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我們總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

有些東西

這一代人覺得司空見慣

而下一代人卻不知所云

今天要討論的這個話題

可能就屬於這個範疇


【今日由頭】

1996年11月19日

北京第一家網吧開張

1

1996年的11月19日,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西門附近,開出了一家特別的咖啡屋。

這家咖啡屋不是普通的咖啡屋,因為它不僅賣咖啡和點心,還有一項特別的服務——可以上網。

所以這家名叫“實華開網絡咖啡屋”的店,被不少人稱為“中國第一家網吧”。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當時的“實華開網絡咖啡屋”

事實上,關於“中國第一家網吧”的具體開張時間,是有爭論的。

根據一些媒體的說法,中國第一家網吧其實應該出現在1996年5月,地點是已經開始“三年大變樣”的上海。那個網吧的名字叫“威蓋特”(可能取諧音“We get”),當時光會員卡就已經發了近千張。也有人說,中國第一家網吧其實出現在1995年的南京,但宣佈開業的第二天就被公安局查封了。其實就連北京這家“實華開”的開業時間,也有11月2日、15日和19日三種說法。

由於“威蓋特”網吧當時用的主要還是局域網,所以,不少人還是把當時能真正鏈接上"Internet”的“實華開網絡咖啡屋”當作中國第一家網吧——至少是北京的第一家網吧。

但其實,人家那時候不叫網吧,是叫“網絡咖啡屋”,因為它不僅為來上網的人提供上網服務,同時還提供咖啡和點心,確實是標準的“咖啡屋”概念。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在“實華開網絡咖啡屋”裡“上網衝浪的顧客

“實華開網絡咖啡屋”的創辦者名叫曾強,那一年33歲。他17歲考入清華大學應用數學管理系,畢業後又轉學經濟學管理。事實上,曾強在沒畢業的時候就憑藉自己的生意頭腦賺了不少錢,已經是萬元戶了——那個年代的大學生“萬元戶”,還是有點含金量的。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後來去加拿大留學的曾強,畢業後在加拿大開了公司,掘到了第一桶金

而當時的“網絡咖啡屋”,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消費得起的,去的人主要是企業白領和社會精英,因為當時上網一小時的價格是30元到40元。

畢竟在那個時候,一斤豬肉才2元錢。

2

“網絡咖啡屋”從最初的高檔消費場所,到成為後來人人可進的“網吧”,當中還隔了一個“電腦屋”階段。

我恰好就經歷過那個階段。

那應該也是1996年的樣子,我剛念高中。“暴雪”公司發佈了一代神作《暗黑破壞神》(“Diablo”)。我們幾個平時都玩電腦遊戲的同學,都覺得在自己家裡玩得不過癮,於是相約去了我家附近的一個“電腦屋”。


所謂“電腦屋”,其實就是有人在民居安裝了大概7、8臺電腦,接了一個局域網,收費8元/小時。當時玩《暗黑破壞神》還需要自帶遊戲光碟,一個局域網允許4人同時聯機探索地下城。我至今還記得當我同學控制的戰士出現在我的電腦屏幕時,心裡的那種激動之情——這可能也是“網吧”最早吸引人的原因:可以享受面對面協同作戰或相互pk的快感。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暗黑破壞神》一代的簡陋畫面,如今看起來還是無比親切


當然,這種快感是建立在一個基本元素上的,那就是遊戲。

如果說當初的“網絡咖啡屋”是靠“上互聯網聯通世界”來吸引人的話,那麼後來由“電腦屋”演變而成的“網吧”能在大街小巷鋪開,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遊戲”二字。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當初的第一代網吧

從1998年開始,一間門面屋,7、8臺乃至十幾臺電腦的網吧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全國各大城市出現,而客人大多都是學生,所謂的“上網”,主要就是玩遊戲。那時的網吧,基本上就是三種遊戲:“紅警”(《紅色警戒》),“帝國”(《帝國時代》)和FIFA(《FIFA98》),偶爾會加個“三角洲”(《三角洲特種部隊》,比CS還早的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之後“星際”也開始加入了進來(《星際爭霸》)。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紅色警戒》系列由Westwood公司著名的《C&C》衍生,迅速霸佔當時各大網吧的電腦。但它和同時代微軟的《帝國時代》一樣,雖然遊戲性頗強,但在公平性和戰術性上設計略遜一籌,後來都被暴雪的《星際爭霸》顛覆

