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

撰文/日堯居

“後周”這個由柴榮辛辛苦苦用性命換來的王朝,柴榮在位短短五年,東奔西跑力求郭威交給自己的囑託,完成統一大業,經歷過五次親征,不能不說這個王朝是柴榮是忠心耿耿的,最終由於他在多次的戰爭中,身體的透支,抵抗不住病痛的折磨,即使他無論怎樣留戀戰場,想完成霸業,也無回天之力,無奈回到開封養病,可這一去,卻一命嗚呼。

顯德六年(959)年,在一片哀嚎中,周世宗柴榮留下了孤兒寡母和後周帝國這個爛攤子,撒手西去。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後周的皇權陷入了文臣武將的爾虞我詐互相爭奪之中,趙匡胤的上位更是各種條件的具備而滿足了他帝王的野心。

"

撰文/日堯居

“後周”這個由柴榮辛辛苦苦用性命換來的王朝,柴榮在位短短五年,東奔西跑力求郭威交給自己的囑託,完成統一大業,經歷過五次親征,不能不說這個王朝是柴榮是忠心耿耿的,最終由於他在多次的戰爭中,身體的透支,抵抗不住病痛的折磨,即使他無論怎樣留戀戰場,想完成霸業,也無回天之力,無奈回到開封養病,可這一去,卻一命嗚呼。

顯德六年(959)年,在一片哀嚎中,周世宗柴榮留下了孤兒寡母和後周帝國這個爛攤子,撒手西去。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後周的皇權陷入了文臣武將的爾虞我詐互相爭奪之中,趙匡胤的上位更是各種條件的具備而滿足了他帝王的野心。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周世宗柴榮

條件一、後周柴榮的駕崩,趙匡胤得到重用

這時候朝中文臣武將,大多是來自於前朝,即使在年輕氣盛的柴榮手裡都頗有些不服,何況現在主宰命運的是柴宗訓這個小孩子。

對於朝中有可能發生的這些現象,柴榮在駕崩前不是沒想到,也採取了一定措施,所以在臨終前他想到了為防止後周大權旁落,早早就加封太子柴宗訓為樑王,併兼領左衛上將軍,首先把重要的兵權交到自己兒子手上。

又把前任皇后的妹妹,(大將符諺卿的女兒)冊立為皇后,目的就是希望冊立的這位皇后,和她的父親,輔佐和保護自己年幼的兒子柴宗訓。

另外還有三位他認為信得過的大臣,範質、王溥、魏仁浦,作為他百年以後的輔政大臣,同時將一部分看似不穩定的大臣予以免職,重要的是免掉了都點檢張永德,晉封他信得過的年輕有為的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

撰文/日堯居

“後周”這個由柴榮辛辛苦苦用性命換來的王朝,柴榮在位短短五年,東奔西跑力求郭威交給自己的囑託,完成統一大業,經歷過五次親征,不能不說這個王朝是柴榮是忠心耿耿的,最終由於他在多次的戰爭中,身體的透支,抵抗不住病痛的折磨,即使他無論怎樣留戀戰場,想完成霸業,也無回天之力,無奈回到開封養病,可這一去,卻一命嗚呼。

顯德六年(959)年,在一片哀嚎中,周世宗柴榮留下了孤兒寡母和後周帝國這個爛攤子,撒手西去。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後周的皇權陷入了文臣武將的爾虞我詐互相爭奪之中,趙匡胤的上位更是各種條件的具備而滿足了他帝王的野心。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周世宗柴榮

條件一、後周柴榮的駕崩,趙匡胤得到重用

這時候朝中文臣武將,大多是來自於前朝,即使在年輕氣盛的柴榮手裡都頗有些不服,何況現在主宰命運的是柴宗訓這個小孩子。

對於朝中有可能發生的這些現象,柴榮在駕崩前不是沒想到,也採取了一定措施,所以在臨終前他想到了為防止後周大權旁落,早早就加封太子柴宗訓為樑王,併兼領左衛上將軍,首先把重要的兵權交到自己兒子手上。

又把前任皇后的妹妹,(大將符諺卿的女兒)冊立為皇后,目的就是希望冊立的這位皇后,和她的父親,輔佐和保護自己年幼的兒子柴宗訓。

另外還有三位他認為信得過的大臣,範質、王溥、魏仁浦,作為他百年以後的輔政大臣,同時將一部分看似不穩定的大臣予以免職,重要的是免掉了都點檢張永德,晉封他信得過的年輕有為的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柴宗訓

條件二、小皇帝無法駕馭文臣武將,致使朝綱混亂

柴榮死後,除了託孤的三位大臣,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最有實權,因為他屬於帝王的禁衛軍統領,趙匡胤就相當於帝王親兵的統帥,肩上擔負著禁衛皇宮的重任和京城的安全,這就是柴榮的一個手段,利用趙匡胤擔任這一職務,而鉗制著真正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

在這一期間,朝廷中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逐漸惡化,你爭我斗的局面越演越烈,在公元(959)年即將過去的時候,雖然表面看來,小皇帝柴宗訓登上皇帝位置,接受群臣朝賀,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朝賀當中,背後卻隱藏著各種鬼胎,大有一種一觸即發之勢。

表面上看,北漢和契丹趁著新皇登基,且有年幼無知,朝廷上下還未穩定之際,聯手大舉向後周進犯。可是主宰後周命運的卻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如何做出決定,一個小孩子哪有主意?

