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長沙後湖·科創文化產業園依山傍水而建,各類文創空間密集分佈其中。

"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長沙後湖·科創文化產業園依山傍水而建,各類文創空間密集分佈其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南京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長沙後湖·科創文化產業園依山傍水而建,各類文創空間密集分佈其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南京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譽為武漢“光谷”,目前已形成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5個千億級產業。

"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長沙後湖·科創文化產業園依山傍水而建,各類文創空間密集分佈其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南京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譽為武漢“光谷”,目前已形成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5個千億級產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上海浦東企業服務中心窗口寫著:我們的追求——只說yes不說no。

"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長沙後湖·科創文化產業園依山傍水而建,各類文創空間密集分佈其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南京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譽為武漢“光谷”,目前已形成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5個千億級產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上海浦東企業服務中心窗口寫著:我們的追求——只說yes不說no。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從2008年試點數字城管城市以來,廈門城市管理在數字化平臺上實現“感知、服務、分析、指揮、監察”閉環。

"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長沙後湖·科創文化產業園依山傍水而建,各類文創空間密集分佈其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南京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譽為武漢“光谷”,目前已形成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5個千億級產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上海浦東企業服務中心窗口寫著:我們的追求——只說yes不說no。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從2008年試點數字城管城市以來,廈門城市管理在數字化平臺上實現“感知、服務、分析、指揮、監察”閉環。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南京老門東街區遵循“整體保護、有機更新,政府主導、慎用市場”的原則開展工作,恢復街巷肌理、修繕名人故居、復建特色古建築。

"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長沙後湖·科創文化產業園依山傍水而建,各類文創空間密集分佈其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南京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譽為武漢“光谷”,目前已形成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5個千億級產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上海浦東企業服務中心窗口寫著:我們的追求——只說yes不說no。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從2008年試點數字城管城市以來,廈門城市管理在數字化平臺上實現“感知、服務、分析、指揮、監察”閉環。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南京老門東街區遵循“整體保護、有機更新,政府主導、慎用市場”的原則開展工作,恢復街巷肌理、修繕名人故居、復建特色古建築。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短短五年間,上海已成為全國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基地。

"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長沙後湖·科創文化產業園依山傍水而建,各類文創空間密集分佈其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南京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譽為武漢“光谷”,目前已形成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5個千億級產業。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上海浦東企業服務中心窗口寫著:我們的追求——只說yes不說no。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從2008年試點數字城管城市以來,廈門城市管理在數字化平臺上實現“感知、服務、分析、指揮、監察”閉環。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南京老門東街區遵循“整體保護、有機更新,政府主導、慎用市場”的原則開展工作,恢復街巷肌理、修繕名人故居、復建特色古建築。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短短五年間,上海已成為全國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基地。

五城五問五策: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發力?

廈門軟件園內工作人員展示全球首個VR“K歌”系統。

每個城市各有發展高招,廈門成功打造“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和“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上海通過服務國家大戰略,成為了全國城市發展典範;南京求“新”復“古”打造創新名城、美麗古都;武漢通過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產業集群打造,走上覆興之道;長沙搶抓中部崛起戰略機遇,以“黑馬”姿態強勢崛起……

在上週肇慶市黨政代表團密集的學習考察行程中,五個城市在產業集聚、新業態發展、平臺建設、城市規劃管理、營商環境打造等方面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給肇慶市黨政代表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城學習考察歸來後,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肇慶如何樹牢搶抓機遇的意識,開闊謀劃發展的視野,激發對標先進的勇氣,對標一流、爭創一流,一張藍圖幹到底,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推動肇慶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研究本次考察的五座城市的發展脈絡,或許可以找到思路和答案。

南方日報記者 林洛峰 餘秋亮 馬喜生 施亮 攝影:通訊員 劉春林

產業發展之問

千億級產業如何崛起?

