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讓戲曲再次進入大眾視野的是相聲演員張雲雷?

一個27歲的大男孩兒,帶火了京劇,也帶火了他唱的傳統曲藝,如京韻大鼓,太平歌詞,這裡說的就是德雲社的張雲雷。

張雲雷受到年輕人的熱捧,說明了一個讓整個京劇界都感到尷尬的事實:老百姓,特別是年輕人不是不聽傳統戲曲,而是看誰來唱,並且如何唱。張雲雷曾在舞臺上對觀眾說:誰說沒有人聽傳統藝術?臺下一片歡呼聲。這樣的盛景是多少唱戲人的夙願啊!但是,誰能想到,這樣的事情卻發生在一個27歲的說相聲的男孩子身上。

為什麼讓戲曲再次進入大眾視野的是相聲演員張雲雷?

為什麼讓戲曲再次進入大眾視野的是相聲演員張雲雷?

作為德雲社的一員,人們只知道他是一名相聲演員,其實他更是一名出色的青年戲曲演員。除了在相聲界聲名鵲起外,在戲曲藝術上也頗有造詣。除了《探清水河》,《鎖麟囊》《乾坤袋》這些傳統戲曲唱段都是他信手拈來的技能。

當然,這跟張雲雷從小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張雲雷出身曲藝世家,從5歲開始,開始對戲曲感興趣,7歲時在天津結識了郭德綱,9歲到北京正式學習曲藝,10 歲第一次登臺演出,11歲便拜郭德綱為師。至於張雲雷對戲曲痴迷到了什麼程度呢,他曾說,50個經典戲曲唱段,每天都要從頭到尾唱不止一遍,並且每一遍都要用磁帶錄下來,放給師父聽,午休過後,又重新唱一遍,這50段當中,最短的8分鐘,最長的要20分鐘。直到磁帶都被磨壞了,換新的,接著來。就是這樣一遍一遍,造就了張雲雷如今優美的唱腔。

為什麼讓戲曲再次進入大眾視野的是相聲演員張雲雷?

張雲雷沒有像現在這麼紅的時候,唱歌更多是以改編的方式產生搞笑的內容,比如唱《白蛇傳》、《大悲咒》、《萬物生》等。到如今已經紅透半天天了,他不在簡單的只是以搞笑為主了,開始認真的像觀眾和粉絲推薦咱們那些好聽的傳統曲藝,下面這幾首曲藝小段,已經在“辮哥哥”的影響下,讓眾多“二奶奶”們學會了演唱,都能在相聲裡大合唱了,這種情況從未有過。

細數張雲雷唱火的曲子:《乾坤帶》這個曲子如果不是張雲雷,恐怕很多的人都不知道是什麼。《乾坤帶》是一出評劇經典劇目,是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的代表作。

《鎖麟囊》,有人說《探清水河》是民間小曲,是三俗,說《乾坤帶》受眾少,是冷門,那麼這段程派代表作《鎖麟囊》是什麼?作為程硯秋先生的代表作,《鎖麟囊》在京劇劇目中堪稱執牛耳者,說句白話,就是最好的劇目之一。但凡喜歡京劇的,沒有沒聽過的。但遺憾的是,作為年輕人,連喜歡聽京劇的人都很少,偶爾聽過幾段還都是《鍘美案》、《坐宮》這一類傳唱度比較高的。而張雲雷在《乾坤帶》之後,就在臺上開玩笑的向師傅”訴苦“:“他們說要唱《鎖麟囊》”。結果之後不久,全場大合唱《鎖麟囊》。要知道,京劇別說唱好,就是照著調唱下來都不容易,二奶奶們為了捧角,不知道自己的手機裡無限循環了多少次。

為什麼讓戲曲再次進入大眾視野的是相聲演員張雲雷?

在相聲界,張雲雷的曲藝可能可以稱得上了的,但是在戲曲界,專業的戲曲表演者面前便是小巫見大巫了。可是年輕的觀眾更喜歡聽的是相聲演員張雲雷,而不是那些大名鼎鼎的梅花獎獲得者。這的確令人深思,是張雲雷的什麼東西讓他如此火爆,而且是什麼讓那些專業人員遭到冷落。

我們不難看出,在一個文化速食的時代,德雲社的效率似乎更高,更符合市場的需要,在競爭中德雲社似乎人才濟濟。他們的人才不靠文憑,而是靠在舞臺上的打拼,而且完全沒有國家的資助。這是德雲社成功的第一個道理。

而第二個道理則是:傳統藝術有人聽,但要看演員們怎麼演。德雲社之所以受到熱捧,是因為他們在表演上不斷搞突破。而許多大劇團根本不在乎觀眾,創作了許多沒人看的大戲,最多不過演幾場,然後抱怨說,老百姓,特別是年輕人不喜歡傳統藝術。這種老百姓不喜歡傳統藝術誤導了輿論,讓很多人真地以為是傳統文化在衰落。

張雲雷帶火了曲藝,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思考,曲藝到底應該往什麼方向發展?什麼樣的戲曲才能更好的被大眾所接受?也許當我們找到答案的時候,戲曲文化也會再一次火爆起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