此刻的朝堂之上必然引起一片混亂,因為朝臣之間的矛盾,所以眾口不一,由誰來抵禦這個外犯之敵,卻成了難題。

"

撰文/日堯居

“後周”這個由柴榮辛辛苦苦用性命換來的王朝,柴榮在位短短五年,東奔西跑力求郭威交給自己的囑託,完成統一大業,經歷過五次親征,不能不說這個王朝是柴榮是忠心耿耿的,最終由於他在多次的戰爭中,身體的透支,抵抗不住病痛的折磨,即使他無論怎樣留戀戰場,想完成霸業,也無回天之力,無奈回到開封養病,可這一去,卻一命嗚呼。

顯德六年(959)年,在一片哀嚎中,周世宗柴榮留下了孤兒寡母和後周帝國這個爛攤子,撒手西去。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後周的皇權陷入了文臣武將的爾虞我詐互相爭奪之中,趙匡胤的上位更是各種條件的具備而滿足了他帝王的野心。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周世宗柴榮

條件一、後周柴榮的駕崩,趙匡胤得到重用

這時候朝中文臣武將,大多是來自於前朝,即使在年輕氣盛的柴榮手裡都頗有些不服,何況現在主宰命運的是柴宗訓這個小孩子。

對於朝中有可能發生的這些現象,柴榮在駕崩前不是沒想到,也採取了一定措施,所以在臨終前他想到了為防止後周大權旁落,早早就加封太子柴宗訓為樑王,併兼領左衛上將軍,首先把重要的兵權交到自己兒子手上。

又把前任皇后的妹妹,(大將符諺卿的女兒)冊立為皇后,目的就是希望冊立的這位皇后,和她的父親,輔佐和保護自己年幼的兒子柴宗訓。

另外還有三位他認為信得過的大臣,範質、王溥、魏仁浦,作為他百年以後的輔政大臣,同時將一部分看似不穩定的大臣予以免職,重要的是免掉了都點檢張永德,晉封他信得過的年輕有為的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柴宗訓

條件二、小皇帝無法駕馭文臣武將,致使朝綱混亂

柴榮死後,除了託孤的三位大臣,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最有實權,因為他屬於帝王的禁衛軍統領,趙匡胤就相當於帝王親兵的統帥,肩上擔負著禁衛皇宮的重任和京城的安全,這就是柴榮的一個手段,利用趙匡胤擔任這一職務,而鉗制著真正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

在這一期間,朝廷中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逐漸惡化,你爭我斗的局面越演越烈,在公元(959)年即將過去的時候,雖然表面看來,小皇帝柴宗訓登上皇帝位置,接受群臣朝賀,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朝賀當中,背後卻隱藏著各種鬼胎,大有一種一觸即發之勢。

表面上看,北漢和契丹趁著新皇登基,且有年幼無知,朝廷上下還未穩定之際,聯手大舉向後周進犯。可是主宰後周命運的卻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如何做出決定,一個小孩子哪有主意?

此刻的朝堂之上必然引起一片混亂,因為朝臣之間的矛盾,所以眾口不一,由誰來抵禦這個外犯之敵,卻成了難題。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韓通

條件三、帶兵出京,趙匡胤的機會來了

此時的後周王朝,能夠帶兵打仗的只有兩人,那就是韓通和趙匡胤。可是為了京城的安全,而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是萬萬離不開京城的。所以只能由禁軍的統帥、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親帥大軍出戰北伐。

這個慌亂中的“決定”就是趙匡胤的機會。

趙匡胤的高明之處在於,這次帶兵北伐,大部分的手下將領和士兵都來自於韓通昔日的部下,而留下來跟著韓通守衛京師的大部卻是趙匡胤手裡的兵,這就給後來的裡應外合創造了條件。

那麼自己帶的這些兵雖然是韓通的手下,趙匡胤卻用自己親信副點檢慕容延釗、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等人,這樣帶出的兵馬就都控制在了趙匡胤自己人的手中,說明趙匡胤在出城前就有謀反的打算。

事實證明,那些留在京城交給韓通帶領的那些自己的兵,確實成為了日後起兵的內應。

"

撰文/日堯居

“後周”這個由柴榮辛辛苦苦用性命換來的王朝,柴榮在位短短五年,東奔西跑力求郭威交給自己的囑託,完成統一大業,經歷過五次親征,不能不說這個王朝是柴榮是忠心耿耿的,最終由於他在多次的戰爭中,身體的透支,抵抗不住病痛的折磨,即使他無論怎樣留戀戰場,想完成霸業,也無回天之力,無奈回到開封養病,可這一去,卻一命嗚呼。

顯德六年(959)年,在一片哀嚎中,周世宗柴榮留下了孤兒寡母和後周帝國這個爛攤子,撒手西去。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後周的皇權陷入了文臣武將的爾虞我詐互相爭奪之中,趙匡胤的上位更是各種條件的具備而滿足了他帝王的野心。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周世宗柴榮

條件一、後周柴榮的駕崩,趙匡胤得到重用

這時候朝中文臣武將,大多是來自於前朝,即使在年輕氣盛的柴榮手裡都頗有些不服,何況現在主宰命運的是柴宗訓這個小孩子。

對於朝中有可能發生的這些現象,柴榮在駕崩前不是沒想到,也採取了一定措施,所以在臨終前他想到了為防止後周大權旁落,早早就加封太子柴宗訓為樑王,併兼領左衛上將軍,首先把重要的兵權交到自己兒子手上。

又把前任皇后的妹妹,(大將符諺卿的女兒)冊立為皇后,目的就是希望冊立的這位皇后,和她的父親,輔佐和保護自己年幼的兒子柴宗訓。

另外還有三位他認為信得過的大臣,範質、王溥、魏仁浦,作為他百年以後的輔政大臣,同時將一部分看似不穩定的大臣予以免職,重要的是免掉了都點檢張永德,晉封他信得過的年輕有為的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柴宗訓

條件二、小皇帝無法駕馭文臣武將,致使朝綱混亂

柴榮死後,除了託孤的三位大臣,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最有實權,因為他屬於帝王的禁衛軍統領,趙匡胤就相當於帝王親兵的統帥,肩上擔負著禁衛皇宮的重任和京城的安全,這就是柴榮的一個手段,利用趙匡胤擔任這一職務,而鉗制著真正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

在這一期間,朝廷中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逐漸惡化,你爭我斗的局面越演越烈,在公元(959)年即將過去的時候,雖然表面看來,小皇帝柴宗訓登上皇帝位置,接受群臣朝賀,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朝賀當中,背後卻隱藏著各種鬼胎,大有一種一觸即發之勢。

表面上看,北漢和契丹趁著新皇登基,且有年幼無知,朝廷上下還未穩定之際,聯手大舉向後周進犯。可是主宰後周命運的卻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如何做出決定,一個小孩子哪有主意?