在上海臨港正嘉路旁,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一大片農田裡拔地而起,今年年底前,特斯拉model 3將在這裡下線;東行約5公里,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輛輛新能源汽車開下生產線;在金橋,通用汽車全球四大前瞻技術科研中心加緊開發新能源汽車相關電池技術……短短五年間,上海已成為全國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基地,在2016年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后,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向千億級產業邁進。

在南京江北新區,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展廳裡,一個個圓形的展示櫃排成兩排,展示了製造晶棒、生產晶圓、芯片封裝、電路設計、終端應用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全產業鏈。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0年,集聚集成電路產業人才1萬人,集成電路企業300家以上,集成電路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譽為武漢“光谷”,這裡孕育了6萬多家企業、41家上市公司,吸引50餘家“第二總部”落戶,目前已形成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5個千億級產業,正朝著萬億產業集群邁進。

在長沙經開區,三一重工、鐵建重工、山河智能等企業在去年紛紛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數據顯示,長沙經開區工程機械產業在2018年實現產值超1000億元,成功晉級千億產業集群。

記者跟隨肇慶市黨政代表團前往上海、南京、長沙、武漢等城市學習考察時發現,各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規劃正加快從藍圖變成現實,產業鏈條日趨完善。在此基礎上,部分城市更吹響了萬億級產業的進軍號角,搶佔發展制高點。

在肇慶,千億產業的“規模戰”同樣已經打響。2017年初,肇慶在原有優勢產業基礎上,提出深入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用5年時間打造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引進培育6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新增60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其中,三大千億產業集群發揮著龍頭的引領作用。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肇慶上述三大主導產業合計實現產值390.73億元,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達28.7%,佔比同比提高2.5%,顯示出龍頭產業的規模穩步壯大。但與先發地區或“衝刺撞線”千億級產業、或劍指萬億級產業相比,肇慶仍迫切需要以追趕者的姿態,加快打造千億產業集群,以新制度、新要素和新市場驅動,創造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品牌,催生一批新平臺、新企業和新人才。

如何加快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先行地區的普遍做法是前瞻性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引進和培育大項目,促使產業鏈建鏈、補鏈、強鏈,催生“創新裂變”。比如在南京江北新區,當地以2016年落戶的臺積電為“高峰”,形成集成電路產業“高原”:紫光存儲、安謀科技、新思科技等國內外龍頭和引領性企業紛至沓來,實現一個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零散走向集聚。

完善產業鏈方面,近年長沙主抓22條產業鏈,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總鏈長”,市四套班子領導任“鏈長”,設立產業鏈辦公室主任,向企業派駐科技特派員,抓好產業鏈建設。

在8月16日召開的肇慶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上,肇慶著重提到自身與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城市的產業差距,歸根到底在於缺乏“頂天立地”的龍頭企業,並提出堅持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產業強市主攻方向,聚焦抓龍頭、建集群、興產業,堅持不懈引進大項目、培育大企業、帶動大產業,加快形成龍頭引領、鏈條延伸、集群共進的良好局面。

在肇慶的三大千億產業集群佈局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峰”有望率先崛起。2017年,小鵬汽車智能網聯科技產業園落戶肇慶大旺產業轉移工業園,該產業園總投資達100億元,是小鵬汽車全球首個整車生產基地,計劃今年底試投產。根據規劃,該產業園一期項目可實現年產值200億元,並有望帶動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肇慶落戶。

新業態之問

肇慶新經濟發展空間在哪裡?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廈門展現出妖嬈的一面:或從鷺江道遠眺燈光閃爍的鼓浪嶼,或踏進有酒有故事的官任社區酒吧一條街,或邁進閩南大戲院欣賞一場歌舞話劇,或在大排檔來一份燒烤啤酒小龍蝦……作為2018中國旅遊影響力城市TOP10之一,廈門通過發力“夜經濟”,進一步挖掘日均10萬人次過夜客的消費力。

凌晨時分,在“不夜城”長沙,雙向六車道的解放西路依然車水馬龍,成為當地“夜經濟”的一個縮影。長沙被稱為“新一線”城市,也是2018中國旅遊影響力城市TOP10之一,近年當地夜間娛樂發展迅速,正在趕超一線城市。

在古都南京,夜間旅遊與“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相結合打造成為“金字招牌”。據統計,夫子廟步行街沿街商業、文旅設施和店鋪有近千家,街區內擁有時尚品牌300餘個,小吃餐飲店近200家,知名老字號店鋪19家以及10餘家文化主題酒店,去年該街區客流量已超5500萬人次。

