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這部片的成片質感應該是還不錯的,許鞍華導演、杜可風攝影、王安憶編劇,卡司也依舊重磅,只是這男女主,總覺槽點滿滿......


猶記得前陣子,這部片子剛剛公佈選角的時候,全網一片譁然,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有人質疑這兩人靈魂不能互通,比如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她看了馬思純微博上那些文藝腔的表達,懷疑自己跟馬思純讀的不是一個張愛玲。

更多的人(小聲說,包括我在內),感覺違和的,是兩人外表的相去甚遠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這部片的成片質感應該是還不錯的,許鞍華導演、杜可風攝影、王安憶編劇,卡司也依舊重磅,只是這男女主,總覺槽點滿滿......


猶記得前陣子,這部片子剛剛公佈選角的時候,全網一片譁然,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有人質疑這兩人靈魂不能互通,比如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她看了馬思純微博上那些文藝腔的表達,懷疑自己跟馬思純讀的不是一個張愛玲。

更多的人(小聲說,包括我在內),感覺違和的,是兩人外表的相去甚遠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這樣描寫葛薇龍:“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到這裡,其實跟馬思純還是有點像的,馬思純鼻子不算纖瘦,但表情不是特別靈活是真的,溫柔敦厚的氣質也是有一些。

然而,接下來,張愛玲又說:


“她對於她那白淨的皮膚,原是引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於新時代的健康美的標準。但是她來到香港之後,眼中的粵東佳麗大都是橄欖色的皮膚。


她在南英中學讀書,物以希為貴,傾倒於她的白的,大不乏人;曾經有人下過這樣的考語: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看到沒有,差別在於,葛薇龍非常白,而馬思純並不。

這點色差,讓原本有點接近的氣質走向不同方向,馬思純的溫柔敦厚演化成一種茁壯之美,一看就根正苗紅,身心健康,而上海小姐葛薇龍,則白出一種我見猶憐的易碎感。

書裡寫喬琪喬第一次見她: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啊,還可以這樣寫一個女孩子的意亂神迷,首先也得是葛薇龍足夠白。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這部片的成片質感應該是還不錯的,許鞍華導演、杜可風攝影、王安憶編劇,卡司也依舊重磅,只是這男女主,總覺槽點滿滿......


猶記得前陣子,這部片子剛剛公佈選角的時候,全網一片譁然,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有人質疑這兩人靈魂不能互通,比如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她看了馬思純微博上那些文藝腔的表達,懷疑自己跟馬思純讀的不是一個張愛玲。

更多的人(小聲說,包括我在內),感覺違和的,是兩人外表的相去甚遠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這樣描寫葛薇龍:“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到這裡,其實跟馬思純還是有點像的,馬思純鼻子不算纖瘦,但表情不是特別靈活是真的,溫柔敦厚的氣質也是有一些。

然而,接下來,張愛玲又說:


“她對於她那白淨的皮膚,原是引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於新時代的健康美的標準。但是她來到香港之後,眼中的粵東佳麗大都是橄欖色的皮膚。


她在南英中學讀書,物以希為貴,傾倒於她的白的,大不乏人;曾經有人下過這樣的考語: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看到沒有,差別在於,葛薇龍非常白,而馬思純並不。

這點色差,讓原本有點接近的氣質走向不同方向,馬思純的溫柔敦厚演化成一種茁壯之美,一看就根正苗紅,身心健康,而上海小姐葛薇龍,則白出一種我見猶憐的易碎感。

書裡寫喬琪喬第一次見她: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啊,還可以這樣寫一個女孩子的意亂神迷,首先也得是葛薇龍足夠白。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很擅長通過皮膚來表達女人的內在。

比如《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看這名字,是不是就會覺得這個女人可能會很白?確實是,張愛玲寫她的白,亦有神來之筆:

“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帶了個“青”字,但這個青,指的不是顏色,而是那種偏冷的色調,又冷又白,然後方能顯出“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讓範柳原一眼將她從人群中識別出來。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這部片的成片質感應該是還不錯的,許鞍華導演、杜可風攝影、王安憶編劇,卡司也依舊重磅,只是這男女主,總覺槽點滿滿......


猶記得前陣子,這部片子剛剛公佈選角的時候,全網一片譁然,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有人質疑這兩人靈魂不能互通,比如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她看了馬思純微博上那些文藝腔的表達,懷疑自己跟馬思純讀的不是一個張愛玲。

更多的人(小聲說,包括我在內),感覺違和的,是兩人外表的相去甚遠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這樣描寫葛薇龍:“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到這裡,其實跟馬思純還是有點像的,馬思純鼻子不算纖瘦,但表情不是特別靈活是真的,溫柔敦厚的氣質也是有一些。

然而,接下來,張愛玲又說:


“她對於她那白淨的皮膚,原是引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於新時代的健康美的標準。但是她來到香港之後,眼中的粵東佳麗大都是橄欖色的皮膚。


她在南英中學讀書,物以希為貴,傾倒於她的白的,大不乏人;曾經有人下過這樣的考語: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看到沒有,差別在於,葛薇龍非常白,而馬思純並不。

