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孔廟大殿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孔廟大殿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孔廟大殿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孔廟大殿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孔廟大殿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縣舊城海子釣魚臺風景區位於魚臺縣王廟鎮舊城裡村一帶。東西長2200米,南北長1400米,有水面積高達280萬平方米。舊城原名黃臺市,因黃水不沒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遷縣治於此。歷史景點及名人眾多,著名的景點有“龍臺飛雨、古塔凌雲、金沙曉行、龍臺飛雨、郎橋夜月、蒲海青煙、荷河歸帆”等,歷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賢之孝子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等;現代名人有戲劇家董小吾、書擁屈萬里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黃河決口於銅山縣的孫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淪為湖泊。1985年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被省旅遊局命名為農業旅遊示範點,2010年被評為AA級旅遊風景區、旅遊下鄉工程示範點。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孔廟大殿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縣舊城海子釣魚臺風景區位於魚臺縣王廟鎮舊城裡村一帶。東西長2200米,南北長1400米,有水面積高達280萬平方米。舊城原名黃臺市,因黃水不沒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遷縣治於此。歷史景點及名人眾多,著名的景點有“龍臺飛雨、古塔凌雲、金沙曉行、龍臺飛雨、郎橋夜月、蒲海青煙、荷河歸帆”等,歷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賢之孝子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等;現代名人有戲劇家董小吾、書擁屈萬里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黃河決口於銅山縣的孫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淪為湖泊。1985年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被省旅遊局命名為農業旅遊示範點,2010年被評為AA級旅遊風景區、旅遊下鄉工程示範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魯隱公觀魚臺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是春秋時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隱公五年),魯隱公在武棠亭觀魚。現遺址面積1.2公頃,南北長125米,東西寬96米,高3米。土層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細繩紋陶器片等。北部斷崖處,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頂至1.5米處,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漢代陶器和漢畫像石。1985年4月17日,公佈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6月20日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亭內有超化寺,座落於武棠亭遺址頂端。始建於864年(唐鹹通五年)。經多年雨水沖刷和人為破壞,面積縮小近三分之一。2006年重修伽藍殿,八月十八日正式恢復佛教活動,香火不斷,梵音繚繞,遊客絡繹不絕。

觀魚臺上現存“魯隱公觀魚處”碑,碑陽文字是崇禎九年(1639年)所刻,而碑陰所刻“重修武棠亭魯侯觀魚處記”卻是清雍正三年(1975年)撰文。明、清兩代相隔99年同樹一碑,實屬罕見,堪稱美談。

臺上原有古柏一百多棵,文革中將粗、大、直的伐去蓋房修船,現僅剩下14棵。為加強對該遺址的保護,文物管理部門安排專人看管,並植鬆、柏、花、草進行綠化,現已成為一處集文物保護和旅遊觀瞻為一體的園林式風景勝地。

景區距魚臺縣城10公里,距武張公路300米,距濟徐高速魚臺段1.5公里。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孔廟大殿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縣舊城海子釣魚臺風景區位於魚臺縣王廟鎮舊城裡村一帶。東西長2200米,南北長1400米,有水面積高達280萬平方米。舊城原名黃臺市,因黃水不沒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遷縣治於此。歷史景點及名人眾多,著名的景點有“龍臺飛雨、古塔凌雲、金沙曉行、龍臺飛雨、郎橋夜月、蒲海青煙、荷河歸帆”等,歷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賢之孝子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等;現代名人有戲劇家董小吾、書擁屈萬里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黃河決口於銅山縣的孫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淪為湖泊。1985年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被省旅遊局命名為農業旅遊示範點,2010年被評為AA級旅遊風景區、旅遊下鄉工程示範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魯隱公觀魚臺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是春秋時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隱公五年),魯隱公在武棠亭觀魚。現遺址面積1.2公頃,南北長125米,東西寬96米,高3米。土層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細繩紋陶器片等。北部斷崖處,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頂至1.5米處,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漢代陶器和漢畫像石。1985年4月17日,公佈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6月20日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亭內有超化寺,座落於武棠亭遺址頂端。始建於864年(唐鹹通五年)。經多年雨水沖刷和人為破壞,面積縮小近三分之一。2006年重修伽藍殿,八月十八日正式恢復佛教活動,香火不斷,梵音繚繞,遊客絡繹不絕。