正如美國經濟學家戴維·威爾所說:“一個地區夜晚的燈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近年來,夜間購物、餐飲、旅遊、娛樂、學習、影視、休閒等“夜經濟”形態量質齊升,成為拉動各地消費升級的新動能。而一個城市憑藉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務配套,又往往能從中搶抓先機。

回望肇慶,“一府一硯三名人,山湖城江七星城”是肇慶掘金“夜經濟”的優勢所在。當前,肇慶正加快新區建設,推進旅遊振興、府城復興,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城市,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這些探索,有望成為肇慶其他商業的重點“流量入口”,激活“夜經濟”。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認為,肇慶與杭州同是知名旅遊城市,雖然後者有省會城市的身份加持,但肇慶仍可以學習杭州實現經濟新繁榮的探索經驗。

與國內一線城市相比,杭州這座“新一線”城市走的是不同的發展路徑。近年來,杭州一方面以旅遊為主線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搶抓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崛起這一機遇,帶動第一、第二產業迅速發展。有人認為,正是互聯網、金融、科技與西湖的“流量”相輔相成,才讓杭州經濟生成了枝繁葉茂的新氛圍,並將杭州稱為“發力文化創新的深圳”。

從旅遊業一枝獨秀,到互聯網、金融、科技等新經濟崛起,杭州靠的是在“流量”二字上做文章。其中,旅遊業的流量主要依靠杭州的生態與人文底蘊拉動,互聯網、金融、科技等產業的流量則源於浙江活躍的民營經濟體系,這也是阿里巴巴之所以會在杭州誕生的一個關鍵原因。

憑藉多年來承接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目前肇慶已擁有堅實的製造業基礎。近年來,肇慶進一步打造肇慶新區等區域重大平臺,並在其中規劃創新與總部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科技產業園等產業載體,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等新業態因此有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據統計,目前,獨角獸牧場(肇慶)、啟迪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肇慶)、大灣區VR/AI產業創新中心、華育昌(肇慶)智能製造研究院等科研創新機構和項目已落戶肇慶新區,帶動肇慶的創新創業氛圍日漸濃厚。與此同時,肇慶積極藉助“廣深港澳孵化+肇慶加速落地”的創新協作模式,主動對接廣深港澳的創新資源,著力打造成為科創新高地。

從全國各地的城市發展經驗來看,產業集聚區從以產業升級驅動模式,向以城市運營驅動模式轉變,也能促進文創產業集聚發展。比如在長沙,後湖·科創文化產業園依山傍水而建,各類文創空間密集分佈其中;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則面向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徵集城市設計方案,目前該產業園吸引到540家企業落戶,去年園區文創企業產值超過350億元。

“肇慶夜談”尋五策

每考察完一個城市,肇慶市黨政代表團總會利用候機、候車時間,見縫插針開展考察夜談。別開生面的夜談現場,是代表團成員暢談學習收穫、交流心得體會的重要場合,展現出肇慶面對你追我趕的城市競合態勢,爭分奪秒找差距,尋良策的緊迫感。借鑑先進城市的好經驗,結合肇慶的實際情況,肇慶下一步發展又將如何“落子”?

產業發展之策▶▶

突出抓好主導產業,深挖龍頭企業“朋友圈”

看到南京有6個產業突破千億大關,肇慶市副市長唐小兵說,南京打造千億產業集群的經驗做法,為肇慶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啟示。

唐小兵說,接下來,肇慶要學習借鑑南京的經驗做法,首先做到產業深集聚。南京圍繞“4+4+1”主導產業,深耕細分出29個不同行業,達到產業集聚。相應地,肇慶要加快制定“366”工程“總綱領”背後的細分行業,在每個縣(市、區)突出抓好一兩個主導產業。

其次,肇慶要推動產業強匯聚。持之以恆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深挖其上下游“朋友圈”資源,抓到底幹到底。

