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鷹王之死,背後竟還有這等意義,金庸先生獨給了他最好的結局

可以這麼說,少林一戰,張無忌帶領明教兩大高手再度闖關三渡的“金剛伏魔圈”,除了張無忌,跟隨他闖關的明教兩大高手,無論是哪對組合上場,兩人中都必有一死。最終送命的鷹王,無疑是這其中能死得最合理,也最能死得其所的人選。而且鷹王之死,更能為後續情節的開展做好鋪墊。

白眉鷹王之死,背後竟還有這等意義,金庸先生獨給了他最好的結局

一.為全兄弟之義,維護明教聲威,白眉鷹王最終戰死少林。

金毛獅王謝遜被成昆所擒,成昆為了尋得屠龍刀和引誘明教救獅王,將張無忌在內的明教一眾一網打盡,慫恿少林舉辦了“屠獅大會”。這“屠獅大會”以獲得謝遜的最終處置權和屠龍刀歸屬權為誘,廣邀天下英雄,參加武林大會,奪取“天下第一”的榮號。成昆為了增加闖關的難度,以達將群雄剷除的目的,更是請出少林三渡擺下“金剛伏魔圈”,看管謝遜。張無忌聞訊與趙敏先行到達少林之後,為了儘快救出義父,也是為了一探虛實,夜探少林,最終獨闖了一次少林三渡的“金剛伏魔圈”。

渡厄、渡難、渡劫三渡,坐枯禪三十年,心意相通,擺下“金剛伏魔圈”,一人受攻,另兩人馬上相助,威力無窮,初次闖關的張無忌就差點死在“伏魔圈”中。所幸他及時將成昆的陰謀一一抖出,讓三渡了解真相,其後又發生了河間雙煞和青海派高手等與三渡的惡戰,而張無忌卻沒有趁人之危,取了三渡性命,這讓三渡對他大為敬佩。因而雙方就謝遜一事,約定了再較高下,三渡也告知張無忌可另邀幫手共同破陣。不過經過這番搏鬥的張無忌,卻十分的清楚,即便是約同他外公和楊逍等人助陣,也未必能輕易破得了“金剛伏魔圈”。

張無忌……尋思:“今日是打不過他們的了,義父又不肯走,只有約了外公、楊左使、範右使他們再來鬥過。這三條黑索組成的勁圈便如銅牆鐵壁相似,適才若不是渡難大師在我背上打了一掌,那卜泰便萬萬攻不進來。下次縱有外公和左右光明使相助,是否能夠破得,實未可知。唉,眼下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六章》

白眉鷹王之死,背後竟還有這等意義,金庸先生獨給了他最好的結局

張無忌為何會有這樣的隱憂和顧慮?便是他在與三渡的交手中吃了大虧。他的“九陽神功”本來用之不盡,愈使愈強,但在對陣三渡之時,每一招均須耗費極大內力,竟然讓他漸感後勁不繼,這又是他自練成神功以來從未有過的經歷。可見若想破陣,不但要有精湛的身手去對抗,更要有深厚的內功去做支撐,兩者缺一不可。張無忌身擁“九陽神功”內力源源不竭,尚且都會有後勁不繼之危,他座下的幾大高手,雖然個個都是內家有為,但根本難比張無忌,想要破陣闖關,確實凶險萬分。

其實因有感殷天正年邁,張無忌起初是想請光明左右使楊逍和範遙共同破陣,但範遙因空智當日萬安塔約戰一事相激,不好出戰,因之張無忌想讓殷野王頂替範遙上場,可殷天正卻以三渡同樣年老為由,主動請纓,這就形成了殷天正與楊逍助陣張無忌的闖關組合。

再度闖關,一場惡戰由此拉開,張無忌先前的隱憂和顧慮也得到了證實。原本三對三的局面,因楊殷二人的內力跟不上,演變成張無忌以一敵二,對陣渡厄和渡劫,楊逍和殷天正力戰渡難的局面。但殷楊以二敵一,並不輕鬆,殷天正為了讓身手巧湛,招式更為多變的楊逍有取勝之機,引誘渡難與之對掌,比拼內力,結果內力耗竭。加之在光明頂一戰時,真元已曾受大損,雙方和局罷手之後,為全兄弟之義,維護明教聲威的白眉鷹王,就這樣便命喪在了少林。

原來他當日在光明頂獨斗六大派群豪,苦苦支撐,真元已受大損,適才苦戰渡難,又耗竭了全部力氣,加之年事已高,竟然油盡燈枯。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六章》

白眉鷹王之死,背後竟還有這等意義,金庸先生獨給了他最好的結局

二.實際上殷天正的死是必然的。無論是誰與楊逍助陣張無忌,與楊逍搭檔的這兩人都必然會有一死。

首先,從小說中的情節來說,就如殷天正與楊逍搭檔的戰況來看,都必然會出現兩人對陣三渡之一的情況。因為正如前面所說,張無忌一入戰陣,都會出現後勁不繼的狀況,就更不要談殷楊等人了。殷天正在當時張無忌座下的明教高手中,與楊逍能稱得上內功最為深厚,範遙未必能在他之上。因此,即便是範遙上場,他也不可能獨戰一渡,也必然會被迫與楊逍合力敵一,才能支撐得住。