觀魚臺上現存“魯隱公觀魚處”碑,碑陽文字是崇禎九年(1639年)所刻,而碑陰所刻“重修武棠亭魯侯觀魚處記”卻是清雍正三年(1975年)撰文。明、清兩代相隔99年同樹一碑,實屬罕見,堪稱美談。

臺上原有古柏一百多棵,文革中將粗、大、直的伐去蓋房修船,現僅剩下14棵。為加強對該遺址的保護,文物管理部門安排專人看管,並植鬆、柏、花、草進行綠化,現已成為一處集文物保護和旅遊觀瞻為一體的園林式風景勝地。

景區距魚臺縣城10公里,距武張公路300米,距濟徐高速魚臺段1.5公里。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常李寨村屬魚臺縣張黃鎮,總人口2016人,400餘戶。該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養業、勞務輸出為主,間有餐飲、商貿運輸等。該村為著名的孝賢文化之鄉。該村民風淳厚,唯孝為先。村頭建有德行橋(又稱二十四孝橋),石刻二十四孝圖於其上,行人過此,多有駐足。村西古民居號稱孝賢文化大院,於2004年投巨資修葺為國內知名的敬老教育基地,內設研討創作廳、孝文化展廳、紅色文化展廳、農家書屋等。有專門的孝評審組委會,舉辦孝賢之家、孝賢之星的評選成為常態。村裡成立孝互助教育基金會和孝互助發展基金會,真正實現幼有所學、老有所養。該村被省內各有關單位指定為孝賢文化創作、品德教育、孝道教育基地。被各級政府授予孝賢民俗文化村、敬老模範村、百孝村、示範村等稱號。該村事蹟受到-、樑步庭、蘇毅然、王玉璽等領導同志的讚賞,並題詞(-:孝賢故里,樑步庭:血染紅鍾,蘇毅然:紅色村院,王玉璽:孝看常李寨人)勉勵。

常李寨村還擁有可待開發的紅色旅遊資源。革命戰爭年代,該村眾多忠烈義士胸懷救國之志,南征北戰,奉獻青春年華,無一失節。上世紀三十年代,該村趙芳州、趙化範、趙紫生、趙合璧等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成為我黨在魚臺境內早期黨員中的重要人物。1937年趙紫生等在該村組建抗日民團,該村大批青壯年積極投身革命洪流,全縣抗日救亡運動由此蓬勃興起。該村組建抗日小學,宣傳革命真理,為革命和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還打入敵偽內部,成功策反以壯大革命力量。他們護送-、陳毅等國家領導人過敵偽區的傳奇至今仍被群眾津津樂道。新中國成立後,該村的革命勳臣在各自的領導崗位上為國家建設也做出了不朽貢獻。現該村建有紅色革命展廳,計劃進一步深挖掘,建設紅色旅遊愛國教育基地。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孔廟大殿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縣舊城海子釣魚臺風景區位於魚臺縣王廟鎮舊城裡村一帶。東西長2200米,南北長1400米,有水面積高達280萬平方米。舊城原名黃臺市,因黃水不沒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遷縣治於此。歷史景點及名人眾多,著名的景點有“龍臺飛雨、古塔凌雲、金沙曉行、龍臺飛雨、郎橋夜月、蒲海青煙、荷河歸帆”等,歷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賢之孝子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等;現代名人有戲劇家董小吾、書擁屈萬里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黃河決口於銅山縣的孫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淪為湖泊。1985年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被省旅遊局命名為農業旅遊示範點,2010年被評為AA級旅遊風景區、旅遊下鄉工程示範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魯隱公觀魚臺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是春秋時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隱公五年),魯隱公在武棠亭觀魚。現遺址面積1.2公頃,南北長125米,東西寬96米,高3米。土層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細繩紋陶器片等。北部斷崖處,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頂至1.5米處,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漢代陶器和漢畫像石。1985年4月17日,公佈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6月20日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亭內有超化寺,座落於武棠亭遺址頂端。始建於864年(唐鹹通五年)。經多年雨水沖刷和人為破壞,面積縮小近三分之一。2006年重修伽藍殿,八月十八日正式恢復佛教活動,香火不斷,梵音繚繞,遊客絡繹不絕。

