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


"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東號村貧困戶侯麗霞精心打理承包的西紅柿大棚。記者 鄭世繁攝

仲夏的傍晚,張北縣公會鎮公會新村安置區門口,大爺大媽悠閒地聊著,雖來自不同的村落,互相間不怎麼熟悉,但從談笑聲中,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和睦和幸福。這個前幾年村民大量外出導致的“空心鎮”,如今通過易地搬遷、空心村集中安置,冷冷清清的公會鎮又熱鬧了起來。

公會鎮地處河北、內蒙古的交界處,是張庫大道的節點鎮,昔日的貿易大鎮,重商輕農,再加上自然生產條件差,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隨著貿易的衰落,年青人的外出,這個大鎮變成了貧困鎮,當地有句順口溜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水是鹹的、地是粘的、人是奸(商)的。

到2018年底,公會鎮仍是河北省深度貧困鎮, 11個貧困村中就有3個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88戶3464人,未脫貧戶301戶494人,貧困發生率為3.12%;全鎮空心化村達到70%,常住人口不足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們就不相信這260平方公里土地養不活這1.6萬口人,要跳出耕地找土地,跳出扶貧抓扶貧!”公會鎮鎮長王偉的話語中透出無比的自信。

王偉領我們到了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東號村,今年5月份,經全村95%以上的村民同意,全部拆遷,將於10月底將搬到公會鎮的集中安置區。

該村12632畝土地中,耕地、林地、草地各佔三分之一,昔日的莜麥、亞麻種植結構已成歷史。


"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東號村貧困戶侯麗霞精心打理承包的西紅柿大棚。記者 鄭世繁攝

仲夏的傍晚,張北縣公會鎮公會新村安置區門口,大爺大媽悠閒地聊著,雖來自不同的村落,互相間不怎麼熟悉,但從談笑聲中,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和睦和幸福。這個前幾年村民大量外出導致的“空心鎮”,如今通過易地搬遷、空心村集中安置,冷冷清清的公會鎮又熱鬧了起來。

公會鎮地處河北、內蒙古的交界處,是張庫大道的節點鎮,昔日的貿易大鎮,重商輕農,再加上自然生產條件差,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隨著貿易的衰落,年青人的外出,這個大鎮變成了貧困鎮,當地有句順口溜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水是鹹的、地是粘的、人是奸(商)的。

到2018年底,公會鎮仍是河北省深度貧困鎮, 11個貧困村中就有3個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88戶3464人,未脫貧戶301戶494人,貧困發生率為3.12%;全鎮空心化村達到70%,常住人口不足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們就不相信這260平方公里土地養不活這1.6萬口人,要跳出耕地找土地,跳出扶貧抓扶貧!”公會鎮鎮長王偉的話語中透出無比的自信。

王偉領我們到了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東號村,今年5月份,經全村95%以上的村民同意,全部拆遷,將於10月底將搬到公會鎮的集中安置區。

該村12632畝土地中,耕地、林地、草地各佔三分之一,昔日的莜麥、亞麻種植結構已成歷史。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介紹藜麥種植情況。記者 鄭世繁攝

“這是我們2018年示範引進的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鹽鹼、經濟價值非常高的藜麥,我們河北港口集團幫扶種子,每畝80元,降低村民的種植成本;實行分散種植,即不流轉土地,又可輪作;今年共種540畝,輻射到全村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就是吸納非貧困戶參與,凡有勞動能力的戶自己種,我們也給5畝指標。”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在長勢喜人的藜麥田向記者介紹到。

“秋後,我們走‘電商企業+幫扶企業+村委會+貧困戶’的社會化扶貧模式,由張家口億農智慧農業發展公司定單收購,每斤5元,按去年我們試種效益,5畝能能收4000多元,人均收入1800元左右;去年示範種的藜麥最高畝產220斤,為此,我們還有規定,凡非貧困戶種植畝產超出170斤以外的部分,種植人及貧困戶指標轉出戶按照超出部分各得50%收益分成,讓非貧困戶帶動無種植能力的貧困戶,確保共同富裕。” 佟德友補充說。

為多渠道增加村民的收入,王偉帶領佟德友多次赴北京、山東壽光尋求新的扶貧產業,最終促成東西部協作幫扶企業——北京廣安控股集團,投資70萬元,建設佔地74畝的高標準大棚10個,種植西紅柿、辣椒、羊角蜜、奶油南瓜等高經濟附加值蔬菜,並打造奶油南瓜試驗田50畝。北京廣安控股集團負責出資建設的蔬菜大棚、提供大棚和50畝大田奶油南瓜種苗、生物肥等資金和全程技術指導、訂單收購;村委會負責租賃耕地供大棚建設配套、組織大棚租賃和奶油南瓜種植;綠聚源種植合作社負責6個大棚日常管理;有種植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侯麗霞承包種植4個西紅柿大棚。種植收益歸實際種植人享有,大棚租賃金和北京廣安控股集團大棚蔬菜、奶油南瓜銷售利潤歸村委會,預計今年全村僅此一項增收10-16萬元,惠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加上藜麥的收入,全村可整村脫貧出列,也為搬遷後村民打下了產業的基礎。

集中安置區又是什麼樣呢?

