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沒有陳橋兵變,這兩個軍頭也可能奪了後周王朝的皇位

宋太祖趙匡胤生於公元927年,正是五代十國之後唐王朝期間,他9歲那一年,後唐大將石敬瑭起兵推翻後唐,建立後晉王朝。他20歲那一年,後晉被契丹所滅,後晉大將劉知遠趁機稱帝,建立後漢王朝。

第二年,趙匡胤到後漢樞密使(軍事最高長官,相當於國防部長)郭威帳下做了一名士兵,沒多久,郭威被後漢皇帝逼反,建立了後漢周王朝,這一年,趙匡胤24歲。

就算沒有陳橋兵變,這兩個軍頭也可能奪了後周王朝的皇位

趙匡胤投軍郭威

皇帝疑大臣,大臣殺皇帝,這就是五代十國的政治慣例,短短五十幾年間換了十四任皇帝,一幕幕奪權篡位的政治亂像,趙匡胤不但看在眼裡,隨著他在軍中權力的擴大,更可能已經深深映在了心裡。

趙匡胤27歲的時候,郭威去世,他的兩個兒子都被後漢皇帝殺了,只好讓他的養子,同時也是他皇后的侄子柴榮來即位,這就是周世宗。柴榮很賞識戰功卓著的趙匡胤,沒多久就把趙匡胤升為禁軍的副首長,可見其權力躍升之迅速。

就算沒有陳橋兵變,這兩個軍頭也可能奪了後周王朝的皇位

周世宗柴榮

這個時候,軍隊中的權力架構漸漸清晰起來,軍隊主力分為禁軍和正規軍,正規軍的權力掌握在李重進手中,他是郭威的外甥,禁軍的首長是張永德,他是郭威的女婿。張李二人都是皇親國戚,都建有赫赫戰功,都手握軍事大權,地位不相上下,權力相互制約,兩人也因此早有矛盾,各自視對方為競爭對手。而趙匡胤可算作張永德的副手,是禁軍系統的實際指揮官,也是軍中悄然升起的政治新星。

因為五代以來的政權更迭,禁軍首領都是重要的推手,這讓周世宗對手握重兵的軍事將領十分顧忌,首當其衝就是上述這三人,他們年齡相仿,戰功彪炳,各有一批親信將士擁戴追隨,自然被周世宗認為是皇位的潛在威脅。但他主要防範的是張李兩人,因為兩人都是郭威的直親,而自己卻是養親,在皇位繼承上本來就是競爭對手,此時更不能放任他們擴增勢力,只有不斷使用各種手段來互相制衡。

就算沒有陳橋兵變,這兩個軍頭也可能奪了後周王朝的皇位

影視劇中的張永德形象

周世宗首先安排趙匡胤整頓禁軍,加強禁軍的精銳化建設,禁軍的形象和地位很快得到提升,這當然要算作張永德的政績,但世宗卻沒有給張永德相應德升職和嘉獎。與此同時,李重進卻升任正規軍的正職首長(相當於軍隊的總司令),地位僅次於宰相和國防部長了,這讓張永德非常不服,他很明顯的向世宗表露了不滿。

世宗不愧是權謀高手,他趁此機給禁軍設了個「都點檢」的新領導職位(可看作朝廷直屬軍隊的最高統帥),讓張永德擔任,這樣名義上就跟李重進平起平坐了,而趙匡胤則升任張永德原來的職位,成為禁軍實際上的最高軍事首長——這是一招妙棋,一個創造出來的官職,平衡了兩大軍頭,又在禁軍體系內給張永德安排了掣肘。

就算沒有陳橋兵變,這兩個軍頭也可能奪了後周王朝的皇位

影視劇中的李重進形象

權力鬥爭很快檯面化,京城中出現了「點檢做天子」的謠言,好巧不巧,在隨後世宗北征契丹的途中,又有人撿到一塊木牌,上面寫了同樣的文字,這顯然是針對張永德而來,不管是不是有人刻意中傷,世宗對張永德的猜忌和防範只會更深,他隨即解除了張永德的兵權,將趙匡胤提拔為都點檢,這一年趙匡胤32歲。

世宗通過趙匡胤這樣的新將領來制衡原來在他之上的老軍頭,將趙匡胤推上高位後,也同樣可以對他依法炮製。應該說他的手段已起了作用,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徵遼途中的一場大病,直接讓五代中最英明的君主周世宗撒手人寰,他臨終前找文武大臣託孤,張李趙均不在其中。可見趙匡胤已早在世宗的猜忌名單中。

就算沒有陳橋兵變,這兩個軍頭也可能奪了後周王朝的皇位

周世宗親手把趙匡胤擺上了歷史舞臺,趙匡胤要做的僅僅是走到舞臺的中央,因為他比任何競爭對手都近水樓臺。世宗一死,已經沒人能夠阻止趙匡胤了,960年正月,世宗死後半年,著名的陳橋兵變發生了,中國歷史從此進入新階段。

從歷史上看,五代十國分裂混亂近百年,分久必合,必然該出現一位英雄來扭正歷史,重歸一統,趙匡胤適逢其時,凝聚時勢,不過是其中的幸運兒。在那個歷史當口,如果不是周世宗早逝,或者張李二人其一勝出,誰說不能成為留名千古的新一代雄主呢?

說句後話,宋朝建立後,趙匡胤首先做的就是將曾經的競爭對手李重進解決掉,當年九月,李重進起兵反叛,十一月兵敗自殺。而另一位競爭對手也是老上司張永德,則真心擁戴趙匡胤登基立國,趙匡胤也對這位老兄禮遇有加,中央的官,地方的官,能做的都做了個遍,一直活到了73歲,宋真宗在位時才壽終,子孫輩也極盡承恩受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