觀魚臺上現存“魯隱公觀魚處”碑,碑陽文字是崇禎九年(1639年)所刻,而碑陰所刻“重修武棠亭魯侯觀魚處記”卻是清雍正三年(1975年)撰文。明、清兩代相隔99年同樹一碑,實屬罕見,堪稱美談。

臺上原有古柏一百多棵,文革中將粗、大、直的伐去蓋房修船,現僅剩下14棵。為加強對該遺址的保護,文物管理部門安排專人看管,並植鬆、柏、花、草進行綠化,現已成為一處集文物保護和旅遊觀瞻為一體的園林式風景勝地。

景區距魚臺縣城10公里,距武張公路300米,距濟徐高速魚臺段1.5公里。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常李寨村屬魚臺縣張黃鎮,總人口2016人,400餘戶。該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養業、勞務輸出為主,間有餐飲、商貿運輸等。該村為著名的孝賢文化之鄉。該村民風淳厚,唯孝為先。村頭建有德行橋(又稱二十四孝橋),石刻二十四孝圖於其上,行人過此,多有駐足。村西古民居號稱孝賢文化大院,於2004年投巨資修葺為國內知名的敬老教育基地,內設研討創作廳、孝文化展廳、紅色文化展廳、農家書屋等。有專門的孝評審組委會,舉辦孝賢之家、孝賢之星的評選成為常態。村裡成立孝互助教育基金會和孝互助發展基金會,真正實現幼有所學、老有所養。該村被省內各有關單位指定為孝賢文化創作、品德教育、孝道教育基地。被各級政府授予孝賢民俗文化村、敬老模範村、百孝村、示範村等稱號。該村事蹟受到-、樑步庭、蘇毅然、王玉璽等領導同志的讚賞,並題詞(-:孝賢故里,樑步庭:血染紅鍾,蘇毅然:紅色村院,王玉璽:孝看常李寨人)勉勵。

常李寨村還擁有可待開發的紅色旅遊資源。革命戰爭年代,該村眾多忠烈義士胸懷救國之志,南征北戰,奉獻青春年華,無一失節。上世紀三十年代,該村趙芳州、趙化範、趙紫生、趙合璧等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成為我黨在魚臺境內早期黨員中的重要人物。1937年趙紫生等在該村組建抗日民團,該村大批青壯年積極投身革命洪流,全縣抗日救亡運動由此蓬勃興起。該村組建抗日小學,宣傳革命真理,為革命和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還打入敵偽內部,成功策反以壯大革命力量。他們護送-、陳毅等國家領導人過敵偽區的傳奇至今仍被群眾津津樂道。新中國成立後,該村的革命勳臣在各自的領導崗位上為國家建設也做出了不朽貢獻。現該村建有紅色革命展廳,計劃進一步深挖掘,建設紅色旅遊愛國教育基地。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遲墓位於王魯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孔廟大殿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縣舊城海子釣魚臺風景區位於魚臺縣王廟鎮舊城裡村一帶。東西長2200米,南北長1400米,有水面積高達280萬平方米。舊城原名黃臺市,因黃水不沒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遷縣治於此。歷史景點及名人眾多,著名的景點有“龍臺飛雨、古塔凌雲、金沙曉行、龍臺飛雨、郎橋夜月、蒲海青煙、荷河歸帆”等,歷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賢之孝子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等;現代名人有戲劇家董小吾、書擁屈萬里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黃河決口於銅山縣的孫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淪為湖泊。1985年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被省旅遊局命名為農業旅遊示範點,2010年被評為AA級旅遊風景區、旅遊下鄉工程示範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魯隱公觀魚臺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是春秋時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隱公五年),魯隱公在武棠亭觀魚。現遺址面積1.2公頃,南北長125米,東西寬96米,高3米。土層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細繩紋陶器片等。北部斷崖處,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頂至1.5米處,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漢代陶器和漢畫像石。1985年4月17日,公佈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6月20日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亭內有超化寺,座落於武棠亭遺址頂端。始建於864年(唐鹹通五年)。經多年雨水沖刷和人為破壞,面積縮小近三分之一。2006年重修伽藍殿,八月十八日正式恢復佛教活動,香火不斷,梵音繚繞,遊客絡繹不絕。

觀魚臺上現存“魯隱公觀魚處”碑,碑陽文字是崇禎九年(1639年)所刻,而碑陰所刻“重修武棠亭魯侯觀魚處記”卻是清雍正三年(1975年)撰文。明、清兩代相隔99年同樹一碑,實屬罕見,堪稱美談。