再次,肇慶要促進產業實凝聚。在扶持政策、產業基金、人才引育等方面做實做透,研究產業內部流動的利益分配機制,凝聚產業發展合力。

“肇慶要打造三個千億產業集群,如何集約節約、精準高效利用好用地指標考驗肇慶智慧。”肇慶市自然資源局局長黃勇說,廈門多規合一走在全國前列,空間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值得學習。接下來,肇慶要通過規劃實現東南片區產業聯動、空間聯通,破解土地指標難題,把西江創新產業走廊做實。

平臺建設之策▶▶

以西江創新產業走廊提升科創能力

區域重大平臺是實現創新資源集聚的空間和載體。肇慶市工信局局長關鍵認為,肇慶要以肇慶高新區和新區為產業發展主戰場,不斷提升承載能力和科創水平,提前謀劃新興戰略產業。要精準出臺產業扶持政策,精準幫扶企業成長,特別是要加快出臺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鏈條落戶肇慶。

產業是平臺建設的基礎支撐。對此,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志認為,肇慶要大力推動實體經濟大發展,把穩龍頭企業、發展園中園經濟作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招,加大先進裝備製造業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數字經濟、生物製藥等新產業新業態。

近年來,高端人才對支撐經濟高速發展作用明顯,武漢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長沙近幾年人口淨流入達25萬人/年。楊志還建議,肇慶要向武漢、長沙等城市學習,大力推動高端人才大聚集,要實施萬名大學生來肇留肇創業就業計劃,強化人才支撐。

肇慶市科技局局長陳漢華則表示,接下來,肇慶將盡快出臺西江創新產業走廊發展規劃,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持之以恆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加快推動“三高二重一體”建設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新經濟之策▶▶

做好新經濟產業規劃,出臺產業扶持政策

“廈門、上海、南京都在佈局新經濟,肇慶也必須迎頭趕上。”肇慶市發改局局長袁海平表示,肇慶的當務之急是找準產業切入口,比如小鵬汽車和跨境電商。要提前做好新經濟產業規劃和佈局,有意識進行鍼對性招商引資,努力打造出廣闊的新經濟發展空間。

肇慶市委常委、肇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哲注意到,雖然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到2018年已達69.9%,但上海始終堅持抓實體經濟不放鬆,始終堅持引育優質實體經濟項目,先後引進大眾、通用、特斯拉等整車企業就是例證。

參觀完長沙的後湖·科創文化產業園和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後,肇慶市文廣旅體局局長黎沛榮說,接下來,肇慶要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藍圖,出臺文創產業扶持政策,豐富提升文創產品內容,提升附加值,吸引文創產業集聚。要打通文創產品產學研、金融、展覽和銷售通道,成立文創產品展示交易平臺,利用國內各類文創展會招商引資、推介肇慶。

針對各地加快佈局發展“夜經濟”,肇慶也提出把發展“夜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快制定相關政策,“點亮”夜生活,打造經濟增長新亮點。

城市發展之策▶▶

規劃先行,一張藍圖幹到底

肇慶市城管局局長冼以良結合肇慶創文談到,肇慶數字城管雖有框架,但仍未實現部門間信息的互通共享。接下來,要通過數字城管系統實現實時監管、智能監管,學習廈門“門前三包”創新舉措,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助力肇慶創文。

肇慶市住建局局長單洪輝認為,南京古城更新對肇慶府城保護與復興大有啟發。肇慶要堅持規劃先行,一張藍圖幹到底;堅持講好府城故事,深挖府城豐富的文化內涵;堅持快慢結合,對條件成熟的項目先行啟動建設;堅持以法護城,制定地方性法規保護府城。

肇慶市自然資源局局長黃勇表示,提升肇慶的城市品質,要堅持規劃先行,通過規劃定標準、定格局,對城市空間進行優化,明確建設標準,嚴格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同時加強城市管理,抓好碧道建設,實施好府城保護與復興,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新都市。

廈門城市更新和特色街區微改造給端州區委書記劉慶良留下深刻印象。他說,端州區打好“文創牌”的空間大、前途廣,將把巖前村、石牌村、江濱路舊船廠納入文創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打造新型旅遊街區、民宿集聚區和文創小鎮,大力發展夜間經濟。

