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張藝謀 英雄 歷史 政治 寓言 紅高粱 影評最TOP 2019-06-19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當張藝謀的英雄在2002年首次在中國上映時,電影中酷炫的武打場面確實引起了轟動,甚至在國外上映後,數以百萬計的觀眾被這部壯觀的史詩片所吸引。然而,評論家對《英雄》褒貶不一,於是電影也成為了導演最具爭議的一部作品。那麼原因是為何?

乍一看,《英雄》似乎與張藝謀之前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從《紅高粱》開始,他之前的電影都以20世紀的中國為背景,故事幾乎總是以卑微的社會地位和悲慘的境遇為中心。然而《英雄》的故事不僅發生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時期(公元前3世紀末),包括成功統一了中國的秦王,以及參與刺殺他的刺客們,都是傑出的人物,而不是普通人。電影的標題《英雄》直截了當地宣佈,這是一個關於一個特殊人物的故事。然而誰是英雄,這個詞到底意味著什麼?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看過電影的觀眾都知道,這部電影傳達的主題其實很簡單,即為了結束中國的混亂局面,放棄刺殺秦王的企圖是正確的。由於秦王統一中國的功績,他應該被視為英雄。此外,這四個刺客不僅表現出驚人的武術造詣,而且證明了他們的道德操守令人欽佩,因此應該被視為英雄。然而,根據歷史記載,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無疑是一個暴君。於是《英雄》受到許多人的嚴厲批評並非沒有道理。儘管秦王成功“掃六合,天下一統”,難道他還不應該為他的暴行負責嗎?或者,他所代表的暴政就應該這樣被證明是正當的嗎?

首先,除了秦王,影片中沒有其他主角是史書中的真實人物,故事與文獻記載的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們可以把皇帝看作君主專制的象徵,而不是歷史上真正的暴君。其次,雖然秦王和刺客們各有各的英雄特質,但如果英雄是勇氣、智慧和高貴的理想典範,那麼就沒有一個人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英雄。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刺客們。正如殘劍所指出的,無名,長空和飛雪刺殺秦王的動機無非是他們對秦國的仇恨,因為趙國被秦國所滅。但是就算刺殺秦王成功,那下一步該怎麼辦?他們似乎什麼都不知道。對於飛雪來說,她對秦的仇恨只是一種痴迷,最終導致了自己和殘劍雙雙身亡,她就像“飛雪”一樣,毫無意義的消失了。不過,無名似乎在生活中有著更有修養的追求。他說:“武功琴韻,雖不相同,但原理相通。”然而,他對最高境界的認知似乎並不涉及任何具體的政治理論。如果刺殺秦王的任務是他的政治目標,那麼沒有政治理論的目標註定是失敗的,就像他最終被“萬箭穿心”一樣。因此,無名似乎不需要名字,因為他的野心已化為烏有。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四位刺客中,長空是唯一從這場悲劇中倖存下來的人,但是最後我們知道:為了紀念他的三個朋友,長空永遠放棄了他的劍法。雖然他的生命還在繼續,但他看不到未來,似乎在暗示這將是一個無法填補的長久真空(就如他的名字“長空”一樣)。與其他戰士相比,殘劍似乎有更睿智的世界觀。他不僅明白劍術和書法有著相同的至高境界(返樸歸真),而且認識到為了天下所有人的利益,秦王不能死。因此,殘劍可以被視為唯一具有一定政治智慧的刺客。然而,無論是殘劍的睿智,還是天真,都無法解釋為什麼秦王在認識到”劍法的最高境界,則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是以大胸懷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殺,便是和平”之後,仍然決定無名必須死。殘劍的思想顯然是殘缺的,這也許可以解釋他的名字。