此刻的朝堂之上必然引起一片混亂,因為朝臣之間的矛盾,所以眾口不一,由誰來抵禦這個外犯之敵,卻成了難題。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韓通

條件三、帶兵出京,趙匡胤的機會來了

此時的後周王朝,能夠帶兵打仗的只有兩人,那就是韓通和趙匡胤。可是為了京城的安全,而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是萬萬離不開京城的。所以只能由禁軍的統帥、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親帥大軍出戰北伐。

這個慌亂中的“決定”就是趙匡胤的機會。

趙匡胤的高明之處在於,這次帶兵北伐,大部分的手下將領和士兵都來自於韓通昔日的部下,而留下來跟著韓通守衛京師的大部卻是趙匡胤手裡的兵,這就給後來的裡應外合創造了條件。

那麼自己帶的這些兵雖然是韓通的手下,趙匡胤卻用自己親信副點檢慕容延釗、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等人,這樣帶出的兵馬就都控制在了趙匡胤自己人的手中,說明趙匡胤在出城前就有謀反的打算。

事實證明,那些留在京城交給韓通帶領的那些自己的兵,確實成為了日後起兵的內應。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殿前司

條件四、一塊三寸木牌子的謠言,是陳橋兵變的前奏

小皇帝柴宗訓本就年幼無知,又登基不久就與鄰國開戰,無疑給後周這個國家,特別是京城開封府的平民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恐慌,最為可怕的是,朝廷上下陷為混亂,可此刻又出現了一種謠言,這個謠言來自於一塊三寸的小木牌子,這個木牌子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這個謠言的出現,對在外帶兵出戰的趙匡胤十分不利。

因為此刻,趙匡胤的職務就是殿前都點檢,這是否會給小皇帝或者朝中的大臣們帶來存疑,尤其是,手握大權的宰相範質和在京城手握重兵的大將韓通,如果聽到這個謠言,會有什麼動作?

想到這些,趙匡胤感到如果形勢有所變化,不但大事不成,恐怕家庭老小的性命難保。關於這個謠言,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前,在民間就曾經出現過“點檢做天子”這樣的小木牌,甚至還曾經流行過“出軍之日,當立點檢做天子”的讖言。

那時候的人們比較迷信,周世宗柴榮更是如此,此刻他想起了時任做點檢職務的張永德,可這張永德是自己的姐夫,並且他沒有什麼野心。可是周世宗柴榮卻害怕出現後晉取代後唐的局面,所以周世宗柴榮便把擔任點檢這個職務的姐夫張永德撤職。

曾經前朝發生的事件不遠,歷歷在目。這讓趙匡胤不能不想到前車之鑑,因為現在的形式和那時候如出一轍,這個謠言的含義,人人都明白:無論哪位手握重兵的大將北上,擔任都點檢一職既是未來的天子,趙匡胤意識到,形勢逼人。

"

撰文/日堯居

“後周”這個由柴榮辛辛苦苦用性命換來的王朝,柴榮在位短短五年,東奔西跑力求郭威交給自己的囑託,完成統一大業,經歷過五次親征,不能不說這個王朝是柴榮是忠心耿耿的,最終由於他在多次的戰爭中,身體的透支,抵抗不住病痛的折磨,即使他無論怎樣留戀戰場,想完成霸業,也無回天之力,無奈回到開封養病,可這一去,卻一命嗚呼。

顯德六年(959)年,在一片哀嚎中,周世宗柴榮留下了孤兒寡母和後周帝國這個爛攤子,撒手西去。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後周的皇權陷入了文臣武將的爾虞我詐互相爭奪之中,趙匡胤的上位更是各種條件的具備而滿足了他帝王的野心。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周世宗柴榮

條件一、後周柴榮的駕崩,趙匡胤得到重用

這時候朝中文臣武將,大多是來自於前朝,即使在年輕氣盛的柴榮手裡都頗有些不服,何況現在主宰命運的是柴宗訓這個小孩子。

對於朝中有可能發生的這些現象,柴榮在駕崩前不是沒想到,也採取了一定措施,所以在臨終前他想到了為防止後周大權旁落,早早就加封太子柴宗訓為樑王,併兼領左衛上將軍,首先把重要的兵權交到自己兒子手上。

又把前任皇后的妹妹,(大將符諺卿的女兒)冊立為皇后,目的就是希望冊立的這位皇后,和她的父親,輔佐和保護自己年幼的兒子柴宗訓。

另外還有三位他認為信得過的大臣,範質、王溥、魏仁浦,作為他百年以後的輔政大臣,同時將一部分看似不穩定的大臣予以免職,重要的是免掉了都點檢張永德,晉封他信得過的年輕有為的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柴宗訓

條件二、小皇帝無法駕馭文臣武將,致使朝綱混亂

柴榮死後,除了託孤的三位大臣,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最有實權,因為他屬於帝王的禁衛軍統領,趙匡胤就相當於帝王親兵的統帥,肩上擔負著禁衛皇宮的重任和京城的安全,這就是柴榮的一個手段,利用趙匡胤擔任這一職務,而鉗制著真正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

在這一期間,朝廷中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逐漸惡化,你爭我斗的局面越演越烈,在公元(959)年即將過去的時候,雖然表面看來,小皇帝柴宗訓登上皇帝位置,接受群臣朝賀,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朝賀當中,背後卻隱藏著各種鬼胎,大有一種一觸即發之勢。

表面上看,北漢和契丹趁著新皇登基,且有年幼無知,朝廷上下還未穩定之際,聯手大舉向後周進犯。可是主宰後周命運的卻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如何做出決定,一個小孩子哪有主意?

