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曼羅蘭說:《戰爭與和平》是我們時代最宏偉的史詩,是現代的《伊利亞特》,匯聚了無數的人物和感情。在這片波瀾壯闊的人類海洋上,翱翔著一個凌駕一切的靈魂,從容地掀起又平息一陣陣暴風雨。

高爾斯華綏說:如果要舉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個定義的小說,我就要選擇《戰爭與和平》。

他倆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們對《戰爭與和平》的評價無疑出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讚歎。

我青少年時期很不喜歡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覺得太羅嗦太艱澀,看起來太累。所以他的《戰爭與和平》直到2015年秋天才第一次讀完。非常意外的是,我竟然讀得很享受,感悟也不少。托爾斯泰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文學家,《戰爭與和平》的深度和廣度其他作家很難超越。

"

羅曼羅蘭說:《戰爭與和平》是我們時代最宏偉的史詩,是現代的《伊利亞特》,匯聚了無數的人物和感情。在這片波瀾壯闊的人類海洋上,翱翔著一個凌駕一切的靈魂,從容地掀起又平息一陣陣暴風雨。

高爾斯華綏說:如果要舉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個定義的小說,我就要選擇《戰爭與和平》。

他倆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們對《戰爭與和平》的評價無疑出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讚歎。

我青少年時期很不喜歡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覺得太羅嗦太艱澀,看起來太累。所以他的《戰爭與和平》直到2015年秋天才第一次讀完。非常意外的是,我竟然讀得很享受,感悟也不少。托爾斯泰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文學家,《戰爭與和平》的深度和廣度其他作家很難超越。

《戰爭與和平》給我的人生感悟

上海魯迅公園內的列夫托爾斯泰像


我的感悟之一:每個人都不容易。即使貴為君王的法國皇帝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他們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和無奈,讓人真切地感嘆道:帝王是歷史的奴隸。帝王如此,那我們平頭百姓呢,就更不能奢望隨心所欲了。瞭解到每個人生活在世間的不易,就能心胸豁達,彼此之間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感悟之二:每個人都有其承擔的人生使命。《戰爭與和平》中的庫圖索夫是為了那場著名的俄法戰爭而生的,戰爭一結束,他的使命就結束了,他的生命也就終止了;而普拉東則是為了教化皮埃爾而生的;娜塔莎的出現,激起了安德烈對於生命和愛的美好向往,但她對於愛的背叛和懺悔,使安德烈在經歷了心靈的跌宕起伏後,最終獲得了真正的安寧;瑪麗亞的人生使命是用她的財產拯救羅斯托夫家族的債務危機……

聯想到歷史上的諸多名人:王勃在寫完《滕王閣序》不久即溺水而死;蔡鍔在袁世凱倒臺後不久即病逝;聶耳在完成《義勇軍進行曲》後不久也英年早逝……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作為芸芸眾生中的我們,我們的生死或許和歷史事件扯不上關係,但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在我們日常的瑣碎中隱藏著重大的時代脈落走向,我們的生命融入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中定然有著天意。

我們活著,一定有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即使再平凡再渺小,也一定是不可忽視的。

"

羅曼羅蘭說:《戰爭與和平》是我們時代最宏偉的史詩,是現代的《伊利亞特》,匯聚了無數的人物和感情。在這片波瀾壯闊的人類海洋上,翱翔著一個凌駕一切的靈魂,從容地掀起又平息一陣陣暴風雨。

高爾斯華綏說:如果要舉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個定義的小說,我就要選擇《戰爭與和平》。

他倆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們對《戰爭與和平》的評價無疑出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讚歎。

我青少年時期很不喜歡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覺得太羅嗦太艱澀,看起來太累。所以他的《戰爭與和平》直到2015年秋天才第一次讀完。非常意外的是,我竟然讀得很享受,感悟也不少。托爾斯泰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文學家,《戰爭與和平》的深度和廣度其他作家很難超越。