這點色差,讓原本有點接近的氣質走向不同方向,馬思純的溫柔敦厚演化成一種茁壯之美,一看就根正苗紅,身心健康,而上海小姐葛薇龍,則白出一種我見猶憐的易碎感。

書裡寫喬琪喬第一次見她: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啊,還可以這樣寫一個女孩子的意亂神迷,首先也得是葛薇龍足夠白。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很擅長通過皮膚來表達女人的內在。

比如《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看這名字,是不是就會覺得這個女人可能會很白?確實是,張愛玲寫她的白,亦有神來之筆:

“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帶了個“青”字,但這個青,指的不是顏色,而是那種偏冷的色調,又冷又白,然後方能顯出“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讓範柳原一眼將她從人群中識別出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許鞍華在選張愛玲女主角的時候總是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審美,像白流蘇這種“善於低頭”的舊式女子,她竟然選擇了長相摩登的繆騫人——當然,也是不白皙的。


葛薇龍與白流蘇,都是美人,相形之下,《半生緣》裡的顧曼楨是個比較普通的女孩子。

張愛玲寫她的長相,是壓著寫的,不想讓她出挑一點點:“她是圓圓的臉,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蓬鬆的頭髮,很隨便地披在肩上。”世鈞的嫂子就嫌她不夠時髦,世鈞對她的愛戀裡,有一種敝帚自珍的味道。

然而張愛玲也還是為她做了一個悽美的定格,寫她最初與世鈞合影:

“她一隻手掩住了嘴,那紅絨線手套襯在臉上,顯得臉色很蒼白。”

蒼白聽上去不像什麼好詞兒,但在這裡它是美的,如果顧曼楨是個有小麥色肌膚的姑娘,這畫面就沒那麼有感染力。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這部片的成片質感應該是還不錯的,許鞍華導演、杜可風攝影、王安憶編劇,卡司也依舊重磅,只是這男女主,總覺槽點滿滿......


猶記得前陣子,這部片子剛剛公佈選角的時候,全網一片譁然,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有人質疑這兩人靈魂不能互通,比如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她看了馬思純微博上那些文藝腔的表達,懷疑自己跟馬思純讀的不是一個張愛玲。

更多的人(小聲說,包括我在內),感覺違和的,是兩人外表的相去甚遠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這樣描寫葛薇龍:“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到這裡,其實跟馬思純還是有點像的,馬思純鼻子不算纖瘦,但表情不是特別靈活是真的,溫柔敦厚的氣質也是有一些。

然而,接下來,張愛玲又說:


“她對於她那白淨的皮膚,原是引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於新時代的健康美的標準。但是她來到香港之後,眼中的粵東佳麗大都是橄欖色的皮膚。


她在南英中學讀書,物以希為貴,傾倒於她的白的,大不乏人;曾經有人下過這樣的考語: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看到沒有,差別在於,葛薇龍非常白,而馬思純並不。

這點色差,讓原本有點接近的氣質走向不同方向,馬思純的溫柔敦厚演化成一種茁壯之美,一看就根正苗紅,身心健康,而上海小姐葛薇龍,則白出一種我見猶憐的易碎感。

書裡寫喬琪喬第一次見她: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啊,還可以這樣寫一個女孩子的意亂神迷,首先也得是葛薇龍足夠白。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很擅長通過皮膚來表達女人的內在。

比如《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看這名字,是不是就會覺得這個女人可能會很白?確實是,張愛玲寫她的白,亦有神來之筆:

“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帶了個“青”字,但這個青,指的不是顏色,而是那種偏冷的色調,又冷又白,然後方能顯出“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讓範柳原一眼將她從人群中識別出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許鞍華在選張愛玲女主角的時候總是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審美,像白流蘇這種“善於低頭”的舊式女子,她竟然選擇了長相摩登的繆騫人——當然,也是不白皙的。


葛薇龍與白流蘇,都是美人,相形之下,《半生緣》裡的顧曼楨是個比較普通的女孩子。

張愛玲寫她的長相,是壓著寫的,不想讓她出挑一點點:“她是圓圓的臉,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蓬鬆的頭髮,很隨便地披在肩上。”世鈞的嫂子就嫌她不夠時髦,世鈞對她的愛戀裡,有一種敝帚自珍的味道。

然而張愛玲也還是為她做了一個悽美的定格,寫她最初與世鈞合影:

“她一隻手掩住了嘴,那紅絨線手套襯在臉上,顯得臉色很蒼白。”

蒼白聽上去不像什麼好詞兒,但在這裡它是美的,如果顧曼楨是個有小麥色肌膚的姑娘,這畫面就沒那麼有感染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同樣是許導選角,吳倩蓮沒有什麼不好,就是皮膚委實健康了些,莫名想起來我吳女神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就是出演小龍女——那同樣是需要膚白的一個角色。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張愛玲天生喜歡白皮膚?