此刻的朝堂之上必然引起一片混亂,因為朝臣之間的矛盾,所以眾口不一,由誰來抵禦這個外犯之敵,卻成了難題。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韓通

條件三、帶兵出京,趙匡胤的機會來了

此時的後周王朝,能夠帶兵打仗的只有兩人,那就是韓通和趙匡胤。可是為了京城的安全,而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是萬萬離不開京城的。所以只能由禁軍的統帥、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親帥大軍出戰北伐。

這個慌亂中的“決定”就是趙匡胤的機會。

趙匡胤的高明之處在於,這次帶兵北伐,大部分的手下將領和士兵都來自於韓通昔日的部下,而留下來跟著韓通守衛京師的大部卻是趙匡胤手裡的兵,這就給後來的裡應外合創造了條件。

那麼自己帶的這些兵雖然是韓通的手下,趙匡胤卻用自己親信副點檢慕容延釗、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等人,這樣帶出的兵馬就都控制在了趙匡胤自己人的手中,說明趙匡胤在出城前就有謀反的打算。

事實證明,那些留在京城交給韓通帶領的那些自己的兵,確實成為了日後起兵的內應。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殿前司

條件四、一塊三寸木牌子的謠言,是陳橋兵變的前奏

小皇帝柴宗訓本就年幼無知,又登基不久就與鄰國開戰,無疑給後周這個國家,特別是京城開封府的平民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恐慌,最為可怕的是,朝廷上下陷為混亂,可此刻又出現了一種謠言,這個謠言來自於一塊三寸的小木牌子,這個木牌子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這個謠言的出現,對在外帶兵出戰的趙匡胤十分不利。

因為此刻,趙匡胤的職務就是殿前都點檢,這是否會給小皇帝或者朝中的大臣們帶來存疑,尤其是,手握大權的宰相範質和在京城手握重兵的大將韓通,如果聽到這個謠言,會有什麼動作?

想到這些,趙匡胤感到如果形勢有所變化,不但大事不成,恐怕家庭老小的性命難保。關於這個謠言,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前,在民間就曾經出現過“點檢做天子”這樣的小木牌,甚至還曾經流行過“出軍之日,當立點檢做天子”的讖言。

那時候的人們比較迷信,周世宗柴榮更是如此,此刻他想起了時任做點檢職務的張永德,可這張永德是自己的姐夫,並且他沒有什麼野心。可是周世宗柴榮卻害怕出現後晉取代後唐的局面,所以周世宗柴榮便把擔任點檢這個職務的姐夫張永德撤職。

曾經前朝發生的事件不遠,歷歷在目。這讓趙匡胤不能不想到前車之鑑,因為現在的形式和那時候如出一轍,這個謠言的含義,人人都明白:無論哪位手握重兵的大將北上,擔任都點檢一職既是未來的天子,趙匡胤意識到,形勢逼人。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趙匡胤

條件五、妹妹的話讓趙匡胤堅定信心

歷史資料記載,此時心生恐懼的趙匡胤,分析形勢後,心中飄忽不定,回到家中趙匡胤自言自語到:“外間洶洶若此,將奈何?”聞聽哥哥如此之言,趙匡胤的妹妹,拿著擀麵杖從廚房走出來,史書是這樣描寫的“面如鐵色,引擀麵杖逐太祖,計之”。妹妹正色的對著哥哥趙匡胤說:“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來家內恐怖婦女為何耶!”

趙匡胤聽了妹妹如此說,急忙轉身離家而去。這就說明趙匡胤在聽了上述的謠言之後,對形式進行了評估,畢竟自己乾的事,搞不好要禍滅九族,所以在百思不得其解中舉棋不定。

正是由於妹妹以上的一句話,讓趙匡胤想到了,事情到了如此地步,幹下去有可能帶來榮華富貴,不幹就是死路一條,是妹妹這一句話給自己堅定了信心。

於是趙匡胤自己想到了,應該立刻按步驟大膽的去實施,面對這樣的情況,要走的第一步就是先發制人,主動出擊,否則就有被別人控制的可能。

"

撰文/日堯居

“後周”這個由柴榮辛辛苦苦用性命換來的王朝,柴榮在位短短五年,東奔西跑力求郭威交給自己的囑託,完成統一大業,經歷過五次親征,不能不說這個王朝是柴榮是忠心耿耿的,最終由於他在多次的戰爭中,身體的透支,抵抗不住病痛的折磨,即使他無論怎樣留戀戰場,想完成霸業,也無回天之力,無奈回到開封養病,可這一去,卻一命嗚呼。

顯德六年(959)年,在一片哀嚎中,周世宗柴榮留下了孤兒寡母和後周帝國這個爛攤子,撒手西去。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後周的皇權陷入了文臣武將的爾虞我詐互相爭奪之中,趙匡胤的上位更是各種條件的具備而滿足了他帝王的野心。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周世宗柴榮

條件一、後周柴榮的駕崩,趙匡胤得到重用

這時候朝中文臣武將,大多是來自於前朝,即使在年輕氣盛的柴榮手裡都頗有些不服,何況現在主宰命運的是柴宗訓這個小孩子。

對於朝中有可能發生的這些現象,柴榮在駕崩前不是沒想到,也採取了一定措施,所以在臨終前他想到了為防止後周大權旁落,早早就加封太子柴宗訓為樑王,併兼領左衛上將軍,首先把重要的兵權交到自己兒子手上。

