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繞大師張國華:堅守崗位 不忘初心

張國華 日本 社會 映象網 2017-05-26
卷繞大師張國華:堅守崗位 不忘初心

張國華接受採訪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 文/圖)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看似平平無奇,卻在各個領域做出非同一般的成績,看似樸實無華,卻為我們的生活做出巨大的貢獻。5月15日,由中共河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大型採訪活動正式啟動。

無可替代的卷繞大師

一束尼龍66工業絲,有208根單絲組成,每一根單絲細到不足頭髮絲的三分之一。 一個尼龍66工業絲筒子,有十公斤重,展開長度有106公里長,差不多有從平頂山到少林寺那麼遠,按照尼龍66工業絲質量要求,不能有一根毛絲。在二百多度的紡絲溫度下,在每分鐘近三千米的紡絲速度下,誰能做得到呢?張國華能!誰能一個月做得到呢? 張國華能!誰能一年做得到呢?張國華能!誰能三十多年都做到呢?只有張國華!簾子布發展公司原絲廠黨支部書記楊洪林動情地說。1981年,張國華通過招生考試進入了當時的平頂山錦綸簾子布廠,成為了中國尼龍66簾子布產業的第一代原絲卷繞工,這一干,就是36年。36年來,他累計生產原絲110多萬筒,價值兩個多億,班中巡迴檢查路線超過12萬公里,解決各類生產技術難題100多項,是中國尼龍66行業從事卷繞崗位工作時間最長的人。

卷繞大師張國華:堅守崗位 不忘初心

張國華展示高超的卷繞技術

打敗日本專家 只為國人爭口氣

張國華剛參加工作時,為簾子布廠指導生產的是日本的專家,但是他們看不起中國工人,覺得中國人不可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簾子布。當時,張國華的師傅是一位叫西村的日本專家,他只教一些基本操作,核心技術並不會講。更是直言不諱地說:“中國人不可能管理好這樣的現代化企業,將來肯定得請我們回來!”這句話讓張國華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技術學到手,給咱中國人爭口氣!沒有經驗,他就一邊細細地觀看日本師傅的操作,一邊自己暗暗地琢磨,一遍遍練習,一點點掌握。因設備轉速高,溫度高,張國華的雙臂上是一處處被燙傷的疤痕。

1984年日本專家回訪時,看到工作現場乾淨整潔、生產井然有序,感到出乎意料。就提出要進行一場現場掛絲操作比賽。掛絲,是檢驗卷繞工操作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掛絲時間越短,證明技術越嫻熟,產生的廢絲就越少。張國華和幾位工友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挑戰。張國華和曾經的西村師傅成了對手,現場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張國華只用了19秒就完成了一整套掛絲操作,比師傅西村還快了5秒,獲得了第一名,現場掌聲一片。日本人當場豎起了大拇指,誇他是“無影手”,說“中國人,了不起!”那一年張國華20歲。

臨危受命 創“張國華操作法”

2013年4月份,簾子布發展公司試生產時,50歲的張國華又被派去當“先鋒”。由於是剛試車,可紡性很差,張國華守在卷繞崗位指導生產。當時,簾子布發展公司卷繞崗位95%以上都是新工,缺乏實踐經驗。投產之初,廢絲率一直居高不下,張國華 看著一桶桶的廢絲,心急如焚。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新工的操作水平呢?他 班前班後冥思苦想,用30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了簡單明瞭、易於操作、便於學習的操作法,並手把手的教給新工。卷繞工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廢絲率由剛試車時的25%,下降到目前的3.0%,當月,為公司挽回經濟損失500多萬元。這種操作法,後來 被公司命名為“張國華操作法”。

張國華把名利看得很淡,把個人利益看得很輕,但始終把工作和事業看得很重;他常常把個人的病痛置於腦後,而始終把企業和工友的利益牽掛於心;張國華用言語和行動詮釋著什麼是新時期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什麼是將普通工作當成畢生事業不懈追求的執著精神,而這些精神正是大國工匠的精神之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