去年該鎮建設易地搬遷住宅樓10幢,建築面積分為50、75、100平方米三種戶型,共建五層簡裝修板樓340套房,安置376戶770人,其中建檔立卡315戶655人。

"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東號村貧困戶侯麗霞精心打理承包的西紅柿大棚。記者 鄭世繁攝

仲夏的傍晚,張北縣公會鎮公會新村安置區門口,大爺大媽悠閒地聊著,雖來自不同的村落,互相間不怎麼熟悉,但從談笑聲中,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和睦和幸福。這個前幾年村民大量外出導致的“空心鎮”,如今通過易地搬遷、空心村集中安置,冷冷清清的公會鎮又熱鬧了起來。

公會鎮地處河北、內蒙古的交界處,是張庫大道的節點鎮,昔日的貿易大鎮,重商輕農,再加上自然生產條件差,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隨著貿易的衰落,年青人的外出,這個大鎮變成了貧困鎮,當地有句順口溜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水是鹹的、地是粘的、人是奸(商)的。

到2018年底,公會鎮仍是河北省深度貧困鎮, 11個貧困村中就有3個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88戶3464人,未脫貧戶301戶494人,貧困發生率為3.12%;全鎮空心化村達到70%,常住人口不足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們就不相信這260平方公里土地養不活這1.6萬口人,要跳出耕地找土地,跳出扶貧抓扶貧!”公會鎮鎮長王偉的話語中透出無比的自信。

王偉領我們到了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東號村,今年5月份,經全村95%以上的村民同意,全部拆遷,將於10月底將搬到公會鎮的集中安置區。

該村12632畝土地中,耕地、林地、草地各佔三分之一,昔日的莜麥、亞麻種植結構已成歷史。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介紹藜麥種植情況。記者 鄭世繁攝

“這是我們2018年示範引進的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鹽鹼、經濟價值非常高的藜麥,我們河北港口集團幫扶種子,每畝80元,降低村民的種植成本;實行分散種植,即不流轉土地,又可輪作;今年共種540畝,輻射到全村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就是吸納非貧困戶參與,凡有勞動能力的戶自己種,我們也給5畝指標。”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在長勢喜人的藜麥田向記者介紹到。

“秋後,我們走‘電商企業+幫扶企業+村委會+貧困戶’的社會化扶貧模式,由張家口億農智慧農業發展公司定單收購,每斤5元,按去年我們試種效益,5畝能能收4000多元,人均收入1800元左右;去年示範種的藜麥最高畝產220斤,為此,我們還有規定,凡非貧困戶種植畝產超出170斤以外的部分,種植人及貧困戶指標轉出戶按照超出部分各得50%收益分成,讓非貧困戶帶動無種植能力的貧困戶,確保共同富裕。” 佟德友補充說。

為多渠道增加村民的收入,王偉帶領佟德友多次赴北京、山東壽光尋求新的扶貧產業,最終促成東西部協作幫扶企業——北京廣安控股集團,投資70萬元,建設佔地74畝的高標準大棚10個,種植西紅柿、辣椒、羊角蜜、奶油南瓜等高經濟附加值蔬菜,並打造奶油南瓜試驗田50畝。北京廣安控股集團負責出資建設的蔬菜大棚、提供大棚和50畝大田奶油南瓜種苗、生物肥等資金和全程技術指導、訂單收購;村委會負責租賃耕地供大棚建設配套、組織大棚租賃和奶油南瓜種植;綠聚源種植合作社負責6個大棚日常管理;有種植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侯麗霞承包種植4個西紅柿大棚。種植收益歸實際種植人享有,大棚租賃金和北京廣安控股集團大棚蔬菜、奶油南瓜銷售利潤歸村委會,預計今年全村僅此一項增收10-16萬元,惠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加上藜麥的收入,全村可整村脫貧出列,也為搬遷後村民打下了產業的基礎。

集中安置區又是什麼樣呢?

去年該鎮建設易地搬遷住宅樓10幢,建築面積分為50、75、100平方米三種戶型,共建五層簡裝修板樓340套房,安置376戶770人,其中建檔立卡315戶655人。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孟獻果的75平米新居。記者 鄭世繁攝

走進低保貧困戶孟獻果家,她因病致貧,家中女兒就讀高中。2018年11月底全家從小南口房村搬到這裡,過上了不用“端煤倒灰”的城裡生活,家屬在周邊光伏電站打工,她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緊挨易地搬遷住宅樓的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施工現場, 5幢198套的高層建設住宅正加緊施工,將於8月底竣工,10月份將安置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199戶47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123人。安置區還配套建設衛生院、超市、浴室、廁所、老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

"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東號村貧困戶侯麗霞精心打理承包的西紅柿大棚。記者 鄭世繁攝

仲夏的傍晚,張北縣公會鎮公會新村安置區門口,大爺大媽悠閒地聊著,雖來自不同的村落,互相間不怎麼熟悉,但從談笑聲中,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和睦和幸福。這個前幾年村民大量外出導致的“空心鎮”,如今通過易地搬遷、空心村集中安置,冷冷清清的公會鎮又熱鬧了起來。

公會鎮地處河北、內蒙古的交界處,是張庫大道的節點鎮,昔日的貿易大鎮,重商輕農,再加上自然生產條件差,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隨著貿易的衰落,年青人的外出,這個大鎮變成了貧困鎮,當地有句順口溜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水是鹹的、地是粘的、人是奸(商)的。