也不是。

她打小就覺得她媽媽是美人,她媽媽的膚色是偏深色的,美得很高級。張愛玲筆下,也有跟她母親相似的那種美人。比如《傾城之戀》裡白流蘇的情敵薩黑荑妮:

“臉色黃而油潤,像飛了金的觀音菩薩,然而她的影沉沉的大眼睛裡躲著妖魔。”

想想也是很迷人,但就是不動人,有一種很戲劇化的浮誇味道,即便使盡武器,也難敵白流蘇只是素手。

《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張愛玲要將王嬌蕊寫得洋氣,也是想讓她的膚色深一點,說“她那肥皂塑就的白頭髮下的臉是金棕色的,皮肉緊緻,繃得油光水滑”,寫得也算用心了,但跟她對葛薇龍和白流蘇的描寫一比就顯得乏力。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這部片的成片質感應該是還不錯的,許鞍華導演、杜可風攝影、王安憶編劇,卡司也依舊重磅,只是這男女主,總覺槽點滿滿......


猶記得前陣子,這部片子剛剛公佈選角的時候,全網一片譁然,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有人質疑這兩人靈魂不能互通,比如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她看了馬思純微博上那些文藝腔的表達,懷疑自己跟馬思純讀的不是一個張愛玲。

更多的人(小聲說,包括我在內),感覺違和的,是兩人外表的相去甚遠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這樣描寫葛薇龍:“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到這裡,其實跟馬思純還是有點像的,馬思純鼻子不算纖瘦,但表情不是特別靈活是真的,溫柔敦厚的氣質也是有一些。

然而,接下來,張愛玲又說:


“她對於她那白淨的皮膚,原是引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於新時代的健康美的標準。但是她來到香港之後,眼中的粵東佳麗大都是橄欖色的皮膚。


她在南英中學讀書,物以希為貴,傾倒於她的白的,大不乏人;曾經有人下過這樣的考語: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看到沒有,差別在於,葛薇龍非常白,而馬思純並不。

這點色差,讓原本有點接近的氣質走向不同方向,馬思純的溫柔敦厚演化成一種茁壯之美,一看就根正苗紅,身心健康,而上海小姐葛薇龍,則白出一種我見猶憐的易碎感。

書裡寫喬琪喬第一次見她: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啊,還可以這樣寫一個女孩子的意亂神迷,首先也得是葛薇龍足夠白。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很擅長通過皮膚來表達女人的內在。

比如《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看這名字,是不是就會覺得這個女人可能會很白?確實是,張愛玲寫她的白,亦有神來之筆:

“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帶了個“青”字,但這個青,指的不是顏色,而是那種偏冷的色調,又冷又白,然後方能顯出“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讓範柳原一眼將她從人群中識別出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許鞍華在選張愛玲女主角的時候總是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審美,像白流蘇這種“善於低頭”的舊式女子,她竟然選擇了長相摩登的繆騫人——當然,也是不白皙的。


葛薇龍與白流蘇,都是美人,相形之下,《半生緣》裡的顧曼楨是個比較普通的女孩子。

張愛玲寫她的長相,是壓著寫的,不想讓她出挑一點點:“她是圓圓的臉,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蓬鬆的頭髮,很隨便地披在肩上。”世鈞的嫂子就嫌她不夠時髦,世鈞對她的愛戀裡,有一種敝帚自珍的味道。

然而張愛玲也還是為她做了一個悽美的定格,寫她最初與世鈞合影:

“她一隻手掩住了嘴,那紅絨線手套襯在臉上,顯得臉色很蒼白。”

蒼白聽上去不像什麼好詞兒,但在這裡它是美的,如果顧曼楨是個有小麥色肌膚的姑娘,這畫面就沒那麼有感染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同樣是許導選角,吳倩蓮沒有什麼不好,就是皮膚委實健康了些,莫名想起來我吳女神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就是出演小龍女——那同樣是需要膚白的一個角色。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張愛玲天生喜歡白皮膚?

也不是。

她打小就覺得她媽媽是美人,她媽媽的膚色是偏深色的,美得很高級。張愛玲筆下,也有跟她母親相似的那種美人。比如《傾城之戀》裡白流蘇的情敵薩黑荑妮:

“臉色黃而油潤,像飛了金的觀音菩薩,然而她的影沉沉的大眼睛裡躲著妖魔。”

想想也是很迷人,但就是不動人,有一種很戲劇化的浮誇味道,即便使盡武器,也難敵白流蘇只是素手。

《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張愛玲要將王嬌蕊寫得洋氣,也是想讓她的膚色深一點,說“她那肥皂塑就的白頭髮下的臉是金棕色的,皮肉緊緻,繃得油光水滑”,寫得也算用心了,但跟她對葛薇龍和白流蘇的描寫一比就顯得乏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倒是後來寫白玫瑰孟煙鸝,都不用說太多,只一句“籠統的白”,我們就懂了佟振保選她的緣故。

這或許體現出張愛玲的一種矛盾心理,她也想推崇金色皮膚,但明顯還是寫白皮膚更加得心應手。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這部片的成片質感應該是還不錯的,許鞍華導演、杜可風攝影、王安憶編劇,卡司也依舊重磅,只是這男女主,總覺槽點滿滿......