那時候的網吧消費價格,隨著電腦硬件價格的迅速下降以及競爭激烈程度上升,開始迅速平民化。以上海為例,1998年前後普通網吧上網的價格也就4元/小時左右,完全跌到了普通學生零花錢可以承受的空間。那時候,放學後去網吧打兩盤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活動——我們稱之為“操機”。

記得有一年暑假我在上海楊浦區五角場的一家網吧打工,做網管,一人管大概12臺左右的電腦。最讓我開心的是可以每天免費玩遊戲。那時候我《fifa98》打得不錯,在附近的幾條弄堂還打出了名氣,每天都會有人慕名上門挑戰。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這是《FIFA98》的衍生資料片《世界盃之路》。EA的“FIFA”系列自《FIFA94》開始嶄露頭角,到《FIFA98》大紅大紫,到《FIFA2001》開始被KONAMI的“實況足球”系列全面超越,再到《FIFA2012》開始絕地反擊,本身就是一部足球電子競技遊戲的發展史

隨著網吧的興起,還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叫“包夜”。

所謂“包夜”,就是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在網吧玩通宵。記得那年高考完,我們20幾個同學就包了一個網吧,從晚上8點玩到早上7點,一個個滿眼血絲地走出來。

我雖然沉迷遊戲,但還算比較剋制,那應該是我第一次在網吧“包夜”。

早上結束“包夜”要離開網吧時,我發現了一個問題:

這個網吧是被店主從外面反鎖的,只有他早上來開門,“包夜”的我們才能出去。

沒想到,這個問題,最後釀成了一出大禍,直接導致全國的網吧行業開始進入整頓。

3

2002年6月16日的“藍極速”網吧縱火案,堪稱中國網吧發展史上的一個拐點。

事故原因後來查明:幾名中學生與“藍極速”網吧的服務人員發生口角,晚上便縱火報復。由於網吧“包夜”通常都是採用反鎖大門的方式,而“藍極速”網吧所有的窗戶都裝有防盜鐵柵欄,結果在網吧裡“包夜”的客人都無處可逃,活活被燒死在網吧——那場大火一共燒死25人,其中一半是學生。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2005年,北京“海淀公共安全館”展示藍極速網吧火災的復原現場

“藍極速”網吧縱火案震驚全國。兩週後,文化部、公安部、信息產業部和工商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專項治理的通知》,開始大力整治無證照或證照不全的“黑網吧”。在整治的過程中,全國數以萬計的“黑網吧”被關停,當時北京最大的“飛宇網吧”也被停業一年。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1998年,高中學歷的王躍勝看準時機,在北京開出了第一家“飛宇網吧”。到了2000年,他已經在一條街上開出了六家網吧,2001年達到了18家,被稱為“飛宇網吧一條街”

必須指出的是,當時政府部門的整治措施出臺還是及時的,因為經過幾年的“野蠻生長”,全國的網吧確實已經進入一種失控狀態。這倒不僅僅是指無證經營的網吧存在類似失火這樣的災害隱患,更是因為不少網吧業主為了賺錢,已經完全無視社會責任,任由初中生甚至小學生在網吧裡日夜沉迷,而不少網吧為了招攬生意,甚至開始提供色情視頻播放和下載。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從萌芽到普及到遍地開花,“網吧”在中國只用了不到五年時間,這和在那個階段電腦仍是相對較貴的家庭配件以及上網費居高不下也有很大關係。只是,“網吧”從原先高雅時髦的休閒方式瞬間跌落成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平民娛樂,乃至成為部分家長眼中“三教九流聚居的烏煙瘴氣之地”,也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在上海訪問期間,參觀了位於陝西路的一家網絡咖啡館。圖中為克林頓演示上網的那個高中生是我的高中同學胡丹青。

當時隨行的一個美國參議員忽然問了胡丹青一個問題:“中國是否有大眾不允許進入的網站?”我這哥們立刻回答:“凡是我感興趣的網站,都能進。”

不過,經歷了大整治後,中國的網吧事業卻依舊在高速發展。2004年全國網吧營業收入達到170.9億元,納稅44.5億元。2006年,全國網吧所擁有的各類計算機設備共計1000萬臺,這些電腦平均兩年更新一次,對軟件、人力、場租等方面的消費都帶來巨大的拉動;網吧行業容納了約105.6萬名就業人員,年產值達到256.8億元。

那麼,是什麼強勁的推力推動網吧繼續發展?