到2018年底,公會鎮仍是河北省深度貧困鎮, 11個貧困村中就有3個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88戶3464人,未脫貧戶301戶494人,貧困發生率為3.12%;全鎮空心化村達到70%,常住人口不足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們就不相信這260平方公里土地養不活這1.6萬口人,要跳出耕地找土地,跳出扶貧抓扶貧!”公會鎮鎮長王偉的話語中透出無比的自信。

王偉領我們到了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東號村,今年5月份,經全村95%以上的村民同意,全部拆遷,將於10月底將搬到公會鎮的集中安置區。

該村12632畝土地中,耕地、林地、草地各佔三分之一,昔日的莜麥、亞麻種植結構已成歷史。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介紹藜麥種植情況。記者 鄭世繁攝

“這是我們2018年示範引進的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鹽鹼、經濟價值非常高的藜麥,我們河北港口集團幫扶種子,每畝80元,降低村民的種植成本;實行分散種植,即不流轉土地,又可輪作;今年共種540畝,輻射到全村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就是吸納非貧困戶參與,凡有勞動能力的戶自己種,我們也給5畝指標。”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在長勢喜人的藜麥田向記者介紹到。

“秋後,我們走‘電商企業+幫扶企業+村委會+貧困戶’的社會化扶貧模式,由張家口億農智慧農業發展公司定單收購,每斤5元,按去年我們試種效益,5畝能能收4000多元,人均收入1800元左右;去年示範種的藜麥最高畝產220斤,為此,我們還有規定,凡非貧困戶種植畝產超出170斤以外的部分,種植人及貧困戶指標轉出戶按照超出部分各得50%收益分成,讓非貧困戶帶動無種植能力的貧困戶,確保共同富裕。” 佟德友補充說。

為多渠道增加村民的收入,王偉帶領佟德友多次赴北京、山東壽光尋求新的扶貧產業,最終促成東西部協作幫扶企業——北京廣安控股集團,投資70萬元,建設佔地74畝的高標準大棚10個,種植西紅柿、辣椒、羊角蜜、奶油南瓜等高經濟附加值蔬菜,並打造奶油南瓜試驗田50畝。北京廣安控股集團負責出資建設的蔬菜大棚、提供大棚和50畝大田奶油南瓜種苗、生物肥等資金和全程技術指導、訂單收購;村委會負責租賃耕地供大棚建設配套、組織大棚租賃和奶油南瓜種植;綠聚源種植合作社負責6個大棚日常管理;有種植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侯麗霞承包種植4個西紅柿大棚。種植收益歸實際種植人享有,大棚租賃金和北京廣安控股集團大棚蔬菜、奶油南瓜銷售利潤歸村委會,預計今年全村僅此一項增收10-16萬元,惠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加上藜麥的收入,全村可整村脫貧出列,也為搬遷後村民打下了產業的基礎。

集中安置區又是什麼樣呢?

去年該鎮建設易地搬遷住宅樓10幢,建築面積分為50、75、100平方米三種戶型,共建五層簡裝修板樓340套房,安置376戶770人,其中建檔立卡315戶655人。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孟獻果的75平米新居。記者 鄭世繁攝

走進低保貧困戶孟獻果家,她因病致貧,家中女兒就讀高中。2018年11月底全家從小南口房村搬到這裡,過上了不用“端煤倒灰”的城裡生活,家屬在周邊光伏電站打工,她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緊挨易地搬遷住宅樓的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施工現場, 5幢198套的高層建設住宅正加緊施工,將於8月底竣工,10月份將安置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199戶47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123人。安置區還配套建設衛生院、超市、浴室、廁所、老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公會新村易地搬遷安置區。記者 鄭世繁攝

東號村通過幫扶單位的努力樹起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那麼這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集中安置後產業又在哪裡?看到記者有疑慮,王偉說:“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更是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按照“兩區同建”的要求,配套西瓜特色種植產業園、服裝加工微工廠、易素燕麥加工廠、特色奶油南瓜及藜麥種植基地4個後續產業目,真正實現了車間開在家門口,勤勞致富靠雙手。”

"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東號村貧困戶侯麗霞精心打理承包的西紅柿大棚。記者 鄭世繁攝

仲夏的傍晚,張北縣公會鎮公會新村安置區門口,大爺大媽悠閒地聊著,雖來自不同的村落,互相間不怎麼熟悉,但從談笑聲中,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和睦和幸福。這個前幾年村民大量外出導致的“空心鎮”,如今通過易地搬遷、空心村集中安置,冷冷清清的公會鎮又熱鬧了起來。

公會鎮地處河北、內蒙古的交界處,是張庫大道的節點鎮,昔日的貿易大鎮,重商輕農,再加上自然生產條件差,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隨著貿易的衰落,年青人的外出,這個大鎮變成了貧困鎮,當地有句順口溜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水是鹹的、地是粘的、人是奸(商)的。

到2018年底,公會鎮仍是河北省深度貧困鎮, 11個貧困村中就有3個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88戶3464人,未脫貧戶301戶494人,貧困發生率為3.12%;全鎮空心化村達到70%,常住人口不足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們就不相信這260平方公里土地養不活這1.6萬口人,要跳出耕地找土地,跳出扶貧抓扶貧!”公會鎮鎮長王偉的話語中透出無比的自信。

王偉領我們到了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東號村,今年5月份,經全村95%以上的村民同意,全部拆遷,將於10月底將搬到公會鎮的集中安置區。

該村12632畝土地中,耕地、林地、草地各佔三分之一,昔日的莜麥、亞麻種植結構已成歷史。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介紹藜麥種植情況。記者 鄭世繁攝