猶記得前陣子,這部片子剛剛公佈選角的時候,全網一片譁然,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有人質疑這兩人靈魂不能互通,比如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她看了馬思純微博上那些文藝腔的表達,懷疑自己跟馬思純讀的不是一個張愛玲。

更多的人(小聲說,包括我在內),感覺違和的,是兩人外表的相去甚遠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這樣描寫葛薇龍:“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到這裡,其實跟馬思純還是有點像的,馬思純鼻子不算纖瘦,但表情不是特別靈活是真的,溫柔敦厚的氣質也是有一些。

然而,接下來,張愛玲又說:


“她對於她那白淨的皮膚,原是引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於新時代的健康美的標準。但是她來到香港之後,眼中的粵東佳麗大都是橄欖色的皮膚。


她在南英中學讀書,物以希為貴,傾倒於她的白的,大不乏人;曾經有人下過這樣的考語: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看到沒有,差別在於,葛薇龍非常白,而馬思純並不。

這點色差,讓原本有點接近的氣質走向不同方向,馬思純的溫柔敦厚演化成一種茁壯之美,一看就根正苗紅,身心健康,而上海小姐葛薇龍,則白出一種我見猶憐的易碎感。

書裡寫喬琪喬第一次見她: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啊,還可以這樣寫一個女孩子的意亂神迷,首先也得是葛薇龍足夠白。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很擅長通過皮膚來表達女人的內在。

比如《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看這名字,是不是就會覺得這個女人可能會很白?確實是,張愛玲寫她的白,亦有神來之筆:

“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帶了個“青”字,但這個青,指的不是顏色,而是那種偏冷的色調,又冷又白,然後方能顯出“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讓範柳原一眼將她從人群中識別出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許鞍華在選張愛玲女主角的時候總是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審美,像白流蘇這種“善於低頭”的舊式女子,她竟然選擇了長相摩登的繆騫人——當然,也是不白皙的。


葛薇龍與白流蘇,都是美人,相形之下,《半生緣》裡的顧曼楨是個比較普通的女孩子。

張愛玲寫她的長相,是壓著寫的,不想讓她出挑一點點:“她是圓圓的臉,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蓬鬆的頭髮,很隨便地披在肩上。”世鈞的嫂子就嫌她不夠時髦,世鈞對她的愛戀裡,有一種敝帚自珍的味道。

然而張愛玲也還是為她做了一個悽美的定格,寫她最初與世鈞合影:

“她一隻手掩住了嘴,那紅絨線手套襯在臉上,顯得臉色很蒼白。”

蒼白聽上去不像什麼好詞兒,但在這裡它是美的,如果顧曼楨是個有小麥色肌膚的姑娘,這畫面就沒那麼有感染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同樣是許導選角,吳倩蓮沒有什麼不好,就是皮膚委實健康了些,莫名想起來我吳女神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就是出演小龍女——那同樣是需要膚白的一個角色。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張愛玲天生喜歡白皮膚?

也不是。

她打小就覺得她媽媽是美人,她媽媽的膚色是偏深色的,美得很高級。張愛玲筆下,也有跟她母親相似的那種美人。比如《傾城之戀》裡白流蘇的情敵薩黑荑妮:

“臉色黃而油潤,像飛了金的觀音菩薩,然而她的影沉沉的大眼睛裡躲著妖魔。”

想想也是很迷人,但就是不動人,有一種很戲劇化的浮誇味道,即便使盡武器,也難敵白流蘇只是素手。

《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張愛玲要將王嬌蕊寫得洋氣,也是想讓她的膚色深一點,說“她那肥皂塑就的白頭髮下的臉是金棕色的,皮肉緊緻,繃得油光水滑”,寫得也算用心了,但跟她對葛薇龍和白流蘇的描寫一比就顯得乏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倒是後來寫白玫瑰孟煙鸝,都不用說太多,只一句“籠統的白”,我們就懂了佟振保選她的緣故。

這或許體現出張愛玲的一種矛盾心理,她也想推崇金色皮膚,但明顯還是寫白皮膚更加得心應手。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跟她相似的還有錢鍾書,還記得《圍城》裡那個鮑小姐嗎,她也是個黑美人,楊絳說她的原型就是牛津一個研究英國文學的埃及姑娘,皮膚黑黑的,但她和錢鍾書都覺得她很美。


我相信楊絳這話的真誠,但是,他們的推崇裡,帶著點獵奇,錢鍾書寫鮑小姐的膚色也很簡略,只是說對她有些敵意的孫太太說她又粗又黑的。

而寫到偏愛的女主角唐曉芙,筆法就活了起來,“她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彷彿是好水果。”算是《圍城》裡能排到前十的金句。

很多人看了楊絳的照片,並不覺得她有多美,錢鍾書卻有一首詩提醒我們,楊絳和唐曉芙一樣,有著白裡透紅的好顏色:“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這部片的成片質感應該是還不錯的,許鞍華導演、杜可風攝影、王安憶編劇,卡司也依舊重磅,只是這男女主,總覺槽點滿滿......


