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

“鉅鹿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但是很多人卻誤以為項羽在這場戰爭中殲滅了秦國主力部隊,給了劉邦率先入關的機會。但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鉅鹿之戰項羽雖然打贏了,但是他只是消滅了秦朝的部分軍隊,從未與真正的主力——章邯部隊爆發正面交鋒。但結果卻是章邯率領接近三十萬軍隊向項羽投降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章邯的投降就是典型的外部作戰受挫,內部領導猜忌,他雖然手握重兵,但實在是走投無路了。

項羽並未與章邯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交鋒

"

“鉅鹿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但是很多人卻誤以為項羽在這場戰爭中殲滅了秦國主力部隊,給了劉邦率先入關的機會。但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鉅鹿之戰項羽雖然打贏了,但是他只是消滅了秦朝的部分軍隊,從未與真正的主力——章邯部隊爆發正面交鋒。但結果卻是章邯率領接近三十萬軍隊向項羽投降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章邯的投降就是典型的外部作戰受挫,內部領導猜忌,他雖然手握重兵,但實在是走投無路了。

項羽並未與章邯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交鋒

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在上篇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章邯在秦國危難之際(周文已經率領數十萬大軍抵達戲水,威逼咸陽)勸秦二世釋放驪山七十萬刑徒,讓他們拿起武器反抗起義軍。在秦國正規軍的率領下,這批新生的秦國軍隊很快就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章邯先後擊敗了周文和項梁部隊,開創了“楚地兵不足憂”的局面。

隨後,章邯及王離、涉間等人北上救趙,對鉅鹿城形成了包圍之勢,致使率領數萬大軍駐紮在鉅鹿城北的陳餘都不敢出兵救援。在這種情況下,剛剛取得楚軍指揮權的青年項羽以銳不可當之勢,以破釜沉舟之勇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

但是項羽所取得的勝利是局部的,他取得了“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的戰績,沉重打擊了士氣高漲的秦軍,但是卻未能與章邯所率領的秦軍主力作戰。所以,在鉅鹿之戰後“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

此時的章邯依然在軍隊數量和地理區位上佔據絕對的優勢,項羽雖然“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並且在隨後的戰爭中多次取得勝利,卻未對章邯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如果章邯與項羽真的在此時舉行決戰,其勝負是不可斷言的。

佔據優勢的章邯主動與項羽議和

"

“鉅鹿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但是很多人卻誤以為項羽在這場戰爭中殲滅了秦國主力部隊,給了劉邦率先入關的機會。但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鉅鹿之戰項羽雖然打贏了,但是他只是消滅了秦朝的部分軍隊,從未與真正的主力——章邯部隊爆發正面交鋒。但結果卻是章邯率領接近三十萬軍隊向項羽投降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章邯的投降就是典型的外部作戰受挫,內部領導猜忌,他雖然手握重兵,但實在是走投無路了。

項羽並未與章邯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交鋒

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在上篇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章邯在秦國危難之際(周文已經率領數十萬大軍抵達戲水,威逼咸陽)勸秦二世釋放驪山七十萬刑徒,讓他們拿起武器反抗起義軍。在秦國正規軍的率領下,這批新生的秦國軍隊很快就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章邯先後擊敗了周文和項梁部隊,開創了“楚地兵不足憂”的局面。

隨後,章邯及王離、涉間等人北上救趙,對鉅鹿城形成了包圍之勢,致使率領數萬大軍駐紮在鉅鹿城北的陳餘都不敢出兵救援。在這種情況下,剛剛取得楚軍指揮權的青年項羽以銳不可當之勢,以破釜沉舟之勇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

但是項羽所取得的勝利是局部的,他取得了“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的戰績,沉重打擊了士氣高漲的秦軍,但是卻未能與章邯所率領的秦軍主力作戰。所以,在鉅鹿之戰後“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

此時的章邯依然在軍隊數量和地理區位上佔據絕對的優勢,項羽雖然“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並且在隨後的戰爭中多次取得勝利,卻未對章邯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如果章邯與項羽真的在此時舉行決戰,其勝負是不可斷言的。

佔據優勢的章邯主動與項羽議和

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正在此時,“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感覺到壓力,但是又想堅持自己的策略——此時秦軍有甬道保證糧草的供給,而項羽則是孤軍深入,補給正是他最大的問題。所以,章邯派長史欣前往咸陽給秦二世彙報戰況,但遭到了趙高的阻撓。這讓章邯感覺自己已經失去了秦朝的信任,內部的長史欣和外部的陳餘都開始勸章邯投降:

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長史欣夫將軍居外久,多內卻,有功亦誅,無功亦誅……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陳餘

這些話都說到了章邯心裡——此時確實沒有再給秦國賣命的機會了!