“這是我們2018年示範引進的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鹽鹼、經濟價值非常高的藜麥,我們河北港口集團幫扶種子,每畝80元,降低村民的種植成本;實行分散種植,即不流轉土地,又可輪作;今年共種540畝,輻射到全村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就是吸納非貧困戶參與,凡有勞動能力的戶自己種,我們也給5畝指標。”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在長勢喜人的藜麥田向記者介紹到。

“秋後,我們走‘電商企業+幫扶企業+村委會+貧困戶’的社會化扶貧模式,由張家口億農智慧農業發展公司定單收購,每斤5元,按去年我們試種效益,5畝能能收4000多元,人均收入1800元左右;去年示範種的藜麥最高畝產220斤,為此,我們還有規定,凡非貧困戶種植畝產超出170斤以外的部分,種植人及貧困戶指標轉出戶按照超出部分各得50%收益分成,讓非貧困戶帶動無種植能力的貧困戶,確保共同富裕。” 佟德友補充說。

為多渠道增加村民的收入,王偉帶領佟德友多次赴北京、山東壽光尋求新的扶貧產業,最終促成東西部協作幫扶企業——北京廣安控股集團,投資70萬元,建設佔地74畝的高標準大棚10個,種植西紅柿、辣椒、羊角蜜、奶油南瓜等高經濟附加值蔬菜,並打造奶油南瓜試驗田50畝。北京廣安控股集團負責出資建設的蔬菜大棚、提供大棚和50畝大田奶油南瓜種苗、生物肥等資金和全程技術指導、訂單收購;村委會負責租賃耕地供大棚建設配套、組織大棚租賃和奶油南瓜種植;綠聚源種植合作社負責6個大棚日常管理;有種植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侯麗霞承包種植4個西紅柿大棚。種植收益歸實際種植人享有,大棚租賃金和北京廣安控股集團大棚蔬菜、奶油南瓜銷售利潤歸村委會,預計今年全村僅此一項增收10-16萬元,惠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加上藜麥的收入,全村可整村脫貧出列,也為搬遷後村民打下了產業的基礎。

集中安置區又是什麼樣呢?

去年該鎮建設易地搬遷住宅樓10幢,建築面積分為50、75、100平方米三種戶型,共建五層簡裝修板樓340套房,安置376戶770人,其中建檔立卡315戶655人。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孟獻果的75平米新居。記者 鄭世繁攝

走進低保貧困戶孟獻果家,她因病致貧,家中女兒就讀高中。2018年11月底全家從小南口房村搬到這裡,過上了不用“端煤倒灰”的城裡生活,家屬在周邊光伏電站打工,她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緊挨易地搬遷住宅樓的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施工現場, 5幢198套的高層建設住宅正加緊施工,將於8月底竣工,10月份將安置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199戶47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123人。安置區還配套建設衛生院、超市、浴室、廁所、老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公會新村易地搬遷安置區。記者 鄭世繁攝

東號村通過幫扶單位的努力樹起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那麼這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集中安置後產業又在哪裡?看到記者有疑慮,王偉說:“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更是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按照“兩區同建”的要求,配套西瓜特色種植產業園、服裝加工微工廠、易素燕麥加工廠、特色奶油南瓜及藜麥種植基地4個後續產業目,真正實現了車間開在家門口,勤勞致富靠雙手。”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正在建設的公會鎮空心村安置區。記者 鄭世繁攝

記者在安置區內看到,總投資320萬,佔地2600平米的服裝加工微工廠已建設成型,預計8月底完工。王偉介紹到,服裝廠竣工後按照總投資320萬元的10%—15%的年租金租賃給張北縣港會服裝有限公司,租期10年,前五年租金32萬;後五年租金48萬,還能提供100個就業崗位,每戶基本增收5000元。

孟獻果最大的希望是在服裝廠打工,真正實現她的就業不出小區,打工不離家園夢想。

在距離公會鎮5公里外的大特拉村,一望無際的大棚在落日下熠熠生輝。棚內的晚熟西瓜吐絲掛籽,長勢喜人,早熟的已上市。

"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東號村貧困戶侯麗霞精心打理承包的西紅柿大棚。記者 鄭世繁攝

仲夏的傍晚,張北縣公會鎮公會新村安置區門口,大爺大媽悠閒地聊著,雖來自不同的村落,互相間不怎麼熟悉,但從談笑聲中,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和睦和幸福。這個前幾年村民大量外出導致的“空心鎮”,如今通過易地搬遷、空心村集中安置,冷冷清清的公會鎮又熱鬧了起來。

公會鎮地處河北、內蒙古的交界處,是張庫大道的節點鎮,昔日的貿易大鎮,重商輕農,再加上自然生產條件差,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隨著貿易的衰落,年青人的外出,這個大鎮變成了貧困鎮,當地有句順口溜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水是鹹的、地是粘的、人是奸(商)的。

到2018年底,公會鎮仍是河北省深度貧困鎮, 11個貧困村中就有3個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88戶3464人,未脫貧戶301戶494人,貧困發生率為3.12%;全鎮空心化村達到70%,常住人口不足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們就不相信這260平方公里土地養不活這1.6萬口人,要跳出耕地找土地,跳出扶貧抓扶貧!”公會鎮鎮長王偉的話語中透出無比的自信。

王偉領我們到了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東號村,今年5月份,經全村95%以上的村民同意,全部拆遷,將於10月底將搬到公會鎮的集中安置區。