營商環境之策▶▶

對標速度 集成服務

近年來,肇慶在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方面下足功夫。下一步如何做好?對此,肇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志說,下來肇慶要大力推動營商環境大提升,實現辦事部門集成、辦事事項集成、辦事流程集成,把行政服務中心打造成為溫馨的市民之家。

肇慶市政務數據局局長王詩軍表示,將對標對錶、問題導向,拿出比學趕超的勇氣,堅定方向、精準施策,推出跨越升級的實招,提高群眾辦事的可預期性,把行政服務中心打造成為展示營商環境的窗口。

德慶縣委書記陳元說,德慶要拿出勇爭一流的精神,進一步梳理完善營商環境政策,做到企業所需、政府所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德慶工業開始呈現出聚集的態勢,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封開縣委書記黃學武對各城市間營商環境大比拼感慨良多,表示封開縣要下功夫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引人才、留人才,對城市規劃進行頂層設計和具有前瞻性規劃,用“繡花”功夫保護封川古城,大力推進垃圾分類,打造美麗封開新形象。

平臺建設之問

肇慶如何以平臺建設參與灣區城市競合?

幾年前,急於尋求成果轉化的武漢大學教授楊代常來到武漢光谷生物城,在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裡,他得到了政府、企業、高校等多方協同支持,其全球首創的“稻米造血”生物技術獲得立項,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一片“產業公地”的雛形在武漢光谷顯現。在這樣一個區域,從科技研究能力到產業孵化能力、從生產製造能力到檢測服務能力等功能齊備,正是哈佛大學教授加里·皮薩諾等倡導的“產業公地”,以此定義生產能力、研發能力、產業運作能力等支撐產業發展的“能力網絡”“生態體系”。

正如武漢光谷為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打造公地,全國許多城市都在努力培育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土壤。其中,城市新區、國家級高新區等各種類型的創新集聚區,是各地打造產業公地的主要依託。

強大的製造能力是產業公地的基礎,許多創新活動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完成的。南京的集成電路產業、武漢的光電子信息產業,都是首先引進行業龍頭企業的製造環節,再逐漸推動研發創新領域發展。

不斷完善的協同創新體系與持續壯大的科技服務業,是產業公地的關鍵要素。比如在長沙,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已經引進了12家科研院所,聯合30多家企業開展了近千場測試業務,搶佔汽車無人駕駛的新產業風口;星沙區區塊鏈產業園通過引入全國唯一的區塊鏈安全技術檢測中心,該園吸引了28家企業落戶,逾100家企業意向進駐。

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供給,是產業公地的重要內涵。2010年,南京被國家工信部授予“中國軟件名城”,2013年,當地軟件產業突破千億大關,中國(南京)軟件谷成為舉足輕重的產業平臺。軟件谷有關負責人認為,南京有53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學生達83萬人,加上南京較低的生活成本,助力軟件谷構建起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生態系統。

對肇慶製造業來說,產業公地既熟悉又陌生。事實上,肇慶一直都在通過各種方式營造有利於產業增量提質的土壤、生態,已經打造了肇慶高新區等產業平臺,擁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武漢大學粵港澳環境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等一批公共研發機構。它們和眾多製造業企業一起,可以視為肇慶的產業公地。

不過放眼國內城市,從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到培育科技服務業,從加大產業人才供給力度到憑藉科技平臺吸引頂級科學家,它們在建設產業公地中的許多“大手筆”仍然值得肇慶借鑑。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趨勢下,肇慶要鞏固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就要呼喚更多、更強的產業公地,真正用“公地思維”對原有的產業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塑造肇慶製造業的新優勢。

肇慶的產業基礎正在夯實。作為肇慶的“產業引擎”,肇慶高新區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療食品等產業集群,其中近300家工業企業已投產。同時,一大批商貿物流、現代服務企業也相繼入園,豐富園區業態。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肇慶高新區新簽訂項目投資協議20宗,計劃投資總額達2.36億元。

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肇慶高新區支持大中型企業和上市公司普遍建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博士後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並與科研院所、高校等進行全方位對接。

園區日益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加上“1+N”人才發展系列政策釋放的“紅利”,吸引國內外院士24人、長江學者等國家級人才22人以柔性人才的方式落戶肇慶高新區。據統計,肇慶高新區人才總量已達4萬人。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認為,以蛇口工業區的設立為起點,國內產業園區在過去40年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進程,當前普遍進入創新發展階段。如何更好地承接創新資源,成為這些園區向創新園區轉型的關鍵。對於肇慶的產業平臺來說,當務之急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主動對接廣深港澳的創新資源,這樣的背景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融合”勢在必行。

品質城市之問

精細化管理、高品質發展的生態城市如何造就?

