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如今竟成為雲南漢族人的尋根地

(原創文章 請勿轉載)

前言

說起“應天府柳樹灣高石坎”,我想大家一定很陌生,已經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具體是在哪裡了。從字面意思上只能知道是在南京城一個叫柳樹灣、高石坎的地方。但是從現在的南京城地圖上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這兩個地方了。其實據現在的一些學者考證,柳樹灣、高石坎只是古代時的名字,這兩個地方在古時的南京城都是存在的。柳樹灣就是今天南京市的藍旗街、御道街一帶, “高石坎”應該是一種誤傳,現在叫作“石門坎”。

南京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如今竟成為雲南漢族人的尋根地

柳樹灣、石門坎在南京的位置

正文

那麼有人就說了,南京“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名勝古蹟眾多,為什麼偏要說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呢?其實這兩個小地方里面卻有大故事,這裡就是今天生活在雲南的漢族人的祖根地!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大故事的始末:

在我國古代的移民遷徙中,不外乎這五種類型的移民。

第一是政府組織、鼓勵向人口較少的地區遷徙。

第二是當地人為躲避大量移民的湧入而被迫動遷的。

第三是為了逃避官府過重的賦稅,而自發向賦稅較輕的地區移民。

第四是因為歷史上的某些事件,比如躲避戰亂,躲避官府的追剿,而組織的移民。

第五就是今天我要講到的因為邊界的戰爭,而形成的屯墾戍邊式的移民。

南京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如今竟成為雲南漢族人的尋根地

明攻取雲南

這就要說到洪武14年(1381年),朱元璋為了平定雲南邊界叛亂,派傅友德、藍玉、沐英率兵三十萬徵雲南。徵南戰爭很順利,不到一年雲南戰亂就平定了,但是朱元璋仍然不放心,他知道雲南南蠻之地,不服王化,雖暫時平定,但恐將來再反,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方才使其收歸王化。他覺得要想使雲南得到長治久安必須派一大將長期駐守。朱元璋思來想去於是派自己的養子沐英前往鎮守雲南,以到達鞏固邊疆,促進雲南發展的目的。

南京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如今竟成為雲南漢族人的尋根地

沐英像

那麼隨沐英前往雲南屯墾戍邊的都是什麼人呢?

一,京城挑選的大量工匠。遠赴雲南屯田墾荒,興修水利,必須有這些技術人員做技術指導。

二,隨軍的官兵。就像今天的駐港駐澳部隊一樣,維護社會穩定,以到達長治久安的目的。

三,由於這些官兵在去之前已經知道自己要在雲南長期駐守,於是就帶著自己的家屬隨軍前往。

四,當時還有一些讓朝庭很不放心的官員、商賈以及那些犯了罪或被強行加上罪名的人,統統都被髮配充軍到了雲南這塊不毛這地。這一部分人其實是最多的,而且當時的柳樹灣正緊靠著明朝皇宮的東南部,在宮城禁地範圍內,於是住在這裡的老百姓遭遇了必然的拆遷,因此住在柳樹灣的很多人就跟隨沐英去了雲南。

南京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如今竟成為雲南漢族人的尋根地

明朝屯墾戍邊雲南雕塑

結尾

後來這些人隨沐英來到雲南後在此生根發芽,繁衍後代,為雲南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現在雲南省的8個地級市和8個自治州中大約有2600多萬的漢族人,佔了雲南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二,這些人有80%祖籍都可以追溯了南京柳樹灣高石坎,這個讓他們心中永遠不能忘懷的根祖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