4

其實沒什麼懸念,還是遊戲。

2001年,盛大代理的韓國網絡遊戲《熱血傳奇》上線,一時攻佔全國大大小小的網吧,鼎盛時期,一整個網吧全是在玩《傳奇》的。

記得以前和劉翔閒聊,他那時候還沒出名,也沉迷《傳奇》,趁中午休息的時候從訓練基地溜出去玩。結果有一次從網吧出來回訓練基地,劉翔發現自己老爸就守在校門口。他情知不妙,硬著頭皮往校門裡走,結果被他老爸一腳踹在屁股上,“乖乖,那一腳,直接把我從校門口踹進校門裡。”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當年的傳奇:《傳奇》


在《傳奇》出現之後,一批類似的諸如《奇蹟》(MU)的網遊成為支撐網吧客滿的主要推動力,也形成了“一款好的網遊能帶動整個網吧行業”的模式。

2005年,在《傳奇》漸漸風頭減弱的情況下,又一款給幾代人都烙下印痕的殿堂級網遊橫空出世——暴雪的《魔獸世界》在中國大陸正式線。一時之間,全中國大大小小的網吧又開始充斥著“聯盟”和“部落”之間的戰鬥。由於《魔獸世界》當時對PC的配置要求較高,所以還順帶帶動了中國網吧行業的一次硬件升級,而網吧吧檯銷售《魔獸世界》點卡甚至也成了一門生意。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一聲艾澤拉斯,一生艾澤拉斯

應該說,從2002年整治之後到2011年左右,中國的網吧以遊戲為主業,進入了一個鼎盛發展時期,一般是一個超級主力遊戲(比如《魔獸世界》),配幾個主力遊戲(《CS》,,《魔獸爭霸3》,《大話西遊》,DOTA等等,包括堪稱網吧“鍵盤殺手”的《勁舞團》,有段時間網吧裡到處都是“啪啪啪”的聲音),再加上一批固定消磨時間的散客(玩單機遊戲,追劇等)。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每個人都可以在網吧裡找到自己的愛好

在這段時期,從小玩電子遊戲長大的80一代全面踏上社會,開始有了自己的經濟能力,而90一代學生族的零花錢也比前輩們要豐厚許多。所以當時只要能拿到營業許可,開網吧基本是一件只賺不賠的事。

但是,隨著時代應運而生的網吧,也會因時代的改變而受到影響。

5

2012年,中國的網吧總數第一次出現了下滑。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的網吧總數為13.6萬家,比2011年減少了1萬家左右。這是自2000年以來,中國網吧總數首次出現下滑。

是沒有好遊戲了嗎?其實也不是。

在《魔獸世界》的熱力消退之後,又一款接棒的遊戲冒了出來:騰訊的《英雄聯盟》(LOL)。再輔以《地下城與勇士》(DNF)、《穿越火線》(CF)、《QQ飛車》、《QQ炫舞》等滿足各個年齡和文化層次需求的遊戲,適合網吧的遊戲並沒有明顯減少。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絕處逢生》也算是一個拯救網吧行業的神級遊戲

原因還是時代在不斷髮展。

當初促成網吧風靡一時的兩個關鍵因素在不斷削弱: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電腦,家庭上網越來越便捷,資費也在不斷下降。這兩個因素導致按照原有模式運營的網吧不再能提供那種稀缺性消費,更多隻能提供一種面對面的線下社交場景——三五好友好久不見,一起去網吧“操兩把機”,回味一下當初的感覺。

而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手遊的迅速發展,更是給中國的網吧行業當頭一棒。每個人每天可以使用的時間都是隻有24小時,除了吃喝拉撒睡,當年輕人發現只要躺在沙發上利用碎片時間就可以完成對自己精神空虛的彌補,就不太會有人願意再專門帶著身份證出門去坐到到處是煙味的網吧裡安放青春了。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王者榮耀》

在歷經十多年的發展之後,中國的網吧行業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6

2017年年中,周杰倫在深圳開了一家網吧。

這家開在深圳的網吧佔地1700平方米,據說投資達到了1800萬元。整個裝修風格和設計已經和原來傳統概念上的網吧完全不同。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而就在周杰倫的網吧開業前不久,上海的“伐木累CLUB”也在徐彙區的魯班路開業,同樣走的是高端風,採用會員制,一個小時的上網費用為18元起。

