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

拜《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所賜,一向坐著冷板凳的北朝史,突然在網絡上捲入一個熱點。

這個熱點源自於劇中人物李必的自我介紹:但我的李卻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

"

拜《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所賜,一向坐著冷板凳的北朝史,突然在網絡上捲入一個熱點。

這個熱點源自於劇中人物李必的自我介紹:但我的李卻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隋李唐李之說,實際上並不嚴謹,可能編劇想表達得是,李必和唐朝皇帝不是一家,而是從前朝隋朝過來的李家。

觀眾可能不會深究,看懂了就行嘛,只管劇情不管歷史。然而,這句看似無意的臺詞,一下子勾連起四個家族、從北朝到隋唐近200年的歷史。

這四個家族,分別是李必的祖宗李弼家族、唐朝皇帝的祖宗李虎家族、北周宇文氏皇族以及另一家能真正稱為隋李的李穆家族。

這四個家族的興衰浮沉,基本上反映了北朝至唐朝安史之亂前2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

寫到這裡,筆者作為埋頭北朝史十幾年的資深老粉,忍不住兩手都要顫抖起來。

終於輪到我熱愛的那段歷史了!

一、宇文氏皇族:北周隋唐200年曆史的總樞紐

上述四個家族,歸根結底,都繞不開北周宇文氏皇族,李必(歷史原型為中唐名臣李泌,下文稱李泌)的六世祖李弼,就是宇文氏家族的臣子。

"

拜《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所賜,一向坐著冷板凳的北朝史,突然在網絡上捲入一個熱點。

這個熱點源自於劇中人物李必的自我介紹:但我的李卻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隋李唐李之說,實際上並不嚴謹,可能編劇想表達得是,李必和唐朝皇帝不是一家,而是從前朝隋朝過來的李家。

觀眾可能不會深究,看懂了就行嘛,只管劇情不管歷史。然而,這句看似無意的臺詞,一下子勾連起四個家族、從北朝到隋唐近200年的歷史。

這四個家族,分別是李必的祖宗李弼家族、唐朝皇帝的祖宗李虎家族、北周宇文氏皇族以及另一家能真正稱為隋李的李穆家族。

這四個家族的興衰浮沉,基本上反映了北朝至唐朝安史之亂前2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

寫到這裡,筆者作為埋頭北朝史十幾年的資深老粉,忍不住兩手都要顫抖起來。

終於輪到我熱愛的那段歷史了!

一、宇文氏皇族:北周隋唐200年曆史的總樞紐

上述四個家族,歸根結底,都繞不開北周宇文氏皇族,李必(歷史原型為中唐名臣李泌,下文稱李泌)的六世祖李弼,就是宇文氏家族的臣子。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北魏末年六鎮大亂時,武川鎮鎮兵宇文泰捲入北魏官軍,後來輾轉進入關中,逐漸形成一股較為強悍的武裝力量,開始稱霸關中。

宇文泰在向隴右、河西一帶擴張時,遇到當地幾股豪強勢力的頑強抵抗。

就在隴右形勢陷入混亂的時候,兩家頭腦清醒的豪強站了出來,義無反顧地投入宇文氏集團,先後幫助宇文泰拿下了原州(今寧夏固原)和秦州(今甘肅天水)這兩個最要緊的大城,通往河西走廊的大路豁然洞開。宇文泰從關中一隅,頓時打開了鼎足而立的大好局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兩家豪強,迅速被宇文泰納入其核心集團。

這兩家豪強,一個是遼東李氏李弼,也就是李泌的六世祖。另一個是原州李氏三兄弟李賢、李遠、李穆。

與此同時,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也慢慢融入宇文泰集團,成為獨當一面的重要將領。

此後不久,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也從南朝逃歸北朝,投入宇文泰帳下,憑藉武勇能戰,被任命為帳內都督。