《戰爭與和平》給我的人生感悟

上海魯迅公園內的列夫托爾斯泰像


我的感悟之一:每個人都不容易。即使貴為君王的法國皇帝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他們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和無奈,讓人真切地感嘆道:帝王是歷史的奴隸。帝王如此,那我們平頭百姓呢,就更不能奢望隨心所欲了。瞭解到每個人生活在世間的不易,就能心胸豁達,彼此之間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感悟之二:每個人都有其承擔的人生使命。《戰爭與和平》中的庫圖索夫是為了那場著名的俄法戰爭而生的,戰爭一結束,他的使命就結束了,他的生命也就終止了;而普拉東則是為了教化皮埃爾而生的;娜塔莎的出現,激起了安德烈對於生命和愛的美好向往,但她對於愛的背叛和懺悔,使安德烈在經歷了心靈的跌宕起伏後,最終獲得了真正的安寧;瑪麗亞的人生使命是用她的財產拯救羅斯托夫家族的債務危機……

聯想到歷史上的諸多名人:王勃在寫完《滕王閣序》不久即溺水而死;蔡鍔在袁世凱倒臺後不久即病逝;聶耳在完成《義勇軍進行曲》後不久也英年早逝……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作為芸芸眾生中的我們,我們的生死或許和歷史事件扯不上關係,但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在我們日常的瑣碎中隱藏著重大的時代脈落走向,我們的生命融入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中定然有著天意。

我們活著,一定有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即使再平凡再渺小,也一定是不可忽視的。

《戰爭與和平》給我的人生感悟

娜塔莎在安德烈臨終前向他懺悔,乞求他的原諒

感悟之三:財產是婚姻的必要條件。羅斯托夫家的大女兒,娜塔莎的姐姐韋拉,之所以得到別爾格的求婚,是因為她豐厚的陪嫁,而在求婚後不久,別爾格就向老丈人確定陪嫁的數額,還笑裡藏刀地威脅說如果沒有足夠的錢來保障韋拉的幸福,他只能取消婚約;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與表妹索尼亞雖然青梅竹馬,但因為索尼亞的貧窮,羅斯托夫家的敗落,兩人無法終成眷屬。最後尼古拉娶了家底厚實的瑪麗亞……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戰爭與和平》中有很多。

感悟之四:人性的卑劣有時只會在生死攸關的特定環境中表現。書中的皮埃爾是作者描繪的貴族精英的正面形象,他善良率真,一直經歷著軟弱混亂的內心鬥爭而無法突破,直到在被俘時遇到了普拉東。那個質樸的農民給了他很多友誼和感悟。因為他,皮埃爾清理了內心的掙扎和軟弱,徹悟了人生的意義,形成了自己後來對人生的信念。可是,當法軍準備處決普拉東時,“他用他那善良的圓眼睛看著皮埃爾,此刻眼裡含著淚花,看樣子是想讓他靠近一些,想要對他說點什麼。但是皮埃爾非常為自己擔心。他裝作未看到他的眼神,急忙走開了。”

這一段,讓人感慨人性的真實和殘忍。我們無法苛求皮埃爾必須冒著生命危險與普拉東作最後的道別,我們如果自己身處其中,未必比他做得好。文革時多少學生毆打恩師,子女檢舉父母,朋友出賣朋友……有的出於無知,有的出於自保,有的出於邀功……然而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都是讓人寒心的。不過,即使在那樣的特定環境中,依然有人保持了靈魂的優雅,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高尚。

希望我們生活的時代,不是真正意義上考驗我們靈魂優雅與否的時代。

"

羅曼羅蘭說:《戰爭與和平》是我們時代最宏偉的史詩,是現代的《伊利亞特》,匯聚了無數的人物和感情。在這片波瀾壯闊的人類海洋上,翱翔著一個凌駕一切的靈魂,從容地掀起又平息一陣陣暴風雨。

高爾斯華綏說:如果要舉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個定義的小說,我就要選擇《戰爭與和平》。

他倆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們對《戰爭與和平》的評價無疑出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讚歎。

我青少年時期很不喜歡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覺得太羅嗦太艱澀,看起來太累。所以他的《戰爭與和平》直到2015年秋天才第一次讀完。非常意外的是,我竟然讀得很享受,感悟也不少。托爾斯泰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文學家,《戰爭與和平》的深度和廣度其他作家很難超越。

《戰爭與和平》給我的人生感悟

上海魯迅公園內的列夫托爾斯泰像


我的感悟之一:每個人都不容易。即使貴為君王的法國皇帝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他們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和無奈,讓人真切地感嘆道:帝王是歷史的奴隸。帝王如此,那我們平頭百姓呢,就更不能奢望隨心所欲了。瞭解到每個人生活在世間的不易,就能心胸豁達,彼此之間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感悟之二:每個人都有其承擔的人生使命。《戰爭與和平》中的庫圖索夫是為了那場著名的俄法戰爭而生的,戰爭一結束,他的使命就結束了,他的生命也就終止了;而普拉東則是為了教化皮埃爾而生的;娜塔莎的出現,激起了安德烈對於生命和愛的美好向往,但她對於愛的背叛和懺悔,使安德烈在經歷了心靈的跌宕起伏後,最終獲得了真正的安寧;瑪麗亞的人生使命是用她的財產拯救羅斯托夫家族的債務危機……