臺上原有古柏一百多棵,文革中將粗、大、直的伐去蓋房修船,現僅剩下14棵。為加強對該遺址的保護,文物管理部門安排專人看管,並植鬆、柏、花、草進行綠化,現已成為一處集文物保護和旅遊觀瞻為一體的園林式風景勝地。

景區距魚臺縣城10公里,距武張公路300米,距濟徐高速魚臺段1.5公里。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常李寨村屬魚臺縣張黃鎮,總人口2016人,400餘戶。該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養業、勞務輸出為主,間有餐飲、商貿運輸等。該村為著名的孝賢文化之鄉。該村民風淳厚,唯孝為先。村頭建有德行橋(又稱二十四孝橋),石刻二十四孝圖於其上,行人過此,多有駐足。村西古民居號稱孝賢文化大院,於2004年投巨資修葺為國內知名的敬老教育基地,內設研討創作廳、孝文化展廳、紅色文化展廳、農家書屋等。有專門的孝評審組委會,舉辦孝賢之家、孝賢之星的評選成為常態。村裡成立孝互助教育基金會和孝互助發展基金會,真正實現幼有所學、老有所養。該村被省內各有關單位指定為孝賢文化創作、品德教育、孝道教育基地。被各級政府授予孝賢民俗文化村、敬老模範村、百孝村、示範村等稱號。該村事蹟受到-、樑步庭、蘇毅然、王玉璽等領導同志的讚賞,並題詞(-:孝賢故里,樑步庭:血染紅鍾,蘇毅然:紅色村院,王玉璽:孝看常李寨人)勉勵。

常李寨村還擁有可待開發的紅色旅遊資源。革命戰爭年代,該村眾多忠烈義士胸懷救國之志,南征北戰,奉獻青春年華,無一失節。上世紀三十年代,該村趙芳州、趙化範、趙紫生、趙合璧等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成為我黨在魚臺境內早期黨員中的重要人物。1937年趙紫生等在該村組建抗日民團,該村大批青壯年積極投身革命洪流,全縣抗日救亡運動由此蓬勃興起。該村組建抗日小學,宣傳革命真理,為革命和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還打入敵偽內部,成功策反以壯大革命力量。他們護送-、陳毅等國家領導人過敵偽區的傳奇至今仍被群眾津津樂道。新中國成立後,該村的革命勳臣在各自的領導崗位上為國家建設也做出了不朽貢獻。現該村建有紅色革命展廳,計劃進一步深挖掘,建設紅色旅遊愛國教育基地。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遲墓位於王魯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超化寺座落於武棠亭遺址頂端.始建於864年(唐鹹通五年).先時殿宇僧舍峻整,僧眾幾百.迨明弘治初年,寺傾圮過半.僧人宗昭(俗姓樊)費資百金重修。正德年間建伽藍殿3間,未及塑像而流寇火其方丈。至嘉靖初年,樊驥以己資工塑伽藍神像,建方丈三間.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伽藍殿為霪雨傾壞,驥之弟騏,亦出已資命匠修建,並於殿側立碑記之,名為"重修超化寺殿記",邑人王秀民撰文(此文見魚臺縣志,康熙版).1990年唯餘伽藍殿.2006年重修伽藍殿,現簷阿華彩而軒翔,為魚臺唯一現存唐建古剎。