該村12632畝土地中,耕地、林地、草地各佔三分之一,昔日的莜麥、亞麻種植結構已成歷史。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介紹藜麥種植情況。記者 鄭世繁攝

“這是我們2018年示範引進的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鹽鹼、經濟價值非常高的藜麥,我們河北港口集團幫扶種子,每畝80元,降低村民的種植成本;實行分散種植,即不流轉土地,又可輪作;今年共種540畝,輻射到全村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就是吸納非貧困戶參與,凡有勞動能力的戶自己種,我們也給5畝指標。”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在長勢喜人的藜麥田向記者介紹到。

“秋後,我們走‘電商企業+幫扶企業+村委會+貧困戶’的社會化扶貧模式,由張家口億農智慧農業發展公司定單收購,每斤5元,按去年我們試種效益,5畝能能收4000多元,人均收入1800元左右;去年示範種的藜麥最高畝產220斤,為此,我們還有規定,凡非貧困戶種植畝產超出170斤以外的部分,種植人及貧困戶指標轉出戶按照超出部分各得50%收益分成,讓非貧困戶帶動無種植能力的貧困戶,確保共同富裕。” 佟德友補充說。

為多渠道增加村民的收入,王偉帶領佟德友多次赴北京、山東壽光尋求新的扶貧產業,最終促成東西部協作幫扶企業——北京廣安控股集團,投資70萬元,建設佔地74畝的高標準大棚10個,種植西紅柿、辣椒、羊角蜜、奶油南瓜等高經濟附加值蔬菜,並打造奶油南瓜試驗田50畝。北京廣安控股集團負責出資建設的蔬菜大棚、提供大棚和50畝大田奶油南瓜種苗、生物肥等資金和全程技術指導、訂單收購;村委會負責租賃耕地供大棚建設配套、組織大棚租賃和奶油南瓜種植;綠聚源種植合作社負責6個大棚日常管理;有種植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侯麗霞承包種植4個西紅柿大棚。種植收益歸實際種植人享有,大棚租賃金和北京廣安控股集團大棚蔬菜、奶油南瓜銷售利潤歸村委會,預計今年全村僅此一項增收10-16萬元,惠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加上藜麥的收入,全村可整村脫貧出列,也為搬遷後村民打下了產業的基礎。

集中安置區又是什麼樣呢?

去年該鎮建設易地搬遷住宅樓10幢,建築面積分為50、75、100平方米三種戶型,共建五層簡裝修板樓340套房,安置376戶770人,其中建檔立卡315戶655人。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孟獻果的75平米新居。記者 鄭世繁攝

走進低保貧困戶孟獻果家,她因病致貧,家中女兒就讀高中。2018年11月底全家從小南口房村搬到這裡,過上了不用“端煤倒灰”的城裡生活,家屬在周邊光伏電站打工,她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緊挨易地搬遷住宅樓的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施工現場, 5幢198套的高層建設住宅正加緊施工,將於8月底竣工,10月份將安置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199戶47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123人。安置區還配套建設衛生院、超市、浴室、廁所、老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公會新村易地搬遷安置區。記者 鄭世繁攝

東號村通過幫扶單位的努力樹起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那麼這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集中安置後產業又在哪裡?看到記者有疑慮,王偉說:“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更是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按照“兩區同建”的要求,配套西瓜特色種植產業園、服裝加工微工廠、易素燕麥加工廠、特色奶油南瓜及藜麥種植基地4個後續產業目,真正實現了車間開在家門口,勤勞致富靠雙手。”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正在建設的公會鎮空心村安置區。記者 鄭世繁攝

記者在安置區內看到,總投資320萬,佔地2600平米的服裝加工微工廠已建設成型,預計8月底完工。王偉介紹到,服裝廠竣工後按照總投資320萬元的10%—15%的年租金租賃給張北縣港會服裝有限公司,租期10年,前五年租金32萬;後五年租金48萬,還能提供100個就業崗位,每戶基本增收5000元。

孟獻果最大的希望是在服裝廠打工,真正實現她的就業不出小區,打工不離家園夢想。

在距離公會鎮5公里外的大特拉村,一望無際的大棚在落日下熠熠生輝。棚內的晚熟西瓜吐絲掛籽,長勢喜人,早熟的已上市。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大特拉村大棚早熟西瓜上市。記者 鄭世繁攝

原來,該鎮引進東西部協作資金830萬元,建設佔地500畝的標準化大棚共800個,全部由河南優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包種植,實行保底收益,除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400個,戶均增收6000元的基礎上,年可收租金股金80多萬元,由鎮統一支配,其中為11個貧困村設置公益崗位100個,覆蓋100個貧困戶,戶均增收3800元;為全鎮20個行政村每個村配置1萬元經費,設立孝善基金,實行“子女自願交納贍養費+孝善補貼”的模式,村委會根據盡孝程度對貧困戶給予基金獎勵;建立道德銀行、愛心超市,讓貧困戶通過做公益贏積分,積分兌換日用品,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東號村貧困戶侯麗霞精心打理承包的西紅柿大棚。記者 鄭世繁攝

仲夏的傍晚,張北縣公會鎮公會新村安置區門口,大爺大媽悠閒地聊著,雖來自不同的村落,互相間不怎麼熟悉,但從談笑聲中,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和睦和幸福。這個前幾年村民大量外出導致的“空心鎮”,如今通過易地搬遷、空心村集中安置,冷冷清清的公會鎮又熱鬧了起來。