聯想到歷史上的諸多名人:王勃在寫完《滕王閣序》不久即溺水而死;蔡鍔在袁世凱倒臺後不久即病逝;聶耳在完成《義勇軍進行曲》後不久也英年早逝……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作為芸芸眾生中的我們,我們的生死或許和歷史事件扯不上關係,但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在我們日常的瑣碎中隱藏著重大的時代脈落走向,我們的生命融入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中定然有著天意。

我們活著,一定有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即使再平凡再渺小,也一定是不可忽視的。

《戰爭與和平》給我的人生感悟

娜塔莎在安德烈臨終前向他懺悔,乞求他的原諒

感悟之三:財產是婚姻的必要條件。羅斯托夫家的大女兒,娜塔莎的姐姐韋拉,之所以得到別爾格的求婚,是因為她豐厚的陪嫁,而在求婚後不久,別爾格就向老丈人確定陪嫁的數額,還笑裡藏刀地威脅說如果沒有足夠的錢來保障韋拉的幸福,他只能取消婚約;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與表妹索尼亞雖然青梅竹馬,但因為索尼亞的貧窮,羅斯托夫家的敗落,兩人無法終成眷屬。最後尼古拉娶了家底厚實的瑪麗亞……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戰爭與和平》中有很多。

感悟之四:人性的卑劣有時只會在生死攸關的特定環境中表現。書中的皮埃爾是作者描繪的貴族精英的正面形象,他善良率真,一直經歷著軟弱混亂的內心鬥爭而無法突破,直到在被俘時遇到了普拉東。那個質樸的農民給了他很多友誼和感悟。因為他,皮埃爾清理了內心的掙扎和軟弱,徹悟了人生的意義,形成了自己後來對人生的信念。可是,當法軍準備處決普拉東時,“他用他那善良的圓眼睛看著皮埃爾,此刻眼裡含著淚花,看樣子是想讓他靠近一些,想要對他說點什麼。但是皮埃爾非常為自己擔心。他裝作未看到他的眼神,急忙走開了。”

這一段,讓人感慨人性的真實和殘忍。我們無法苛求皮埃爾必須冒著生命危險與普拉東作最後的道別,我們如果自己身處其中,未必比他做得好。文革時多少學生毆打恩師,子女檢舉父母,朋友出賣朋友……有的出於無知,有的出於自保,有的出於邀功……然而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都是讓人寒心的。不過,即使在那樣的特定環境中,依然有人保持了靈魂的優雅,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高尚。

希望我們生活的時代,不是真正意義上考驗我們靈魂優雅與否的時代。

《戰爭與和平》給我的人生感悟

我們的生命融入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中定然有著天意


感悟之五:歷史的真相永遠籠罩在迷霧之中。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迷霧會越來越重。託翁的《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它描繪了廣闊的戰爭畫卷,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但它畢竟不是真實,甚至離真實很遙遠。

俄法戰爭離現在只有二百年,這場戰爭留下了不少可供查閱的史料。但託翁筆下的那些歷史人物與史料記載有多少一致性呢?而史料的記載與真實又有多少出入呢?一千年後的人們聊起俄法戰爭,該會是什麼情形?

今天中國很多人聊起三國那段歷史時,都會依據《三國演義》這本書,很少會有人依據《三國志》。文學作品的生動性和流傳的廣泛性,枯燥的史料根本無法與其相比。然而,即使是《三國志》,也不可能說是百分百的歷史真實。

歷史的真實與複雜遠比我們想象和研究的更為鮮活與生動,但她的真面目,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看清楚。