"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姜太公廟位於魚臺縣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佔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閔子祠,位於今武臺鄉大閔村,重建於清康熙六十年;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子祠大殿正中。閔子祠主殿東西長14米,南北寬8米,高12米。重樑起架,雕樑畫棟,六根巨大圓柱頂樑,殿南壁為24扇樟木花櫺門,殿頂部覆以綠硫璃瓦,巍峨挺拔,系典雅宮殿式古建築。正殿兩側為磙龍脊暗樓。十年浩劫,大殿被毀,現僅存東西配殿各三間。閔子祠屬魚臺縣著名古蹟,為加強保護管理,2013年3月由濟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子廟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 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孟樓溼地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溼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溼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溼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溼地生態景觀,遊客絡繹不絕。春天可聽百鳥爭鳴,觀百花鬥豔;夏天可賞荷採蓮,怡然垂釣;秋季可摘菱採芡,觀蘆花鷺影;冬季可欣賞蘆葦蕩搖曳,野鴨翻飛。景區交通便利,緊臨已開工建設的濱河大道、濟徐高速,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寧機場30公里。本區適宜開發以溼地生態景觀為特色的溼地娛樂與休閒度假產品。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文廟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上 書“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叢興永和寺,原名東嶽寺,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境內,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寺院毀於清朝自然災害。2014年佛曆六月初一應當地信眾禮請,釋悟輝法師主持重建恢復寺院,得到當地政府、信眾的熱情支持。寺院規劃格局主要有:廣場、三門、大般若壇城、東西配殿、綜合樓2棟、功德藏、放生池等。其中廣場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9.9米);大般若壇城面積44*44米,鋼筋混凝土澆築,上蓋鈦金板,寶鼎黃金銅澆築。壇城內供奉南無摩訶般若波若蜜多(共八個方位)、五百阿羅漢、金剛薩埵、唐卡等諸多佛菩薩像、轉經輪等。壇城內有藥王菩薩泉、藥上菩薩泉,醫治眾生疾苦;東西配殿供奉佛菩薩像;功德藏內供奉七佛如來,併為寺院建設發心做功德者立碑、牌位,加持眾善男信女消除業障、生意興隆、家庭和睦、事事順意、平安吉祥;綜合樓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修行、就寢;放生池內,供奉蓮花生大士像(9.9米),池內種植蓮花;護法堂內,供奉護法善神。寺院理念慈悲平等,分上下院。(無圖片,請網友惠賜)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棲霞固堆遺址位於李閣鎮滿莊村西北約300米處,皮店至李閣公路的北側,東為蘋果園,西臨灌溉渠,遺址高出地面約14米,頂部南北長38米,東西寬26米;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寬90米,頂面積990平方米。頂端原有棲霞寺一座,曾列為魚臺縣十大古景之一,名日:“棲霞返照。”寺已不存在,僅存唐碑一塊。碑文為《棲霞寺講堂佛經》。進士登仕郎朱懷隱撰文,宣德郎騎都尉徐伯興書。據專家考證,遺址頂端至8米以下,為龍山文化遺址,8米以上6.5米,為周商文化遺址,頂端往下1.5米為唐代文化。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孔廟大殿座落於魚城鎮魚臺二中院內。始建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佔地面積362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徑42釐米。單層飛簷,上覆綠色琉璃瓦,前側正中有黃色琉璃瓦飾成的菱形圖案,飛簷飾以陶製飛獸,殿脊兩端“二龍”對峙,內外施斗拱,平拱雙昂,五彩繽紛。殿兩側東、西兩廡各9楹,前有戟門、櫺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文廟四周築有圍牆,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飾有九龍、二鳳圖案,形象生動。照壁前有青雲橋,橋南沿魚城東西大街北側建有文明坊,飛簷彩繪,-“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軍攻打縣城時,炮火摧毀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魚臺縣孔孟學會捐資修復。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今只剩大成殿。1985年10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佈為省級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縣舊城海子釣魚臺風景區位於魚臺縣王廟鎮舊城裡村一帶。東西長2200米,南北長1400米,有水面積高達280萬平方米。舊城原名黃臺市,因黃水不沒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遷縣治於此。歷史景點及名人眾多,著名的景點有“龍臺飛雨、古塔凌雲、金沙曉行、龍臺飛雨、郎橋夜月、蒲海青煙、荷河歸帆”等,歷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賢之孝子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等;現代名人有戲劇家董小吾、書擁屈萬里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黃河決口於銅山縣的孫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淪為湖泊。1985年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被省旅遊局命名為農業旅遊示範點,2010年被評為AA級旅遊風景區、旅遊下鄉工程示範點。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魯隱公觀魚臺位於魚臺縣張黃鎮武臺村西。是春秋時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隱公五年),魯隱公在武棠亭觀魚。現遺址面積1.2公頃,南北長125米,東西寬96米,高3米。土層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細繩紋陶器片等。北部斷崖處,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頂至1.5米處,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漢代陶器和漢畫像石。1985年4月17日,公佈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6月20日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亭內有超化寺,座落於武棠亭遺址頂端。始建於864年(唐鹹通五年)。經多年雨水沖刷和人為破壞,面積縮小近三分之一。2006年重修伽藍殿,八月十八日正式恢復佛教活動,香火不斷,梵音繚繞,遊客絡繹不絕。