公會鎮地處河北、內蒙古的交界處,是張庫大道的節點鎮,昔日的貿易大鎮,重商輕農,再加上自然生產條件差,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隨著貿易的衰落,年青人的外出,這個大鎮變成了貧困鎮,當地有句順口溜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水是鹹的、地是粘的、人是奸(商)的。

到2018年底,公會鎮仍是河北省深度貧困鎮, 11個貧困村中就有3個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88戶3464人,未脫貧戶301戶494人,貧困發生率為3.12%;全鎮空心化村達到70%,常住人口不足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們就不相信這260平方公里土地養不活這1.6萬口人,要跳出耕地找土地,跳出扶貧抓扶貧!”公會鎮鎮長王偉的話語中透出無比的自信。

王偉領我們到了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東號村,今年5月份,經全村95%以上的村民同意,全部拆遷,將於10月底將搬到公會鎮的集中安置區。

該村12632畝土地中,耕地、林地、草地各佔三分之一,昔日的莜麥、亞麻種植結構已成歷史。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介紹藜麥種植情況。記者 鄭世繁攝

“這是我們2018年示範引進的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鹽鹼、經濟價值非常高的藜麥,我們河北港口集團幫扶種子,每畝80元,降低村民的種植成本;實行分散種植,即不流轉土地,又可輪作;今年共種540畝,輻射到全村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就是吸納非貧困戶參與,凡有勞動能力的戶自己種,我們也給5畝指標。”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在長勢喜人的藜麥田向記者介紹到。

“秋後,我們走‘電商企業+幫扶企業+村委會+貧困戶’的社會化扶貧模式,由張家口億農智慧農業發展公司定單收購,每斤5元,按去年我們試種效益,5畝能能收4000多元,人均收入1800元左右;去年示範種的藜麥最高畝產220斤,為此,我們還有規定,凡非貧困戶種植畝產超出170斤以外的部分,種植人及貧困戶指標轉出戶按照超出部分各得50%收益分成,讓非貧困戶帶動無種植能力的貧困戶,確保共同富裕。” 佟德友補充說。

為多渠道增加村民的收入,王偉帶領佟德友多次赴北京、山東壽光尋求新的扶貧產業,最終促成東西部協作幫扶企業——北京廣安控股集團,投資70萬元,建設佔地74畝的高標準大棚10個,種植西紅柿、辣椒、羊角蜜、奶油南瓜等高經濟附加值蔬菜,並打造奶油南瓜試驗田50畝。北京廣安控股集團負責出資建設的蔬菜大棚、提供大棚和50畝大田奶油南瓜種苗、生物肥等資金和全程技術指導、訂單收購;村委會負責租賃耕地供大棚建設配套、組織大棚租賃和奶油南瓜種植;綠聚源種植合作社負責6個大棚日常管理;有種植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侯麗霞承包種植4個西紅柿大棚。種植收益歸實際種植人享有,大棚租賃金和北京廣安控股集團大棚蔬菜、奶油南瓜銷售利潤歸村委會,預計今年全村僅此一項增收10-16萬元,惠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加上藜麥的收入,全村可整村脫貧出列,也為搬遷後村民打下了產業的基礎。

集中安置區又是什麼樣呢?

去年該鎮建設易地搬遷住宅樓10幢,建築面積分為50、75、100平方米三種戶型,共建五層簡裝修板樓340套房,安置376戶770人,其中建檔立卡315戶655人。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孟獻果的75平米新居。記者 鄭世繁攝

走進低保貧困戶孟獻果家,她因病致貧,家中女兒就讀高中。2018年11月底全家從小南口房村搬到這裡,過上了不用“端煤倒灰”的城裡生活,家屬在周邊光伏電站打工,她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緊挨易地搬遷住宅樓的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施工現場, 5幢198套的高層建設住宅正加緊施工,將於8月底竣工,10月份將安置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199戶47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123人。安置區還配套建設衛生院、超市、浴室、廁所、老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公會新村易地搬遷安置區。記者 鄭世繁攝

東號村通過幫扶單位的努力樹起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那麼這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集中安置後產業又在哪裡?看到記者有疑慮,王偉說:“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更是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按照“兩區同建”的要求,配套西瓜特色種植產業園、服裝加工微工廠、易素燕麥加工廠、特色奶油南瓜及藜麥種植基地4個後續產業目,真正實現了車間開在家門口,勤勞致富靠雙手。”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正在建設的公會鎮空心村安置區。記者 鄭世繁攝

記者在安置區內看到,總投資320萬,佔地2600平米的服裝加工微工廠已建設成型,預計8月底完工。王偉介紹到,服裝廠竣工後按照總投資320萬元的10%—15%的年租金租賃給張北縣港會服裝有限公司,租期10年,前五年租金32萬;後五年租金48萬,還能提供100個就業崗位,每戶基本增收5000元。

孟獻果最大的希望是在服裝廠打工,真正實現她的就業不出小區,打工不離家園夢想。

在距離公會鎮5公里外的大特拉村,一望無際的大棚在落日下熠熠生輝。棚內的晚熟西瓜吐絲掛籽,長勢喜人,早熟的已上市。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大特拉村大棚早熟西瓜上市。記者 鄭世繁攝