感悟之六:與生俱來擁有的財富和地位有時反而會妨礙人們清楚地認識生命和幸福本質。只有待受盡磨礪之後,才能徹悟天意,懂得生命的意義。

《戰爭與和平》中的主人公安德烈身上寄託著托爾斯泰對貴族的希望,他有英俊的外表,睿智的頭腦,嚴肅的態度,犀利到近乎冷酷的目光。他洞徹並厭倦上流社會交際圈中的淺薄和虛榮,因為那種厭倦,更因為精英的責任感,他參與了戰爭。他一邊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著戰爭的意義,一邊又渴望在戰爭中展示自己的勇氣,博取自己的光榮。 當他受傷瀕死時,才領悟到他曾經看重和追求過的榮譽多麼虛幻和淺薄,與永恆的心靈平靜以及人類幸福相比是多麼荒唐和渺小。

儘管安德烈的英年早逝是讓人揪心的,但他在瀕死時精神上的頓悟,卻讓人感覺到他思想的昇華。

感悟之七:善良的人會收穫好運氣。書中的瑪麗亞,雖說相貌不佳但心地善良,瑪麗亞的求婚者與她的女教師調情,她非但不生氣,反而覺得應該自己退出,來成全他們;雖然父親有些怪癖,而且對瑪麗亞很苛刻,但瑪麗亞一直陪伴並照顧父親,直至父親辭世;瑪麗亞在戰亂時離開莊園前,還惦念著莊園裡其他人的安全,想帶他們一起走……瑪麗亞是書中的女二號,她沒有女一號娜塔莎的美麗聰慧多才多藝,但她最終獲得的幸福不比娜塔莎少。

…… ……

"

羅曼羅蘭說:《戰爭與和平》是我們時代最宏偉的史詩,是現代的《伊利亞特》,匯聚了無數的人物和感情。在這片波瀾壯闊的人類海洋上,翱翔著一個凌駕一切的靈魂,從容地掀起又平息一陣陣暴風雨。

高爾斯華綏說:如果要舉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個定義的小說,我就要選擇《戰爭與和平》。

他倆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們對《戰爭與和平》的評價無疑出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讚歎。

我青少年時期很不喜歡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覺得太羅嗦太艱澀,看起來太累。所以他的《戰爭與和平》直到2015年秋天才第一次讀完。非常意外的是,我竟然讀得很享受,感悟也不少。托爾斯泰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文學家,《戰爭與和平》的深度和廣度其他作家很難超越。

《戰爭與和平》給我的人生感悟

上海魯迅公園內的列夫托爾斯泰像


我的感悟之一:每個人都不容易。即使貴為君王的法國皇帝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他們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和無奈,讓人真切地感嘆道:帝王是歷史的奴隸。帝王如此,那我們平頭百姓呢,就更不能奢望隨心所欲了。瞭解到每個人生活在世間的不易,就能心胸豁達,彼此之間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感悟之二:每個人都有其承擔的人生使命。《戰爭與和平》中的庫圖索夫是為了那場著名的俄法戰爭而生的,戰爭一結束,他的使命就結束了,他的生命也就終止了;而普拉東則是為了教化皮埃爾而生的;娜塔莎的出現,激起了安德烈對於生命和愛的美好向往,但她對於愛的背叛和懺悔,使安德烈在經歷了心靈的跌宕起伏後,最終獲得了真正的安寧;瑪麗亞的人生使命是用她的財產拯救羅斯托夫家族的債務危機……

聯想到歷史上的諸多名人:王勃在寫完《滕王閣序》不久即溺水而死;蔡鍔在袁世凱倒臺後不久即病逝;聶耳在完成《義勇軍進行曲》後不久也英年早逝……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作為芸芸眾生中的我們,我們的生死或許和歷史事件扯不上關係,但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在我們日常的瑣碎中隱藏著重大的時代脈落走向,我們的生命融入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中定然有著天意。

我們活著,一定有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即使再平凡再渺小,也一定是不可忽視的。

《戰爭與和平》給我的人生感悟

娜塔莎在安德烈臨終前向他懺悔,乞求他的原諒

感悟之三:財產是婚姻的必要條件。羅斯托夫家的大女兒,娜塔莎的姐姐韋拉,之所以得到別爾格的求婚,是因為她豐厚的陪嫁,而在求婚後不久,別爾格就向老丈人確定陪嫁的數額,還笑裡藏刀地威脅說如果沒有足夠的錢來保障韋拉的幸福,他只能取消婚約;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與表妹索尼亞雖然青梅竹馬,但因為索尼亞的貧窮,羅斯托夫家的敗落,兩人無法終成眷屬。最後尼古拉娶了家底厚實的瑪麗亞……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戰爭與和平》中有很多。