簡單介紹完這幾個家族,一個著名的歷史概念就呼之欲出了:關隴集團。

這是國史巨擘陳寅恪先生提出的歷史概念,從狹義上理解,它最早指的是西魏北周的開國勳貴集團。

這個集團的核心分子,是被稱為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鮮卑—漢人複合貴族。

柱國全稱柱國大將軍,八柱國是西魏(宇文泰操縱北魏皇室建立的國家,實際掌權者是宇文泰)帝國八位軍職最高的將領,分別是宇文泰、李虎、李弼、於謹、趙貴、獨孤信(隋文帝的岳父)、侯莫陳崇、元欣。

"

拜《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所賜,一向坐著冷板凳的北朝史,突然在網絡上捲入一個熱點。

這個熱點源自於劇中人物李必的自我介紹:但我的李卻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隋李唐李之說,實際上並不嚴謹,可能編劇想表達得是,李必和唐朝皇帝不是一家,而是從前朝隋朝過來的李家。

觀眾可能不會深究,看懂了就行嘛,只管劇情不管歷史。然而,這句看似無意的臺詞,一下子勾連起四個家族、從北朝到隋唐近200年的歷史。

這四個家族,分別是李必的祖宗李弼家族、唐朝皇帝的祖宗李虎家族、北周宇文氏皇族以及另一家能真正稱為隋李的李穆家族。

這四個家族的興衰浮沉,基本上反映了北朝至唐朝安史之亂前2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

寫到這裡,筆者作為埋頭北朝史十幾年的資深老粉,忍不住兩手都要顫抖起來。

終於輪到我熱愛的那段歷史了!

一、宇文氏皇族:北周隋唐200年曆史的總樞紐

上述四個家族,歸根結底,都繞不開北周宇文氏皇族,李必(歷史原型為中唐名臣李泌,下文稱李泌)的六世祖李弼,就是宇文氏家族的臣子。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北魏末年六鎮大亂時,武川鎮鎮兵宇文泰捲入北魏官軍,後來輾轉進入關中,逐漸形成一股較為強悍的武裝力量,開始稱霸關中。

宇文泰在向隴右、河西一帶擴張時,遇到當地幾股豪強勢力的頑強抵抗。

就在隴右形勢陷入混亂的時候,兩家頭腦清醒的豪強站了出來,義無反顧地投入宇文氏集團,先後幫助宇文泰拿下了原州(今寧夏固原)和秦州(今甘肅天水)這兩個最要緊的大城,通往河西走廊的大路豁然洞開。宇文泰從關中一隅,頓時打開了鼎足而立的大好局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兩家豪強,迅速被宇文泰納入其核心集團。

這兩家豪強,一個是遼東李氏李弼,也就是李泌的六世祖。另一個是原州李氏三兄弟李賢、李遠、李穆。

與此同時,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也慢慢融入宇文泰集團,成為獨當一面的重要將領。

此後不久,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也從南朝逃歸北朝,投入宇文泰帳下,憑藉武勇能戰,被任命為帳內都督。

簡單介紹完這幾個家族,一個著名的歷史概念就呼之欲出了:關隴集團。

這是國史巨擘陳寅恪先生提出的歷史概念,從狹義上理解,它最早指的是西魏北周的開國勳貴集團。

這個集團的核心分子,是被稱為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鮮卑—漢人複合貴族。

柱國全稱柱國大將軍,八柱國是西魏(宇文泰操縱北魏皇室建立的國家,實際掌權者是宇文泰)帝國八位軍職最高的將領,分別是宇文泰、李虎、李弼、於謹、趙貴、獨孤信(隋文帝的岳父)、侯莫陳崇、元欣。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其中,宇文泰身份超然,是全軍的最高統帥,元欣是元魏宗室的代表,只有職而不掌兵。所以實際領兵的只有六位。

