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裕仁天皇是侵華戰爭背後的幕後指揮者並且逃過了軍事審判,但是他的兒子明仁似乎沒有將皇室的意志繼承下去,而是完全與父親相反,愛好和平,設定年號“平成”,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讓小女史來回顧一下兩位天皇的歷史。
裕仁天皇戰爭狂熱,為什麼他的兒子明仁愛好和平?

裕仁和明仁兩代天皇對比

培養方式的差異

裕仁出生之前,日本國內已經有了軍國主義抬頭的苗頭,但是裕仁的父親大正天皇一貫體弱多病,晚年更是處於精神錯亂的地步,去世時年僅48歲。這也是日本皇室長期近親通婚的結果。所以朝中一干元老特別重視大正天皇的後代培養。

裕仁出生於1901年4月。他的少年時代幾乎沒有和家人接觸過。70天的時候就被寄養在了海軍中將川村純義的家裡長達四年。6歲的時候,裕仁進入了皇室學習院,這個時候出現了影響他一生的人物——“肉彈將軍”乃木希典大將。乃木希典教育裕仁嚴格遵守皇家的各項規矩,不準有一絲逾越。後來,乃木希典為了表示對天皇的忠誠自殺殉死,這一事件給了裕仁更加“變態軍國主義的精神刺激”。之後接任的東鄉平八郎也是一樣的戰爭狂熱分子。

裕仁的妻子也是由皇家指定的,而且因為婚後6年生育4個女兒,差點被軍部策劃政變廢黜,由弟弟雍仁取代。

明仁則生於侵華戰爭期間的1933年,日本戰敗時他還是一名少年。他的幸運在於,從小沒有受到軍國主義軍官的思想洗禮,2歲那年也只是被送去由撫育官撫養而且沒有按照慣例去軍隊履職。在二戰過程中,明仁一直被保護著生活,置身事外。成年之後,他自己選擇追求平民女孩美智子並順利結婚。

相比之下,明仁的成長經歷似乎多了一點“人性”

行事作風的差異

明治天皇親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將裕仁培養為“質實剛健”之輩。如此教育之下,裕仁自小就被種下了崇尚武力、侵略擴張的禍根。

雖然戰敗之後裕仁天皇一再聲稱自己只是“受人擺佈的傀儡”,但是這全都是謊言。二戰前裕仁天皇裕仁天皇野心勃勃,為了能從內閣手中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權力,他暗中接觸了許多日本年輕的將領們,通過自己日本天皇的身份俘獲了他們的忠心,使得當時年輕、手中沒什麼權力的少壯派將領們開始變得對他死心塌地。九一八事件之後,日本軍部年輕派手握實權,裕仁的地位也水漲船高,甚至不受內閣壓制。

二戰中裕仁計劃與德國瓜分世界,把整個亞洲和西部美洲列入入侵計劃。他不但參與了重要戰事的決策,而且還過問得非常詳細。如南京大屠殺,他他不但沒有制止還親自下令“攻下敵國首都”,還在之後特賜褒獎並下詔慰問

最諷刺的是,二戰戰敗之後,日本很多軍人為了國家切腹自盡,作為武士道和軍國主義精神的推崇者的裕仁天皇自己,卻不敢自己自殺,不僅如此,還極力撇清自己和戰犯的關係。極力撇清自己和戰犯的關係,他寫了兩部自證清白的回憶錄,一部是《獨白錄》,一部是《拜聽錄》。

裕仁天皇戰爭狂熱,為什麼他的兒子明仁愛好和平?

日本戰敗後的麥克阿瑟和裕仁天皇

明仁天皇的一生,都遵守了一個原則——不參拜靖國神社,這也是國內很多民眾認可這位天皇的原因之一。明仁突破舊皇族典範禁忌堅持與平民正田美智子舉行隆重的結婚大典,被公眾認為是一位有膽量、開明、親民的君主。1992年天皇一度訪問中國;在回溯歷史的時候,明仁天皇親口證明日本皇室祖先和朝鮮皇室有過淵源,希望藉此改善日韓兩國的關係。

明仁醉心於生物學,從1967年開始,明仁先後在學術刊物上發表32篇專業論文——其中至少有五篇是SCI論文。

明仁用自己的言行踐行了“和平”原則

內外時局的變化

裕仁的年代,前有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生效,天皇定為國家元首,政體為二元君主制(君主立憲制的分支),內閣及國會也漸次設置。後有經濟大衰退,社會不安加劇,政黨政治日漸衰落,軍部漸漸掌握政權,極力推崇軍事擴張。

等到戰敗結束,1947年日本新憲法(即《日本國憲法》,又稱“和平憲法”) 的修訂,日本為君主立憲國,憲法訂明“主權在民”。日本皇室因此被拉下了“神壇”,開始走向平民化的道路。天皇只是國家名義上的主人,日本天皇已經不再擁有實權,只是作為國家的精神領袖。此時國際環境處於戰爭結束後的和平年代,作為日本天皇,他更多的是出席一些禮儀形式,展現日本的風範。

裕仁天皇戰爭狂熱,為什麼他的兒子明仁愛好和平?

明仁天皇夫婦


年輕時候的明仁“追求自由戀愛”與美智子之間的故事。設立新年號“平成”或許可以從中一窺這位即將退位的日本天皇內心的真實想法。

不知道明仁退位之後,下一個年號的開啟又將寓示著新天皇的什麼期望呢?而即位的皇太子德仁,又是如何看待祖父侵略的那一段歷史呢,還會遵從明仁的原則不參拜“戰犯神社”嗎?

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探討喲❤

裕仁天皇戰爭狂熱,為什麼他的兒子明仁愛好和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