觀魚臺上現存“魯隱公觀魚處”碑,碑陽文字是崇禎九年(1639年)所刻,而碑陰所刻“重修武棠亭魯侯觀魚處記”卻是清雍正三年(1975年)撰文。明、清兩代相隔99年同樹一碑,實屬罕見,堪稱美談。

臺上原有古柏一百多棵,文革中將粗、大、直的伐去蓋房修船,現僅剩下14棵。為加強對該遺址的保護,文物管理部門安排專人看管,並植鬆、柏、花、草進行綠化,現已成為一處集文物保護和旅遊觀瞻為一體的園林式風景勝地。

景區距魚臺縣城10公里,距武張公路300米,距濟徐高速魚臺段1.5公里。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常李寨村屬魚臺縣張黃鎮,總人口2016人,400餘戶。該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養業、勞務輸出為主,間有餐飲、商貿運輸等。該村為著名的孝賢文化之鄉。該村民風淳厚,唯孝為先。村頭建有德行橋(又稱二十四孝橋),石刻二十四孝圖於其上,行人過此,多有駐足。村西古民居號稱孝賢文化大院,於2004年投巨資修葺為國內知名的敬老教育基地,內設研討創作廳、孝文化展廳、紅色文化展廳、農家書屋等。有專門的孝評審組委會,舉辦孝賢之家、孝賢之星的評選成為常態。村裡成立孝互助教育基金會和孝互助發展基金會,真正實現幼有所學、老有所養。該村被省內各有關單位指定為孝賢文化創作、品德教育、孝道教育基地。被各級政府授予孝賢民俗文化村、敬老模範村、百孝村、示範村等稱號。該村事蹟受到-、樑步庭、蘇毅然、王玉璽等領導同志的讚賞,並題詞(-:孝賢故里,樑步庭:血染紅鍾,蘇毅然:紅色村院,王玉璽:孝看常李寨人)勉勵。

常李寨村還擁有可待開發的紅色旅遊資源。革命戰爭年代,該村眾多忠烈義士胸懷救國之志,南征北戰,奉獻青春年華,無一失節。上世紀三十年代,該村趙芳州、趙化範、趙紫生、趙合璧等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成為我黨在魚臺境內早期黨員中的重要人物。1937年趙紫生等在該村組建抗日民團,該村大批青壯年積極投身革命洪流,全縣抗日救亡運動由此蓬勃興起。該村組建抗日小學,宣傳革命真理,為革命和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還打入敵偽內部,成功策反以壯大革命力量。他們護送-、陳毅等國家領導人過敵偽區的傳奇至今仍被群眾津津樂道。新中國成立後,該村的革命勳臣在各自的領導崗位上為國家建設也做出了不朽貢獻。現該村建有紅色革命展廳,計劃進一步深挖掘,建設紅色旅遊愛國教育基地。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樊遲墓位於王魯鎮武臺村西南20米處.墓暴露在地面為土丘狀.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樊子名須字子遲.春秋末年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出生於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莊(今濟寧任城區南張鄉).當地現存有樊三公(樊子六世祖)冢,樊子父親樊皮等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漢代樊遲十一世孫樊宗,樊巖在樊遲墓旁修建了樊廟,樊府,樊林,樹碑於墓前,規模可觀,歷代祭奠.1985年,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超化寺座落於武棠亭遺址頂端.始建於864年(唐鹹通五年).先時殿宇僧舍峻整,僧眾幾百.迨明弘治初年,寺傾圮過半.僧人宗昭(俗姓樊)費資百金重修。正德年間建伽藍殿3間,未及塑像而流寇火其方丈。至嘉靖初年,樊驥以己資工塑伽藍神像,建方丈三間.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伽藍殿為霪雨傾壞,驥之弟騏,亦出已資命匠修建,並於殿側立碑記之,名為"重修超化寺殿記",邑人王秀民撰文(此文見魚臺縣志,康熙版).1990年唯餘伽藍殿.2006年重修伽藍殿,現簷阿華彩而軒翔,為魚臺唯一現存唐建古剎。

