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

在一戰中爆發的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戰——日德蘭海戰之後,大艦巨炮製勝主義的理論開始走向歷史高峰,戰列艦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主宰海洋的利器,在一戰之後美、英、法、意、日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華盛頓海軍條約》,對戰艦的排水量和火炮口徑做了限制,在這個背景之下,英國開始修建當時擁有最大口徑火炮的戰列艦,號稱七巨頭之一的納爾遜級戰列艦。

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是英國建造的第一級條約型戰列艦,一共修建了兩艘,分別是在1927年8月15日服役的納爾遜號戰艦和1927年11月10日服役的羅德尼號戰艦,一戰之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造艦思想的改變,納爾遜級戰列艦的設計建造上與以往的戰列艦有很多不同的特色。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從外觀上,納爾遜級採用平甲板船型,跟以往英國戰艦常用的艏樓船型差別很大,當時之所以要這麼設計是因為之前的日德蘭海戰的經驗教訓中,明白了戰艦要著重提升裝甲的防護水平,所以這一次的設計也是首次採用傾斜佈置的水線裝甲帶,舷側裝甲傾斜18~22度,裝甲厚度為356毫米,是當時厚度最厚的戰艦。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甲板的裝甲厚度為152毫米,最厚的部位達到了160mm,甲板的防護也這麼重視是因為當時的海戰戰列艦交戰距離已經超過了15000米,在這個距離上,火炮的彈道會變得彎曲,炮彈擊中目標時的俯角會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水平防護就變得和垂直防護一樣重要了,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的380毫米主炮只有在35000米距離上,炮彈達到40度俯角的時候,才能將其擊穿,而一般情況下交戰距離都是在25000米之內,可以說納爾遜級的水平防護相當的可靠。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當時受到條約對於噸位的限制,納爾遜級戰列艦的佈局有做了調整,3座三聯裝的主炮炮塔全部安裝在艦橋之前,而動力機艙則是集中配置在艦體後部,這種佈局結構跟以往的常規佈局差別很大,當時之所以這麼佈局,是因為條約規定戰艦的排水量不超過35000噸,所以在有限的噸位內,只能將有限的重裝甲防護區最大限度集中在重點部位,只能將需要防護的部位集中在一起,才能實現。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的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406毫米,而第三炮塔的裝甲厚度是最厚的,達到了457毫米,在當時而言,這款戰列艦的防護能力在正常交戰範圍內是非常出色的。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3950噸,滿載排水量38000噸,全長為216.5米、寬32米。採用8臺3鼓水管燃油鍋爐,單位壓力260磅/平方英吋,蒸汽輪機為兩臺布朗·寇蒂斯單級齒輪減速蒸汽輪機,總功率45000軸馬力。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當時為了在條約規定的噸位範圍之內,其動力系統做了簡化,推進方式改為雙軸雙槳推進,設計的最高航速也僅僅為23節,在最高航速下續航里程為5500海里,這就造成了納爾遜級戰列艦的動力和機動能力都很差,在二戰的時候,該艦23節的最大速度不合適伴隨航母編隊等行動,而適航性、穩定性也不理想,所以在二戰中這款戰列艦的地位並不是很高。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火力上,主炮為9門新研製的Mk.I型406毫米45倍徑艦炮,採用三聯裝三主炮塔的佈局。這三座主炮炮塔聚集在一起,中間炮塔比較高,三座炮塔呈山字排列, 這9門主炮其實是為了G3計劃中的戰列巡洋艦設計的,當時G3計劃取消後,為了避免資源浪費才直接採用,但是這個主炮在服役前沒有經過足夠的測試,主炮威力相當有限,火炮身管壽命、射擊精度還不如原來的380mm炮,所以二戰中很多時候只是用於護航和對岸轟擊。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副炮為6座雙聯裝152毫米副炮,中遠防空火力採用的是6座單管120毫米高平兩用炮,這些火炮仰角達90度,射速每分鐘8到12發,基本上是納爾遜級戰列艦中遠程防空火力的中堅力量,中近程的防空為8門單管40毫米炮,水下的防禦為兩具620毫米魚雷發射管。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整體來說火力還是可以的,但是主炮的設計是一大敗筆,除了火力和精度問題,還有就是主炮塔集中在前部,主炮就存在後方死角,而都堆積在一塊,一旦下方彈藥庫失火,很容易造成連鎖反應。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當年服役之後,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均在英國本土服役,二戰爆發之後,參加護航和一些搜索任務,一般都是作為遠程火力支援使用,在1945年納爾遜號在印度洋蔘加針對日本的作戰行動,見證了日軍在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受降行動。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而另一艘納爾遜級戰列艦羅德尼號戰列艦的成就更大,在1941年5月27日,羅德尼號參加了圍殲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行動,戰鬥中,羅德尼號主炮對俾斯麥號發射了380多發炮彈,掃平俾斯麥號的上層建築,使得其主炮炮塔被擊毀,讓其成為沒有戰鬥力的移動城堡,最後被瘋狂轟炸直到沉入海底。

406毫米主炮,巨炮的代表,七巨頭之一的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

在1945年戰爭結束後,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先後退出現役, 1948年2月羅德尼號戰列艦被出售解體。而納爾遜號則在1946年被改為訓練艦,1949年被當作廢鐵出售。作為條約新戰列艦的開山之作,儘管納爾遜級戰列艦性能不佳,但是其擁有更加先進獨到的設計思路,在世界戰列艦史上的地位依然還是很重要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