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風景秀美的環島公路、品質精緻的城市街區、精心佈置的城市綠化,在“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廈門,肇慶市黨政代表團看到了一步一景的城市風貌。

精雕細琢之下的南京老門東街區,文保單位、名人故居、老樹古井、文創商店、特色民宿鑲嵌其中,古城肌理重現,老城區煥發新活力,驚豔了來自國內外的遊客們。

在城市發展中,肇慶如何凸顯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城市規劃方面,肇慶怎樣既對標國際標準、又能堅守嶺南特色?在城市管理上,肇慶又如何“如繡花般精細”,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新都市?帶著這些問題,肇慶市黨政代表團向本次走訪的五座城市“問計求策”。

在廈門規劃展覽館裡,肇慶市黨政代表團從清康熙年代的廈門地圖,一路參觀到當下城市發展沙盤,廈門經歷一場場建設“接力賽”從而實現城市脫胎換骨的景象躍然眼前。

進入新時代後的廈門,啟動城市“多規合一”,統一佈局,一張藍圖幹到底。通過“多規合一”改革,廈門找出了國土、規劃之間12.4萬個差異圖斑,涉及306平方公里土地,最終整合騰出55平方公里用地指標。

“多規合一”讓城市更美麗。比如,廈門海滄區大屏山酒店項目用地,城規和土規都為建設用地,但項目用地與生態控制線存在矛盾,最後改為了山清水秀的大屏山公園。

連續五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的廈門,在“智慧城管平臺”的打造上,也給正處於創文關鍵期的肇慶帶來啟示。

“從2008年試點數字城管城市以來,廈門城市管理在數字化平臺上實現‘感知、服務、分析、指揮、監察’閉環,形成了管理先行、執法跟進、社會監督、齊抓共管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廈門市相關負責人說。

這也讓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上了一個臺階。如針對“門前三包”這一城市管理難題,廈門給每家店鋪門上都貼了一個二維碼,市民掃碼就可以獲取店鋪信息和進行投訴。而針對工地揚塵,廈門在工地安裝粉塵、噪音等傳感器,超標即預警,信息隨即發送給工程負責人,15分鐘後不及時整改,執法人員上門“貼罰單”。

視線來到“六朝古都”南京,其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千年名郡肇慶同樣擁有保存完整的宋城牆,正提出“府城復興”的城市發展戰略。那南京有哪些經驗值得肇慶借鑑?

位於明城牆中華門東側的老門東街區,是南京歷史文化街區的代表。保護和復興伊始,老門東遵循“整體保護、有機更新,政府主導、慎用市場”的原則開展工作,恢復街巷肌理、修繕名人故居、復建特色古建築。

隨後,這裡才開始了“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文化創意基地、凸顯歷史文化內涵、實現功能定位轉換”開發,引進一系列高品質文創機構,全面提升遊覽環境和服務水平。老城區也逐步煥發新活力,2013年開放以來,接待遊客超過2500萬人次。

“保護為先,開發為後”;規劃先行,樹立“微改造”理念;深挖文化內涵,講好故事……南京古城復興為肇慶如何守住“根”和“魂”,審慎推動府城復興戰略提供了不少成功經驗。

馬不停蹄,考察團來到武漢。武漢是一座被水環抱的城市,享有“江城”“百湖之市”美譽。肇慶依山環湖擁江,“山湖城江七星城”城市格局得天獨厚。兩座城市在提升城市品質的思路不謀而合:高規格高起點大投入激活山湖城江自然稟賦資源,通過舉辦大型賽事促進城市建設。

