繼,深化細化經營成為必然選擇。不光是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的改變也讓銀行必須作出改變。當房地產已經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乃至即將進入青銅時代,銀行下一個資產投放的點在又哪裡?批量式投放的點已經不再,類似房地產數十萬億量級的投向已難再覓,銀行終於進入了精耕細作的工匠時代。

幸運的是,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的發展讓銀行有著以往並不具備的覆蓋長尾客戶的能力,通過新技術的運用,銀行成功地觸及到更多的零售客戶,在相當程度上對衝了經濟L型期企業客戶增長的乏力。然而,銀行對技術的運用,很多都是淺嘗輒止,久久為功、深度發力者寥寥。有些銀行乾脆把風控完全外包,甘當作消費貸、現金貸的資金提供方,如此雖有助於短期的財務表現,長期並沒有增強對客戶的服務粘性,無助於擴大客戶基礎,並非是長遠之計。

技術無門檻,境界有高低。對於銀行而言,運用技術去開發各類app和系統並非難事,花錢就能解決。但是,真正好的客戶端和各類業務及管理系統,是有管理和文化靈魂的。當銀行越來越緊盯前沿,在金融科技轉型升級下重注、花重金的同時,把目光轉向內部、對沉珂已久的內部管理和組織文化進行刮骨療毒的卻做的遠遠不夠

之所以難以做到,是因為內部管理和組織基因更多的是關於人的因素,不像物化的技術那樣花錢就可以快速迭代銀行強大的科層慣性,與錢無關,需要的是思想上的變革、理念上的轉變和執行上的堅決,同時配上系統的支撐,才能加以遏制,重新激發組織活力,提升組織管理能力。這並非易事,即便是招行已經在金融科技銀行的道路上領先同業,其自稱管理水平依然停留在1.0時代。這其中或有突出自省的因素更具警示效應,但也充分說明向內的管理升級和變革之難。

零售金融的數字化程度已經先行一步,隨之而來的是批發金融的數字化。當消費互聯網流量紅利已經見頂,產業互聯網則成為下一個流量的重心。與此同時,則是對公服務流程和邏輯的再造。當個性化消費和柔性化生產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愈發成為主流,當萬物智能互聯成為趨勢和現實,消費和產業的邊界將更加模糊,零售和批發金融的信息交互也將向縱深發展,這對管理的能力和組織的氣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如何更好地為業務賦能、為一線減負、為基層提力、與科技自恰,這需要強大的自我變革魄力和執行力。

招行的憂慮,可以總結為:對於浮於表面金融科技的擔憂,對舉步維艱管理變革的心急。對銀行而言,技術從來就不是最本質的東西。最為內核的是:是否具備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在文化基因和組織氣質上進行深度自我革命的,那顆勇敢的心

"

最近,招商銀行行長一篇在內部會議的講話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招行內部平臺上的帖子《招商銀行離冬天還有多遠》也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中國最優秀的銀行代表,招行能夠在風光無限時保持高度自醒和自省,一方面說明招行居安思危的意識很強,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都有著持續升級迭代的自我驅動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招行最大的財富;另一方面也說明,即便是招行這樣在零售、科技轉型上已成為標杆的銀行,在觸及深處的管理、組織和文化上的變革和升級依然還處在稚嫩期。

銀行為什麼要轉型?無非就是銀行面臨的經營環境、市場環境、技術環境、競爭環境和客戶需求在變,不轉型就會錯失發展機遇,甚至是危及到生存。

進入新世紀以來,除了短暫的外圍衝擊,中國的經濟是系統性上行,從未實質性經歷過內部下行週期的考驗。甚至是在為數不多的外圍衝擊下,國內強刺激政策的出臺進一步為銀行擴張資產負債表創造了條件。在整體上行的經濟環境中,作為強順週期性的行業,銀行的規模、質量和效益整體上是順風順水

如今,國內外大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國內宏觀經濟增長中樞持續下行,國外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博弈,慣性增長已難為繼,深化細化經營成為必然選擇。不光是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的改變也讓銀行必須作出改變。當房地產已經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乃至即將進入青銅時代,銀行下一個資產投放的點在又哪裡?批量式投放的點已經不再,類似房地產數十萬億量級的投向已難再覓,銀行終於進入了精耕細作的工匠時代。

幸運的是,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的發展讓銀行有著以往並不具備的覆蓋長尾客戶的能力,通過新技術的運用,銀行成功地觸及到更多的零售客戶,在相當程度上對衝了經濟L型期企業客戶增長的乏力。然而,銀行對技術的運用,很多都是淺嘗輒止,久久為功、深度發力者寥寥。有些銀行乾脆把風控完全外包,甘當作消費貸、現金貸的資金提供方,如此雖有助於短期的財務表現,長期並沒有增強對客戶的服務粘性,無助於擴大客戶基礎,並非是長遠之計。

技術無門檻,境界有高低。對於銀行而言,運用技術去開發各類app和系統並非難事,花錢就能解決。但是,真正好的客戶端和各類業務及管理系統,是有管理和文化靈魂的。當銀行越來越緊盯前沿,在金融科技轉型升級下重注、花重金的同時,把目光轉向內部、對沉珂已久的內部管理和組織文化進行刮骨療毒的卻做的遠遠不夠

之所以難以做到,是因為內部管理和組織基因更多的是關於人的因素,不像物化的技術那樣花錢就可以快速迭代銀行強大的科層慣性,與錢無關,需要的是思想上的變革、理念上的轉變和執行上的堅決,同時配上系統的支撐,才能加以遏制,重新激發組織活力,提升組織管理能力。這並非易事,即便是招行已經在金融科技銀行的道路上領先同業,其自稱管理水平依然停留在1.0時代。這其中或有突出自省的因素更具警示效應,但也充分說明向內的管理升級和變革之難。

零售金融的數字化程度已經先行一步,隨之而來的是批發金融的數字化。當消費互聯網流量紅利已經見頂,產業互聯網則成為下一個流量的重心。與此同時,則是對公服務流程和邏輯的再造。當個性化消費和柔性化生產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愈發成為主流,當萬物智能互聯成為趨勢和現實,消費和產業的邊界將更加模糊,零售和批發金融的信息交互也將向縱深發展,這對管理的能力和組織的氣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如何更好地為業務賦能、為一線減負、為基層提力、與科技自恰,這需要強大的自我變革魄力和執行力。

招行的憂慮,可以總結為:對於浮於表面金融科技的擔憂,對舉步維艱管理變革的心急。對銀行而言,技術從來就不是最本質的東西。最為內核的是:是否具備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在文化基因和組織氣質上進行深度自我革命的,那顆勇敢的心

招商銀行的憂慮:浮於表面的金融科技,知易行難的管理變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