在網吧行業進入下行通道之後,行業中人也嘗試過不少應對之策,但最終還是完成了一條令人感慨的迴歸軌跡:從最早的精英“咖啡屋模式”到後來街頭巷尾的大眾模式,最後再回到“咖啡屋模式”。

當然,現在的這個“咖啡屋模式”相對於1996年“實華開網絡咖啡屋”,還多了一個最關鍵的元素:電競。

隨著這兩年在國家層面上對“電競”的漸漸鬆綁,早先那批只能如同江湖黑話一般交流“sky一波流”的電競愛好者們,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走上歷史舞臺。而就在不久前IG戰隊在2018“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挑落歐洲Fnatic戰隊斬獲世界冠軍,更是讓官方主流媒體都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祝賀。

無論是周杰倫的網吧還是“伐木累CLUB”,“電競”都是重要的主打牌。網吧裡都會設有專門的“訓練區”和“賽事直播區”,而伐木累club的較好的包間價格收費更是100元/小時起。


中國網吧發展史:你還記得你曾經寄放的那一段青春嗎?


“伐木累CLUB”內景(聲明:本文沒有與該網吧有任何商業合作)

當然,網吧要回到原先那種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年輕人有事沒事就進去呆一宿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可能了。從粗放式發展迴歸精細化運營,中國的網吧行業正在努力對抗“夕陽產業”這一定義。

可能還會有一些新的模式,但這一切還需要不斷摸索。

【饅頭說】

1996年的春天,在北京的中關村,悄然豎起了一塊碩大的廣告牌。

那塊廣告牌上寫的是:

“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

沿著標識向前1500米,是當時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瀛海威時空”的一家網絡科教館。

22年前,關於“中國人離互聯網有多遠”這個問題,有很多種不同的解答,而中國的網吧行業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交出了一份答卷。

這份答卷是從1996年開始解答的,而在這一年“實華開網絡咖啡屋”開張營業的同時,還有另一批人在做些什麼,值得記錄:

馬雲的“中國黃頁”剛剛完成與杭州電信的合併,馬化騰還在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做尋呼機軟件開發,李彥宏在華爾街的公司打工,丁磊在一家技術公司負責架構BBS,張朝陽剛剛註冊了“愛特信”公司,劉強東還在開餐館。

如今,這批人已家大業大。但一個問題是:當這批人開始投身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時候,他們的第一批“種子用戶”是從哪裡來的?

1997年時,中國網民數量只有可憐的62萬,只有2.45%的城市家庭擁有電腦,而到了2001年,中國網民的數量就達到了3370萬。

是他們每家每戶都買了電腦嗎並接了寬帶嗎?並不是。

當時無論是註冊QQ去網上聊天,還是成為《大話西遊》玩家,或是打開“搜狐”網站網頁瀏覽新聞,這樣的場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發生在一個場所:網吧。

網吧二十二年,見證中國互聯網二十二年。

早在2002年,“實華開”的CEO曾強就宣佈專注B2B領域,將所有的網吧業務關閉了。二十多年來,中國的網吧行業潮起潮落,並沒有哪個特定的人會在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史上留下馬雲或馬化騰那樣的地位。但那些曾活躍在中國大地上的數十萬大大小小的網吧,真實見證了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歷史。並且,無論正面和負面的評價,它們都成了中國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一個不能忽略的組成部分。

有時候想想我們的後輩們,他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隨手就可以打開電腦或智能手機上網,連線,聊天,追劇,開黑。他們很難感受到到我們當初那種去網吧的忐忑、興奮、喜悅、沮喪、開心或失望的心情,甚至,他們以後只能通過搜索引擎搜索才會瞭解:“網吧”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

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網吧”,也是我們擁有的寶貴回憶的一部分吧。

我們是經歷了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的一代人。

我們或多或少都擁有一段青春,那段曾經寄放在網吧裡的青春。

文主要參考來源:

1、《那些二十年前在中關村開網吧年輕人,如今都怎樣了?》(盧鬆鬆,搜狐網,2017年11月8日)

2、《實華開宣佈關閉在全國所有網吧向BtoB全面轉型》

(範海濤,《北京青年報》,2002年8月1日)

3、《你有多久沒去過網吧了?這裡曾是有錢人的消費場所》(“一本正經說歷史”,百度,2018年6月27日)

4、《“E時代”的網吧裡,有我青春的啟蒙》(網易新聞,2018年7月16日)

5、《網吧與“網上衝浪”的那些年》(《新京報》,2018年8月17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