又把前任皇后的妹妹,(大將符諺卿的女兒)冊立為皇后,目的就是希望冊立的這位皇后,和她的父親,輔佐和保護自己年幼的兒子柴宗訓。

另外還有三位他認為信得過的大臣,範質、王溥、魏仁浦,作為他百年以後的輔政大臣,同時將一部分看似不穩定的大臣予以免職,重要的是免掉了都點檢張永德,晉封他信得過的年輕有為的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柴宗訓

條件二、小皇帝無法駕馭文臣武將,致使朝綱混亂

柴榮死後,除了託孤的三位大臣,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最有實權,因為他屬於帝王的禁衛軍統領,趙匡胤就相當於帝王親兵的統帥,肩上擔負著禁衛皇宮的重任和京城的安全,這就是柴榮的一個手段,利用趙匡胤擔任這一職務,而鉗制著真正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

在這一期間,朝廷中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逐漸惡化,你爭我斗的局面越演越烈,在公元(959)年即將過去的時候,雖然表面看來,小皇帝柴宗訓登上皇帝位置,接受群臣朝賀,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朝賀當中,背後卻隱藏著各種鬼胎,大有一種一觸即發之勢。

表面上看,北漢和契丹趁著新皇登基,且有年幼無知,朝廷上下還未穩定之際,聯手大舉向後周進犯。可是主宰後周命運的卻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如何做出決定,一個小孩子哪有主意?

此刻的朝堂之上必然引起一片混亂,因為朝臣之間的矛盾,所以眾口不一,由誰來抵禦這個外犯之敵,卻成了難題。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韓通

條件三、帶兵出京,趙匡胤的機會來了

此時的後周王朝,能夠帶兵打仗的只有兩人,那就是韓通和趙匡胤。可是為了京城的安全,而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是萬萬離不開京城的。所以只能由禁軍的統帥、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親帥大軍出戰北伐。

這個慌亂中的“決定”就是趙匡胤的機會。

趙匡胤的高明之處在於,這次帶兵北伐,大部分的手下將領和士兵都來自於韓通昔日的部下,而留下來跟著韓通守衛京師的大部卻是趙匡胤手裡的兵,這就給後來的裡應外合創造了條件。

那麼自己帶的這些兵雖然是韓通的手下,趙匡胤卻用自己親信副點檢慕容延釗、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等人,這樣帶出的兵馬就都控制在了趙匡胤自己人的手中,說明趙匡胤在出城前就有謀反的打算。

事實證明,那些留在京城交給韓通帶領的那些自己的兵,確實成為了日後起兵的內應。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殿前司

條件四、一塊三寸木牌子的謠言,是陳橋兵變的前奏

小皇帝柴宗訓本就年幼無知,又登基不久就與鄰國開戰,無疑給後周這個國家,特別是京城開封府的平民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恐慌,最為可怕的是,朝廷上下陷為混亂,可此刻又出現了一種謠言,這個謠言來自於一塊三寸的小木牌子,這個木牌子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這個謠言的出現,對在外帶兵出戰的趙匡胤十分不利。

因為此刻,趙匡胤的職務就是殿前都點檢,這是否會給小皇帝或者朝中的大臣們帶來存疑,尤其是,手握大權的宰相範質和在京城手握重兵的大將韓通,如果聽到這個謠言,會有什麼動作?

想到這些,趙匡胤感到如果形勢有所變化,不但大事不成,恐怕家庭老小的性命難保。關於這個謠言,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前,在民間就曾經出現過“點檢做天子”這樣的小木牌,甚至還曾經流行過“出軍之日,當立點檢做天子”的讖言。

那時候的人們比較迷信,周世宗柴榮更是如此,此刻他想起了時任做點檢職務的張永德,可這張永德是自己的姐夫,並且他沒有什麼野心。可是周世宗柴榮卻害怕出現後晉取代後唐的局面,所以周世宗柴榮便把擔任點檢這個職務的姐夫張永德撤職。

曾經前朝發生的事件不遠,歷歷在目。這讓趙匡胤不能不想到前車之鑑,因為現在的形式和那時候如出一轍,這個謠言的含義,人人都明白:無論哪位手握重兵的大將北上,擔任都點檢一職既是未來的天子,趙匡胤意識到,形勢逼人。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趙匡胤

條件五、妹妹的話讓趙匡胤堅定信心

歷史資料記載,此時心生恐懼的趙匡胤,分析形勢後,心中飄忽不定,回到家中趙匡胤自言自語到:“外間洶洶若此,將奈何?”聞聽哥哥如此之言,趙匡胤的妹妹,拿著擀麵杖從廚房走出來,史書是這樣描寫的“面如鐵色,引擀麵杖逐太祖,計之”。妹妹正色的對著哥哥趙匡胤說:“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來家內恐怖婦女為何耶!”

趙匡胤聽了妹妹如此說,急忙轉身離家而去。這就說明趙匡胤在聽了上述的謠言之後,對形式進行了評估,畢竟自己乾的事,搞不好要禍滅九族,所以在百思不得其解中舉棋不定。

正是由於妹妹以上的一句話,讓趙匡胤想到了,事情到了如此地步,幹下去有可能帶來榮華富貴,不幹就是死路一條,是妹妹這一句話給自己堅定了信心。

於是趙匡胤自己想到了,應該立刻按步驟大膽的去實施,面對這樣的情況,要走的第一步就是先發制人,主動出擊,否則就有被別人控制的可能。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條件六、趙匡胤躲過了最後的生死一劫

不論哪個人想幹成一件大事,運氣和智慧並存,這裡要說的就是,趙匡胤在實施他的機會當中,躲過了生死劫,趙匡胤想到的是自己要想反叛,就目前形式,首先就要穩住在京城手握兵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於是他冒死來到韓通家中拜訪。

