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對聯故事集錦 (十三)'

俞樾 清朝 李白 北宋 明朝 文化 光緒 福建 吳文 竹子 讀書 藝術 國學經典智慧人生 2019-09-04
"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

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 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對聯講究對偶,對仗。形式短小,文辭精煉。

既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是一種優秀的文化遺產。

對聯雅俗共賞,精妙絕倫。其背後的故事亦莊亦趣,更是讓人回味不絕。


"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

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 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對聯講究對偶,對仗。形式短小,文辭精煉。

既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是一種優秀的文化遺產。

對聯雅俗共賞,精妙絕倫。其背後的故事亦莊亦趣,更是讓人回味不絕。


古今對聯故事集錦 (十三)


顧司空顧人情不顧臉面;

戴學士戴關節不戴眼睛。

《楹聯漫話》載,清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順天府鄉試。主考為工部侍郎顧祖鎮,副主考為翰林學士戴瀚,二人於任上受賄賂、通關節,考生中劣者上榜而優者無名,於是有落榜考生撰寫了此聯譏諷顧、戴二人。此聯傳入朝廷後,二人因此而被治罪。

蠶做繭,繭抽絲,織就綾羅緞匹;

兔生毫,毫扎筆,寫成錦繡文章。

《解人頤》載,吳文之幼時,客至其家,見其正在養蠶,隨出了上聯,要其對出下聯。吳文之看了看書案上的毛筆,隨即對出下聯。聯語在內容上因果相續,層層遞進。

莽莽紅塵,一息各分南北路;

盈盈綠水,三篙頻送往來人。

朱氏《楹聯叢話》載,此聯為清代胡云章所題福建延平渡口亭楹聯。上聯寫亭,下聯寫渡,均切。

座上無氌,且喜身寒心內暖;

門前有粟,誰憐眼飽腹中飢?

朱氏《楹聯新話》雲,清代學士錢溥在京師時,某年除夕同沈粲在夏愈家作聯贈夏,請沈書之。錢溥出了上聯後,正想下聯,夏已對出。氌,西藏地區用羊毛織造的毛毯類毛織物。下聯意為錢溥清介而貧,其家又對官倉而居也。聯皆即事而題,渾成對比。據說錢因此而以六十石米贈之,亦是一段佳話。身、心、眼、肚,皆取人體部位相對,亦甚工。

燭謂紙雲:靠汝遮光作門面;

鼓對鑼曰:虧儂空腹受拳頭。

《楹聯叢話》載,清乾隆年間,福建閩縣義嶼鄉,正月燈聯最盛,且每以諺語相嘲戲。有戶族某,調停某事,眾疑其受賄,某力辯其無。適逢賽神,遂以此鄉諺作燈聯。燈籠,中空,內燃燭,外糊紙,紙上多有繪飾。燭照於內,而燈聯顯飾於外。儂:南方話我。聯語言下之意說:“便宜都讓別人佔了,吃虧的還是我。”聯用擬人法。

家事每同國事辦;

小臣更比大臣勞。

此聯為舊傳。家事雖小,但與國事多有相通之處。小臣,即小吏也,事必躬親,故比大臣要辛苦也。聯以“家事”與“國事”、“小臣”與“大臣”對比著筆,且重言“事”與“臣”二字,頗含哲理。

城中四境人家,雞鳴犬吠;

京內九重帝闕,虎踞龍盤。

《解人頤》載,北宋張適,七歲能文,一日,其師為測驗其能,於是出了上聯,令其對,張適隨即對出下聯。雞鳴犬吠,說明尋常人家;虎踞龍盤,表達帝王氣象。七歲便能如此,的確氣概不凡。

春光相對秋光,秋光不似春光好;

旦氣接連夜氣,夜氣何如旦氣清?

《評釋古今巧對》載,明代張適幼時,有客拜見其父,客早聞張適少而聰慧,善對,於是出了上聯。張適隨即對出下聯。聯語總體上用比較法,且用換位、重言。旦氣或為朝氣;夜氣或為暮氣。

細頸壺兒,敢向腰間出嘴;

平頭鎖子,卻從肚裡生須。

《堅瓠集》載,元末高則誠,少年善對。年六歲時,與父會客。客知其敏,見其於旁偷食,於是說道:“小兒不識道理,上桌偷食。”則誠答道:“村人有甚文章,中場出對。”客甚難堪,於是出了上聯。高則誠隨即對出下聯。村人,指山野之人;須,指鎖子裡面的彈簧。聯語雖為比喻,卻皆隱含嘲諷之意。

南鄉子前,常憶秦娥懷芳草;

西江月下,最念奴嬌浣溪沙。

此聯載於《奇趣妙絕對聯》,作者為樑元鎧,生卒年齡不詳。此聯手法為串組。所串為《南鄉子》、《憶秦娥》、《尋芳草》、《西江月》、《念奴嬌》與《浣溪沙》,渾然天成。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錯矣。

清朱克敬《雨窗消意錄》載,清代某年科考,以《尚書·秦誓》中之“昧昧我思之”一語為題,意為深潛而靜思,一考生將“昧昧”於認作“妹妹”,考官信手批了下聯。兩語天然成對。以他人之錯別字將錯就錯以生趣味,是為飛白。“矣”或作“了”。

念老夫畢世辛勤,藏書數萬卷,讀書數千卷,著書數百卷;

喜賢孫連番僥倖,院試第一人,鄉試第二人,廷試第三人。

光緒二十四年,俞樾之孫俞雲中探花(一甲第三名進士),俞樾遂以此聯賀之。老夫,俞樾自稱。僥倖,清代科舉中試所用之謙辭。院試,即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考試,中者為秀才。鄉試,每三年集諸生於省城進行的考試,中者為舉人。廷試即會試,中者為進士,由皇帝親策於朝廷,以定等級。上聯先寫自身,似含兒孫中試在於有家學淵源之意。此聯之巧,在於用數,上聯為遞減,下聯為遞增。但也透露出俞樾的得意之情。是啊,兒孫爭氣,哪個當老人的不高興?人之常情也!

畫草發生,頃刻工夫非為雨;

筆花燦爛,須臾造化不關春。

《堅瓠補記》載,清代吳文之九歲時,父親請一位善畫的客人來家中作畫,畫完後,甚是得意,於是自撰了上聯,沒想到,吳文之隨即對上了下聯。上聯意為,雖然花草茂盛,卻非因為下雨。下聯中的“筆花燦爛”,乃借用李白“夢筆生花”的故事,也有稱讚畫師之意。筆底生花,的確與春無關。聯語言之甚卻,唯“頃刻”與“須臾”有合掌之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