原來,該鎮引進東西部協作資金830萬元,建設佔地500畝的標準化大棚共800個,全部由河南優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包種植,實行保底收益,除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400個,戶均增收6000元的基礎上,年可收租金股金80多萬元,由鎮統一支配,其中為11個貧困村設置公益崗位100個,覆蓋100個貧困戶,戶均增收3800元;為全鎮20個行政村每個村配置1萬元經費,設立孝善基金,實行“子女自願交納贍養費+孝善補貼”的模式,村委會根據盡孝程度對貧困戶給予基金獎勵;建立道德銀行、愛心超市,讓貧困戶通過做公益贏積分,積分兌換日用品,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800個西瓜大棚一角。記者 鄭世繁攝

易素燕麥加工廠由張家口新素燕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並運營管理,集燕麥種植、生產、包裝、銷售為一體。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新建燕麥原料初加工、燕麥胚芽米、即食燕麥片3條生產線,年加工燕麥原糧2萬噸,年產燕麥胚芽5000噸,燕麥片7000噸,實現產值8000萬元。目前正在建設中。項目建成後,可為安置區內易地搬遷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100個,流轉土地1000畝進行燕麥種植,並消化當地1萬畝的燕麥產出。

該鎮在乾旱少雨,土地貧瘠鹼性大的村,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平整且面積大的優勢,引進東旭、華源、綠巨人、瑞凱等光熱風電項目,實現土地一次性25年租賃,同時打造房屋租賃、勞務輸出等共享經濟;在靠近中糧生豬養殖的區域,充分利用政銀企戶保五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通過政府搭臺、銀行參與、保險兜底,使農業企業和貧困戶成為真正的受益者。

同樣列入空心村治理的雙腦包村,轄雙腦包、胡洞兩個自然村,全村共有409戶968人,該村按照“聯村並建”方式,進行整村拆除,共拆除有房戶295戶,可騰退土地290畝。依據村民自願的原則,有101戶選擇在村居住,17戶選擇公會鎮安置區置換樓房,177戶選擇貨幣補償。對於選擇在村居住的,又在雙腦包村西選址新建佔地60畝的平房258間。目前,在建117間,預計8月份完工,10月份具備入住條件。

"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東號村貧困戶侯麗霞精心打理承包的西紅柿大棚。記者 鄭世繁攝

仲夏的傍晚,張北縣公會鎮公會新村安置區門口,大爺大媽悠閒地聊著,雖來自不同的村落,互相間不怎麼熟悉,但從談笑聲中,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和睦和幸福。這個前幾年村民大量外出導致的“空心鎮”,如今通過易地搬遷、空心村集中安置,冷冷清清的公會鎮又熱鬧了起來。

公會鎮地處河北、內蒙古的交界處,是張庫大道的節點鎮,昔日的貿易大鎮,重商輕農,再加上自然生產條件差,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隨著貿易的衰落,年青人的外出,這個大鎮變成了貧困鎮,當地有句順口溜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水是鹹的、地是粘的、人是奸(商)的。

到2018年底,公會鎮仍是河北省深度貧困鎮, 11個貧困村中就有3個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88戶3464人,未脫貧戶301戶494人,貧困發生率為3.12%;全鎮空心化村達到70%,常住人口不足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們就不相信這260平方公里土地養不活這1.6萬口人,要跳出耕地找土地,跳出扶貧抓扶貧!”公會鎮鎮長王偉的話語中透出無比的自信。

王偉領我們到了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東號村,今年5月份,經全村95%以上的村民同意,全部拆遷,將於10月底將搬到公會鎮的集中安置區。

該村12632畝土地中,耕地、林地、草地各佔三分之一,昔日的莜麥、亞麻種植結構已成歷史。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介紹藜麥種植情況。記者 鄭世繁攝

“這是我們2018年示範引進的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鹽鹼、經濟價值非常高的藜麥,我們河北港口集團幫扶種子,每畝80元,降低村民的種植成本;實行分散種植,即不流轉土地,又可輪作;今年共種540畝,輻射到全村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就是吸納非貧困戶參與,凡有勞動能力的戶自己種,我們也給5畝指標。” 河北港口集團駐村工作組長佟德友在長勢喜人的藜麥田向記者介紹到。

“秋後,我們走‘電商企業+幫扶企業+村委會+貧困戶’的社會化扶貧模式,由張家口億農智慧農業發展公司定單收購,每斤5元,按去年我們試種效益,5畝能能收4000多元,人均收入1800元左右;去年示範種的藜麥最高畝產220斤,為此,我們還有規定,凡非貧困戶種植畝產超出170斤以外的部分,種植人及貧困戶指標轉出戶按照超出部分各得50%收益分成,讓非貧困戶帶動無種植能力的貧困戶,確保共同富裕。” 佟德友補充說。

為多渠道增加村民的收入,王偉帶領佟德友多次赴北京、山東壽光尋求新的扶貧產業,最終促成東西部協作幫扶企業——北京廣安控股集團,投資70萬元,建設佔地74畝的高標準大棚10個,種植西紅柿、辣椒、羊角蜜、奶油南瓜等高經濟附加值蔬菜,並打造奶油南瓜試驗田50畝。北京廣安控股集團負責出資建設的蔬菜大棚、提供大棚和50畝大田奶油南瓜種苗、生物肥等資金和全程技術指導、訂單收購;村委會負責租賃耕地供大棚建設配套、組織大棚租賃和奶油南瓜種植;綠聚源種植合作社負責6個大棚日常管理;有種植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侯麗霞承包種植4個西紅柿大棚。種植收益歸實際種植人享有,大棚租賃金和北京廣安控股集團大棚蔬菜、奶油南瓜銷售利潤歸村委會,預計今年全村僅此一項增收10-16萬元,惠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加上藜麥的收入,全村可整村脫貧出列,也為搬遷後村民打下了產業的基礎。

集中安置區又是什麼樣呢?