見趙匡胤到來,韓通的兒子主張父親韓通趁此機會殺掉趙匡胤以絕後患,此刻的趙匡胤命懸一線,就算他武藝再高強,畢竟是隻身來到龍潭虎穴,可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韓通為了顧全大局,竟然放走了趙匡胤。

因為韓通此刻已經忘了柴榮的臨終託付,這一放,把後周的江山社稷徹底斷送,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性命也就此交代了出去。

趙匡胤從韓通的府上平安的走了出去,這就給“陳橋兵變”創造了條件。放虎歸山,這是韓通自己鑄成的大錯,可是,卻讓參與改朝換代的人,和希望天下太平無事的人感到了改朝換代即將到來。

"

撰文/日堯居

“後周”這個由柴榮辛辛苦苦用性命換來的王朝,柴榮在位短短五年,東奔西跑力求郭威交給自己的囑託,完成統一大業,經歷過五次親征,不能不說這個王朝是柴榮是忠心耿耿的,最終由於他在多次的戰爭中,身體的透支,抵抗不住病痛的折磨,即使他無論怎樣留戀戰場,想完成霸業,也無回天之力,無奈回到開封養病,可這一去,卻一命嗚呼。

顯德六年(959)年,在一片哀嚎中,周世宗柴榮留下了孤兒寡母和後周帝國這個爛攤子,撒手西去。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後周的皇權陷入了文臣武將的爾虞我詐互相爭奪之中,趙匡胤的上位更是各種條件的具備而滿足了他帝王的野心。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周世宗柴榮

條件一、後周柴榮的駕崩,趙匡胤得到重用

這時候朝中文臣武將,大多是來自於前朝,即使在年輕氣盛的柴榮手裡都頗有些不服,何況現在主宰命運的是柴宗訓這個小孩子。

對於朝中有可能發生的這些現象,柴榮在駕崩前不是沒想到,也採取了一定措施,所以在臨終前他想到了為防止後周大權旁落,早早就加封太子柴宗訓為樑王,併兼領左衛上將軍,首先把重要的兵權交到自己兒子手上。

又把前任皇后的妹妹,(大將符諺卿的女兒)冊立為皇后,目的就是希望冊立的這位皇后,和她的父親,輔佐和保護自己年幼的兒子柴宗訓。

另外還有三位他認為信得過的大臣,範質、王溥、魏仁浦,作為他百年以後的輔政大臣,同時將一部分看似不穩定的大臣予以免職,重要的是免掉了都點檢張永德,晉封他信得過的年輕有為的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柴宗訓

條件二、小皇帝無法駕馭文臣武將,致使朝綱混亂

柴榮死後,除了託孤的三位大臣,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最有實權,因為他屬於帝王的禁衛軍統領,趙匡胤就相當於帝王親兵的統帥,肩上擔負著禁衛皇宮的重任和京城的安全,這就是柴榮的一個手段,利用趙匡胤擔任這一職務,而鉗制著真正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

在這一期間,朝廷中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逐漸惡化,你爭我斗的局面越演越烈,在公元(959)年即將過去的時候,雖然表面看來,小皇帝柴宗訓登上皇帝位置,接受群臣朝賀,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朝賀當中,背後卻隱藏著各種鬼胎,大有一種一觸即發之勢。

表面上看,北漢和契丹趁著新皇登基,且有年幼無知,朝廷上下還未穩定之際,聯手大舉向後周進犯。可是主宰後周命運的卻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如何做出決定,一個小孩子哪有主意?

此刻的朝堂之上必然引起一片混亂,因為朝臣之間的矛盾,所以眾口不一,由誰來抵禦這個外犯之敵,卻成了難題。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韓通

條件三、帶兵出京,趙匡胤的機會來了

此時的後周王朝,能夠帶兵打仗的只有兩人,那就是韓通和趙匡胤。可是為了京城的安全,而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是萬萬離不開京城的。所以只能由禁軍的統帥、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親帥大軍出戰北伐。

這個慌亂中的“決定”就是趙匡胤的機會。

趙匡胤的高明之處在於,這次帶兵北伐,大部分的手下將領和士兵都來自於韓通昔日的部下,而留下來跟著韓通守衛京師的大部卻是趙匡胤手裡的兵,這就給後來的裡應外合創造了條件。

那麼自己帶的這些兵雖然是韓通的手下,趙匡胤卻用自己親信副點檢慕容延釗、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等人,這樣帶出的兵馬就都控制在了趙匡胤自己人的手中,說明趙匡胤在出城前就有謀反的打算。

事實證明,那些留在京城交給韓通帶領的那些自己的兵,確實成為了日後起兵的內應。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殿前司

條件四、一塊三寸木牌子的謠言,是陳橋兵變的前奏

小皇帝柴宗訓本就年幼無知,又登基不久就與鄰國開戰,無疑給後周這個國家,特別是京城開封府的平民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恐慌,最為可怕的是,朝廷上下陷為混亂,可此刻又出現了一種謠言,這個謠言來自於一塊三寸的小木牌子,這個木牌子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這個謠言的出現,對在外帶兵出戰的趙匡胤十分不利。

因為此刻,趙匡胤的職務就是殿前都點檢,這是否會給小皇帝或者朝中的大臣們帶來存疑,尤其是,手握大權的宰相範質和在京城手握重兵的大將韓通,如果聽到這個謠言,會有什麼動作?