猶記得前陣子,這部片子剛剛公佈選角的時候,全網一片譁然,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有人質疑這兩人靈魂不能互通,比如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她看了馬思純微博上那些文藝腔的表達,懷疑自己跟馬思純讀的不是一個張愛玲。

更多的人(小聲說,包括我在內),感覺違和的,是兩人外表的相去甚遠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這樣描寫葛薇龍:“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到這裡,其實跟馬思純還是有點像的,馬思純鼻子不算纖瘦,但表情不是特別靈活是真的,溫柔敦厚的氣質也是有一些。

然而,接下來,張愛玲又說:


“她對於她那白淨的皮膚,原是引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於新時代的健康美的標準。但是她來到香港之後,眼中的粵東佳麗大都是橄欖色的皮膚。


她在南英中學讀書,物以希為貴,傾倒於她的白的,大不乏人;曾經有人下過這樣的考語: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看到沒有,差別在於,葛薇龍非常白,而馬思純並不。

這點色差,讓原本有點接近的氣質走向不同方向,馬思純的溫柔敦厚演化成一種茁壯之美,一看就根正苗紅,身心健康,而上海小姐葛薇龍,則白出一種我見猶憐的易碎感。

書裡寫喬琪喬第一次見她: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啊,還可以這樣寫一個女孩子的意亂神迷,首先也得是葛薇龍足夠白。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很擅長通過皮膚來表達女人的內在。

比如《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看這名字,是不是就會覺得這個女人可能會很白?確實是,張愛玲寫她的白,亦有神來之筆:

“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帶了個“青”字,但這個青,指的不是顏色,而是那種偏冷的色調,又冷又白,然後方能顯出“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讓範柳原一眼將她從人群中識別出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許鞍華在選張愛玲女主角的時候總是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審美,像白流蘇這種“善於低頭”的舊式女子,她竟然選擇了長相摩登的繆騫人——當然,也是不白皙的。


葛薇龍與白流蘇,都是美人,相形之下,《半生緣》裡的顧曼楨是個比較普通的女孩子。

張愛玲寫她的長相,是壓著寫的,不想讓她出挑一點點:“她是圓圓的臉,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蓬鬆的頭髮,很隨便地披在肩上。”世鈞的嫂子就嫌她不夠時髦,世鈞對她的愛戀裡,有一種敝帚自珍的味道。

然而張愛玲也還是為她做了一個悽美的定格,寫她最初與世鈞合影:

“她一隻手掩住了嘴,那紅絨線手套襯在臉上,顯得臉色很蒼白。”

蒼白聽上去不像什麼好詞兒,但在這裡它是美的,如果顧曼楨是個有小麥色肌膚的姑娘,這畫面就沒那麼有感染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同樣是許導選角,吳倩蓮沒有什麼不好,就是皮膚委實健康了些,莫名想起來我吳女神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就是出演小龍女——那同樣是需要膚白的一個角色。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張愛玲天生喜歡白皮膚?

也不是。

她打小就覺得她媽媽是美人,她媽媽的膚色是偏深色的,美得很高級。張愛玲筆下,也有跟她母親相似的那種美人。比如《傾城之戀》裡白流蘇的情敵薩黑荑妮:

“臉色黃而油潤,像飛了金的觀音菩薩,然而她的影沉沉的大眼睛裡躲著妖魔。”

想想也是很迷人,但就是不動人,有一種很戲劇化的浮誇味道,即便使盡武器,也難敵白流蘇只是素手。

《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張愛玲要將王嬌蕊寫得洋氣,也是想讓她的膚色深一點,說“她那肥皂塑就的白頭髮下的臉是金棕色的,皮肉緊緻,繃得油光水滑”,寫得也算用心了,但跟她對葛薇龍和白流蘇的描寫一比就顯得乏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倒是後來寫白玫瑰孟煙鸝,都不用說太多,只一句“籠統的白”,我們就懂了佟振保選她的緣故。

這或許體現出張愛玲的一種矛盾心理,她也想推崇金色皮膚,但明顯還是寫白皮膚更加得心應手。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跟她相似的還有錢鍾書,還記得《圍城》裡那個鮑小姐嗎,她也是個黑美人,楊絳說她的原型就是牛津一個研究英國文學的埃及姑娘,皮膚黑黑的,但她和錢鍾書都覺得她很美。


我相信楊絳這話的真誠,但是,他們的推崇裡,帶著點獵奇,錢鍾書寫鮑小姐的膚色也很簡略,只是說對她有些敵意的孫太太說她又粗又黑的。

而寫到偏愛的女主角唐曉芙,筆法就活了起來,“她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彷彿是好水果。”算是《圍城》裡能排到前十的金句。

很多人看了楊絳的照片,並不覺得她有多美,錢鍾書卻有一首詩提醒我們,楊絳和唐曉芙一樣,有著白裡透紅的好顏色:“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年輕時的楊絳與錢鍾書