去年該鎮建設易地搬遷住宅樓10幢,建築面積分為50、75、100平方米三種戶型,共建五層簡裝修板樓340套房,安置376戶770人,其中建檔立卡315戶655人。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孟獻果的75平米新居。記者 鄭世繁攝

走進低保貧困戶孟獻果家,她因病致貧,家中女兒就讀高中。2018年11月底全家從小南口房村搬到這裡,過上了不用“端煤倒灰”的城裡生活,家屬在周邊光伏電站打工,她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緊挨易地搬遷住宅樓的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施工現場, 5幢198套的高層建設住宅正加緊施工,將於8月底竣工,10月份將安置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199戶47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123人。安置區還配套建設衛生院、超市、浴室、廁所、老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公會新村易地搬遷安置區。記者 鄭世繁攝

東號村通過幫扶單位的努力樹起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那麼這7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的集中安置後產業又在哪裡?看到記者有疑慮,王偉說:“空心村集中安置區更是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按照“兩區同建”的要求,配套西瓜特色種植產業園、服裝加工微工廠、易素燕麥加工廠、特色奶油南瓜及藜麥種植基地4個後續產業目,真正實現了車間開在家門口,勤勞致富靠雙手。”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正在建設的公會鎮空心村安置區。記者 鄭世繁攝

記者在安置區內看到,總投資320萬,佔地2600平米的服裝加工微工廠已建設成型,預計8月底完工。王偉介紹到,服裝廠竣工後按照總投資320萬元的10%—15%的年租金租賃給張北縣港會服裝有限公司,租期10年,前五年租金32萬;後五年租金48萬,還能提供100個就業崗位,每戶基本增收5000元。

孟獻果最大的希望是在服裝廠打工,真正實現她的就業不出小區,打工不離家園夢想。

在距離公會鎮5公里外的大特拉村,一望無際的大棚在落日下熠熠生輝。棚內的晚熟西瓜吐絲掛籽,長勢喜人,早熟的已上市。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大特拉村大棚早熟西瓜上市。記者 鄭世繁攝

原來,該鎮引進東西部協作資金830萬元,建設佔地500畝的標準化大棚共800個,全部由河南優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包種植,實行保底收益,除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400個,戶均增收6000元的基礎上,年可收租金股金80多萬元,由鎮統一支配,其中為11個貧困村設置公益崗位100個,覆蓋100個貧困戶,戶均增收3800元;為全鎮20個行政村每個村配置1萬元經費,設立孝善基金,實行“子女自願交納贍養費+孝善補貼”的模式,村委會根據盡孝程度對貧困戶給予基金獎勵;建立道德銀行、愛心超市,讓貧困戶通過做公益贏積分,積分兌換日用品,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800個西瓜大棚一角。記者 鄭世繁攝

易素燕麥加工廠由張家口新素燕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並運營管理,集燕麥種植、生產、包裝、銷售為一體。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新建燕麥原料初加工、燕麥胚芽米、即食燕麥片3條生產線,年加工燕麥原糧2萬噸,年產燕麥胚芽5000噸,燕麥片7000噸,實現產值8000萬元。目前正在建設中。項目建成後,可為安置區內易地搬遷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100個,流轉土地1000畝進行燕麥種植,並消化當地1萬畝的燕麥產出。

該鎮在乾旱少雨,土地貧瘠鹼性大的村,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平整且面積大的優勢,引進東旭、華源、綠巨人、瑞凱等光熱風電項目,實現土地一次性25年租賃,同時打造房屋租賃、勞務輸出等共享經濟;在靠近中糧生豬養殖的區域,充分利用政銀企戶保五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通過政府搭臺、銀行參與、保險兜底,使農業企業和貧困戶成為真正的受益者。

同樣列入空心村治理的雙腦包村,轄雙腦包、胡洞兩個自然村,全村共有409戶968人,該村按照“聯村並建”方式,進行整村拆除,共拆除有房戶295戶,可騰退土地290畝。依據村民自願的原則,有101戶選擇在村居住,17戶選擇公會鎮安置區置換樓房,177戶選擇貨幣補償。對於選擇在村居住的,又在雙腦包村西選址新建佔地60畝的平房258間。目前,在建117間,預計8月份完工,10月份具備入住條件。

張北縣公會鎮兩區同建托起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王偉介紹公會鎮產業發展未來。記者 鄭世繁攝

採訪結束時,王偉信心滿滿地說:“你看,我們現在各村都在比學趕超,各顯其能,盤城房村與張北祥原和商貿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推銷本地優質生態農副產品,年利潤穩定創收30多萬元;落花營村引進北京宣房投捐建大棚發展奶油南瓜庭院經濟,戶均預計增收1000元;淖海營村在開灤集團和北京西城區廣外街道幫扶下,投資77萬元建立淖海營村農機服務站,採用集體形式經營,解決村民種地難、收割難的問題,提高了貧困戶和集體收益……現在,我們鎮的貿易又活了起來,迴流人口多了,上個月統計常住人口超出8000人。”

來源:長城網

編輯:仁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