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詹公天佑!

詹天佑 標準鐵軌 好萊塢 歷史 微軟 夜間列車 2019-04-29
致敬!詹公天佑!

19世紀70年代的美國是什麼樣子?

那時還沒有通用微軟,沒有谷歌蘋果,沒有好萊塢,沒有NBA……但他們有了火車。

1829年,英國人喬治·史蒂芬遜駕駛其創制的“火箭號”蒸汽機車行駛於鐵軌之上,視為世界鐵路運輸之始。

當詹天佑抵達美國時,這個國家剛剛修築了橫跨大陸的鐵路線,蒸汽機的滾滾濃煙瀰漫於這片土地上空,開啟了美國人的“火車時代”。

詹天佑第一次坐火車,是從舊金山到紐約。他和一起留學的同學作為最早乘坐火車的“中國團”,難掩驚奇和興奮之情,以這樣的筆觸描繪噴雲吐霧的鋼鐵巨獸:

“火車,其下兩面,用相思縫鐵條。中墊以木,度距尺橫一木。車輪相輔鐵條而行。轉彎外形如叉。前後有鐵鉤,可層層以接。車頭尾設火爐二,有水櫃二。一艙大如蒲鞋船,中間行走之處約尺餘。設對面座,長六尺,闊如一人榻……”

彼時,愚昧的清政府視鐵路為“鑿我山川,害我田廬,礙我風水,佔我商民生計”的不祥之物,拒之於國門之外。人們出行依舊是車馬驛道、舟楫水運。

時間如水,不知不覺流淌到了1905年。

為擺脫英、俄兩國爭奪華北路權的糾纏,清政府硬著頭皮決定自己出資、勘測、設計、修築和管理京張鐵路。

一邊是侵略者的冷言惡語,一邊是封建官僚的嘲笑議論,44歲的詹天佑毅然挑起重擔,開啟了一個自主修建鐵路的“新時代”。

他親自率領工程技術人員,騎毛驢,背標杆,勘線路。地處延慶的軍都山(主峰為八達嶺)橫亙在北京西北部,威嚴地攔著去路,想要戰勝這裡的崇山峻嶺、千溝萬壑,既要開鑿堅硬的岩石,又需修築極長的山洞。許多外國人公然宣稱,中國人不可能完成如此艱鉅的鐵路工程。

詹天佑在反覆勘探京張線的一山一丘、一溝一壑後,經過精密測算,他最終選定關溝段為最佳線路,並於10月開工建設。

那時,各國鐵路技術要求和標準各不相同,所建鐵路也就千差萬別。詹天佑鑑於中國早期鐵路工程標準混亂的狀態,故在主持京張鐵路之初,就上書清政府,建議統一全國鐵路工程標準。

他強調“中國要有統一的軌距,標準軌距”,認為中國應該吸取西方國家經驗教訓,不要走窄軌的彎路。在他的堅持下,終於在1911年7月形成標準軌距的明文章程。此後,我國各時期均以1435mm為標準軌距。

翻開現今的小學語文書,仍保留著一篇課文《詹天佑》。每當提起這個熟悉的名字,人們自然會想到著名的京張鐵路,充滿傳奇色彩的青龍橋車站和崇山峻嶺中迂迴爬坡的“之”字線……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不管是人為障礙,還是自然困難,都在詹天佑為首的中國早期工程技術人員面前低下了頭。經過4年奮戰,1909年9月,京張鐵路全線勝利完工。中國人的鐵路夢也以此為起點,走上了騰飛的道路。

當年,京張鐵路建成通車,產生巨大的轟動效應,朝野對詹天佑一致推崇,清政府授予詹天佑工科進士第一名,這也是中國科考制中最後一年的進士。

110年後的今天,京張高鐵建設如火如荼。中國鐵路人踏著詹公的足跡、循著天佑的精神,正在開創智能高鐵的新奇蹟。

如今,四通八達的鐵路線串聯起大江南北,高山大河不再隔阻;高鐵馳騁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中國速度鑄就輝煌。

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步伐也越來越快,從列強虎視眈眈搶奪路權到世界各地紛紛感受中國鐵路脈動,華麗轉身不過百年爾。

詹公泉下有知,當欣慰矣。

百年之間,滄海桑田。詹天佑用生命書寫的“人”字,永遠留在華夏大地上。他是橫跨了歷史的人,也是創造了歷史的人。

我們紀念詹天佑,是為了牢記一段歷史,更為了傳承一種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