想到這些,趙匡胤感到如果形勢有所變化,不但大事不成,恐怕家庭老小的性命難保。關於這個謠言,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前,在民間就曾經出現過“點檢做天子”這樣的小木牌,甚至還曾經流行過“出軍之日,當立點檢做天子”的讖言。

那時候的人們比較迷信,周世宗柴榮更是如此,此刻他想起了時任做點檢職務的張永德,可這張永德是自己的姐夫,並且他沒有什麼野心。可是周世宗柴榮卻害怕出現後晉取代後唐的局面,所以周世宗柴榮便把擔任點檢這個職務的姐夫張永德撤職。

曾經前朝發生的事件不遠,歷歷在目。這讓趙匡胤不能不想到前車之鑑,因為現在的形式和那時候如出一轍,這個謠言的含義,人人都明白:無論哪位手握重兵的大將北上,擔任都點檢一職既是未來的天子,趙匡胤意識到,形勢逼人。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趙匡胤

條件五、妹妹的話讓趙匡胤堅定信心

歷史資料記載,此時心生恐懼的趙匡胤,分析形勢後,心中飄忽不定,回到家中趙匡胤自言自語到:“外間洶洶若此,將奈何?”聞聽哥哥如此之言,趙匡胤的妹妹,拿著擀麵杖從廚房走出來,史書是這樣描寫的“面如鐵色,引擀麵杖逐太祖,計之”。妹妹正色的對著哥哥趙匡胤說:“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來家內恐怖婦女為何耶!”

趙匡胤聽了妹妹如此說,急忙轉身離家而去。這就說明趙匡胤在聽了上述的謠言之後,對形式進行了評估,畢竟自己乾的事,搞不好要禍滅九族,所以在百思不得其解中舉棋不定。

正是由於妹妹以上的一句話,讓趙匡胤想到了,事情到了如此地步,幹下去有可能帶來榮華富貴,不幹就是死路一條,是妹妹這一句話給自己堅定了信心。

於是趙匡胤自己想到了,應該立刻按步驟大膽的去實施,面對這樣的情況,要走的第一步就是先發制人,主動出擊,否則就有被別人控制的可能。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條件六、趙匡胤躲過了最後的生死一劫

不論哪個人想幹成一件大事,運氣和智慧並存,這裡要說的就是,趙匡胤在實施他的機會當中,躲過了生死劫,趙匡胤想到的是自己要想反叛,就目前形式,首先就要穩住在京城手握兵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於是他冒死來到韓通家中拜訪。

見趙匡胤到來,韓通的兒子主張父親韓通趁此機會殺掉趙匡胤以絕後患,此刻的趙匡胤命懸一線,就算他武藝再高強,畢竟是隻身來到龍潭虎穴,可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韓通為了顧全大局,竟然放走了趙匡胤。

因為韓通此刻已經忘了柴榮的臨終託付,這一放,把後周的江山社稷徹底斷送,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性命也就此交代了出去。

趙匡胤從韓通的府上平安的走了出去,這就給“陳橋兵變”創造了條件。放虎歸山,這是韓通自己鑄成的大錯,可是,卻讓參與改朝換代的人,和希望天下太平無事的人感到了改朝換代即將到來。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陳橋驛

在後周的顯德七年的正月初三,趙匡胤的大兵,按照計劃到達了距離開封城四十里地的“陳橋驛”此時此刻的趙匡胤,不僅對天長出了一口氣:以上六個條件已經具備,也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形式正在按自己的想象和設計一步步逼近,等待趙匡胤的是“黃袍如何加身”

按照史書記載:“天象已經出現,應驗就在眼前”趙匡胤即將開創大宋朝的萬里江山,登上權利頂峰。

"

撰文/日堯居

“後周”這個由柴榮辛辛苦苦用性命換來的王朝,柴榮在位短短五年,東奔西跑力求郭威交給自己的囑託,完成統一大業,經歷過五次親征,不能不說這個王朝是柴榮是忠心耿耿的,最終由於他在多次的戰爭中,身體的透支,抵抗不住病痛的折磨,即使他無論怎樣留戀戰場,想完成霸業,也無回天之力,無奈回到開封養病,可這一去,卻一命嗚呼。

顯德六年(959)年,在一片哀嚎中,周世宗柴榮留下了孤兒寡母和後周帝國這個爛攤子,撒手西去。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繼位,後周的皇權陷入了文臣武將的爾虞我詐互相爭奪之中,趙匡胤的上位更是各種條件的具備而滿足了他帝王的野心。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周世宗柴榮

條件一、後周柴榮的駕崩,趙匡胤得到重用

這時候朝中文臣武將,大多是來自於前朝,即使在年輕氣盛的柴榮手裡都頗有些不服,何況現在主宰命運的是柴宗訓這個小孩子。

對於朝中有可能發生的這些現象,柴榮在駕崩前不是沒想到,也採取了一定措施,所以在臨終前他想到了為防止後周大權旁落,早早就加封太子柴宗訓為樑王,併兼領左衛上將軍,首先把重要的兵權交到自己兒子手上。

又把前任皇后的妹妹,(大將符諺卿的女兒)冊立為皇后,目的就是希望冊立的這位皇后,和她的父親,輔佐和保護自己年幼的兒子柴宗訓。

另外還有三位他認為信得過的大臣,範質、王溥、魏仁浦,作為他百年以後的輔政大臣,同時將一部分看似不穩定的大臣予以免職,重要的是免掉了都點檢張永德,晉封他信得過的年輕有為的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柴宗訓

條件二、小皇帝無法駕馭文臣武將,致使朝綱混亂

柴榮死後,除了託孤的三位大臣,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最有實權,因為他屬於帝王的禁衛軍統領,趙匡胤就相當於帝王親兵的統帥,肩上擔負著禁衛皇宮的重任和京城的安全,這就是柴榮的一個手段,利用趙匡胤擔任這一職務,而鉗制著真正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

在這一期間,朝廷中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逐漸惡化,你爭我斗的局面越演越烈,在公元(959)年即將過去的時候,雖然表面看來,小皇帝柴宗訓登上皇帝位置,接受群臣朝賀,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朝賀當中,背後卻隱藏著各種鬼胎,大有一種一觸即發之勢。

表面上看,北漢和契丹趁著新皇登基,且有年幼無知,朝廷上下還未穩定之際,聯手大舉向後周進犯。可是主宰後周命運的卻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如何做出決定,一個小孩子哪有主意?