「周遊魚臺」魚臺部分景點

魚臺地處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六七千年前,這裡就有東夷太昊部族聚居,從境內棲霞堌堆等古遺址中,曾研究發現魚臺先民創造的龍山文化、商周文化等早期文化。在此,“五里三賢”的佳話依然流傳不衰,“鞭打蘆花”的故事至今婦孺皆知。“三賢”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皆為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中人,且三人居處相距不過五里,故稱“五里三賢”。2005年原中共濟寧市委書記王玉璽親筆為王魯鎮常李寨村題詞—孝看常李寨人。2008年魚臺縣縣委縣政府組織舉辦了魚臺縣孝賢文化節。樊子,名須,字子遲,亦稱樊遲(前505或515—?),春秋末魯國人,亦說齊國人,孔子學生。其先祖出於周太王次子仲雍支孫仲山甫(魯獻公次子),輔佐周宣王,致宣王中興,成為一代名臣,官至卿士,被宣王封於樊,賜樊侯,建樊國。其子孫以封地為姓。歷史上的樊,在今河南濟源市,原為商湯王后裔七族樊氏的居地樊陂,後改陽樊。周滅商後,周武王把商裔七族交由紂王之子武庚管理。後隨武庚反周,被周公旦和姜子牙征伐,其餘一分為三,一部交微子由商改宋,另一部交姜子牙遷齊監管;餘部交衛國,由周公旦同母弟康叔監管,為奴,姓失。

仲山甫有三子,長子繼嗣為君;次子在周為官,因不能繼嗣為君,受封於漢水上建樊城;三子居任北,原魯獻公賜於次子仲山甫的食地壽張(現濟寧市任城區李營鎮何崗、耿村一帶),以父封地為姓,俗稱樊三公。居地改為樊陂。後成望族。秦統一中國後,設樊縣,隸屬任城郡轄。

據“宗譜”和史料記載:樊三公生子甲;子甲生伯虎;伯虎生東陽父;東陽父生公勤;公勤生皮;皮於魯定公五年春(公元前505年)生樊子於任北樊。其祖墓冢都在今濟寧市任城區西北二十里許南張鎮西,文革前西有樊三公冢,樊子墓和樊氏漢墓群(俗稱樊家堌堆,樊家林)。

樊子少孔子四十六歲,十八歲時,曾去曲阜拜孔子為師,但當時因孔子周遊列國未回,未能如願。後同冉求仕於季孫氏,深得冉求信任。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春,齊伐魯,冉求率左師御齊,樊遲為副將,他作戰勇猛,率師衝入齊軍,大敗齊師,取得勝利,立了戰功。當年秋,孔子回魯,收樊子為徒,併為孔子趕車,不離孔子左右,是孔子晚年得意弟子之一。

樊子勤學好問,求知心切,曾三問孔子“孝”、“仁”、“智”,當面向孔子請教種田種菜;即使在陪孔子散步午雩臺下還問:“崇德”、“修匿”、“辨惑”等問題。僅三年,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精通。這是在孔子弟子中所少有的。

魯哀公十六年,孔子卒,樊子守喪三年。時不久進入戰國,樊子為避戰亂,尤為昔戰齊故,曾一度在邾、陶隱居。後同閔子、宓子來棠地辦學,傳道濟水一帶(現魚臺武臺),弟子數百人。世稱五里三賢,既出其故。

據傳樊子來棠後,不但積極協同閔子、宓子辦學,還關心當地的農業生產,他根據當地地勢澇窪的特點,摸索出一套挖方坑築臺田,形成了糧基魚塘、圃基魚塘、果基魚塘、桑基藕塘等生產模式,廣為流傳,至今還對農業生產起到一定作用。

魯悼公十四年秋(公元前454年),閔子、宓子、樊子驅車同去曲阜祭奠先師孔子,途中樊子因風寒暴卒於陶,終年52歲。在閔子、宓子的主持下,將樊子葬於原故居樊莊村(現魚臺縣樊莊村)西南一里許的濟水北岸,武棠亭下。距今已兩千四百六十餘年。樊子祠、府原在其故居樊氏村內,因歷史原因,清乾隆四年改建在武臺村中。

樊遲墓位於魚臺縣王魯鎮五臺村南50米處,西距武棠亭遺址約300米。一九八五年定位魚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定位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建國55年來第三批定位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暫定為一萬平方米。(圖文來源於網絡,部分沒有圖片,還望熱心網友惠賜,謝謝,如有疏漏請指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