分析一下張愛玲和錢鍾書這種矛盾心理,就是——

他們理性上能夠欣賞深色皮膚,但白皮膚才是他們心裡的“真香”,所以對前者總是隨手一筆,寫起後者,便才思泉湧,有了那些讓人過目不忘的名句。

並不是他們兩位的不約而同,我有一位黑裡俏的朋友——哈哈,我真的有這樣一個朋友,五官生得精緻立體,睫毛又長又翹,可以架得住一支鉛筆。

我感覺這樣的五官搭深色皮膚會顯得更特別,她還是說,不不,我還是弄得白一點更好看。

我仔細觀察,發現她說的好像是事實。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這部片的成片質感應該是還不錯的,許鞍華導演、杜可風攝影、王安憶編劇,卡司也依舊重磅,只是這男女主,總覺槽點滿滿......


猶記得前陣子,這部片子剛剛公佈選角的時候,全網一片譁然,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有人質疑這兩人靈魂不能互通,比如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她看了馬思純微博上那些文藝腔的表達,懷疑自己跟馬思純讀的不是一個張愛玲。

更多的人(小聲說,包括我在內),感覺違和的,是兩人外表的相去甚遠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這樣描寫葛薇龍:“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到這裡,其實跟馬思純還是有點像的,馬思純鼻子不算纖瘦,但表情不是特別靈活是真的,溫柔敦厚的氣質也是有一些。

然而,接下來,張愛玲又說:


“她對於她那白淨的皮膚,原是引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於新時代的健康美的標準。但是她來到香港之後,眼中的粵東佳麗大都是橄欖色的皮膚。


她在南英中學讀書,物以希為貴,傾倒於她的白的,大不乏人;曾經有人下過這樣的考語: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看到沒有,差別在於,葛薇龍非常白,而馬思純並不。

這點色差,讓原本有點接近的氣質走向不同方向,馬思純的溫柔敦厚演化成一種茁壯之美,一看就根正苗紅,身心健康,而上海小姐葛薇龍,則白出一種我見猶憐的易碎感。

書裡寫喬琪喬第一次見她: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啊,還可以這樣寫一個女孩子的意亂神迷,首先也得是葛薇龍足夠白。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很擅長通過皮膚來表達女人的內在。

比如《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看這名字,是不是就會覺得這個女人可能會很白?確實是,張愛玲寫她的白,亦有神來之筆:

“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帶了個“青”字,但這個青,指的不是顏色,而是那種偏冷的色調,又冷又白,然後方能顯出“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讓範柳原一眼將她從人群中識別出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許鞍華在選張愛玲女主角的時候總是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審美,像白流蘇這種“善於低頭”的舊式女子,她竟然選擇了長相摩登的繆騫人——當然,也是不白皙的。


葛薇龍與白流蘇,都是美人,相形之下,《半生緣》裡的顧曼楨是個比較普通的女孩子。

張愛玲寫她的長相,是壓著寫的,不想讓她出挑一點點:“她是圓圓的臉,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蓬鬆的頭髮,很隨便地披在肩上。”世鈞的嫂子就嫌她不夠時髦,世鈞對她的愛戀裡,有一種敝帚自珍的味道。

然而張愛玲也還是為她做了一個悽美的定格,寫她最初與世鈞合影:

“她一隻手掩住了嘴,那紅絨線手套襯在臉上,顯得臉色很蒼白。”

蒼白聽上去不像什麼好詞兒,但在這裡它是美的,如果顧曼楨是個有小麥色肌膚的姑娘,這畫面就沒那麼有感染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同樣是許導選角,吳倩蓮沒有什麼不好,就是皮膚委實健康了些,莫名想起來我吳女神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就是出演小龍女——那同樣是需要膚白的一個角色。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張愛玲天生喜歡白皮膚?

也不是。

她打小就覺得她媽媽是美人,她媽媽的膚色是偏深色的,美得很高級。張愛玲筆下,也有跟她母親相似的那種美人。比如《傾城之戀》裡白流蘇的情敵薩黑荑妮:

“臉色黃而油潤,像飛了金的觀音菩薩,然而她的影沉沉的大眼睛裡躲著妖魔。”

想想也是很迷人,但就是不動人,有一種很戲劇化的浮誇味道,即便使盡武器,也難敵白流蘇只是素手。

《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張愛玲要將王嬌蕊寫得洋氣,也是想讓她的膚色深一點,說“她那肥皂塑就的白頭髮下的臉是金棕色的,皮肉緊緻,繃得油光水滑”,寫得也算用心了,但跟她對葛薇龍和白流蘇的描寫一比就顯得乏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倒是後來寫白玫瑰孟煙鸝,都不用說太多,只一句“籠統的白”,我們就懂了佟振保選她的緣故。

這或許體現出張愛玲的一種矛盾心理,她也想推崇金色皮膚,但明顯還是寫白皮膚更加得心應手。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跟她相似的還有錢鍾書,還記得《圍城》裡那個鮑小姐嗎,她也是個黑美人,楊絳說她的原型就是牛津一個研究英國文學的埃及姑娘,皮膚黑黑的,但她和錢鍾書都覺得她很美。