此刻的朝堂之上必然引起一片混亂,因為朝臣之間的矛盾,所以眾口不一,由誰來抵禦這個外犯之敵,卻成了難題。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韓通

條件三、帶兵出京,趙匡胤的機會來了

此時的後周王朝,能夠帶兵打仗的只有兩人,那就是韓通和趙匡胤。可是為了京城的安全,而掌握軍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是萬萬離不開京城的。所以只能由禁軍的統帥、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親帥大軍出戰北伐。

這個慌亂中的“決定”就是趙匡胤的機會。

趙匡胤的高明之處在於,這次帶兵北伐,大部分的手下將領和士兵都來自於韓通昔日的部下,而留下來跟著韓通守衛京師的大部卻是趙匡胤手裡的兵,這就給後來的裡應外合創造了條件。

那麼自己帶的這些兵雖然是韓通的手下,趙匡胤卻用自己親信副點檢慕容延釗、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等人,這樣帶出的兵馬就都控制在了趙匡胤自己人的手中,說明趙匡胤在出城前就有謀反的打算。

事實證明,那些留在京城交給韓通帶領的那些自己的兵,確實成為了日後起兵的內應。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殿前司

條件四、一塊三寸木牌子的謠言,是陳橋兵變的前奏

小皇帝柴宗訓本就年幼無知,又登基不久就與鄰國開戰,無疑給後周這個國家,特別是京城開封府的平民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恐慌,最為可怕的是,朝廷上下陷為混亂,可此刻又出現了一種謠言,這個謠言來自於一塊三寸的小木牌子,這個木牌子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這個謠言的出現,對在外帶兵出戰的趙匡胤十分不利。

因為此刻,趙匡胤的職務就是殿前都點檢,這是否會給小皇帝或者朝中的大臣們帶來存疑,尤其是,手握大權的宰相範質和在京城手握重兵的大將韓通,如果聽到這個謠言,會有什麼動作?

想到這些,趙匡胤感到如果形勢有所變化,不但大事不成,恐怕家庭老小的性命難保。關於這個謠言,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前,在民間就曾經出現過“點檢做天子”這樣的小木牌,甚至還曾經流行過“出軍之日,當立點檢做天子”的讖言。

那時候的人們比較迷信,周世宗柴榮更是如此,此刻他想起了時任做點檢職務的張永德,可這張永德是自己的姐夫,並且他沒有什麼野心。可是周世宗柴榮卻害怕出現後晉取代後唐的局面,所以周世宗柴榮便把擔任點檢這個職務的姐夫張永德撤職。

曾經前朝發生的事件不遠,歷歷在目。這讓趙匡胤不能不想到前車之鑑,因為現在的形式和那時候如出一轍,這個謠言的含義,人人都明白:無論哪位手握重兵的大將北上,擔任都點檢一職既是未來的天子,趙匡胤意識到,形勢逼人。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趙匡胤

條件五、妹妹的話讓趙匡胤堅定信心

歷史資料記載,此時心生恐懼的趙匡胤,分析形勢後,心中飄忽不定,回到家中趙匡胤自言自語到:“外間洶洶若此,將奈何?”聞聽哥哥如此之言,趙匡胤的妹妹,拿著擀麵杖從廚房走出來,史書是這樣描寫的“面如鐵色,引擀麵杖逐太祖,計之”。妹妹正色的對著哥哥趙匡胤說:“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來家內恐怖婦女為何耶!”

趙匡胤聽了妹妹如此說,急忙轉身離家而去。這就說明趙匡胤在聽了上述的謠言之後,對形式進行了評估,畢竟自己乾的事,搞不好要禍滅九族,所以在百思不得其解中舉棋不定。

正是由於妹妹以上的一句話,讓趙匡胤想到了,事情到了如此地步,幹下去有可能帶來榮華富貴,不幹就是死路一條,是妹妹這一句話給自己堅定了信心。

於是趙匡胤自己想到了,應該立刻按步驟大膽的去實施,面對這樣的情況,要走的第一步就是先發制人,主動出擊,否則就有被別人控制的可能。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條件六、趙匡胤躲過了最後的生死一劫

不論哪個人想幹成一件大事,運氣和智慧並存,這裡要說的就是,趙匡胤在實施他的機會當中,躲過了生死劫,趙匡胤想到的是自己要想反叛,就目前形式,首先就要穩住在京城手握兵權的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於是他冒死來到韓通家中拜訪。

見趙匡胤到來,韓通的兒子主張父親韓通趁此機會殺掉趙匡胤以絕後患,此刻的趙匡胤命懸一線,就算他武藝再高強,畢竟是隻身來到龍潭虎穴,可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韓通為了顧全大局,竟然放走了趙匡胤。

因為韓通此刻已經忘了柴榮的臨終託付,這一放,把後周的江山社稷徹底斷送,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性命也就此交代了出去。

趙匡胤從韓通的府上平安的走了出去,這就給“陳橋兵變”創造了條件。放虎歸山,這是韓通自己鑄成的大錯,可是,卻讓參與改朝換代的人,和希望天下太平無事的人感到了改朝換代即將到來。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陳橋驛

在後周的顯德七年的正月初三,趙匡胤的大兵,按照計劃到達了距離開封城四十里地的“陳橋驛”此時此刻的趙匡胤,不僅對天長出了一口氣:以上六個條件已經具備,也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形式正在按自己的想象和設計一步步逼近,等待趙匡胤的是“黃袍如何加身”

按照史書記載:“天象已經出現,應驗就在眼前”趙匡胤即將開創大宋朝的萬里江山,登上權利頂峰。

宋史: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諸多外因條件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根據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堅持原創。

2019.8.26於佳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