六位柱國大將軍之下,次一級的軍職是大將軍,西魏時代最著名的有十二位,楊堅的父親楊忠位列其一,也是了不起的勳貴。

宇文泰以高超的手段,將這些或漢或胡的將領聚攏到一起,開創了西魏北周帝國,後來宇文泰之子周武帝宇文邕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宇文氏的成就達於極盛。只可惜天不假年,周武帝暴病早亡,其子周宣帝宇文贇又荒淫無道,在位不足兩年也迅速病亡,北周最高權力陷入混亂,最後被楊堅竊取。自知得位不正的隋文帝楊堅,把宇文氏皇族全部誅殺乾淨,宇文氏一脈完全斷絕。

二、李弼家族:忠誠而多福的傳奇家族

李泌的六世祖李弼,據《周書》記載出自遼東李氏,六鎮之亂時捲入契胡兵中,後來輾轉來到關中,在宇文泰的死對頭侯莫陳悅麾下。宇文泰進攻秦州,時任秦州守將的李弼棄暗投明,幫助宇文泰拿下秦州。

所謂的棄暗投明,倒不是說兩家互相廝咬的軍閥誰更有道德優勢。而是說,宇文泰無論人格魅力、決斷力、威望、名氣,都遠遠強於懦弱愚蠢、好利忘身的侯莫陳悅。

能辨出賢愚,並果斷轉換陣營,這是李弼的聰明所在。

李弼進入宇文泰核心圈之後,並不以宇文泰高看一眼而沾沾自喜。他絕口不言政治,只老老實實地領兵作戰,甚至屢屢不惜以一軍主將之尊衝鋒陷陣,以不怕死的作風,繼續展現對宇文泰的忠誠。

公元537年西魏東魏爆發規模空前的大決戰,在局面打不開之際,李弼和親弟弟李標率領60鐵騎橫衝東魏十幾萬人的大陣,這個讓人想想都遍體冷汗的場面,最終成了西魏軍取勝的關鍵。

這個名場面,實際上也正是李弼家族與宇文氏親密關係的一個縮影。

六柱國中,於謹的後人叛變北周,趙貴、獨孤信與宇文氏撕破臉被殺,侯莫陳崇捲入政變被殺,李虎則始終與宇文泰貌合神離。唯獨李弼一族,始終不離不棄。

李弼之子李輝是宇文泰的女婿,被委以監控元魏宗室的重任,終西魏北周之世,一直處於受重任、受信任的位置。

北周亡後,李弼的曾孫李密入隋,由於隋朝表面上實行保留北周爵位的政策,李密得以繼續承襲蒲山郡公的爵位。

然而由於李弼家族對宇文氏深厚的政治感情,李密被隋文帝刻意排斥冷落,到了隋煬帝時代,李密已淪落到與普通百姓無異了。這也是他甘願加入楊玄感之亂反對隋朝的重要原因。

李密後來加入並領導瓦崗軍,失敗後投降唐高祖李淵,最終不免於被誅殺。在隋末大亂的怒潮之中,許多由北朝入隋的大家巨族或被政變吞噬,或被戰亂毀滅,但李密家族並未因此遭到滅頂之災,其宗族子弟大多幸存下來,最終有了李泌這一輩的興起。

"

拜《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所賜,一向坐著冷板凳的北朝史,突然在網絡上捲入一個熱點。

這個熱點源自於劇中人物李必的自我介紹:但我的李卻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隋李唐李之說,實際上並不嚴謹,可能編劇想表達得是,李必和唐朝皇帝不是一家,而是從前朝隋朝過來的李家。

觀眾可能不會深究,看懂了就行嘛,只管劇情不管歷史。然而,這句看似無意的臺詞,一下子勾連起四個家族、從北朝到隋唐近200年的歷史。

這四個家族,分別是李必的祖宗李弼家族、唐朝皇帝的祖宗李虎家族、北周宇文氏皇族以及另一家能真正稱為隋李的李穆家族。

這四個家族的興衰浮沉,基本上反映了北朝至唐朝安史之亂前2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

寫到這裡,筆者作為埋頭北朝史十幾年的資深老粉,忍不住兩手都要顫抖起來。

終於輪到我熱愛的那段歷史了!