我相信楊絳這話的真誠,但是,他們的推崇裡,帶著點獵奇,錢鍾書寫鮑小姐的膚色也很簡略,只是說對她有些敵意的孫太太說她又粗又黑的。

而寫到偏愛的女主角唐曉芙,筆法就活了起來,“她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彷彿是好水果。”算是《圍城》裡能排到前十的金句。

很多人看了楊絳的照片,並不覺得她有多美,錢鍾書卻有一首詩提醒我們,楊絳和唐曉芙一樣,有著白裡透紅的好顏色:“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年輕時的楊絳與錢鍾書


分析一下張愛玲和錢鍾書這種矛盾心理,就是——

他們理性上能夠欣賞深色皮膚,但白皮膚才是他們心裡的“真香”,所以對前者總是隨手一筆,寫起後者,便才思泉湧,有了那些讓人過目不忘的名句。

並不是他們兩位的不約而同,我有一位黑裡俏的朋友——哈哈,我真的有這樣一個朋友,五官生得精緻立體,睫毛又長又翹,可以架得住一支鉛筆。

我感覺這樣的五官搭深色皮膚會顯得更特別,她還是說,不不,我還是弄得白一點更好看。

我仔細觀察,發現她說的好像是事實。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好吧,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白皮膚?

早在《詩經》時代,描寫一個女人的美,就是“膚如凝脂”;

曹植寫洛神“延頸秀項,皓質呈露”,是從露出來的一點脖子,看出這位仙女的雪膚,這就很有經驗了。

而無論是白居易還是馬伯庸,對楊玉環的想象都是很白,非常白,白居易的說法是“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馬伯庸則簡單粗暴地稱之為欺霜賽雪……

似乎,對於白的追求,已經寫入我們的基因。

有篇《直男為啥都愛皮膚白》從科學角度解釋了這一點,說因為白膚色藏不住謊言,臉紅容易看得出來。達爾文觀察到,“臉色變紅,是最最特別、也最最富於人性意味的表情。”

哈,聽上去比明送或是暗送秋波更能傳情達意。


"

許鞍華執導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悄然殺青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這部片的成片質感應該是還不錯的,許鞍華導演、杜可風攝影、王安憶編劇,卡司也依舊重磅,只是這男女主,總覺槽點滿滿......


猶記得前陣子,這部片子剛剛公佈選角的時候,全網一片譁然,最大的爭議點就是由馬思純飾演女主角葛薇龍。

有人質疑這兩人靈魂不能互通,比如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她看了馬思純微博上那些文藝腔的表達,懷疑自己跟馬思純讀的不是一個張愛玲。

更多的人(小聲說,包括我在內),感覺違和的,是兩人外表的相去甚遠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這樣描寫葛薇龍:“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到這裡,其實跟馬思純還是有點像的,馬思純鼻子不算纖瘦,但表情不是特別靈活是真的,溫柔敦厚的氣質也是有一些。

然而,接下來,張愛玲又說:


“她對於她那白淨的皮膚,原是引為憾事的,一心想晒黑它,使它合於新時代的健康美的標準。但是她來到香港之後,眼中的粵東佳麗大都是橄欖色的皮膚。


她在南英中學讀書,物以希為貴,傾倒於她的白的,大不乏人;曾經有人下過這樣的考語:如果湘粵一帶深目削頰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


看到沒有,差別在於,葛薇龍非常白,而馬思純並不。

這點色差,讓原本有點接近的氣質走向不同方向,馬思純的溫柔敦厚演化成一種茁壯之美,一看就根正苗紅,身心健康,而上海小姐葛薇龍,則白出一種我見猶憐的易碎感。

書裡寫喬琪喬第一次見她: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

啊,還可以這樣寫一個女孩子的意亂神迷,首先也得是葛薇龍足夠白。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很擅長通過皮膚來表達女人的內在。

比如《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看這名字,是不是就會覺得這個女人可能會很白?確實是,張愛玲寫她的白,亦有神來之筆:

“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帶了個“青”字,但這個青,指的不是顏色,而是那種偏冷的色調,又冷又白,然後方能顯出“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讓範柳原一眼將她從人群中識別出來。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許鞍華在選張愛玲女主角的時候總是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審美,像白流蘇這種“善於低頭”的舊式女子,她竟然選擇了長相摩登的繆騫人——當然,也是不白皙的。


葛薇龍與白流蘇,都是美人,相形之下,《半生緣》裡的顧曼楨是個比較普通的女孩子。

張愛玲寫她的長相,是壓著寫的,不想讓她出挑一點點:“她是圓圓的臉,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蓬鬆的頭髮,很隨便地披在肩上。”世鈞的嫂子就嫌她不夠時髦,世鈞對她的愛戀裡,有一種敝帚自珍的味道。

然而張愛玲也還是為她做了一個悽美的定格,寫她最初與世鈞合影:

“她一隻手掩住了嘴,那紅絨線手套襯在臉上,顯得臉色很蒼白。”

蒼白聽上去不像什麼好詞兒,但在這裡它是美的,如果顧曼楨是個有小麥色肌膚的姑娘,這畫面就沒那麼有感染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同樣是許導選角,吳倩蓮沒有什麼不好,就是皮膚委實健康了些,莫名想起來我吳女神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就是出演小龍女——那同樣是需要膚白的一個角色。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張愛玲天生喜歡白皮膚?