在武漢青山區長江大堤內,一個長達7.5公里、景觀亮麗、功能多樣的江灘公園令肇慶市黨政代表團成員驚歎不已。

走過緩坡式生態堤防,面前是20米寬的臨江綠地,綠色植物和蘆葦緩緩入江,打破了堤防人水相離的傳統,營造出舒適美麗的親水空間。

全長101.98公里的東湖綠道織成一張環抱大東湖的綠網,串起城湖相融、山水相依、人景相生的生態景觀,是國內首條城區內5A景區綠道。

生態是肇慶最大的優勢。當前,肇慶正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美生態綠洲。武漢高品質規劃激活自然稟賦資源,描繪人與生態和諧共生畫卷的經驗,值得肇慶借鑑學習。

營商環境之問

如何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在上海浦東新區行政服務中心,“一網通辦”窗口前擺放的一張名為“窗口無否決權”的牌子,一面寫著“我們的追求——只說Yes不說No!”,另一面詳細闡釋:對不屬於本部門事項的,不設路障設路標;對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不打回票打清單;對法律法規不明確的,不給否決給路徑。

一個小小的牌子,是上海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也給前來考察的肇慶市黨政代表團帶來很大觸動。對於先進城市的經驗做法,肇慶市黨政代表團在本次學習考察中虛心“取經”,認真學習,以謀求更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新高地。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浦東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建立起“一窗受理、分類審批、一口發證”的綜合審批服務模式,以前需要在99個窗口分別辦理的16個審批部門、129個審批事項,現在在每個綜合窗口都能辦理。此外,還有327項涉企事項可以“一網通辦”,52.9%能夠不見面審批,47.1%只需跑一次。

“在浦東,政府就是要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該行政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此,浦東新區行政服務中心規定:前臺圍繞企業轉,後臺圍繞前臺轉,中心圍繞服務轉。

“流程順不順、效率高不高、服務好不好、手續繁不繁?”行政服務中心以群眾滿不滿意為導向,專門設立“找茬”窗口,請辦事群眾來找茬,為改進服務提意見。

對於市民,該行政服務中心還承諾:大廳等候時間平均不超過半小時,3分鐘出結果;涉企審批事項100%全程網辦,100%容缺受理;開辦企業1天批准,當天領取。

交通區位不如服務到位,政策優惠不如政務優質,硬環境不如軟環境。當前,肇慶提出大力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以服務大提升促進營商環境大改善。如何讓服務效能做“加法”,行政審批做“減法”?肇慶已進行不少探索。

為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項目加快落地、加快建設,肇慶在全省率先推出“雙容雙承諾”制度,在守住環保底線、用地紅線的基礎上,通過實行項目“寬進嚴管”,變投資項目“先批後建”為“先建後驗”,從而實現投資項目“直接落地”。截至今年7月底,肇慶全市共有71個產業投資項目提出申請,其中59個項目已破土動工,動工率達83.1%。

去年開始,肇慶以“數字政府”改革為抓手,企業開辦時間實現7天、3天、1天“三級跳”。“粵省事·肇慶行”小程序上線民生服務事項486項,零跑動事項415項,目前處理業務量接近400萬。

上週,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上線的肇商通·肇慶市萬企訴求服務平臺,也是肇慶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有力舉措,可為全市22萬家市場主體提供訴求反映、政策諮詢、難題疏解等全方位、一站式精準服務。

不過,對標上海等全國營商環境高地,肇慶市黨政代表團成員深刻認識到,肇慶的營商環境還有很多功課要補。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讓市民和企業辦事花更少的時間、跑更少的路、交更少的材料、找更少的部門,貿易投資更便利、行政效率更高、服務管理更規範、法治體系更完善?這都是“五城”學習考察歸來後,肇慶需要優化解決的問題。

記者瞭解到,肇慶正謀劃出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若干措施,改革目標要求就高不就低,進一步推動營商環境提擋加速。特別是在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方面尋求新突破,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無數例子證明,哪裡營商環境好,哪裡的發展就會動力活力十足,企業、項目、人才就願意在哪裡尋求發展。”林江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當中,肇慶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改革力度,推動更有含金量的政策,並不折不扣地做好執行,以此持續吸引優質資本和其他城市的產業外溢流向肇慶,建立肇慶參與灣區競合的新優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