一、宇文氏皇族:北周隋唐200年曆史的總樞紐

上述四個家族,歸根結底,都繞不開北周宇文氏皇族,李必(歷史原型為中唐名臣李泌,下文稱李泌)的六世祖李弼,就是宇文氏家族的臣子。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北魏末年六鎮大亂時,武川鎮鎮兵宇文泰捲入北魏官軍,後來輾轉進入關中,逐漸形成一股較為強悍的武裝力量,開始稱霸關中。

宇文泰在向隴右、河西一帶擴張時,遇到當地幾股豪強勢力的頑強抵抗。

就在隴右形勢陷入混亂的時候,兩家頭腦清醒的豪強站了出來,義無反顧地投入宇文氏集團,先後幫助宇文泰拿下了原州(今寧夏固原)和秦州(今甘肅天水)這兩個最要緊的大城,通往河西走廊的大路豁然洞開。宇文泰從關中一隅,頓時打開了鼎足而立的大好局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兩家豪強,迅速被宇文泰納入其核心集團。

這兩家豪強,一個是遼東李氏李弼,也就是李泌的六世祖。另一個是原州李氏三兄弟李賢、李遠、李穆。

與此同時,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也慢慢融入宇文泰集團,成為獨當一面的重要將領。

此後不久,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也從南朝逃歸北朝,投入宇文泰帳下,憑藉武勇能戰,被任命為帳內都督。

簡單介紹完這幾個家族,一個著名的歷史概念就呼之欲出了:關隴集團。

這是國史巨擘陳寅恪先生提出的歷史概念,從狹義上理解,它最早指的是西魏北周的開國勳貴集團。

這個集團的核心分子,是被稱為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鮮卑—漢人複合貴族。

柱國全稱柱國大將軍,八柱國是西魏(宇文泰操縱北魏皇室建立的國家,實際掌權者是宇文泰)帝國八位軍職最高的將領,分別是宇文泰、李虎、李弼、於謹、趙貴、獨孤信(隋文帝的岳父)、侯莫陳崇、元欣。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其中,宇文泰身份超然,是全軍的最高統帥,元欣是元魏宗室的代表,只有職而不掌兵。所以實際領兵的只有六位。

六位柱國大將軍之下,次一級的軍職是大將軍,西魏時代最著名的有十二位,楊堅的父親楊忠位列其一,也是了不起的勳貴。

宇文泰以高超的手段,將這些或漢或胡的將領聚攏到一起,開創了西魏北周帝國,後來宇文泰之子周武帝宇文邕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宇文氏的成就達於極盛。只可惜天不假年,周武帝暴病早亡,其子周宣帝宇文贇又荒淫無道,在位不足兩年也迅速病亡,北周最高權力陷入混亂,最後被楊堅竊取。自知得位不正的隋文帝楊堅,把宇文氏皇族全部誅殺乾淨,宇文氏一脈完全斷絕。

二、李弼家族:忠誠而多福的傳奇家族

李泌的六世祖李弼,據《周書》記載出自遼東李氏,六鎮之亂時捲入契胡兵中,後來輾轉來到關中,在宇文泰的死對頭侯莫陳悅麾下。宇文泰進攻秦州,時任秦州守將的李弼棄暗投明,幫助宇文泰拿下秦州。

所謂的棄暗投明,倒不是說兩家互相廝咬的軍閥誰更有道德優勢。而是說,宇文泰無論人格魅力、決斷力、威望、名氣,都遠遠強於懦弱愚蠢、好利忘身的侯莫陳悅。

能辨出賢愚,並果斷轉換陣營,這是李弼的聰明所在。

李弼進入宇文泰核心圈之後,並不以宇文泰高看一眼而沾沾自喜。他絕口不言政治,只老老實實地領兵作戰,甚至屢屢不惜以一軍主將之尊衝鋒陷陣,以不怕死的作風,繼續展現對宇文泰的忠誠。