也不是。

她打小就覺得她媽媽是美人,她媽媽的膚色是偏深色的,美得很高級。張愛玲筆下,也有跟她母親相似的那種美人。比如《傾城之戀》裡白流蘇的情敵薩黑荑妮:

“臉色黃而油潤,像飛了金的觀音菩薩,然而她的影沉沉的大眼睛裡躲著妖魔。”

想想也是很迷人,但就是不動人,有一種很戲劇化的浮誇味道,即便使盡武器,也難敵白流蘇只是素手。

《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張愛玲要將王嬌蕊寫得洋氣,也是想讓她的膚色深一點,說“她那肥皂塑就的白頭髮下的臉是金棕色的,皮肉緊緻,繃得油光水滑”,寫得也算用心了,但跟她對葛薇龍和白流蘇的描寫一比就顯得乏力。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倒是後來寫白玫瑰孟煙鸝,都不用說太多,只一句“籠統的白”,我們就懂了佟振保選她的緣故。

這或許體現出張愛玲的一種矛盾心理,她也想推崇金色皮膚,但明顯還是寫白皮膚更加得心應手。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跟她相似的還有錢鍾書,還記得《圍城》裡那個鮑小姐嗎,她也是個黑美人,楊絳說她的原型就是牛津一個研究英國文學的埃及姑娘,皮膚黑黑的,但她和錢鍾書都覺得她很美。


我相信楊絳這話的真誠,但是,他們的推崇裡,帶著點獵奇,錢鍾書寫鮑小姐的膚色也很簡略,只是說對她有些敵意的孫太太說她又粗又黑的。

而寫到偏愛的女主角唐曉芙,筆法就活了起來,“她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彷彿是好水果。”算是《圍城》裡能排到前十的金句。

很多人看了楊絳的照片,並不覺得她有多美,錢鍾書卻有一首詩提醒我們,楊絳和唐曉芙一樣,有著白裡透紅的好顏色:“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年輕時的楊絳與錢鍾書


分析一下張愛玲和錢鍾書這種矛盾心理,就是——

他們理性上能夠欣賞深色皮膚,但白皮膚才是他們心裡的“真香”,所以對前者總是隨手一筆,寫起後者,便才思泉湧,有了那些讓人過目不忘的名句。

並不是他們兩位的不約而同,我有一位黑裡俏的朋友——哈哈,我真的有這樣一個朋友,五官生得精緻立體,睫毛又長又翹,可以架得住一支鉛筆。

我感覺這樣的五官搭深色皮膚會顯得更特別,她還是說,不不,我還是弄得白一點更好看。

我仔細觀察,發現她說的好像是事實。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好吧,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白皮膚?

早在《詩經》時代,描寫一個女人的美,就是“膚如凝脂”;

曹植寫洛神“延頸秀項,皓質呈露”,是從露出來的一點脖子,看出這位仙女的雪膚,這就很有經驗了。

而無論是白居易還是馬伯庸,對楊玉環的想象都是很白,非常白,白居易的說法是“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馬伯庸則簡單粗暴地稱之為欺霜賽雪……

似乎,對於白的追求,已經寫入我們的基因。

有篇《直男為啥都愛皮膚白》從科學角度解釋了這一點,說因為白膚色藏不住謊言,臉紅容易看得出來。達爾文觀察到,“臉色變紅,是最最特別、也最最富於人性意味的表情。”

哈,聽上去比明送或是暗送秋波更能傳情達意。


張愛玲筆下美人的核心魅力到底是什麼?


還有,白顯得乾淨,顯得嫩,最重要的是顯得富足。

這裡好似有點“男性凝視”了,但是從自我的角度,我也還是覺得乾淨、水嫩、富足是可喜的,這三個詞放在一起,是不是很像一朵綻放得正正好的芙蓉花?誰會不喜歡這樣的花朵呢?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深色皮膚太難駕馭了,我和錢鍾書張愛玲一樣,覺得五官搭得好的話,深色皮膚洋氣、迷人,比如像鮑小姐和王嬌蕊這樣的大美人。

但是,這樣的五官不是普通人所能擁有,我們亞洲人五官相對扁平,膚色深的話就顯得更加沒有風格,而白皮膚則更加百搭。

“一白遮三醜”絕對是至理名言,無論是張愛玲還是錢鍾書的文字都顯示出——白,就是風格。

白皙的皮膚能夠畫龍點睛,也能化腐朽為神奇,輕鬆傳遞出中國人懂得的各種韻味和意味,美得昭然若揭,層次分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