至於秦王,儘管他擁有無與倫比的智慧和力量,卻無法實現他所宣稱的“天下一統,百姓安居”理想。他猶豫的那一刻,透露出他內心的一種矛盾:處死無名並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但“不殺”並不能保證他的權力得以維持,也不能保證他建立穩固帝國的野心得以實現。他沒能找到更好的選擇:殘酷無情是唯一的選擇。他是孤獨的,因為“沒想到最瞭解寡人的竟是寡人通緝的刺客”。對這個強大的秦王來說,這是多麼尷尬的兩難境地啊!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相較於其他角色的紅白綠色調,在整部電影中,秦王是唯一一個以藍色調呈現的角色。作為一個強大的君主,他的政治智慧很可能在藍色中得到體現,藍色往往象徵著深刻。但他的藍色服裝和大殿的藍色調都是相當黑暗的,這暗示了黑暗的一面。此外,在他的寶座前,我們總是看到一串橙色的燭光,在許多鏡頭中,他的寶座後面懸掛著巨大的紅色“劍”字,這表明他的智慧被衝突所困擾。

雖然秦王最終成功征服了其他六國,成為了秦國的最高統治者,但他坐在寶座上時,總是被框在一個小空間裡,夾在身後的屏風和前面的一簇點燃的蠟燭之間。諷刺的是:如果他代表皇帝的最高權力,而且沒有任何東西高於這種權力,那麼他似乎只受到他所代表的最高權力的限制。而這就是任何專制統治者的困境。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此外,在秦王最後一次出現在電影中的長鏡頭中,他被安置在一個遙遠的地方,坐在同一個寶座上,和以前一樣被框在同一個小空間裡,這位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出奇地矮小。他小小的身影遠遠落在後面,我們不禁感到驚訝:這位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怎麼會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現在,《英雄》的真正含義變得很清楚了:沒有真正的英雄。基於此,《英雄》的寓言將我們引向了一個全新的歷史觀:無足輕重的人往往被困在悲慘的困境中,然而舉足輕重的人也常常被困在困境中,儘管這種困境與前者不同。因此,我們在歷史上經常遇到的困境,可以看作是這兩種困境的結合。只要社會仍然基本上處於矇昧狀態,當權者和當權者之下的人都無法將社會從這些可怕的困境中拯救出來。因此,歷史上的許多暴政似乎都是這種困境的結果,而不是作為道德上合理的解決方案而產生的。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英雄》結尾處,屏幕上半部分是日出的天空,下半部分是連綿起伏的萬里長城。最後秦王實現了中國的統一。旭日東昇,昭示著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大秦帝國的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也隨之誕生,這是結束戰國紛亂的勝利。但鏡頭很快就遠離太陽,表示充滿希望的時刻不會持續太久。對於大多數朝代來說,開始的繁榮時期是不可持續的,就像太陽的升起只是暫時的,勾起了我們不切實際的希望。更重要的是,長城和山脈是背光的,投下長長的陰影。在仔細審視中國自秦始皇統一以來的歷史時,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不協調實際上幾乎標誌著中國的整個歷史。

現在我們也很清楚為什麼《英雄》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00多年前中華帝國第一次建立的時候。張之前的作品關注的是過去一個世紀左右的中國歷史,而《英雄》回顧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極大地開闊了我們對歷史的視野。事實證明,中國經歷的挫折並不侷限於過去一個世紀,也不侷限於現代中國的困惑,而是幾乎從中國誕生之初就一直是存在。對於古代和近代中國來說,可悲的是未能找到一位賢明的君主,或者說一位真正的英雄。這就是英雄的啟示。

武術電影通常以其娛樂價值而聞名:激動人心的武打鏡頭、浪漫的鐵骨柔情、理想化的勇氣和正直,以及幸福的結局。儘管這些電影可能很吸引人,但他們通常並不關心知識分子的複雜性。在《英雄》之前,這類電影中只有少數幾部表現出了理論深度。如《臥虎藏龍》無論是在故事情節還是電影技巧上,都很難找到像《英雄》那樣深刻的意義。《英雄》以其強大的智慧和高度複雜的藝術手法,光榮地為華語電影開拓一個全新的流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