公元537年西魏東魏爆發規模空前的大決戰,在局面打不開之際,李弼和親弟弟李標率領60鐵騎橫衝東魏十幾萬人的大陣,這個讓人想想都遍體冷汗的場面,最終成了西魏軍取勝的關鍵。

這個名場面,實際上也正是李弼家族與宇文氏親密關係的一個縮影。

六柱國中,於謹的後人叛變北周,趙貴、獨孤信與宇文氏撕破臉被殺,侯莫陳崇捲入政變被殺,李虎則始終與宇文泰貌合神離。唯獨李弼一族,始終不離不棄。

李弼之子李輝是宇文泰的女婿,被委以監控元魏宗室的重任,終西魏北周之世,一直處於受重任、受信任的位置。

北周亡後,李弼的曾孫李密入隋,由於隋朝表面上實行保留北周爵位的政策,李密得以繼續承襲蒲山郡公的爵位。

然而由於李弼家族對宇文氏深厚的政治感情,李密被隋文帝刻意排斥冷落,到了隋煬帝時代,李密已淪落到與普通百姓無異了。這也是他甘願加入楊玄感之亂反對隋朝的重要原因。

李密後來加入並領導瓦崗軍,失敗後投降唐高祖李淵,最終不免於被誅殺。在隋末大亂的怒潮之中,許多由北朝入隋的大家巨族或被政變吞噬,或被戰亂毀滅,但李密家族並未因此遭到滅頂之災,其宗族子弟大多幸存下來,最終有了李泌這一輩的興起。

《長安十二時辰》隋李唐李有何分別?背後竟是4個家族200年恩怨

自6世紀中葉李弼顯名於隴右,到8世紀中葉李泌封侯,200餘年歷三朝而不衰,可以說大半原因是李弼開了個好頭,既靠努力自存,更靠良好的政治聲譽。

《長安十二時辰》中李泌出場自帶一顧傲嬌之氣,自立於李唐之外,其實是200年深厚的家族底蘊在支撐。

三、李虎家族:鬱鬱而終的唐太祖

李虎也是武川鎮兵出身,雖然自稱是西涼李氏出身,但在李虎一輩卻是實實在在的破落鎮兵。

李虎與宇文泰原來都是賀拔嶽的部將,賀拔嶽是誰,這裡就不多解釋了,涉及的源頭又要說很遠。賀拔嶽在平涼被刺殺後,軍中群龍無首,李虎立即遠赴荊州,要請賀拔嶽的哥哥賀拔勝來接管部隊。

但遠水不解近渴,在趙貴的擁戴下宇文泰搶佔先機成為統帥。李虎歷盡艱辛返回關中,已是江山變色,雖然心裡一百個不服,仍然不得不忍著噁心屈事於宇文泰。

關隴集團的形成過程,伴隨著一場又一場慘烈的戰爭,其餘五位柱國大將軍,都多多少少在戰爭中有所貢獻,唯獨李虎,多次被委以留守的任務。

李虎去世後,宇文泰又打破兵權父死子繼的老規矩,表面上抬出來一個叫元子孝的西魏宗室接掌李虎的軍權,但這個花瓶柱國並沒有拿到一兵一卒,李虎原管兵馬都由一個叫閻慶的實際掌控了。閻慶是誰,宇文泰的姻親(宇文泰長兄的外侄,閻慶的兒子閻毗後來還親上加親,娶了周武帝的女兒清都公主,就是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母親)。由此可見宇文泰對李虎猜嫌之深。