感悟之四:人性的卑劣有時只會在生死攸關的特定環境中表現。書中的皮埃爾是作者描繪的貴族精英的正面形象,他善良率真,一直經歷著軟弱混亂的內心鬥爭而無法突破,直到在被俘時遇到了普拉東。那個質樸的農民給了他很多友誼和感悟。因為他,皮埃爾清理了內心的掙扎和軟弱,徹悟了人生的意義,形成了自己後來對人生的信念。可是,當法軍準備處決普拉東時,“他用他那善良的圓眼睛看著皮埃爾,此刻眼裡含著淚花,看樣子是想讓他靠近一些,想要對他說點什麼。但是皮埃爾非常為自己擔心。他裝作未看到他的眼神,急忙走開了。”

這一段,讓人感慨人性的真實和殘忍。我們無法苛求皮埃爾必須冒著生命危險與普拉東作最後的道別,我們如果自己身處其中,未必比他做得好。文革時多少學生毆打恩師,子女檢舉父母,朋友出賣朋友……有的出於無知,有的出於自保,有的出於邀功……然而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都是讓人寒心的。不過,即使在那樣的特定環境中,依然有人保持了靈魂的優雅,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高尚。

希望我們生活的時代,不是真正意義上考驗我們靈魂優雅與否的時代。

《戰爭與和平》給我的人生感悟

我們的生命融入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中定然有著天意


感悟之五:歷史的真相永遠籠罩在迷霧之中。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迷霧會越來越重。託翁的《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它描繪了廣闊的戰爭畫卷,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但它畢竟不是真實,甚至離真實很遙遠。

俄法戰爭離現在只有二百年,這場戰爭留下了不少可供查閱的史料。但託翁筆下的那些歷史人物與史料記載有多少一致性呢?而史料的記載與真實又有多少出入呢?一千年後的人們聊起俄法戰爭,該會是什麼情形?

今天中國很多人聊起三國那段歷史時,都會依據《三國演義》這本書,很少會有人依據《三國志》。文學作品的生動性和流傳的廣泛性,枯燥的史料根本無法與其相比。然而,即使是《三國志》,也不可能說是百分百的歷史真實。

歷史的真實與複雜遠比我們想象和研究的更為鮮活與生動,但她的真面目,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看清楚。

感悟之六:與生俱來擁有的財富和地位有時反而會妨礙人們清楚地認識生命和幸福本質。只有待受盡磨礪之後,才能徹悟天意,懂得生命的意義。

《戰爭與和平》中的主人公安德烈身上寄託著托爾斯泰對貴族的希望,他有英俊的外表,睿智的頭腦,嚴肅的態度,犀利到近乎冷酷的目光。他洞徹並厭倦上流社會交際圈中的淺薄和虛榮,因為那種厭倦,更因為精英的責任感,他參與了戰爭。他一邊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著戰爭的意義,一邊又渴望在戰爭中展示自己的勇氣,博取自己的光榮。 當他受傷瀕死時,才領悟到他曾經看重和追求過的榮譽多麼虛幻和淺薄,與永恆的心靈平靜以及人類幸福相比是多麼荒唐和渺小。

儘管安德烈的英年早逝是讓人揪心的,但他在瀕死時精神上的頓悟,卻讓人感覺到他思想的昇華。

感悟之七:善良的人會收穫好運氣。書中的瑪麗亞,雖說相貌不佳但心地善良,瑪麗亞的求婚者與她的女教師調情,她非但不生氣,反而覺得應該自己退出,來成全他們;雖然父親有些怪癖,而且對瑪麗亞很苛刻,但瑪麗亞一直陪伴並照顧父親,直至父親辭世;瑪麗亞在戰亂時離開莊園前,還惦念著莊園裡其他人的安全,想帶他們一起走……瑪麗亞是書中的女二號,她沒有女一號娜塔莎的美麗聰慧多才多藝,但她最終獲得的幸福不比娜塔莎少。

…… ……

《戰爭與和平》給我的人生感悟

我爺爺收藏的版本


《戰爭與和平》我只看了兩遍,其中一遍還是簡寫版。我看的全本是爺爺收藏的新文藝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的版本,譯者是高植。因為年代久遠,書中一些紙頁脫落散失掉了,我參照了其他的一些全譯本,才把這部書讀完整。因為本人水平有限,只能談一些粗淺的想法。希望拋磚引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