而一旦出現以二敵一的情況,為了全力取勝,無論誰與楊逍搭檔,都會出現兩人之一引誘渡難或者其他一渡比拼內力,讓另外一人趁渡難的黑索緩慢之機,施展精湛的身手以尋獲勝算。可能範遙上場,與渡難比拼內力的就會是楊逍。在這種情況下,誰與渡難比拼內力,都會有功力耗盡之危。這點從殷天正頭上白霧升起,內力發揮到了極致,每踏出一步,腳底便是一個足印的戰況便能看出,更何況還是獨受渡難的內勁。

哪知“須彌山掌”乃少林派七十二絕藝之一,渡難在這掌法上浸淫數十載,威力非同小可,殷天正退一步,渡難的掌力跟著進擊一步,勁力竟不以路程拉遠而稍衰。楊逍尋思:“這少林僧果真了得,我聖火令上招數再變,終究也奈何不了他。殷白眉獨受內勁,時候長了只怕支持不住。”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六章》

實際上,假如不是雙方最終罷鬥,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再戰下去就不止是殷天正一個人死了,這點小說中也是說得清楚。

旁觀的明教群豪和少林僧眾眼見這等情景,知道這場拚鬥下來,不僅分出勝敗而已,六大高手之中只怕有半數要命喪當場。偌大一座山峰之上,剎時間竟沒半點聲息,群雄泰半汗溼衣背,人人提心吊膽,為己方擔憂。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六章》

白眉鷹王之死,背後竟還有這等意義,金庸先生獨給了他最好的結局

其次,從作者的寫作意圖來說,金庸先生也必會安排一人在此戰中喪命。為何會這麼說呢?一是為了襯托出張無忌與謝遜的父子情深,二是為了促使張無忌聯合周芷若破陣的情節出現。

金庸先生為了寫張無忌救義父的少林三戰,在小說中其實做了許多鋪墊。其中有許多情節就是為渲染謝遜與張無忌的情深義重,比如說當年為了不連累張無忌一家,謝遜寧願不回中土,獨居冰火島;十年後聽黛綺絲所言,聽聞張翠山夫婦自盡,義子孤苦,更是不顧自身安危返回中土尋找張無忌;後來在無名荒島,即便是知道周芷若陰謀,但為了張無忌的安全,他又忍氣吞聲。

正因為這樣,安排張無忌在闖關中,即便是有隊友因此而喪命,甚至是至親的外公,謝遜三番兩次明申不要救他,張無忌也還非救謝遜脫困不可,就更加烘托了張無忌對謝遜的情深義重,體現出了他男主有情有義的品質。所以從這方面來說,為了烘托這份壯烈的情感,此戰必有一人喪生。

白眉鷹王之死,背後竟還有這等意義,金庸先生獨給了他最好的結局

而且這麼安排,還為後面張無忌聯合周芷若破陣的情節發展做好了鋪墊。經此一戰,張無忌因喪失手下一員大將,還是自己的至親,不想教中再有人因此而喪命的他不敢再輕舉妄動,只能將希望寄託於英雄大會,另覓高手合力再闖“伏魔圈”。最終就引出了周芷若在英雄大會中奪魁,然後張週二人闖關,周芷若陰謀敗露的情節。可見為此,金老也必然會安排明教在此戰中有人喪命,給張無忌聯合周芷若的機會。而鷹王正是在此犧牲的最佳人選,正如小說中寫他的死因,與當日光明頂一戰前後呼應,一舉兩得。

縱觀整部小說,其實安排白眉鷹王在此戰中犧牲,可以說是給殷天正這個人物最好的歸宿,最佳的結局。正如空聞在跟三渡介紹他時所言“白眉鷹王當年自創天鷹教,獨力與六大門派相抗衡,實是了不起的英雄好漢”,英雄好漢的結局又豈能少得了壯烈二字?

還有,當年獨力對抗二十一門派長達十年不落下風的鷹王往事,是數百年明教與武林正派相抗衡的一個縮影。此時的明教即將徹底消除與各派的積怨,成為武林抗元的領袖,鷹王在光明頂獨戰六派撐到張無忌救援,爺孫二人完成新老的交接,當時的他其實便已到了功成身退之時。但他這樣的英雄好漢,又豈能默默無聞的就此告老?因而在此時,安排他為救兄弟之義,維護明教聲威而主動請纓,力拼世外名宿而戰死少林,仁義英豪的形象再次呼出,無疑是給了鷹王最好的結局。可以說白眉鷹王是死得壯烈,死得其所。

白眉鷹王之死,背後竟還有這等意義,金庸先生獨給了他最好的結局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