"

“鉅鹿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但是很多人卻誤以為項羽在這場戰爭中殲滅了秦國主力部隊,給了劉邦率先入關的機會。但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鉅鹿之戰項羽雖然打贏了,但是他只是消滅了秦朝的部分軍隊,從未與真正的主力——章邯部隊爆發正面交鋒。但結果卻是章邯率領接近三十萬軍隊向項羽投降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章邯的投降就是典型的外部作戰受挫,內部領導猜忌,他雖然手握重兵,但實在是走投無路了。

項羽並未與章邯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交鋒

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在上篇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章邯在秦國危難之際(周文已經率領數十萬大軍抵達戲水,威逼咸陽)勸秦二世釋放驪山七十萬刑徒,讓他們拿起武器反抗起義軍。在秦國正規軍的率領下,這批新生的秦國軍隊很快就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章邯先後擊敗了周文和項梁部隊,開創了“楚地兵不足憂”的局面。

隨後,章邯及王離、涉間等人北上救趙,對鉅鹿城形成了包圍之勢,致使率領數萬大軍駐紮在鉅鹿城北的陳餘都不敢出兵救援。在這種情況下,剛剛取得楚軍指揮權的青年項羽以銳不可當之勢,以破釜沉舟之勇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

但是項羽所取得的勝利是局部的,他取得了“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的戰績,沉重打擊了士氣高漲的秦軍,但是卻未能與章邯所率領的秦軍主力作戰。所以,在鉅鹿之戰後“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

此時的章邯依然在軍隊數量和地理區位上佔據絕對的優勢,項羽雖然“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並且在隨後的戰爭中多次取得勝利,卻未對章邯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如果章邯與項羽真的在此時舉行決戰,其勝負是不可斷言的。

佔據優勢的章邯主動與項羽議和

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正在此時,“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感覺到壓力,但是又想堅持自己的策略——此時秦軍有甬道保證糧草的供給,而項羽則是孤軍深入,補給正是他最大的問題。所以,章邯派長史欣前往咸陽給秦二世彙報戰況,但遭到了趙高的阻撓。這讓章邯感覺自己已經失去了秦朝的信任,內部的長史欣和外部的陳餘都開始勸章邯投降:

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長史欣夫將軍居外久,多內卻,有功亦誅,無功亦誅……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陳餘

這些話都說到了章邯心裡——此時確實沒有再給秦國賣命的機會了!

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所以章邯先後兩次主動提出要與項羽部隊“約和”:

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

而此時項羽也終於因為糧草不濟而答應了議和,雙方最終在“洹水南殷虛上”會盟,章邯從此不再是項羽的敵人,反而倒戈相向“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為履行和議的條款,此時尚未被封為諸侯王的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章邯的有條件投降極大地打擊了秦國的有生力量,並擴大了起義軍的實力,極大推動了滅秦戰爭的進度。

"

“鉅鹿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但是很多人卻誤以為項羽在這場戰爭中殲滅了秦國主力部隊,給了劉邦率先入關的機會。但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鉅鹿之戰項羽雖然打贏了,但是他只是消滅了秦朝的部分軍隊,從未與真正的主力——章邯部隊爆發正面交鋒。但結果卻是章邯率領接近三十萬軍隊向項羽投降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章邯的投降就是典型的外部作戰受挫,內部領導猜忌,他雖然手握重兵,但實在是走投無路了。

項羽並未與章邯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交鋒

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在上篇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章邯在秦國危難之際(周文已經率領數十萬大軍抵達戲水,威逼咸陽)勸秦二世釋放驪山七十萬刑徒,讓他們拿起武器反抗起義軍。在秦國正規軍的率領下,這批新生的秦國軍隊很快就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章邯先後擊敗了周文和項梁部隊,開創了“楚地兵不足憂”的局面。

隨後,章邯及王離、涉間等人北上救趙,對鉅鹿城形成了包圍之勢,致使率領數萬大軍駐紮在鉅鹿城北的陳餘都不敢出兵救援。在這種情況下,剛剛取得楚軍指揮權的青年項羽以銳不可當之勢,以破釜沉舟之勇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

但是項羽所取得的勝利是局部的,他取得了“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的戰績,沉重打擊了士氣高漲的秦軍,但是卻未能與章邯所率領的秦軍主力作戰。所以,在鉅鹿之戰後“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

此時的章邯依然在軍隊數量和地理區位上佔據絕對的優勢,項羽雖然“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並且在隨後的戰爭中多次取得勝利,卻未對章邯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如果章邯與項羽真的在此時舉行決戰,其勝負是不可斷言的。

佔據優勢的章邯主動與項羽議和

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正在此時,“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感覺到壓力,但是又想堅持自己的策略——此時秦軍有甬道保證糧草的供給,而項羽則是孤軍深入,補給正是他最大的問題。所以,章邯派長史欣前往咸陽給秦二世彙報戰況,但遭到了趙高的阻撓。這讓章邯感覺自己已經失去了秦朝的信任,內部的長史欣和外部的陳餘都開始勸章邯投降:

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長史欣夫將軍居外久,多內卻,有功亦誅,無功亦誅……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陳餘

這些話都說到了章邯心裡——此時確實沒有再給秦國賣命的機會了!

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所以章邯先後兩次主動提出要與項羽部隊“約和”:

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

而此時項羽也終於因為糧草不濟而答應了議和,雙方最終在“洹水南殷虛上”會盟,章邯從此不再是項羽的敵人,反而倒戈相向“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為履行和議的條款,此時尚未被封為諸侯王的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章邯的有條件投降極大地打擊了秦國的有生力量,並擴大了起義軍的實力,極大推動了滅秦戰爭的進度。

鉅鹿之戰中項羽根本沒有打敗章邯,佔據優勢的章邯為何主動投降?

所以,章邯的投降並不是因為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也不是因為章邯的軍事實力明顯弱於項羽,他投降的真實原因是此時的秦朝已經不值得他去效忠了。其次,章邯的投降是有條件投降,這也正是章邯於項羽有殺叔之仇,而項羽不但不報卻還把章邯封王的重要原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