這直接影響了李虎後人對北周的感情。

李虎孫子李淵娶了宇文泰的外孫女竇氏(父親竇毅,母親北周襄陽公主系宇文泰之女),也就是唐朝太穆皇后竇氏。

李虎的遭遇,也連帶著其親家公竇毅對宇文氏皇族有了距離。

楊堅篡北周之權時,竇氏痛哭流涕,說我恨自己不是男人,不能去給舅舅家報仇雪恨。其父竇毅嚇得連忙捂住她嘴說:別亂說,會滅族。

女尚如此,竇氏家族的男人們卻懾於楊堅的威勢,沒臉沒皮地幫助楊堅消滅北周宇文氏。宇文泰選竇毅這個女婿,眼瞎的不輕。

唐人令狐德棻作《周書》,把宇文泰的幾個白眼狼女婿合為一傳,指名道姓地數落了一頓幾個吃裡扒外的王八蛋女婿,說要不是他們幾個屈膝事敵,楊堅能不能篡奪北周還在兩說。

竇毅也在此傳中,但礙於唐朝皇家的面子,令狐德棻並沒有點名罵竇毅。然而不罵更勝似罵,唐太宗並沒有讓令狐改掉這個列傳,大概也是打心眼裡看不上隋朝,以及那些背主事敵的二臣。

四、李穆家族:從救命恩人到反國二臣

真正能稱為隋李的,應該是原州李氏,特別是活到了隋朝的李穆家族。

李穆,原州李氏三兄弟的老三,宇文泰開拓隴右局面的關鍵功臣。

宇文泰為酬謝李氏兄弟的功勞,任命李家世代掌管原州。兩家關係非常親密,到什麼地步呢?宇文泰的四子宇文憲、五子宇文邕,幼年時代一度寄養在李賢家,這就不僅是政治盟友的關係了。

過了十幾年,老二李遠的兒子李基娶了宇文泰的女兒義歸公主。李基後來還成了宇文泰兒子周閔帝的心腹,可謂是累世通交了。

李穆本人與宇文泰更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別想多,是恩義,不是別的。

538年東西魏爆發河橋大戰,宇文泰在陣上,戰馬中了流矢受驚,宇文泰落馬,被幾個東魏兵追上。危急時刻李穆趕到近旁,大聲斥罵宇文泰怎麼沒跟上主將,東魏兵以為宇文泰只是個無關緊要的小兵,便舍之而去,李穆把自己的戰馬讓給宇文泰騎,這才脫離了危險。

宇文泰因為這場救命之恩,賜李穆免死鐵劵,免其十次死罪。又給李穆家所有子侄、女兒連同親家都給予厚賜。

後來李遠的兒子捲入政變,父子都被權相宇文護誅殺,李穆雖受牽連但只是短暫地免去了官爵,後來很快就恢復了。李穆甚至還做到幷州總管,手下掌握著精銳府兵。

幷州是原北齊軍事首都,地位相當重要。要地配以精兵,周武帝如此看重李穆,應該能把李遠一家被殺的仇揭過去了。但到了北周末年,當楊堅篡政時,李穆非但一點也不顧念與宇文氏的舊情,還主動幫助楊堅消滅了尉遲迥。

尉遲迥是誰?北周舊臣,當楊堅篡政時,他起兵討伐楊堅,力圖恢復北周。尉遲迥起兵本來尚有勝算,但因李穆在尉遲迥的側後牽制進攻,最後歸於失敗。

入隋後,楊堅把李穆遵為開國第一功臣,不僅保留了他和家人的全部爵位,還升其為太師,賞賜恩遇相當隆重。

然而人在做天在看,李穆的變節行為,不僅令他在史書中備受指責,更是真真切切地影響到了後人的命運。李穆的兒子眾多,但是家教似乎不好,後代兒孫爭名奪利鬧窩裡反。

李穆死後,由於他的長子先他去世,爵位例由長孫繼承,但李穆另一個兒子李渾利慾薰心,為繼承爵位不惜僱凶殺人,刺死李家長孫。他雖然最終繼承了爵位和財產,但後來又因分贓不均,得罪了隋煬帝的心腹宇文述,宇文述進讒言誣陷李渾意圖謀反,最終做成冤案,李氏家族全部處死。李穆一族絕後。

四個家族的簡史回顧,只不過是浮光掠影,簡述其概略。然而對比幾個大家族的浮沉亦看出,為善的家族雖然不一定活得長久,但是活得長久的必然是為善的。如李泌者,正此謂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